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穿刺点止血方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来源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an8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点止血方案对于脑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压迫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压迫止血方案)和观察组(采用短时指压止血方案),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压迫止血效果、血管并发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制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与裸支架治疗静脉吻合口狭窄导致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失功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中日友好医院于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5例因静脉吻合口狭窄导致AV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VLU)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巴彦淖尔市医院治疗的180例VLU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作为激光组(n=90);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作为结扎组(n=90)。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出血量)、溃疡愈合率、溃疡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2年溃疡复发率和复发时间。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2个月两组
目的 探讨经股静脉和经颈内静脉不同穿刺入路的介入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VC)的效果.方法 选取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VC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
下肢浅静脉曲张多为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的病变,属于血管外科常见疾病,患者多因患肢肿胀、沉重感、小腿下段或踝部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等临床症状就诊。目前临床中主要以药物、弹力袜压迫疗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腔内激光闭合术、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治疗等为主。近些年,血管腔内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下肢静脉疾病的评估和治疗。射频消融术(RFA)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可使患者在短期内提高生活质量,恢复正常活动。本文对RFA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程度、脑梗死病灶位置与脑梗死后抑郁(PSD)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确诊的199例PS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脑梗死后是否发生PSD分为PSD组(n=69)和对照组(n=130)。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颅内动脉狭窄程度、脑梗死病灶位置及一般资料,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生PSD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脑梗死部位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入院时
目的 观察泡沫硬化剂聚多卡醇的最佳起效时间和起效浓度,探讨其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作用于曲张大隐静脉后的病理变化.方法 收集30例下肢慢性静脉疾病临床分级(CEAP)为C2级的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水平预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儋州市人民医院17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后发生DVT情况分为血栓组(n=86)和对照组(n=90)。比较两组产妇血浆D-D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确定血浆D-D预测下肢DVT最佳截断点、灵敏度、特异度;下肢DVT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栓组产妇血浆D-D水平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血栓组的血浆D-D预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食管癌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航天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用药方案不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AMI)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其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为AMI患者病情评估、临床治疗及预后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重庆大学附属中
目的 探讨同质化策略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留置针穿刺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采用AVF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8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