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风险管理 普外科疾病 应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410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风险管理就是将风险事件的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防,其关键是风险识别,即发现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并预见性评估,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2]。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3]。普外科收治患者的特点:急诊比较多、病种比较复杂、危重患者多、术后患者的引流管道较多、病情复杂且变化快等,给医疗和护理上带来更高风险。在普外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护理风险识别
因疾病引起的风险因素: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现,现代医护活动日趋复杂。我院是一所拥有1200张床位的综合性大型医院,收治的患者有大部分来源于基层医院转送的急、危重症的患者,患者病情重、疾病种类复杂,在患有外科疾病的同时常伴有其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危及生命等特点,存在病情发展的潜在危险因素,如:重症急腹症部分病例因出现急性失血性休克或感染中毒性休克,生命体征不稳定,主要脏器储备功能差,病情急、发展快、危险大等,即使护士在规定时间内巡视病房,若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也会延误治疗和抢救时机。
专科治疗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外科患者因病情治疗需要常留置胃管、尿管、腹腔引流管及伤口引流管等,其功能为引流出血或分泌物、渗液,使腔室内积存的液体排出,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患有并发症,促进健康恢复。但在使用过程中,因固定不妥而导致管道脱落,或患者原因自行拔管;护士观察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及引流量的变化等,会影响疾病恢复甚至延误治疗和抢救时机。
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素:患者因疾病、手术、年龄、并有脏器功能减退等因素使自理能力受限,易发生压疮、坠床事件;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未能循序渐进,易发生跌倒事件等。
护理风险对策
加强护士防范风险意识及业务素质培训。护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与护理风险的发生呈负相关。根据外科护理工作特点及护士工作能力,分层次对护士进行理论、操作及沟通能力培训、考核,责任护士参加管床患者医生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患者的安全,将护理风险降至最低限度。针对护理队伍招聘人员多、年资偏低、临床经验不足的特点,利用床头交接班时间,提问年轻护士对重症、病情变化、大手术后等患者病情的观察和护理要点,可能出现护理意外事件的紧急预案,以提高业务技能与应急能力。执行APN排班,即每日分3个班次,每班次8小时连续上班,并尽量安排每班次护士新老搭配,强弱搭配,发挥高年资护士传、帮、带的作用。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的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及不同形式的学历,提高理论水平,开阔视野。把本科室收治的各种疾病有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编写成册,平时收集相关案例、国内外经验与教训,每个月组织学习,做到在风险出现前警钟常鸣,降低风险的发生。
建立风险预防及监督机制:①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是做好护理风险防范工作的保证。根据普外科疾病的特点,完善病区安全管理制度、护理核心制度,修订普外科住院患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科室风险监控小组,将护理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结合起来,每个月定期或随时按《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分标准》进行检查,把风险管理小组发现问题当作质控人员监控的重点,并对发现的重要事件进行跟踪,制定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重复发生。经常组织学习病区安全管理制度、护理核心制度及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从而使全科护士科学地认识护理风险的客观存在,尽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②加强患者导管、引流管的安全管理:患者留置管道标识的规范使用 患者住院期间,因病情治疗需要留置各种导管及引流管,在便于观察处黏贴写有管道名称、操作日期的不同颜色标识,深静脉留置管贴红色标识,胃管贴蓝色标识,尿管贴青色标识,腹腔引流管及伤口引流管贴黄色标识。便于护士确认、观察做好相应护理管理。同时在醒目处挂有防导管脱落的标识,可以不间断提醒患者家属使用此管道的注意事项,避免不注意造成管道脱落或随意拔管等导致影响疾病恢复甚至发生并发症。③加强护理意外事件的安全管理:规定凡卧床、全麻术后回房的患者要求给予加床护栏,呼叫铃置易触摸处,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防范措施。长期卧床患者每班评估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定期翻身,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平整,酌情使用气垫床,防止压疮发生;手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患者给予安全知识宣教:与患者共同商讨制定活动计划,按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患者的耐受程度为标准增加活动量,防止跌倒事件发生。同时在醒目处挂有防坠床、防压疮、防止跌倒等标识,使患者家属做到有意注意。
讨 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通过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或潜在的风险,才能避免护理风险,减少护理差错及事故的发生。通过1年多的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护理人员自觉、及时评估风险因素,采取防范措施,保证了护理质量,本年度未发生患者投诉,无重大护理差错发生,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有效提高了患者信任度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晓惠.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6.
2 赵晓辉,高振辉,张丽,等.老年病房实施风险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2009,9(1):53-54.
3 郑芝芬,蔡学联,陈爱初,等.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177-117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410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风险管理就是将风险事件的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防,其关键是风险识别,即发现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并预见性评估,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2]。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3]。普外科收治患者的特点:急诊比较多、病种比较复杂、危重患者多、术后患者的引流管道较多、病情复杂且变化快等,给医疗和护理上带来更高风险。在普外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护理风险识别
因疾病引起的风险因素: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现,现代医护活动日趋复杂。我院是一所拥有1200张床位的综合性大型医院,收治的患者有大部分来源于基层医院转送的急、危重症的患者,患者病情重、疾病种类复杂,在患有外科疾病的同时常伴有其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危及生命等特点,存在病情发展的潜在危险因素,如:重症急腹症部分病例因出现急性失血性休克或感染中毒性休克,生命体征不稳定,主要脏器储备功能差,病情急、发展快、危险大等,即使护士在规定时间内巡视病房,若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也会延误治疗和抢救时机。
专科治疗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外科患者因病情治疗需要常留置胃管、尿管、腹腔引流管及伤口引流管等,其功能为引流出血或分泌物、渗液,使腔室内积存的液体排出,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患有并发症,促进健康恢复。但在使用过程中,因固定不妥而导致管道脱落,或患者原因自行拔管;护士观察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及引流量的变化等,会影响疾病恢复甚至延误治疗和抢救时机。
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素:患者因疾病、手术、年龄、并有脏器功能减退等因素使自理能力受限,易发生压疮、坠床事件;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未能循序渐进,易发生跌倒事件等。
护理风险对策
加强护士防范风险意识及业务素质培训。护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与护理风险的发生呈负相关。根据外科护理工作特点及护士工作能力,分层次对护士进行理论、操作及沟通能力培训、考核,责任护士参加管床患者医生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患者的安全,将护理风险降至最低限度。针对护理队伍招聘人员多、年资偏低、临床经验不足的特点,利用床头交接班时间,提问年轻护士对重症、病情变化、大手术后等患者病情的观察和护理要点,可能出现护理意外事件的紧急预案,以提高业务技能与应急能力。执行APN排班,即每日分3个班次,每班次8小时连续上班,并尽量安排每班次护士新老搭配,强弱搭配,发挥高年资护士传、帮、带的作用。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的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及不同形式的学历,提高理论水平,开阔视野。把本科室收治的各种疾病有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编写成册,平时收集相关案例、国内外经验与教训,每个月组织学习,做到在风险出现前警钟常鸣,降低风险的发生。
建立风险预防及监督机制:①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是做好护理风险防范工作的保证。根据普外科疾病的特点,完善病区安全管理制度、护理核心制度,修订普外科住院患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科室风险监控小组,将护理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结合起来,每个月定期或随时按《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分标准》进行检查,把风险管理小组发现问题当作质控人员监控的重点,并对发现的重要事件进行跟踪,制定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重复发生。经常组织学习病区安全管理制度、护理核心制度及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从而使全科护士科学地认识护理风险的客观存在,尽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②加强患者导管、引流管的安全管理:患者留置管道标识的规范使用 患者住院期间,因病情治疗需要留置各种导管及引流管,在便于观察处黏贴写有管道名称、操作日期的不同颜色标识,深静脉留置管贴红色标识,胃管贴蓝色标识,尿管贴青色标识,腹腔引流管及伤口引流管贴黄色标识。便于护士确认、观察做好相应护理管理。同时在醒目处挂有防导管脱落的标识,可以不间断提醒患者家属使用此管道的注意事项,避免不注意造成管道脱落或随意拔管等导致影响疾病恢复甚至发生并发症。③加强护理意外事件的安全管理:规定凡卧床、全麻术后回房的患者要求给予加床护栏,呼叫铃置易触摸处,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防范措施。长期卧床患者每班评估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定期翻身,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平整,酌情使用气垫床,防止压疮发生;手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患者给予安全知识宣教:与患者共同商讨制定活动计划,按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患者的耐受程度为标准增加活动量,防止跌倒事件发生。同时在醒目处挂有防坠床、防压疮、防止跌倒等标识,使患者家属做到有意注意。
讨 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通过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或潜在的风险,才能避免护理风险,减少护理差错及事故的发生。通过1年多的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护理人员自觉、及时评估风险因素,采取防范措施,保证了护理质量,本年度未发生患者投诉,无重大护理差错发生,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有效提高了患者信任度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晓惠.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6.
2 赵晓辉,高振辉,张丽,等.老年病房实施风险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2009,9(1):53-54.
3 郑芝芬,蔡学联,陈爱初,等.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177-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