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湄公河,在柬埔寨语里意为“母亲河”,它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上游是中国境内的澜沧江,流经柬埔寨境内的为502千米。河流冲击出肥沃的平原,两岸的人民向河而生,过着平静的农耕生活。我们乘坐Aqua Mekong河轮,从金边出发,沿着湄公河一路深入柬埔寨腹地,水流穿过沿河两岸的寺庙、市场、学校,在一片又一片如同世外桃源般的村庄中,看白色的水牛缓缓涉过,聆听鸟鸣。
下午两点,我们到达金边,准备登上“Aqua Mekong”河轮。
上船后,突然一阵狂风暴雨袭来,蓝天白云来不及谢幕,乌云蛮横地抢占舞台,一片淹没在河里的树林被吹得东倒西歪。甲板上的人迅速回到船舱内,在门一关的刹那,气氛又恢复祥和。室内的我们坐在舒适的沙发上,接过服务生递上的香槟,广播里告知雨不会持续很久,游览推迟半小时。
这是雨季湄公河野奢的小插曲,几乎贯穿在我们整趟湄公河行程之中。
我们所处的“Aqua Mekong”河轮共有三层,配有20间套房,拥有42位船员,满载40位乘客。1:1的船员乘客比例带来细致入微的服务,五星级酒店般的精致设施、美味的食物与湄公河流域多样的特色文化相得益彰。在几天的旅途中,我们畅游在宽阔的河道中,很少会停靠码头,所有的出行活动都要通过快艇进行接驳。河轮上的四位专业的向导或徒步带我们穿梭在金色的佛寺,或骑单车在村庄的田埂小路间飞驰。
柬埔寨又名高棉,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1863年,法国入侵柬埔寨,使其沦为殖民地达九十年之久。古老的东方文明和入侵的西方文明在这里碰撞,给民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以至于我们走在湄公河沿岸的村落中,当地人仍会以“法国人”来称呼我们这些外乡人。
甘丹省是柬埔寨南部的一个省份,南临越南,湄公河在东界流过。沿途村落无—例外都用竹子或木头建造出高脚楼,近岸的高脚屋会在雨季半沉入水中,形成“水上村落”的壮美奇观。高脚楼一般只分上、下两层,下层无墙,只有数根桩柱,用于饲养牲口、放置物品;上层住人,既凉爽又透风,不仅能使住房通风防潮,而且能使人避开蛇兽的侵害。这些高脚屋不仅是当地居民的住所,也兼做商铺、学校或教堂之用。我们经过一个英语课堂时,同行的英国女士与当地的孩子们唱起了英文版的《拍手歌》。在并不那么明亮的课堂里,小飞虫围着灯泡旋转,孩子们放声歌唱,昏暗闷热的环境掩盖不了他们眼眸中闪现的欢悦。
柬埔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全国大多数地方都是农村,与金边的繁华都市、暹粒的热门旅游城市不同,多数生活在湄公河河边的人过着清贫的生活。甘丹省的大小村庄到现在依然没有自来水和水井,取而代之的是每家都有几个大型的缸,吃水要先挑水然后储存于大缸里,淘米、洗菜,以便生活之用。
河岸边,天真的孩童在潮湿的土地上玩耍,简单如一根跳绳却能串联起他们一整天的快乐。无论问他们什么,耳边总能传来一阵悦耳的哄笑声。
我们的游轮沿着河流徐徐前行,当地向导告诉我们,前面就是磅湛市了。
不远处,几步之外的河堤下,我们望见有渔船靠近。一家老小都在帮着把鱼从网兜里称出来,简单筛选、称重、分装在各个包装里,再由船载运着去市场售卖。湄公河流域的淡水鱼种类异常丰富,至少有三百种被确认生活于此,渔业每年有260万吨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6%。更传奇的是,许多从亚马孙流域被人为放入湄公河的鱼类在这里存活下来,并与湄公河的原生鱼类进行杂交。
在全球各大淡水河流域中,確实没有哪条河比湄公河更富有神秘色彩。这里的原住民世代依赖捕鱼生活养育后代,这里被称为“饿不死人的地方”。这里的人不但拥有传统的小木筏撒网的捕鱼方式,甚至还流传着鲶鱼食人的传说。2006年,湄公河曾经捕获过一条超过三百公斤重的巨型鲶鱼。与一般鲶鱼不同,它长着锋利的牙齿,性情凶猛,神出鬼没,几乎可以吞掉它想吃掉的一切。一位寺院的僧人告诉我,巨鲶非常可怕,如果渔民不小心失足落入河中,就会被很多这样的大鱼吃掉。
风轻拂着湄公河,白云掠过天际。在我们回到游轮的下一秒钟,明媚阳光瞬间被雷雨带来的黑暗吞噬……湄公河迎来了一年中最壮观的时刻,混浊的河水卷起巨大的波涛。这条关乎到柬埔寨民生的“母亲河”也时刻会露出狂暴的一面。湄公河年降雨量的88%集中于五月至十月,在雨季中每天都有雨水降临,河水流量是旱季的20倍——“母亲河”用丰富的物产和狂怒的洪水提供一种“暴力美学”,“施予是我,掠夺是我”,时刻警惕着人类保持对自然的敬畏。
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再次启程来到磅湛省。当我们在一座高脚屋前驻足的时候,目光被岸边一棵挂满果子的树吸引,被告知此果名为三敛,当地人戏称它为“酸黄瓜”。我仔细打量三敛树,它不似一般果树,果实长在嫩枝上,三敛的果实直接挂在最粗壮的主干上,那里没有叶子,仿佛凭空长出很多果实。这种酢浆草科的植物跟阳桃是近亲,分布于亚洲热带,因为味道过于酸爽难以下咽,在东南亚国家主要用作嫁接阳桃的砧木,很少像柬埔寨一样保留原种。在当地人眼里,三敛的酸味正好增加菜肴的风味,有点儿像我们对于柠檬的用法。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13世纪末,元代地理学家周达观奉使真腊(今柬埔寨),归国后写成《真腊风土记》,它为现存唯一一本详细记录吴哥王朝风土人情的著作,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柬埔寨各方面的情况。其中对于物产方面,《真腊风土记》这样描述:“(真腊)山多异木,珍禽奇兽不计其数。”如今斗转星移,八百年过去,国际交流、贸易日渐紧密,互联网发展促进信息互通,然而,此次的湄公河之旅依然会带来让旅人眼前一亮的神奇物产。
木橘便是其中一种。这是芸香科木橘属植物,全世界的分布区域只有我国的西双版纳,以及湄公河流经的柬埔寨、越南和泰国。它呈长圆形或近球形,表面为墨绿色,有着坚硬的外壳。用刀切开后,断面微带红色,果肉淡黄色,尝起来味道苦涩,并不可口,但带着一种独特的、仿佛松香般的香味。当地人告诉我们,木橘的果实可以作为肠胃药,果实能治痢疾腹泻,谁家小孩若是出现腹痛之症,父母常会先喂食一枚木橘。 若想一睹珍稀鸟类的芳容,位于柬埔寨北部洞里萨湖西北段的普列托尔保护区不可错过。这里被称为“全球濒危水禽在东南亚的最重要繁殖地”,维持着五个全球濒危、七个临近全球濒危以及四个有重大国际学术意义的鸟类种群,是东南亚最大的鸟类保护区。成群的水鸟及候鸟都会聚集在保护区内湿地的深处,其中有斑嘴鹈鹕、大秃鹳、彩鹳、冠斑犀鸟、灰头渔雕及赤颈鹤等。
船随着波浪慢慢行进。在一周的时间内,每当河轮靠岸、脚踏河边土地的时候,我总觉得与本土人的生活保持了一定相似的频率。清晨的鸟鸣、傍晚的夕阳、新捕的银鱼、灿烂的笑容常在脑海里提醒我,在湄公河两岸,有这样一片一片傍河而居的世外桃源。
巨型鲶鱼
巨型鲶鱼是东南亚最有绝种危险的鱼类,可重达600多磅,牙齿锋利、性情凶猛,几乎可以吞掉它想吃掉的一切。柬埔寨的洞里萨水域是它成长的区域,但目前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威胁。
三敛
这种酢浆草科的植物跟阳桃是近亲,成熟的果实呈半透明状,柔软多汁,剥开后内有数粒种子,但由于因为味道过于酸爽实在难以下咽,在当地人眼里,三敛一般做调味料为主,酸味正好增加菜肴的风味。
木橘
芸香科木橘属植物,外型呈长圆形或近球形,外壳坚硬。用刀切开后,断面微带红色,果肉淡黄色,尝起来味道苦涩,但带着一种独特的松香味。根、树皮、叶、花均可用作清热剂。果实则可用作清肠胃药之用。
冠斑犀鸟
体长超过70厘米,最显著的特点是嘴上巨大的盔突,盔突前面有显著的黑色斑。上体黑色,具金属光泽,下体除腹为白色。栖息在湄公河两岸的热带雨林中,喧闹成群,持续不断发出的“嘎克、嘎克”叫声。
赤颈鹤
大型涉禽,全身羽毛呈浅灰色,成鸟颈部裸露红色的皮肤,故得此名。后趾小而高位,不能与前三趾对握,因此不能栖息在树上,繁殖时期会筑巢于沼泽地带的草丛里,以水生植物的茎、叶筑成。
暴雨过后
后记:摄影师Daniela Federici湄公河之行
几年前,我有机会与美国Conde Nast Traveler的人一起乘坐Aqua Expeditions的河轮“Aria”号拍摄大片,去到充满野性的亚马孙流域探险——河流两岸,惊奇的雨林美景和珍稀动物让人应接不暇,那曾是我最喜欢的摄影冒险旅程之一。
此次,我跟随《悦游Conde Nast Traveler》一起来到幽远的湄公河——这条不仅孕育过杜拉斯的爱情,更是生活在它狭长岸边的人民的生命之河。为了捕捉湄公河岸边的真实生活,我们登上了Aqua Mekong河轮——棕色的木质构造和黑灰的色调看起来十分别致。船内是如超五星级酒店般的奢华精致,而落地窗外是喧嚣的码头在湄公河黄色的浊流里荡漾起伏。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清晨和湄公河一同苏醒,然后跟随这条河轮深入柬埔寨世外桃源般的乡村,拍摄河岸边的渔村,感受这个古老国家的河流文化。
有意無意间,我们在湄公河上追寻的头几日里,看到了太多关于柬埔寨的现实。这个庞大富裕的帝国曾在自然灾害和政治灾难交织的风暴中轰然坍塌,于是在面对当地人温和善良的笑容时,我更是不由得印象深刻——政权被推翻已逾数十年,这些可爱的当地人如今已经回归到他们简单而又纯粹的生活。记得有一天,我们路过一所学校,年轻的老师正用他的iPhone连接屏幕,向当地孩子们展示外面的世界。这些年幼的孩子们让我想起我在纽约读书的儿子,他们身处两地,却可以透过一个屏幕接触到相同的世界——这样想,我反而会觉得宽慰很多。
遗憾的是,此次湄公河之行,由于暴雨,河流的水位比正常时高出十米,所以我们时常因为天气被迫留在某个区域,也很少能看到河岸边的居民真正的生活面貌。为了《悦游Condé Nast Traveler》,我需要找一些多彩的渔村进行拍摄,所以我们顺流向暹粒前进。
循着广阔的湄公河流域,视线所及漫山遍野的河岸资源,宁静、古朴、清寂。路过的每个村庄,当地人们都会跑出房门向我们齐齐挥手,孩子们则会字正腔圆地说上一句“Hello!”然后害羞地跑开。在这里,或许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大人们坐在门口泥土地上擦拭银盆、制作手工,小朋友便在一旁玩耍。这种景象令我着迷,我知道,他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相互帮助和支撑。AQUA河轮的哲学就是帮扶当地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同时保护当地文化,他们的客人在享受客船和美食的同时,还向河岸边的居民伸出援手。
我很享受在河上漂游的时间,可以尽可能地大口呼吸着清新的风,欣赏着河浪拍岸的欢快节奏,无数船只穿梭在水上,虽谈不上干净,却色彩斑斓。船上摆放着各色诱人的热带水果、坐在船头吹口哨的男孩、河岸边洗菜的妇女、戴黑胶手套削着菠萝的老阿婆,组成了这幅“湄公河上图”。我确实惊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能够将全部生活投入河流之上。他们或许清贫,但人人脸上洋溢的微笑,看上去足够满足,这不正是我们很多人丢失的东西吗——在嘈杂的城市,我们时常为了生活而变得忙乱不堪。
这次旅行于我而言,是一场如梦似幻般的冒险。直到如今,我回到纽约,脑海中还时常能够回想起那个岸边的渔船上,一张张温暖而美丽的笑脸。
下午两点,我们到达金边,准备登上“Aqua Mekong”河轮。
上船后,突然一阵狂风暴雨袭来,蓝天白云来不及谢幕,乌云蛮横地抢占舞台,一片淹没在河里的树林被吹得东倒西歪。甲板上的人迅速回到船舱内,在门一关的刹那,气氛又恢复祥和。室内的我们坐在舒适的沙发上,接过服务生递上的香槟,广播里告知雨不会持续很久,游览推迟半小时。
这是雨季湄公河野奢的小插曲,几乎贯穿在我们整趟湄公河行程之中。
我们所处的“Aqua Mekong”河轮共有三层,配有20间套房,拥有42位船员,满载40位乘客。1:1的船员乘客比例带来细致入微的服务,五星级酒店般的精致设施、美味的食物与湄公河流域多样的特色文化相得益彰。在几天的旅途中,我们畅游在宽阔的河道中,很少会停靠码头,所有的出行活动都要通过快艇进行接驳。河轮上的四位专业的向导或徒步带我们穿梭在金色的佛寺,或骑单车在村庄的田埂小路间飞驰。
柬埔寨又名高棉,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1863年,法国入侵柬埔寨,使其沦为殖民地达九十年之久。古老的东方文明和入侵的西方文明在这里碰撞,给民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以至于我们走在湄公河沿岸的村落中,当地人仍会以“法国人”来称呼我们这些外乡人。
甘丹省是柬埔寨南部的一个省份,南临越南,湄公河在东界流过。沿途村落无—例外都用竹子或木头建造出高脚楼,近岸的高脚屋会在雨季半沉入水中,形成“水上村落”的壮美奇观。高脚楼一般只分上、下两层,下层无墙,只有数根桩柱,用于饲养牲口、放置物品;上层住人,既凉爽又透风,不仅能使住房通风防潮,而且能使人避开蛇兽的侵害。这些高脚屋不仅是当地居民的住所,也兼做商铺、学校或教堂之用。我们经过一个英语课堂时,同行的英国女士与当地的孩子们唱起了英文版的《拍手歌》。在并不那么明亮的课堂里,小飞虫围着灯泡旋转,孩子们放声歌唱,昏暗闷热的环境掩盖不了他们眼眸中闪现的欢悦。
柬埔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全国大多数地方都是农村,与金边的繁华都市、暹粒的热门旅游城市不同,多数生活在湄公河河边的人过着清贫的生活。甘丹省的大小村庄到现在依然没有自来水和水井,取而代之的是每家都有几个大型的缸,吃水要先挑水然后储存于大缸里,淘米、洗菜,以便生活之用。
河岸边,天真的孩童在潮湿的土地上玩耍,简单如一根跳绳却能串联起他们一整天的快乐。无论问他们什么,耳边总能传来一阵悦耳的哄笑声。
我们的游轮沿着河流徐徐前行,当地向导告诉我们,前面就是磅湛市了。
不远处,几步之外的河堤下,我们望见有渔船靠近。一家老小都在帮着把鱼从网兜里称出来,简单筛选、称重、分装在各个包装里,再由船载运着去市场售卖。湄公河流域的淡水鱼种类异常丰富,至少有三百种被确认生活于此,渔业每年有260万吨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6%。更传奇的是,许多从亚马孙流域被人为放入湄公河的鱼类在这里存活下来,并与湄公河的原生鱼类进行杂交。
在全球各大淡水河流域中,確实没有哪条河比湄公河更富有神秘色彩。这里的原住民世代依赖捕鱼生活养育后代,这里被称为“饿不死人的地方”。这里的人不但拥有传统的小木筏撒网的捕鱼方式,甚至还流传着鲶鱼食人的传说。2006年,湄公河曾经捕获过一条超过三百公斤重的巨型鲶鱼。与一般鲶鱼不同,它长着锋利的牙齿,性情凶猛,神出鬼没,几乎可以吞掉它想吃掉的一切。一位寺院的僧人告诉我,巨鲶非常可怕,如果渔民不小心失足落入河中,就会被很多这样的大鱼吃掉。
风轻拂着湄公河,白云掠过天际。在我们回到游轮的下一秒钟,明媚阳光瞬间被雷雨带来的黑暗吞噬……湄公河迎来了一年中最壮观的时刻,混浊的河水卷起巨大的波涛。这条关乎到柬埔寨民生的“母亲河”也时刻会露出狂暴的一面。湄公河年降雨量的88%集中于五月至十月,在雨季中每天都有雨水降临,河水流量是旱季的20倍——“母亲河”用丰富的物产和狂怒的洪水提供一种“暴力美学”,“施予是我,掠夺是我”,时刻警惕着人类保持对自然的敬畏。
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再次启程来到磅湛省。当我们在一座高脚屋前驻足的时候,目光被岸边一棵挂满果子的树吸引,被告知此果名为三敛,当地人戏称它为“酸黄瓜”。我仔细打量三敛树,它不似一般果树,果实长在嫩枝上,三敛的果实直接挂在最粗壮的主干上,那里没有叶子,仿佛凭空长出很多果实。这种酢浆草科的植物跟阳桃是近亲,分布于亚洲热带,因为味道过于酸爽难以下咽,在东南亚国家主要用作嫁接阳桃的砧木,很少像柬埔寨一样保留原种。在当地人眼里,三敛的酸味正好增加菜肴的风味,有点儿像我们对于柠檬的用法。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13世纪末,元代地理学家周达观奉使真腊(今柬埔寨),归国后写成《真腊风土记》,它为现存唯一一本详细记录吴哥王朝风土人情的著作,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柬埔寨各方面的情况。其中对于物产方面,《真腊风土记》这样描述:“(真腊)山多异木,珍禽奇兽不计其数。”如今斗转星移,八百年过去,国际交流、贸易日渐紧密,互联网发展促进信息互通,然而,此次的湄公河之旅依然会带来让旅人眼前一亮的神奇物产。
木橘便是其中一种。这是芸香科木橘属植物,全世界的分布区域只有我国的西双版纳,以及湄公河流经的柬埔寨、越南和泰国。它呈长圆形或近球形,表面为墨绿色,有着坚硬的外壳。用刀切开后,断面微带红色,果肉淡黄色,尝起来味道苦涩,并不可口,但带着一种独特的、仿佛松香般的香味。当地人告诉我们,木橘的果实可以作为肠胃药,果实能治痢疾腹泻,谁家小孩若是出现腹痛之症,父母常会先喂食一枚木橘。 若想一睹珍稀鸟类的芳容,位于柬埔寨北部洞里萨湖西北段的普列托尔保护区不可错过。这里被称为“全球濒危水禽在东南亚的最重要繁殖地”,维持着五个全球濒危、七个临近全球濒危以及四个有重大国际学术意义的鸟类种群,是东南亚最大的鸟类保护区。成群的水鸟及候鸟都会聚集在保护区内湿地的深处,其中有斑嘴鹈鹕、大秃鹳、彩鹳、冠斑犀鸟、灰头渔雕及赤颈鹤等。
船随着波浪慢慢行进。在一周的时间内,每当河轮靠岸、脚踏河边土地的时候,我总觉得与本土人的生活保持了一定相似的频率。清晨的鸟鸣、傍晚的夕阳、新捕的银鱼、灿烂的笑容常在脑海里提醒我,在湄公河两岸,有这样一片一片傍河而居的世外桃源。
巨型鲶鱼
巨型鲶鱼是东南亚最有绝种危险的鱼类,可重达600多磅,牙齿锋利、性情凶猛,几乎可以吞掉它想吃掉的一切。柬埔寨的洞里萨水域是它成长的区域,但目前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威胁。
三敛
这种酢浆草科的植物跟阳桃是近亲,成熟的果实呈半透明状,柔软多汁,剥开后内有数粒种子,但由于因为味道过于酸爽实在难以下咽,在当地人眼里,三敛一般做调味料为主,酸味正好增加菜肴的风味。
木橘
芸香科木橘属植物,外型呈长圆形或近球形,外壳坚硬。用刀切开后,断面微带红色,果肉淡黄色,尝起来味道苦涩,但带着一种独特的松香味。根、树皮、叶、花均可用作清热剂。果实则可用作清肠胃药之用。
冠斑犀鸟
体长超过70厘米,最显著的特点是嘴上巨大的盔突,盔突前面有显著的黑色斑。上体黑色,具金属光泽,下体除腹为白色。栖息在湄公河两岸的热带雨林中,喧闹成群,持续不断发出的“嘎克、嘎克”叫声。
赤颈鹤
大型涉禽,全身羽毛呈浅灰色,成鸟颈部裸露红色的皮肤,故得此名。后趾小而高位,不能与前三趾对握,因此不能栖息在树上,繁殖时期会筑巢于沼泽地带的草丛里,以水生植物的茎、叶筑成。
暴雨过后
后记:摄影师Daniela Federici湄公河之行
几年前,我有机会与美国Conde Nast Traveler的人一起乘坐Aqua Expeditions的河轮“Aria”号拍摄大片,去到充满野性的亚马孙流域探险——河流两岸,惊奇的雨林美景和珍稀动物让人应接不暇,那曾是我最喜欢的摄影冒险旅程之一。
此次,我跟随《悦游Conde Nast Traveler》一起来到幽远的湄公河——这条不仅孕育过杜拉斯的爱情,更是生活在它狭长岸边的人民的生命之河。为了捕捉湄公河岸边的真实生活,我们登上了Aqua Mekong河轮——棕色的木质构造和黑灰的色调看起来十分别致。船内是如超五星级酒店般的奢华精致,而落地窗外是喧嚣的码头在湄公河黄色的浊流里荡漾起伏。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清晨和湄公河一同苏醒,然后跟随这条河轮深入柬埔寨世外桃源般的乡村,拍摄河岸边的渔村,感受这个古老国家的河流文化。
有意無意间,我们在湄公河上追寻的头几日里,看到了太多关于柬埔寨的现实。这个庞大富裕的帝国曾在自然灾害和政治灾难交织的风暴中轰然坍塌,于是在面对当地人温和善良的笑容时,我更是不由得印象深刻——政权被推翻已逾数十年,这些可爱的当地人如今已经回归到他们简单而又纯粹的生活。记得有一天,我们路过一所学校,年轻的老师正用他的iPhone连接屏幕,向当地孩子们展示外面的世界。这些年幼的孩子们让我想起我在纽约读书的儿子,他们身处两地,却可以透过一个屏幕接触到相同的世界——这样想,我反而会觉得宽慰很多。
遗憾的是,此次湄公河之行,由于暴雨,河流的水位比正常时高出十米,所以我们时常因为天气被迫留在某个区域,也很少能看到河岸边的居民真正的生活面貌。为了《悦游Condé Nast Traveler》,我需要找一些多彩的渔村进行拍摄,所以我们顺流向暹粒前进。
循着广阔的湄公河流域,视线所及漫山遍野的河岸资源,宁静、古朴、清寂。路过的每个村庄,当地人们都会跑出房门向我们齐齐挥手,孩子们则会字正腔圆地说上一句“Hello!”然后害羞地跑开。在这里,或许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大人们坐在门口泥土地上擦拭银盆、制作手工,小朋友便在一旁玩耍。这种景象令我着迷,我知道,他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相互帮助和支撑。AQUA河轮的哲学就是帮扶当地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同时保护当地文化,他们的客人在享受客船和美食的同时,还向河岸边的居民伸出援手。
我很享受在河上漂游的时间,可以尽可能地大口呼吸着清新的风,欣赏着河浪拍岸的欢快节奏,无数船只穿梭在水上,虽谈不上干净,却色彩斑斓。船上摆放着各色诱人的热带水果、坐在船头吹口哨的男孩、河岸边洗菜的妇女、戴黑胶手套削着菠萝的老阿婆,组成了这幅“湄公河上图”。我确实惊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能够将全部生活投入河流之上。他们或许清贫,但人人脸上洋溢的微笑,看上去足够满足,这不正是我们很多人丢失的东西吗——在嘈杂的城市,我们时常为了生活而变得忙乱不堪。
这次旅行于我而言,是一场如梦似幻般的冒险。直到如今,我回到纽约,脑海中还时常能够回想起那个岸边的渔船上,一张张温暖而美丽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