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如何设疑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i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在课堂中,提问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维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籍以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来。然而,如果内容欠妥,方法不当,就会事与愿违。因而,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也是众多教育工作者在苦思冥想的一个课题。本文就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数学课堂提问中的心理分析、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策略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实效性
  
  
  课堂提问是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有计划的教学手段。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多元情景化”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加德纳指出,教学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它不象工业化生产那样“以逻辑方式大量制造的手艺”。这就是说,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学活动的“中心精神就在于教学的乐趣”,“采取不同的方法,尽可能有力而正确的把重要内容传授给不同心智的学生”。加德纳盼望老师能够有“引人入胜的切入点”。“问题教学”也正是利用一个“有意义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来传授重要内容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提问的方法和艺术可以说也是因人而异,变化繁多。我从以下几种常见类型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对于回顾知识型的问题,教师应面向全体,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回顾。
  数学的知识点繁多,学生对于知识的遗忘也是很正常,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的。人有一定的遗忘周期,因而,对于旧知识的回顾也是非常关键的。如何才能达到更大的效率,笔者认为,在设置提问时,一方面,可以分成几个小问题,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回顾时间,而且尽量让学生对知识的回顾进行补充。另外,也应把回顾的知识跟需要学习的知识的联系通过问题加以体现。例如在学习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时,可先回顾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①我们学过了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主要研究了哪些性质?在学生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后,给出第二个问题。②椭圆的这些性质是用图象还是方程加以研究的?如何研究?同时给出列表。(见下表)并通过回答完成第二和第三列空格(逐空回答,可由多位学生回答各项目)③类比研究椭圆性质的方法,如何研究双曲线的性质?由此,不但回顾了椭圆的几何性质,同时也体现出了椭圆与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内在联系。
  二、对于数学新知识、数学概念的学习,应突出重点,围绕难点设置问题。
  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了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有计划地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是围绕重点问题提出的,因此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它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能力。例如在双曲线概念的教学中,当得出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小于)的点的轨迹f叫做双曲线”以后,再通过演示实验,对学生进行启发、引申:①动点f的轨迹是双曲线,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当学生得出||pf1|-|pf2||=常数〈|f1f2|后,可以将条件进行如下改变让学生思考。②将小于改为等于或大于,其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③将绝对值去掉,其结果又如何呢?④令常数为0,其余不变,其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⑤将括号中的小于|f1f2|去掉,应如何讨论点的轨迹?通过上述从不同角度,或同一角度中相似问题(②问)的讨论,学生对于双曲线定义中的“绝对值”“常数(小于|f1f2|)”以至整个概念就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从而深化了知识。
  三、对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设置的题目也应将问题加以分解,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回答把握数学题的目的。
  另外,将一道数学题的问题进行分解,所提出的问题由浅入深,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经过努力思考可以获取新知识,因此,达到了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克服了数学问题的难点,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对问题的实质和转化加以掌握。例如高二教材上的一道例题:一炮弹在某处爆炸,在a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比在b处听到爆炸的时间晚两秒,爆炸点应在什么样的曲线上?(此题教材上的解答还存在漏洞)。解决此题,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①在a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比b处晚,能说明什么?②若设爆炸点为p,声音传播的速度为v,你能否用一个式子来加以描述?学生容易得出式子|pa|-|pb|=2v。在学生得出这个式子后,可以设置第三个问题。③这个式子是否满足双曲线的定义,如果不满足,原因是什么?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加以比較后,可由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解答,然后回答第四个问题。④这个解答过程与你的想法是否吻合,如果不是,应该如何解答?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设置,将学生一步步引入到对此题的思考中来,同时让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
  要让提问在数学的课堂中更有效,设置有效的提问还远远不够,提哪些问题,在何时提出,提问哪些同学,期望得到怎样的结果,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都要有明确的通盘设计。有些提问不一定要学生个别回答,甚至不一定要学生作出回答,关键要起到一个提示、引导、过渡的效果。有些提问不一定要学生口头回答,也可以让学生用书面的形式回答。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循序渐进,才能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目的。
其他文献
幼儿时期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阶段,而绘画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因为绘画借助形象思维,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那么怎样在绘画教学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培养其状造力呢?我的体会是:  一、具有美术氛围的活动空间设计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第一步。  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往往是直观直接的视觉形象,因而幼儿园的整体设计,教师内外的装饰,特别是墙壁的美化,都因注意构思,画面应该栩栩如生,色彩鲜明调
期刊
摘要:新时期的初中政治课教学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因此,政治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特别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就是为了顺应这一时代发展要求而进行的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初中政治 自学实验       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与时代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学精神的教育观念。大家知道,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
期刊
摘要: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技能的载体,是学生认识的对象。数学教材对学生来说是外在的,当教材内容在没有进行教学过程之前,它只是处予知识的储存,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备课时,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应吃透教材、驾驭教材,尽量挖掘教材中的潜在因素,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以便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做好课前准备,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教学反思       我在教育战线上工作多年,然而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动手参与”包括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从而发现知识的规律以及其形成过程,还包括动手做题、解题等过程,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强化及识记。在课堂中让学生真正动手去做,才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参与”,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课堂的快乐。  关键词:动手
期刊
摘要:人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因素,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才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人才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资本,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对象,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日益突出,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第一位的战略资源。  关键词:人才 第一 资源  学校管理模式中的传统模式主要有二:一是经验管理模式,二是科学管理模式。  经验管理模式
期刊
摘要:自主学习基于“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的课改理念,展现了广阔的教学前景。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是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自主学习 培养       一、自主学习的特征  1、有效性。自主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使其学习结果最优化,所以,从一开始,自主学习就要求尽量协
期刊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民素质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起关键因素。  关键词:高中化学自学能力 培养       基础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阶段,中小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因而中小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手段,改变以应试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
期刊
21世纪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将越来越高,人的创新能力成为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中小学数学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之重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创设良好的创新氛围  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在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期刊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岗位都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底线,在教育领域“三平”精神既是教师们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充分体现,也是对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的内在要求。每个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伟大的追求,在平静的教研中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在平常的教学中对自己的学生和教育事业有着极强的责任感,从我们幼儿园教师身上更能看到“三平
期刊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方面,往往会出现 “亲其师,信其道”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魅力。一个教师若有足够的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教育家,无不是有魅力的教师,最典型者当数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由此可见教师只有不断增加自身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去赞叹、仰慕、效仿,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教师的魅力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教师的语言魅力,所以如何提高教师的语言魅力显得非常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