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调整教与学的关系,把学生的学放在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多了;思维活跃了;想像丰富了;表达能力及表现欲望增强了……但是,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差异,对新课改倡导的理念理解和把握不准等,一些与课改精神实质相违背的现象还潜藏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很有必要对课改实践中的某些教学现象进行剖析,以期去浮华,求真淳。
一、课堂教学“活”而“无效”
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新鲜的东西,让课堂“活”起来,一节课就设计了不少游戏环节,当然这些游戏若真能促进高效课堂的达成是十分必要的,但游戏不当往往会适得其反。
我曾听过一节低年级语文课,也出现了“活”而“无效”的场面,教师使出了浑身解数,一会儿多媒体,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画图。学生真正用于读书识字的时间被挤占了,结果是识字教学匆匆忙忙,写字时间却所剩无几。我认为低年级语文老师走进课堂有两件事最为重要,一是培养读书能力,让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二是培养识字、写字能力,让学生对写好字有追求,这两件事做好了功德无量。
教学是唤起、维持、促进学生进步发展的行为。追求高效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我认为课堂教学不论“动”还是“静”,只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学生发展都很好。如果静能生慧,那么动可激情,那种“小脸发红,小眼发亮,小手直举,小口常开”的状态,不也是主动学习的体现吗?如果“静”中存“动”、“动”不忘“静”的话,不也是跌宕有致的高效课堂吗?
二、突出“自主”,忽视“主导”
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彻底地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时间及课堂都还给学生,学生在完全属于自己的时空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尽情畅游。于是,有的老师就当起了“甩手掌柜”。学生自定学习目标和练习方法、自设学习过程,最终去实现学习目标。但是,这些八、九岁、十一、二的孩子自控能力能有多强?知识面能有多广?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有多高?这种所谓的自主学习,一节课能真正掌握多少知识呢?我们可想而知。我认为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的自由学习,它不可能完全游离于教师指导之外。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既需要自我控制,也需要教师指导。也有教师虽然没有忽视自身的指导,但是,他们为了体现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学生说喜欢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指导什么,学生说“猪八戒懂享受”,老师说 “这样活着挺潇洒”……于是乎课堂增添了不少生趣,争论多了,学生发言增加了,到头来,整节课却学不出一个所以然,教学的主要内容被“民主”争论掉了。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课堂成了新版“放羊”课,教师由主导变成了旁观者。
新课改特别强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老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毕竟小学生知识有限,能力有限,学习的自觉性及自我约束能力有限。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自学前,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自学时巡回辅导;在“交流展示、合作探究”时,相继诱导,适时点拨,且点拨要点在学生认知失误时,点在语言表达卡壳时,点在学生思维受阻、产生偏差时,运用比喻点拨、设“陷”点拨、类比点拨等,让学生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学习困境逐渐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中,那种“甩手掌柜”,以及为发扬所谓民主甘当课堂旁观者的做法是对课改精神的扭曲,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课程改革要追求高效。
三、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新课程所倡导的真正的合作学习应该用在突破难点上,通过讨论碰出智慧的火花,解决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而有的老师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只是一味盲目模仿,使合作学习异化成了“课堂点缀”。例如,有的老师把学生独立思考或与同桌合作就能解决的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放到学习小组中讨论解决,致使学生对课堂讨论日益失去兴趣;有的老师让学生合作的问题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但不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智慧火花还未来得及碰撞,合作学习就结束了,结果最后根本拿不出什么有價值的成果;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课堂,充分调动每个小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学生汇报成果时要注意面向全体,而有的老师,学生合作交流,倒成了旁观者,不管不问,学生汇报交流成果也变也了少数优等生的专利。以上种种现象只会给课堂带来负面影响,冲淡课堂浓度,所以合作学习也要重实效。
四、课件应用“秀”迹斑斑
使用课件教学具有形象化、动态化、趣味化优势,运用合理能提升课堂效率,但是,它的应用毕竟不是课堂教学的主流,充其量是为帮助教师演示在教学中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情境或问题服务的,终究是教学的辅助形式。然而,有的老师在上公开课时,喧宾夺主,让学生观看动画几乎占了课堂的全部,一节课真正用到能力培养、基本技能及基础知识掌握的时间寥寥无几;有的老师经常把课本中的某些段落、漫画、照片以及案例等制成所谓的课件,让学生齐刷刷地看着屏幕上完全和教科书一样的内容进行分析,这与学生直接看书有区别吗?这种课件我认为不要也罢,它只是形式上的表演,是在“作秀”,只是为了迎合评课标准赚取评委的分数而已;也有老师制作的课件,并非所学内容的重点或难点,而是把本节所学内容中学生极易理解的内容制成一些课件,这些内容学生本来一看就会明白,就能理解的,而教师却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我认为:还不如多去钻研一下教材有价值呢!
我们知道,喜欢动画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在教学中,设计学生喜欢的课件是应该的,关键是设计的课件要适合教学的需要,而不要一个劲地满足学生的爱好,或赶时髦赢得评委们的高分,那只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思而不学则殆”,教学又何尝不是呢?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赶时髦、流于形式的新问题、新现象,只要不断地反思我们的教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成为既“活”又“实”的新课堂。
一、课堂教学“活”而“无效”
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新鲜的东西,让课堂“活”起来,一节课就设计了不少游戏环节,当然这些游戏若真能促进高效课堂的达成是十分必要的,但游戏不当往往会适得其反。
我曾听过一节低年级语文课,也出现了“活”而“无效”的场面,教师使出了浑身解数,一会儿多媒体,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画图。学生真正用于读书识字的时间被挤占了,结果是识字教学匆匆忙忙,写字时间却所剩无几。我认为低年级语文老师走进课堂有两件事最为重要,一是培养读书能力,让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二是培养识字、写字能力,让学生对写好字有追求,这两件事做好了功德无量。
教学是唤起、维持、促进学生进步发展的行为。追求高效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我认为课堂教学不论“动”还是“静”,只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学生发展都很好。如果静能生慧,那么动可激情,那种“小脸发红,小眼发亮,小手直举,小口常开”的状态,不也是主动学习的体现吗?如果“静”中存“动”、“动”不忘“静”的话,不也是跌宕有致的高效课堂吗?
二、突出“自主”,忽视“主导”
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彻底地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时间及课堂都还给学生,学生在完全属于自己的时空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尽情畅游。于是,有的老师就当起了“甩手掌柜”。学生自定学习目标和练习方法、自设学习过程,最终去实现学习目标。但是,这些八、九岁、十一、二的孩子自控能力能有多强?知识面能有多广?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有多高?这种所谓的自主学习,一节课能真正掌握多少知识呢?我们可想而知。我认为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的自由学习,它不可能完全游离于教师指导之外。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既需要自我控制,也需要教师指导。也有教师虽然没有忽视自身的指导,但是,他们为了体现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学生说喜欢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指导什么,学生说“猪八戒懂享受”,老师说 “这样活着挺潇洒”……于是乎课堂增添了不少生趣,争论多了,学生发言增加了,到头来,整节课却学不出一个所以然,教学的主要内容被“民主”争论掉了。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课堂成了新版“放羊”课,教师由主导变成了旁观者。
新课改特别强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老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毕竟小学生知识有限,能力有限,学习的自觉性及自我约束能力有限。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自学前,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自学时巡回辅导;在“交流展示、合作探究”时,相继诱导,适时点拨,且点拨要点在学生认知失误时,点在语言表达卡壳时,点在学生思维受阻、产生偏差时,运用比喻点拨、设“陷”点拨、类比点拨等,让学生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学习困境逐渐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中,那种“甩手掌柜”,以及为发扬所谓民主甘当课堂旁观者的做法是对课改精神的扭曲,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课程改革要追求高效。
三、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新课程所倡导的真正的合作学习应该用在突破难点上,通过讨论碰出智慧的火花,解决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而有的老师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只是一味盲目模仿,使合作学习异化成了“课堂点缀”。例如,有的老师把学生独立思考或与同桌合作就能解决的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放到学习小组中讨论解决,致使学生对课堂讨论日益失去兴趣;有的老师让学生合作的问题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但不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智慧火花还未来得及碰撞,合作学习就结束了,结果最后根本拿不出什么有價值的成果;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课堂,充分调动每个小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学生汇报成果时要注意面向全体,而有的老师,学生合作交流,倒成了旁观者,不管不问,学生汇报交流成果也变也了少数优等生的专利。以上种种现象只会给课堂带来负面影响,冲淡课堂浓度,所以合作学习也要重实效。
四、课件应用“秀”迹斑斑
使用课件教学具有形象化、动态化、趣味化优势,运用合理能提升课堂效率,但是,它的应用毕竟不是课堂教学的主流,充其量是为帮助教师演示在教学中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情境或问题服务的,终究是教学的辅助形式。然而,有的老师在上公开课时,喧宾夺主,让学生观看动画几乎占了课堂的全部,一节课真正用到能力培养、基本技能及基础知识掌握的时间寥寥无几;有的老师经常把课本中的某些段落、漫画、照片以及案例等制成所谓的课件,让学生齐刷刷地看着屏幕上完全和教科书一样的内容进行分析,这与学生直接看书有区别吗?这种课件我认为不要也罢,它只是形式上的表演,是在“作秀”,只是为了迎合评课标准赚取评委的分数而已;也有老师制作的课件,并非所学内容的重点或难点,而是把本节所学内容中学生极易理解的内容制成一些课件,这些内容学生本来一看就会明白,就能理解的,而教师却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我认为:还不如多去钻研一下教材有价值呢!
我们知道,喜欢动画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在教学中,设计学生喜欢的课件是应该的,关键是设计的课件要适合教学的需要,而不要一个劲地满足学生的爱好,或赶时髦赢得评委们的高分,那只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思而不学则殆”,教学又何尝不是呢?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赶时髦、流于形式的新问题、新现象,只要不断地反思我们的教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成为既“活”又“实”的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