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高职教育,尤其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的组成元素多种多样,不仅要学习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学习舞蹈专业,舞蹈课程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专业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现代舞蹈的教学模式已经过于陈旧,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不断探索改革舞蹈教学的新思路,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 学前教育 舞蹈 多元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040-02
1.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概述
所谓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参照实施的标准形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的和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构建形式。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理论深化和扩展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教学改革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常见的教学模式:第一,“讲述式”。它强调教师以讲述的方式清晰地展现教材内容,教师高谈阔论,学生也许会聆听、思考,也许会“身在曹营心在汉”。该模式教师参与多,而学生参与少,不适合过多使用。第二,“启发诱导式”。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讨论、探索。这是一种学生在教师诱导下去发现问题并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发展科学态度、认识能力和意志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但是,该模式耗时多、效率低,教师难以控制,也难于广泛采用。
2.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目前,毕业于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老师对于舞蹈教学方向不明确,多数高职院校只是一味的重视幼师舞蹈功底的培养,虽然培养出来的幼师舞蹈水平比较高。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幼师对于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这会使幼师在教学中达不到学校的教学要求。高职院校对于幼师教学的目标出现偏离,高职院校对于学前教育方面的学生应该注重其教学能力的培养,以及明确幼师对于舞蹈教学的职业要求。
由于现在的幼儿园在招收幼儿教师时,普遍不单纯考虑教师的舞蹈能力,为此,没有良好的舞蹈基础的幼儿教师也都被录用。由于这些幼师没有良好的舞蹈功底,所以她们在教授孩子们舞蹈课程时多应付了事,学生们不可能学到良好的舞蹈艺术。为此,教师的舞蹈水平是否合格是判断此老师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如果幼师在大学中就没有认真学习舞蹈知识,那么在今后的舞蹈教学中,就不能以最优美的舞蹈展示给幼儿学习,幼师也讲述不出来自己的舞蹈心得。对于舞蹈的学习,很难在短时间内促成,这需要长期的训练。幼儿学习舞蹈本身就是零基础,有些小孩从来都没有见过其他人跳舞,所以,对于那些没有舞蹈功底的幼师在教授学生时就更是难上加难。
舞蹈编排能力要求舞蹈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舞蹈功底,有些幼师不是来自于大学,而是来自于初中毕业后上的“3+2”,她们往往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许多来自农村,基本没有学过舞蹈课程,她们很难创编出适合幼儿学习的舞蹈。
我国目前的幼师教学评价标准采取传统评价方式,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为此,在对学前教育专业进行评价时,往往比较主观,缺乏客观的考察。这种模式势不利于幼师的聘用。
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多元化教学模式
3.1“四转、四动、四平台”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四转”是指教师要:(1)转变“单一化”教学内容建立“双基础,双儿童”的多元化教学模块;(2)转变“单一化”的教学手段,借助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丰富舞蹈课堂,同时利用QQ和微信的功能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3)转变“单一化”的教学方法,把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为有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角色互换式、观察模仿式、游戏教学式、回课讨论式;(4)转变“单一化”的成绩评价,采取综合理论成绩、平时实践成绩、期末实践成绩、定期汇报表演等多元化的综合评价形式。“四动”是指课堂教学采用“四动”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动脑(舞蹈理论知识学习)、动手(舞蹈实践学习),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舞蹈课堂氛围,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四平台”是指构建课堂、舞台、社会、幼儿园四个实践拓展平台。
3.2“双基础,双儿童”的多元化教学模块
(1)舞蹈基础训练课程的开设,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主要是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所以这个年龄学习舞蹈有些偏大,导致她们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可塑性就会比较差,同时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一星期只有两节课,训练时间短,因此具体内容安排上应根据学生是幼师专业的实际情况,在进行芭蕾舞基础练习、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的时候就要降低内容的难度,训练中坚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2)民族民间舞蹈的基础学习,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学会并掌握至少4 个民族的风格舞蹈,每个民族舞蹈至少学会5-8 个组合,并且可以掌握各民族舞蹈的基本特征和动作特点。在选择内容方面,组合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选择既可以锻炼学生身体表现力的内容,还能体现出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并且适合以后儿童舞蹈创编,有利于掌握幼儿民族民间舞蹈的动律组合,例如蒙古族舞蹈《飞吧小蜜蜂》,基本动作既有蒙古族舞蹈的提压腕,又不失幼儿舞蹈的特点,形象地用蒙古族臂膀的动作来展示小蜜蜂飞动的翅膀。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对孩子的幼儿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幼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改革教育方法已经是大势所趋。学前教育的改革应该要多元化、全面地发展。这就要求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应加强舞蹈锻炼,改革舞蹈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于争艳. 奥尔夫音乐在高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曹晓芸. 学前儿童舞蹈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教学微探[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4,04:117-120.
[3]刘惠安. 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育教材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4]王晓丽.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现状分析与改革策略[J]. 文教资料,2014,27:77-78.
【关键词】高职 学前教育 舞蹈 多元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040-02
1.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概述
所谓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参照实施的标准形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的和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构建形式。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理论深化和扩展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教学改革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常见的教学模式:第一,“讲述式”。它强调教师以讲述的方式清晰地展现教材内容,教师高谈阔论,学生也许会聆听、思考,也许会“身在曹营心在汉”。该模式教师参与多,而学生参与少,不适合过多使用。第二,“启发诱导式”。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讨论、探索。这是一种学生在教师诱导下去发现问题并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发展科学态度、认识能力和意志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但是,该模式耗时多、效率低,教师难以控制,也难于广泛采用。
2.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目前,毕业于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老师对于舞蹈教学方向不明确,多数高职院校只是一味的重视幼师舞蹈功底的培养,虽然培养出来的幼师舞蹈水平比较高。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幼师对于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这会使幼师在教学中达不到学校的教学要求。高职院校对于幼师教学的目标出现偏离,高职院校对于学前教育方面的学生应该注重其教学能力的培养,以及明确幼师对于舞蹈教学的职业要求。
由于现在的幼儿园在招收幼儿教师时,普遍不单纯考虑教师的舞蹈能力,为此,没有良好的舞蹈基础的幼儿教师也都被录用。由于这些幼师没有良好的舞蹈功底,所以她们在教授孩子们舞蹈课程时多应付了事,学生们不可能学到良好的舞蹈艺术。为此,教师的舞蹈水平是否合格是判断此老师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如果幼师在大学中就没有认真学习舞蹈知识,那么在今后的舞蹈教学中,就不能以最优美的舞蹈展示给幼儿学习,幼师也讲述不出来自己的舞蹈心得。对于舞蹈的学习,很难在短时间内促成,这需要长期的训练。幼儿学习舞蹈本身就是零基础,有些小孩从来都没有见过其他人跳舞,所以,对于那些没有舞蹈功底的幼师在教授学生时就更是难上加难。
舞蹈编排能力要求舞蹈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舞蹈功底,有些幼师不是来自于大学,而是来自于初中毕业后上的“3+2”,她们往往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许多来自农村,基本没有学过舞蹈课程,她们很难创编出适合幼儿学习的舞蹈。
我国目前的幼师教学评价标准采取传统评价方式,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为此,在对学前教育专业进行评价时,往往比较主观,缺乏客观的考察。这种模式势不利于幼师的聘用。
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多元化教学模式
3.1“四转、四动、四平台”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四转”是指教师要:(1)转变“单一化”教学内容建立“双基础,双儿童”的多元化教学模块;(2)转变“单一化”的教学手段,借助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丰富舞蹈课堂,同时利用QQ和微信的功能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3)转变“单一化”的教学方法,把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为有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角色互换式、观察模仿式、游戏教学式、回课讨论式;(4)转变“单一化”的成绩评价,采取综合理论成绩、平时实践成绩、期末实践成绩、定期汇报表演等多元化的综合评价形式。“四动”是指课堂教学采用“四动”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动脑(舞蹈理论知识学习)、动手(舞蹈实践学习),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舞蹈课堂氛围,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四平台”是指构建课堂、舞台、社会、幼儿园四个实践拓展平台。
3.2“双基础,双儿童”的多元化教学模块
(1)舞蹈基础训练课程的开设,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主要是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所以这个年龄学习舞蹈有些偏大,导致她们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可塑性就会比较差,同时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一星期只有两节课,训练时间短,因此具体内容安排上应根据学生是幼师专业的实际情况,在进行芭蕾舞基础练习、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的时候就要降低内容的难度,训练中坚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2)民族民间舞蹈的基础学习,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学会并掌握至少4 个民族的风格舞蹈,每个民族舞蹈至少学会5-8 个组合,并且可以掌握各民族舞蹈的基本特征和动作特点。在选择内容方面,组合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选择既可以锻炼学生身体表现力的内容,还能体现出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并且适合以后儿童舞蹈创编,有利于掌握幼儿民族民间舞蹈的动律组合,例如蒙古族舞蹈《飞吧小蜜蜂》,基本动作既有蒙古族舞蹈的提压腕,又不失幼儿舞蹈的特点,形象地用蒙古族臂膀的动作来展示小蜜蜂飞动的翅膀。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对孩子的幼儿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幼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改革教育方法已经是大势所趋。学前教育的改革应该要多元化、全面地发展。这就要求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应加强舞蹈锻炼,改革舞蹈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于争艳. 奥尔夫音乐在高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曹晓芸. 学前儿童舞蹈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教学微探[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4,04:117-120.
[3]刘惠安. 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育教材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4]王晓丽.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现状分析与改革策略[J]. 文教资料,2014,2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