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译师管法成及译作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p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本文对吐蕃译师管法成的生平及其译作,以及译作的内容等作了详细的研究。对了解管法成的生平和译作,以及那个时期唐吐文化交流的情况可以了解和考究。
  【关键词】:管法成;译作;生平
  藏族翻译活动历史悠久,硕果累累。有文字记载的翻译始于吐蕃时期,吐蕃历代赞普重视外来文化的吸收,大力支持佛教的翻译传播,使翻译事业异常活跃,得到空前的发展。到九世纪已达到佛教翻译活动的鼎盛时期,当时翻译活动从事印度佛教藏译的同时,也积极吸收汉地传播的佛教典籍.佛教的译传成了藏汉文化交流的纽带,许多高僧为藏汉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管?法成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杰出翻译家之一。大译师管?法成精通藏文、汉文、梵文,从九世纪三十年代左右到沙州甘州从事译经二十多年。作为藏汉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他光辉的一生博学、谦逊,用毕生的精力给藏汉双方翻译了大量的佛教经典,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的译品内容忠实、语言通顺、风格相当,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不仅是佛门人的骄傲,也是我们从事翻译工作者的楷模。本篇从翻译家管?法成的生平研究和他的译著个案研究联系起来,探讨分析了他的独具风格的翻译技巧。
  管?法成(Mgo或Mgos,Vgo.Chos-grub)为公元八、九世纪之间在敦煌和甘州一带出现的最有影响的翻译家和佛教学者,出自吐蕃世家,属于藏族。关于他的事迹和成就以陈寅恪教授的评论最为鲜明,陈氏说:"(法成)其人为吐蕃沙门,生当唐文宗太和之世,译经于沙洲、甘州,其译著之书今所知者,中文则有敦煌石室发现之《大乘稻芊经随听疏》、《般若波罗蜜多心經》、《诸星母陀罗尼经》、《瑜伽论附分门记》、《萨婆多宗五事论》、《释迦如来像法灭尽之记》、《叹如来无染著功德赞》等;藏文则有西藏文正藏中之《善恶因果经》(按:此即贤愚经,见于北京版藏文为贤愚经,旁题汉文作因果可证--笔者),义净《金光明最胜王经》重译本及关于观世音菩萨神咒三种(柏林图书馆所藏西藏文正藏目第123頁第五号,124页第一号及第五号)等。""夫成公之于吐蕃亦犹慈恩之于震旦;今天下莫不知有玄奘,法成则名淹没者且千载,迄至今日,钩索故籍,仅乃得知。"(陈寅恪:《金明馆丛编二稿》254-255页。陈氏文中还列举伯希和、羽田亨、石滨纯太郎诸氏对法成事迹考证文字,见诸《JA》卷,1941年第4期,《史林》,第八卷一号,《支那学》第三卷五号。)近年来,日本上山大峻氏、旅法华裔学者吴其昱氏及笔者本人都专文述及(上山大峻:"大蕃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的研究",刊于《东方学报》第三八、三九册,1967、1968年。文中作者对法成的译著事业做了极为详尽的搜寻和考证。堪称最详细、最平实的长文。但是作者提出法成是汉人的新论,并说吴姓、继承昙旷的传统把唯识宗的教理道入敦煌、发扬光大的大师。他的论文受到法国汉学大师戴密微(P.Demieville)教授的赞扬,称为"才华横溢的论文",见戴氏的论文"敦煌学近作"(汉译本,刊于《敦煌译丛》耿升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吴其昱:"大蕃国大德三藏法师法成事迹考",载于《讲座?敦煌》第七卷,《敦煌的中国佛教》,东京出版,1984年。文中对上山氏的法成族别的论点提出驳正。王尧:"藏族翻译家管?法成对民族文化交流的贡献",载《文物》1980年10月,文中列举法成的家世、种姓、出身,指出其为藏族)。
  《贤愚经》是很特殊的一部佛教经典,其虽名为经,但实际上是一部佛教故事集。汉译本和藏译本的卷数各不一,此经的汉译本有十三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等不同版本。藏译本也有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卷等不同版本。实际上其包括的故事更多,因为往往一品中包含很多小故事。
  《贤愚经》(又译作《贤愚因缘经》)国内有汉、藏、蒙、满四种文字译本(四种文字刻本除满文刻本情况待查外,其它三种文本刊刻情况如下:
  A.汉文本:《大正藏》本缘部202:《贤愚经》十三卷,元魏慧觉等译。吕澄:《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律部088号,《贤愚经》十五卷,元魏慧觉译,太平真君六年(455年)据《古今译经图记纪》。梁僧佑:《出三藏记集》天监九──十七年(510-578)作昙学威得合译。金陵刻经处木刻本《贤愚因缘经》十三卷,元魏慧觉译。
  B.蒙文本:《天清番经局目录》蒙文贤愚经四卷。未注明译者及译经时代,依《蒙古文学史》云,系自藏文译蒙。
  C.藏文本:布顿(Bus-Ston,1290-1364)所著《佛教史大宝藏论》(1322年成书,又译作《善逝佛教史》,汉文本郭和卿译,北京出版社版。)列此经为小乘经典。
  题名:Mdo-Vdzang-blun。未标译者,但云:系从梵文及汉文译出。木刻有那唐、卓尼、北京、德格、拉萨诸本均收录此经,且注明自汉文译出,译者为管?法成(Mgo或Mgos-Chos-grud)。拉卜楞木刻本最为特别,声称据彭楚林版复刻,且有五十二品,(其它各版均为五十一品。其末品即为须菩提缘品)不注明译者。
  解深密经:选择了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最能体现中国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经,认为举凡欲学佛或研究佛教者,均可从"十三经"入手,之后再循序渐进,对整个中国佛教作进一步深入的了解与研究。①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相续解脱经》1卷;②北魏菩提流支译《深密解脱经》5卷;③南朝陈真谛译《解节经》1卷。此经以阐述大乘境行果为中心,分序、胜义谛相、心意识相、一切法相、无自性相、分别瑜伽、地波罗蜜,如来成所作事等八品。序品,即序分。其余七品为正宗分。正宗分前四品讲所观境,次二品明能观行,后一品显所得果。此经传到中国后,法相宗依《无自性相品》判释迦一代教法为有、空、中道三时教,并依心意识相品和一切法相品等,以三性说及唯识说,阿赖耶识和缘起说,为一宗根本教义。
  圆测《解深密经疏》10卷(现存前9卷);道伦《解深密经注》5卷;令因《解深密经疏》11卷;玄范《解深密经疏》10卷。真谛有《解节经义疏》之作,现已不传;但圆测在其所撰疏文中曾有部分引文,经支那内学院辑成《解节经真谛义》1卷。藏译有无著撰、胜友等译的《解深密经略释》二百二十颂;龙幢撰、译者不详的《解深密经广释》40卷;圆测撰、法成译的《解深密经大疏》75卷等。新罗元晓、憬兴所作注疏,现已失传。
  佛教自松赞干布(srong btsan sgam po弃宗弄赞617—650年)时期正式传入吐蕃,赤松德赞(khri srong lde btsan,娑悉笼腊赞,755—797年)执政后,兴佛是吐蕃王朝的国策;佛教成为吐蕃的全民宗教。带着弘法、译经的远大抱负,吐蕃僧人管.法成,不畏艰险,长途跋涉来到敦煌。敦煌浓厚的宗教氛围和东西方佛教传播中理想的交通位置,深深地吸引了他,使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敦煌的佛教事业。藏经洞出土的古藏文文献,向我们展示了这位藏汉文化的使者、大翻译家、大校阅师的卓越功绩。本文将对法成身世作一简单论述,并列出甘肃藏敦煌吐蕃文献中法成校经目录。
  吐蕃统治敦煌的时期是汉藏密教交流的重要历史阶段。无论是考察汉传密教还是藏传密教,吐蕃时期的敦煌密教理所当然成为这两大佛教系统的交融部分。中唐时期,汉传密教和藏传密教开始大规模地在敦煌地区碰撞、交流。译介汉藏经典的译师,在敦煌汉藏密教的交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法成就是这一时期活跃于敦煌佛教界的最著名藏族僧人之一。陈寅恪先生将法成在佛典译介方面的卓著功绩比之以玄奘。以往学术界对法成在显教方面做出的成绩给予了极高的评介和肯定,但却忽视了他在密教方面做出的成绩。
其他文献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山西有民歌的海洋之称,全省境内一百多个县份,几乎每县都有自己的民歌,它们风格迥异,情感真挚,缠绵悱恻,热情奔放。既有雄浑质朴的气势,又有忧深思远的意味。源远流长的山西民歌,是以民间智慧描绘镌刻出的一幅幅真实生动的历史画卷,是三晋先民心声的自然流露,是历代劳动人民用心血浇灌培育的一枝永不凋谢的奇葩。每首歌曲都旋律优美。演唱时技巧丰富、表现力
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羌族民歌原始古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唱歌可以说是他们之间交流沟通,传递情感的一种非常普遍的方式。羌族民歌种类丰富,旋律优美,是我国少数民族艺术中的瑰宝。  本文以羌族民歌为研究对象,从它产生的文化背景入手,依据笔者田野调查以及平时收集的资料,从种类和音乐特征等方面介绍了羌族民歌的艺术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羌族民
期刊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在发展中国自己流行音乐的过程中,并没有衡量“中国风”这种新兴音乐形式的标准,所以造成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中国风”。对于发展中的事物,我们不应该要求过分苛刻,但是把任何含有民族元素的音乐都称其为“中国风”产品的话,未免有些自欺欺人。中国现代流行歌曲必须植根于民族音乐土壤上,研究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流行歌曲,创作属于自己的民族化音乐作品,使我国民
期刊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摘要】:现代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中国元素与设计相互结合,每一位设计师在做设计创作的时候都必须立足于所处的时空和历史上。靳埭强作为当代平面设计大师之一,将设计艺术立足于生活之中,他的很多设计思想和作品都为现代设计融入中国文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为我们后者运用和学习中国元素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设计的探索和融合中有了更高的台阶,让广大
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  【摘要】:苗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无文字山地农业民族,在其以芦笙音乐为主要内容之一的苗族传统音乐形态中,蕴含着五千年来苗族人对音乐独有的审美理念,体现了苗族音乐的文化特征。苗族的芦笙文化是苗族历史、人文、制度、生态和理念的结晶。是苗族人的灵魂所在。  【关键词】:苗族;芦笙;川南;音乐文化特征  一:芦笙的发展历史  5000多年以来,苗
期刊
(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由东北师范大学舞蹈系表演的舞蹈作品《羚羊的外套》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从作品的结构内容、道具运用、舞台调度和角色表现等方面进行多方位分析,阐释现实主义题材当代舞作品的艺术表达。  【关键词】:发现;思考;羚羊的外套;有感  最初看到《羚羊的外套》这个舞蹈作品名字,其实并未对其艺术表达抱有太高的期待,以为东北师范大学的舞蹈编导会用一
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空前的生态危机,致使包括宗教在内的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倍受关注,甚至出现了绿色神学、生态神学,开创了宗教伦理研究的新领域。  佛教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世界性宗教,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及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有独特的思考和解答。藏传佛教一直秉承大乘佛教的思想精神,既有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伦理观念,又有道德实践,但一直以来,
期刊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摘 要】:从音乐的发展角度上来看,如何通过混合类的电子音乐的实现将会更好的体现出对当前的整个音乐的实现功能和分析的有效性躬耕上来,这样的表现基础也将会更加明确的凸显出对未来的分析作用的实施和分析,所以,热恩需要对当前的管理基础和发展的效益之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体现。作为音乐本身的分析和分析的过程中的实现基础,将会产生多种音乐实现功能的体现效益,
期刊
(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历史车轮不断前进,社会变迁从未停歇,生存环境的变化影响着电影女主人公的人生际遇。每次社会变革,都是有忧有喜,关锦鹏女性电影中的女主人公是忧愁的,她们遭受新旧时代的夹击,中西方时代的错位,时代的变迁,结局往往是悲惨的。  【关键词】:关锦鹏;女性电影;时代悲剧  一、新旧时代的夹击  当古老的中国被迫打开大门时,西方国家已经日新月
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物质生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更加重视文化。藏族文化是我國的特有文化,主要是运用藏语进行记录。藏语翻译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人们更好的了解藏族文化建立了沟通渠道,带动了有特色的藏族文化发展,对汉族文化和藏族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纽带和桥梁作用,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