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与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254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应对世界局势的价值表达,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其以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坚持人的价值主体地位,以实践为立论根基,提倡保护自然以及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继承。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超越了无产阶级革命功利主义,寻求价值“最大公约数”,把握时代特征倡导构建共赢共享的“命运共同体”,创新价值观视角,强调国家交往层面的“全球价值观”,实现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价值哲学;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继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6-0004-04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习近平总书记在立足现实问题,把握大局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在诸多重要场合倡导各国树立合作共赢的意识,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表达了对和平美好的“命运共同体”的追求。从某种程度上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哲学,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1]。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从各国共同利益出发,倡导共同价值,是中国关于共建美好世界的价值表达,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基本原理的指导,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丰富与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主要内涵
  马克思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哲学思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学界立足实践和具体的中国国情开始了对价值问题的关注,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研究进程。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者们立足于实践、从维护人的利益出发,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价值追求,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主要内涵有以下几点。
  第一,“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是价值产生的源泉。与西方的唯心主义价值哲学不同,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以实践为其立论根基。马克思认为人的第一个需要就是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但是人不能直接地从自然界获取生活所需,正因为“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2]。在这种感性的劳动中,人实现了对现实的改造,创造了价值。同时人在改变环境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对自身的改造,人的能力和需要得到提升,新的创造价值的实践又会发展起来。一切价值的产生和实现都离不开实践。正如马克思在批判旧唯物主义时说:“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它哪怕只中断一年,费尔巴哈就会看到,不仅在自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人類世界以及他自己的直观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会很快就没有了”[3]。
  第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社会关系是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生命的生产,无论是通过劳动而生产自己的生命,还是通过生育而生产他人的生命,就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4]。人是处在自然界中,人的一切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都要从自然界的获取中才能得到满足,不论是自在还是人化自然都是人获取物资生产的来源,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是一切价值实现的基本前提。然而价值实现更为必要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类”存在是人的本质存在,人总是需要通过一定形式联系起来,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原子式的个人,因为只有在人与人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中,人们才能进行价值的创造。
  第三,“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最终价值追求。“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指:“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5]。马克思把人类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与人之间交往范围狭小,以依附关系为主要特征,限制人的发展;第二阶段,生产力快速发展,人虽然获得了形式上的独立,但是却被束缚在对物的关系的依赖中,处于一个“异化”的社会,人得到了片面的发展;第三个阶段,生产力高度发展,在这个摆脱了“异化”的社会里,每个人的兴趣和创造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这个阶段就是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
  “观念最重要的作用是建构作用……权力和利益之所以具有意义并产生作用,是观念使然”[6],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价值观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国际社会站在一个新的选择的十字路口上,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价值理念指导国际社会向前发展。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达了中国应对当今世界问题的中国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的诸多重要场合均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其价值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政治上,倡导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经济全球化最初是由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的。在发展过程中,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总是在国际交往中占据优势,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使国际政治格局呈现出“中心-边缘”的模式,使得发展中国家缺少话语权和平等发展的机会。“修昔底德陷阱”理论被一些西方国家奉为圭臬,霸权主义、强权思维充斥着国际社会,造成紧张和冲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在继承中国和平外交的传统下,进一步提出要构建平等相待的国际格局,倡导各国互利合作共赢,推动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关系。
  经济上,倡导开放创新,包容互惠。伴随着交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着新的机遇。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总体上增长乏力,国际市场存在着诸多的不稳定性。尤其是近期国际上掀起“逆全球化”的思潮,各种“黑天鹅”事件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局势,阻碍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始终坚持扩大开放,大力推动全球化进程。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明确提出:“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7]。   安全上,倡导共同综合,和平共享。如今国际形势风起云涌,各种问题突出,正如乌尔里希·贝克指出,我们已经处在一个全球风险社会之中。在这个风险社会中,各方面问题都具有联动性。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在当前国际局势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离开其他国家而独享安全,整个世界已经连成了一个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各国需要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加强沟通和协商,建立维护多方面、全范围层次的安全机制,保障可持续安全,促进世界和平。
  文化上,倡导交流互鉴,和而不同。全世界有两百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国情,世界文明多姿多彩是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显著特征。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8]。正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相辉映,才推动了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和交流,从而丰富人们的生活。但是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存在着文化霸权的思维,倡导“种族优越论”,认为自己的文明是唯一的优越文明,其他文明是落后的。而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和而不同”,尊重文明多样性,提倡交流互鉴,共同进步。
  生态上,倡导保护环境,绿色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在资本的逻辑运转下,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存。生态问题事关各国,只有各国齐心协力,才能共建美好的生态环境。如今一些西方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拒绝承担责任,造成各国在环境保护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提倡构建清洁美丽的世界,号召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中国提出的应对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思想。这些价值思想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基本原理的继承,同时又在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继承
  第一,坚持了人的价值主体性地位,以全世界人民的共商、共建、共享为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将价值定义为物对于满足主体的需要的意义,认为“现实的人”是价值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9]。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就是以全世界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为其逻辑起点。共商就是要求各国抛弃隔阂和“一元二分”的思维,在面临的共同问题上彼此协商以寻求解决之道;共建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今世界各国已经处在彼此相依的关系网中,世界的发展需要各国人民的共同力量;共享就是要實现规则平等、机会平等,而不是奉行西方胜者全拿的“达尔文主义哲学”思维。世界各国人民都是建设美好世界的一份子,共同发展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之道。
  第二,重视实践的价值源泉作用,以实践为其立论根基。面对当今世界的种种问题,人们不禁发出“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习近平主席为世界擘画的美好图景,它是从对现实问题的考量提出的。同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指导下,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实践举措,如习近平主席提出以“一带一路”倡议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积极加强与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一大批项目落地开花。“一带一路”不仅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红利,增强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活力。中国还积极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首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办世界进口博览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等。在这些实践举措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诸多成功的实践也证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能够指导各国实现共同发展、共享发展。
  第三,强调人与自然关系是价值形成的前提,以主客体统一为其逻辑主线。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话题。随着社会发展,人的能力提升,人对自然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敬畏自然,到藐视自然,征服自然。资本的逐利逻辑造成了人对自然无休止的掠取,严重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以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为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世界各国‘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10]。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就是保障永续发展,实现主客体的辩证统一。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丰富与发展
  首先,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超越了“无产阶级革命功利主义”[11],寻求价值“最大公约数”。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功利主义特性。正如马克思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来不避讳说出它的无产阶级性。价值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在其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特色和价值表达。然而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作为中国的价值表达,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从当前的国际社会现状出发,将视角投射到国际社会交往的范围中,把各个国家作为价值的主体,从而倡导寻求各国的价值“最大公约数”,即共同价值,超越了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无产阶级革命功利主义特性。当前经济全球化推动着世界历史的形成,各国之间共同利益日益增多,必然存在着共同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12],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面对世界各国国情的复杂性和文明的多样性,寻求共同价值就必须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从不试图输出本国的意识形态,而是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之上寻找各国的利益汇合点,从而凝聚起最大价值共识,实现国际社会共同协作,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   其次,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把握时代特征,倡导构建共赢共享的“命运共同体”。关于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内容最早出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之中,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等。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集中提出许多有关价值的思想,如在论述人的本质、异化劳动问题时强调了人的需要以及人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价值的主体性、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等问题。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批判中阐述了价值哲学的一般原理,在批判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中表达了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后来,马克思主义后继者们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研究中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思想,并在具体的实践和国情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许多富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内涵不断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为解决世界难题提出的价值理念。当前国际形势一方面,表现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风险挑战普遍增多;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已然形成了一个命运相依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就是倡导要建立一个共赢共享的“命运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追求的最终的“真正的共同体”,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构建起来的命运共同体却能为实现“真正的共同体”奠定基础。
  最后,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创新价值观视角,强调国家交往层面的“全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将价值定义为:“哲学上的‘价值’是解释外部客观世界对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13]。从这个定义出发,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创新价值观视角,将相互联系、相互交往的各国即整体的人类作为价值的主体来考虑,倡导形成凝聚共识的全球交往价值观。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各国之间的交往并没有达到高度发展的程度。随着资本逻辑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们开始探索适用于各国之间交往的共同价值观念,如“普世价值”,但“普世价值”其实是西方价值而不是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提倡扩大各国共同利益,实现各国的共商、共建、共享,它是一种全新的全球交往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以共同利益为现实基础,以各国的现实交往为条件,以具体实践为推动力,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以和而不同为原则,是真正的全球价值理念,能够为当前各国发展指明正确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是中国在以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下在国际交往层面实现的理论创新,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时殷弘.成就与挑战:中国和平发展、和谐世界和国际责任[J].国际问题论坛,2008(2):30.
  [2] 列宁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
  [3] 马俊峰.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82.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2.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
  [6] 周怡.解读社会文化与结构的路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4.
  [7] 习近平.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20.
  [8] 習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
  [9] 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18.
  [10] 习近平.在联合国成70 周年系列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30.
  [11] 申永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及其时代解读[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6:21.
  [12] 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
  [13] 姚惠龙,金方主编.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1.
  [责任编辑:武典]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在局部连通图中取值的随机元的r-阶均值集、r-阶广义样本均值集的基本性质及其极限性质.利用关于随机元的分离引理以及随机游动的常返性,得到了关于图值随机元序列广
以浙江中小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市盈率是否能够反映其未来成长性和风险性信息,进而为投资者评估投资价值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检验成长性与市盈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公司未来成长
在GIS系统-Mapinfo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开发。将电力属性信息和地理图形信息有机地结合,实现了多方位、多层次的查询功能,如精确查询、模糊查询、Autocad图与Mapinfo Professional的链接,并研究了GIS与SCADA集成的方法与技术,做到了资源共享,从而以技术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本系统可以与其他系统的数据联接,实现所有数据的图形化显示,避免重复投资,减少劳动强度,将在电力
本文研究了带泛函参数的非线性脉冲时滞双曲方程的振动性问题.利用积分平均法和坐卡蒂方法得到了这类方程解的振动性的一个充分条件,对非线性时滞双曲方程解的震动性进行了推广
本文研究了如下Schrdinger-Maxwell方程基态解的存在性问题{-△u+V(x)u+K(x)φ(x)u=b(x)|u|p-1u+λg(x,u)in R^3,-△φ=K(x)u^2in R^3,其中λ〉0,V(x)∈C^1(R^3,R),且V(x)〉0.△在K,g,b满足一定的
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宗旨和目的,从创新基金项目本身取得成效和对企业影响两方面考察,构建创新基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方法进行指标权重设计,并制定了创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是实现自我、表达情感及减轻心理压力的需要。由于对网络人际交往认识不足等原因,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应强化道德教育,规范大
本文运用线性全连续场的谱理论及跃迁理论讨论了一类食饵-捕食生物模型的动态分歧,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了跃迁类型的判据,并判断了跃迁的类型,同时也给出了分歧解的表达式,最后
幼儿期是阅读阅读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是幼儿从依赖阅读到独立阅读的转化时期。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时期的转化,在大班开展以“图书馆”为主题的系列读书活动,扩大大班幼儿的阅读
诱骗受体3(decoy receptor 3,DcR3),又称为TR6或M68,是新近发现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的成员之一。DcR3是一种表面受体,也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凋亡抑制剂,能和肿瘤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