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魅力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从不认为是那些枯燥的概念、晦涩的解释、抽象的理论或是单纯语言的传授。跟所有学科一样,纸上得来终觉浅,须得落到实处才能使其变成自己内在的一部分。作为一名指挥,理论与实践都是至关重要的必修课。在开始专业训练之前的基本功便是要熟练把握整个音乐艺术体系。从视唱练耳、声乐、器乐、音乐史到作曲作词、仪态表演、学习范围甚至要涉猎舞蹈领域。指挥几乎是整个音乐艺术的综合体现,几乎了解了所有音乐艺术分支的教学方式,在有了综合的音乐能力之后,才能去谈如何培养“渴望高尚音乐的情感”带给精神的积极影响。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想我能将音乐艺术精神创造的积极影响看的更加切实。音乐艺术看似飘渺却实在的拥有非常多的分支和技法可学。以最综合的指挥为例,亦分为合唱指挥与乐队指挥。合唱指挥得有比队员更了解自己声音的敏感耳力,乐队指挥们在训练中动辄几百页的总谱非得逼得人有一目十行的本领。在乐队指挥与合唱指挥的细分中,人们往往更熟知的是合唱这一分支。由复合人声组成,是拥有更加丰富饱满音色效果的歌唱形式。在近几年的网络科技发展和音乐APP兴起下,包括流行词作曲、流行曲和声翻唱等等的现代商业化包装下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随着我国发展速度的加快,国民经济实力的提升,国民对个人音乐修养开始看重,社会对歌唱的认知也渐渐地走出了“红歌齐唱”、“滥竽充数”“人肉背景”等刻板印象,学会更好的聆听国内外混声合唱的丰富感加强个人审美,亦能从音乐家调节整场气氛的动人乐律中领会到其魅力所在。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本文将浅谈音乐艺术与教学法的社会作用。
  世界三大音乐教学法之一的音乐教学法之父——柯达伊〔匈〕曾说过:“音乐艺术的基础是以歌唱为主的艺术。”他推崇合唱教育,强调音乐艺术的社会作用,这与笔者本文的核心主题一致,即“培养音乐家和听众,为每个人形成完满的品格建立基础,即是在培养整个社会”。我们曾经惊讶于匈牙利与我国的国情是那么的相似,无论是饮食习惯、民俗民风还是文字音乐上都相当接近。匈牙利的民间音乐与中国西北以及内蒙古民歌在曲调上其曲同工,相近之处不计其数,且中匈民族音乐皆是以五声音阶为调式结构,就像一首歌曲的不同变奏一般。因此柯达伊的音乐体系很大程度上同样适用于我国。事实证明柯达伊的音乐教学法在国民与社会精神培养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尽管从上世纪中叶到现在的21世纪,从机械化时代到如今的电子科技日新月异,对所有学科都冲击不断,但音乐艺术的的确确是没有办法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一门无法淘汰的学科。没有音乐就没有完全的人,无论到什么年代,音乐都是与政治经济社会精神结合并高于它们的——其所代表的思想上层建筑意识使音乐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在所有领域脱颖而出。
  当今社会竞争趋势愈演愈烈,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大环境中要保持对音乐艺术的高尚追求其实也有阻碍。许多父母期望孩子在艺术领域学点东西仅仅是为了子女能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增重”,眾所周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对其人生有重大作用,但在这种推动下音乐学习热情的高涨亦是基于功利性目的考量的。这不禁使我们思考:音乐教育到底是重技还是重艺?人们总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音乐人才。诸如:歌唱家、演奏家、作曲家,其实不然,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要培养人。从这点出发,笔者认为艺术甚至不应该是一种技能而更应该是一种感悟。而“生活不同于生存,生活不仅仅是打发光阴,不仅仅是满足生物要求,生活应充满意义、洋溢着各种乐趣,生活为人类所有,生存属于动物。音乐和艺术是人类超越生存之上的思维能力和躁动雄心中的最伟大的明证之一,是人类与动物之间分水岭不可分割的的部分。”柯达伊终生追求的目标是“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音乐是人的心灵的表现,音乐满足人在精神上的需要,是使人获得情感宣泄的手段、渠道,是每天生活的有机部分。
  著名指挥家吴灵芬教授对学生的第一课便是一句话:手之妙乐源于心之妙思。这句话放之任何领域看来都是可行的。能将音乐强烈的愉悦功能发挥出来,在情感上有所感悟,有所共鸣,我想无论是对于专业音乐人士还是其他各个领域的音乐爱好者来说就已得到了这音乐全部的意义。
  ——选自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平台

其他文献
故乡是一个人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我的故乡既是我出生的乡下,也是我从小读书的县城,它是被一条几十里的山路连接起来的。这条山路,刻着我难以磨灭的记忆!  我喜欢说自己是在乡下出生的,其实那里并不是一个边远的村寨。说“乡下”,是因为在我孩提时的记忆里,因为交通不便,相对县城而言感到边远。于我而言,这样说更有一种亲切感。我出生在贵州织金县的以那镇上,那时叫以那架区。我出生的时候爷爷已经去世了,从小就跟
期刊
一曲老歌,一场游戏,一个故事,一段情谊……在时间的流逝中,总让人难以忘怀或留恋……恋……那一年,不过十几岁的毛孩子模样,不觉中悄悄有了自己的心事。放学后,一个人走在路上,看似漫不经心,眼睛却瞄向一个地方,似乎在等着什么人的出现。  好久好久,那人儿总算来了,可心猛然间跳了起来,腿脚也快了不少,大概是怕被人发现吧。感觉那人儿远去了,便长长松了口气,再回头,咦,人呢?……这时倒又和自个发起狠来,脑袋直
期刊
“鼠浪湖,鼠浪湖,外婆家的鼠浪湖……”渺渺之音,惊醒蛰伏的记忆。  鼠浪湖,形如黄鼬闲卧,得名。  这座童话中的悬水小岛,在脑海中活色生香。难忘那年那月,初见。  遥望,薄烟微笼,疑是巫山。轻舟为媒,和风相送,惊见黄涛拍岸,白鸥逐浪,艳阳出浴,波光粼,恰似一轴恢宏画卷,徐徐展开。  登渡,地势蜿蜒。无阡陌纵横,唯小巷幽深,山因青松而苍翠,岛无喧嚣而娴静。唯三两村落,择地而聚,几树昏鸦,择枝而栖。路
期刊
一个陪你成长的人是你人生里的坐标,我总想寻找一段重逢的情景。无论是奶奶还是曾祖母,还是儿时一个叫晓奇的伙伴,哪怕是内心的一次幻想,我都希望有这个可能。我知道现实的有限性和内心拟想的无限性,是无法让我们实现实体内重合的;但我不甘心,一定要寻找,在心灵里只要不停地寻找,就一定会出现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有欲望与情绪,一定会派生出一种物象;然后用灵魂和感悟去召唤,就一定会出现。因为所谓的相逢不仅是指两个事物
期刊
情结对于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可能深深地扎根在你的心底,也可能改变你一生的命运,甚至与你的生命息息相关,情结没有了,可能就会失去生存的意义。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夸大其词,情结就像人类的灵魂,失去灵魂的人如同行尸走肉,可以形象地说,情结是人类灵魂的主板。  我的情结与别人好像不同,甚至有些另类。在文化单一枯燥的岁月里,尤为突出。七十年代后期,全国文化市场上,除了八大样板戏之外,一些走俏的电影
期刊
寒夜,几颗残星挂在清冷的夜空,那黑黢黢的卡力岗山脉在夜幕下若隐若显,静默无语。几声老狗的哀吠,撕裂了冬夜的寂静。  夜,清冷,寂寥,漫长。  夜色里,一种空前的落寞侵袭了我的心扉。工农兵,我的村庄,一个深烙着鲜明时代印记的村庄,一个从岁月的风雨里风尘仆仆走过来的村庄。在这个凄冷的夜里,如一位步履蹒跚的踽踽独行的耄耋老人,正延着时光蜿蜒的小路,从遥远的岁月的烟尘里向我走来,直逼我那残存的灵魂。这一刻
期刊
一抹深红涂染了摆放在亿昌博物馆的这个硅化木石,它的形象像一架古琴,大小只有76cm×25cm,琴韵在历史的烟云里穿梭,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古琴蕴含着无数的动人故事。  这架深红色的古琴,是否是钟子期和俞伯牙心有灵犀的交集,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绝唱,见证了友谊的万古长青?是否是大家闺秀的卓文君不顾望族门第的高贵私奔嫁给了穷困潦倒只会抚琴的司马相如,卓文君甘愿当垆卖酒,在举案齐眉中坚守清贫,永浴爱河,从此
期刊
梁先生性好风光景色,虽偏隅于黑龙江漠河“中国北极村”,但是足迹却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此次胜览“中国南极村”,以期爱上了她。  鸡年小寒刚过,受大陆之南李先生之邀,梁先生一行六人飞抵海口,让南方的大自然涤荡身心,清洁精神。  打开地图,随意浏览,“角尾”二字静静地出现在眼前。出游前,梁先生执意查阅史地资料,角尾之名为大陆之“角”,神州之“尾”!于是,他们跨过琼州海峡,在北港乘座朋友的接送商务车前往角
期刊
故乡,已是渐行渐远,离别二十年了。可故乡的那些人那些事,总在我的心田萦绕,总是叫我不能忘怀。特别是我家老屋院子里的那棵白杨树,每当我回乡探亲、祭祖时,远在十几里路的地方就能看到,它像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巍然挺拔在广袤的赛外荒原,招示着我,指给我回乡的路。  记得那是一九六二年,父亲为我们盖起了新房。一排三间的大正房,和东邻赵二仁、赵保儿、王七十六,四家人家墙屋相连,形成了很长的一排,在当时的环境下,
期刊
腊月一到,眼看过年就不远了。按照老习俗,是该家家户户忙年的时候了。每到此时,“吃”就成了头等大事,忙年主要是围绕着“吃”做准备。遵循传统,过年就是“大吉大利”的日子里,天天“大鱼大肉”的“大吃大喝”,现在提倡勤俭的新民风,铺张浪费的陋习一定要改正。除了吃,还有“贴春联”“送亮”等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然后呢,正月初几里,亲友间要互相登门拜年,给小孩压岁钱,献上最真挚的新年祝福。亲朋好友间的转转席也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