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月亮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亮是很美的。在古代文人的诗歌里,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忧伤凄美;有“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的静谧悠然;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彷徨悲戚。于古人,花前月下是最美的景,镜中水月是最绚烂的梦。
  我却曾对月亮有过深深地误解。
  小时候觉得,月亮上有一棵大大的桂花树,还有个不知疲倦的吴刚在拼命砍树,可大树纹丝不动。月光并不刺眼,满月时看去似乎真的能看见一棵树的影子,是暗色的,动也不动,每根枝条都那样顽固地僵直在那里。为什么月亮会有圆缺?因为月亮上也有白天和黑夜呀,月上一天,人间一月。
  在古代,人们依靠月亮的圆缺变化绘制了阴历纪年表,月亮可谓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功不可没。而如今,现代科学家们也进一步揭开了月亮的神秘面纱─月亮是颗卫星,而且与人们的主观判断相反,月亮并非是看起来那样比其他星星大很多,它其实是颗很小的星。
  长大后得到了更科學的回答: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来发光的,有亮面和暗面是因为日月地三球的位置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于是,一度愤世嫉俗的少年开始忿忿不平起来 :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来发光的。月亮自己不会发光,却要偷太阳的光来装扮自己,向世人展示美貌。它只是一颗晦暗的、阴沉的、很小很小的星,却用从太阳那里偷来的光来涂抹自己的脸蛋,炫耀自己的美丽,让世人写下一篇篇绚烂的华章赞美它。它无法永远保持圆满,因为它毕竟不是恒星。哦,恒星,只有恒星才会发出永恒的光:它在剧烈地燃烧自己,燃烧——化为光和热,滋养那片有生命的土地。而月亮却偷了它的光,在那片它滋养着的土地上耀武扬威。

  夜晚,我站在阳台上眺望远方,红瓦的小屋笼罩在深沉的天幕下,阴云组成了深深浅浅的紫色天幕,小巷里传来一声渺远的犬吠。一轮月从云后露出,淡淡地洒着银色的光。我气不打一处来,又是你这月,偷了太阳的光不说还借云朵来布置你的光影营造仙境的感觉。突然,我感到今天的月亮似乎有些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呢?我眯起眼睛细看,不一会儿,云朵退去,月亮整个露了出来,我这才想起,今天不是满月,月亮有点儿残缺。它的精致妆容迫不得已有了缺陷,照理说我该幸灾乐祸才对,可是,真奇怪,我竟感觉到一丝淡淡的伤感。
  看着那纯净皎洁的月,那云朵织成的仙境,我感到那月亮仿佛是神的一滴眼泪,摔碎在人间的某个角落,于是哀戚地在天空中寻找。我静静地望着那抹划破黑暗的光,那反射着银光的红瓦屋顶,还有深深浅浅的云,感到一股发自内心的宁静优雅。那月,分明是那样宁静美好,不似在人间 。
  我才发现我一直都理解错了,那月偷了太阳的光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美丽,只是为了照亮人间的黑暗啊。它年复一年围绕着地球,它怎能不爱?它自己是不会发光,但哪怕只能偷,它也要尽力把一点点亮光洒向人间。那缺失的一角,不是不完美的愤恨,而是深沉的爱与无奈。
  分明是我硬生生曲解了月亮,无端地指控它,谴责它。换个角度看月亮,才发现,月是忧伤的,易碎的,也是人间最美的。
  (指导老师:张鲜明)
其他文献
神曰,要有光。然,世界有光。  一时九州河山热闹,黎民安居乐业: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园农坊,粗茶淡饭。  女娲补天余石一,颇具灵性,历经千年,化形为人。此石向窥得九州风貌,念之不忘,挥之不去,心向往之。一日偶遇一神,述其心愿。  神曰:然,汝将化为人,且得神目一,此目可窥人心。此石欣然。  此石历人间十五哉。  石归,与神言:千年光景,九州已不复如初。  世间多勾心斗角,居心叵测。  
期刊
【读背文本】  《论语》十二章  [春秋]《论语》1  子2曰:“学而时习之3,不亦说乎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5,不亦君子6乎?”(《学而7》)  曾子8曰:“吾日三省吾身9:为人谋而不忠乎10?与朋友交而不信11乎?传12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13而志于学,三十而立14,四十而不惑15,五十而知天命16,六十而耳顺17,七十而从心所欲18,不逾矩19。”(《
期刊
茶中美人  我很赞同作家白瑞雪的那句话:“那小小的一碟菜里,吃得出食物本来的味儿,吃得出天地生养万物竞发。包含在简单食物里的海洋与土地的气息,是人之来处,也是人之终将所往。”一语道明人与美食的不可分割。  对于资深吃货的我来说,今年算是上了一所好大学。从学校东门出去,穿过菜市场,走过矮桥,就有一条小吃街满满当当全是美食。吃倦了学校食堂的饭菜,就可以带上室友来这里光顾了。可惜有时正值晚餐饭点,那些外
期刊
1.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也就是现在的江西吉安人。宋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文天祥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  2.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做了。  3.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文天祥想,这种时刻不能只顾惜自己。当初,使者奉命往来,并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文天祥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虚实,回来谋求救国的计策。于是,他辞去右丞相职位,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
期刊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2,都督诸路军马3。时北兵已迫修门外4,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5,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6,北邀当国者相见7,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8。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9。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10,予更欲一觇北11,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12。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13,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
期刊
“回去吧。”不知什么时候起,他的声音已这般沙哑。吱呀一声,雕花木门永远地关上了。我望着他落寞的背影,依旧是不变的灰衫,依旧是挺得笔直的腰杆。几片黄叶漫无目的地飘飘荡荡,被樓里的风一卷,又落下,像极了很轻很轻的一声叹息。  初见老人,是在街口偏僻的一角。彼时他负手而立,仰头端详着墙上挂着的一幅书法。我冒冒失失地撞进来,被一阵松香呛得直咳嗽。他只是淡淡地瞥了我一眼,复又转过身去,对我这位不速之客置若罔
期刊
公元1279年,在风雨飘摇中,一只小船到了广东珠江口的零丁洋上,船上一人枷锁紧缚却神态自若,对着江水从容吟道:“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舟中之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也就是现在的江西吉安人。二十岁中进士,二十八岁任江西提刑,之后仕途一路顺畅。宋
期刊
苏 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东坡先生、坡仙。四川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外出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读到《范滂传》时,为之慨然太息,苏轼说:“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母亲回答:“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母贤儿慧,传为佳话。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欧阳修看到苏轼《刑赏
期刊
从伟大心灵的日常记录,到中国文人的生生不息,传统的严肃,沙龙的自由。它在这里。  从百家争鸣到年轻一代的思想争锋,道与术的思辨在创意中获得新生。  感受历代王朝的宏大历史,思考古时陪都与当代雄安新区的异同。  时代风雨搅动英雄潭水,当今演说者重新讲述历史辙脉。  这里有艺术,这里有思想。这里有先锋,这里有后秀。  此刻北平落雨了,也许是想涤清这座城市不断惹上的尘埃,也许更是为了滤净这群学子心中的杂
期刊
他旅行 他回来  他经识了废墟的晕眩  驼铃的寂寞  帐下寒冷的醒寤  同情中断了的辛辣  ——福楼拜《情感教育》  一  “还是穿那件塔夫绸的吧。”  “红的?”  “嗯。”  恍惚中听见了这样的对话,我慢慢翻了下身。不认识,这两个人我都不认识。  “夫人,那个小姑娘好像睡醒了。”  “是吗?快给她梳洗打扮下。”  我刚想问“你们是谁,这是哪里”,突然发现自己没法说话。这时,那个漂亮的贵妇人已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