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数字出版的战略高地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ao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初,北京图书订货会开幕前夕,人民军医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齐学进对外宣布:自2010年1月1日起,人民军医出版社的所有纸质新书,将全部增加跨媒体智能功能,读者在购买纸书的同时,将同步得到原版原式电子书,点击书中的医学名词还可以进入总容量达4.5亿字的医学数据库深度阅读。专家分析,在很多传统出版单位还在苦苦寻找数字出版赢利模式时,这一举措标志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登上了数字出版的战略高地。
  时至今日,刚刚过去半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又攻克多个堡垒:“军医网上书城”基本建成;国内第一部跨媒体“家庭健康知识库”成功推出;电子阅读器版“掌上医学图书馆”成功研制;国内第一个手机医学网站——“健康卫士”成功开发;成功实现数字版本与纸质版本图书同内容、同时间、同价位、全捆绑式出版发行。在“健康卫士”和“掌上医学图书馆”产品上市前夕,记者采访了人民军医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齐学进。
  
  数字出版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出版参考》:人民军医出版社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跨媒体数字出版,主要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齐学进:我们做跨媒体出版的根本出发点,主要是基于读者的需求。对于已经跨入了数字网络时代的现代读者来说,传统出版物已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了,它的内容仅限于书本,功能单一,价格也比较贵。跨媒体数字系列产品远远地超出了传统出版物的功能,既能读电子书,还能听语音书,还有专业视频,对医学图书中不懂、难懂的专业知识,用鼠标点击它,就可瞬时进入医学专业知识数据库——“中华医学资源核心数据库”进行深度查询,既适应了各类读者多样化的阅读方式需求,又满足了读者对求医问药、养生保健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权威性的学习需求。同时,为读者选购图书节省了时间、精力和财力。我们认为,只要能够更好、更快满足读者的需求就一定能有市场,一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出版参考》:目前,很多出版单位在还没有看到清晰的赢利模式前,对数字出版选择了观望。而人民军医出版社却在数字出版的路上坚定地走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实践之路是怎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齐学进:当很多人还在讨论数字出版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数字出版就是机遇。《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对出版业的规划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共存的现代出版产业转变……”这里的“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共存”就已经指明了跨媒体出版。如您所说,我社的数字出版实践确实比较早,应该说从2003年起就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始了数据库的建设,为跨媒体出版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建立医学数据库词表,开始搜集医学出版多方面的资源。在此基础上,我们一步一步地着手建设数据库、电子数据、视频数据,前后经历了六七年的时间。
  当初,我社的数字出版,同其他出版社一样,只是简单地将纸质图书同步做成电子书,以光盘的形式上市。这种原版原式电子书,仅是载体由书变为盘。
  随后,我们将纸质书和电子书又做成了具有能上网在线阅读、能听、能看视频、能下载到手机,即同时具备纸质书、网络书、音频书、视频书、手机书功能,实现了从第一媒体——传统纸书、期刊到第五媒体——网络、手机的横向跨越。这种数字出版,已不再是简单的原版原式,而是从内容到功能,都实现了大幅增值。
  第三阶段围绕“做高端医学出版的引领者,数字医学出版的开拓者,优质出版资源的整合者”这一战略转型目标,在国内率先开始探索数字医学出版的全新模式。当我们把出版内容全部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建成了数字化、智能化网站后,就意味着我们为出版业态进入更高阶段铺平了道路。2010年开始,我社出版的新书实现了以阅读卡形式同步提供,读者可免费对该纸书的内容上网在线阅读,并深度链接“中华医学资源核心数据库”查询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在国内外出版界中,首创了对医学书加数据库的注解式无障碍阅读,这也是我社跨媒体出版物有别于其他电子出版物的显著标志。
  最近,我社又新建了“军医网上书城”,推出了线上拷贝版电子书、数据库关联版电子书;在实体书城中,推出捆绑型网络数据库版+光盘版电子书。同时,手机版电子书、掌上医学图书馆也同步推出,形成了对数字产品的系列化布局,以多层面的产品形态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
  《出版参考》:人民军医出版社有着60年的发展历史,凭借独特的内容资源优势和渠道优势,在传统出版领域也很有发展空间。搞数字出版需要较大的投入,可以说也承担着风险,您是如何排除阻力进行决策的?
  齐学进:我社是一个有着60年历史的老社,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导致部分人员的观念趋于“求稳”、重视守成,创新激情不足,许多人对数字出版认识不清。 业界也是这样,很多出版社都在搞数字出版,但是不知从哪里入手,而且都有一种普遍的等待心态,都在看有没有一种成功的赢利模式,别人摸索出来以后自己再做。我社在深入分析出版社发展现状时,深刻认识到出版社要发展就一定要有创新意识。一是坚持管理理念创新。我社在坚持“内容资源数字化、业务流程数字化、出版产品数字化和信息服务数字化”的前提下,2009年果断调整出版结构、选题和印数,大幅度压减了科普选题,强力削减了印数,通过对出版资源的科学调配,有力地推动了数字出版向更新领域快速发展。二是坚持形式内容创新。为确保数字出版产品以新颖的形式、海量的内容走向市场,我们注重不停步地创新产品形式和丰富产品内容。三是坚持机制制度创新。依靠制度建设规范数字出版,是出版战略转型的基础。2009年,我社数字产品实现近8000万元产值,并实现了连续赢利,开创我社一个新的增长点。
  总的来说,传统图书出版印数下降、退货率上升,网上购书、网上查阅资料很普遍,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形成了巨大挑战,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传统出版社不能在数字出版上突破的根本原因
  
  《出版参考》:请您对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做一个描述。
  齐学进:我国的跨媒体出版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目前,可以把跨媒体出版大致分几级。比如仅把纸质书做成向电子书、光盘这种简单形式的转换,虽也是一种跨媒体,但这只是一种初级的阶段,可称之为1.0阶段;如果把这种纸质的内容做到手机上、网络上,让读者能够听、能够看、能够参与互动,甚至从纸质书或杂志横跨广播、电视以及网络、手机等媒体,实现对传统出版物的功能拓展,那就是第二阶段,可称之为2.0阶段;如果能够进一步实现更多智能化的功能,比如与数据库的全方位深度关联,实现即时的拓展式、注解式阅读,那就是进入3.0阶段的标志。目前大部分跨媒体出版还只是处于1.0阶段,也就是只把纸质出版物转化成简单的电子书或者光盘;到2.0阶段,即实现整个多媒体之间的横向跨越的则不多;达到智能化出版的则更是少之又少了。
  《出版参考》:人民军医出版社已成功实现全面转型,但很多出版单位还停留在数字出版的初级阶段。传统出版单位不能在数字出版上有所突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齐学进: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一方面受制于体制,另一方面则受制于产业模式与产业链。多年以来,产业模式、产业链价值体系不清晰导致我国数字出版的产业变革存在极大的壁垒,阻碍了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
  第一,产业政策滞后。尽管《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政策均将发展数字网络出版产业作为国家文化建设、出版传媒产业发展、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战略,但是,由于我国数字出版起步晚,涉及行业多,在行业管理政策层面缺乏有效的、可执行的规范与法规,数字出版分类不明晰,分工不明确,技术标准格式不规范、不统一,跨技术、跨行业的合作处于无序状态,具体的法规性政策明显滞后。我们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加快我国数字出版的法规政策制定,使数字出版有序健康地发展。
  第二,技术提供商与传统出版商的失衡性合作制约了数字出版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掌握现代数字、无线及网络通信技术、设备及营销平台的技术商缺乏内容资源,从而使内容缺乏成为数字出版的发展瓶颈。另一个方面,占有内容资源的传统出版机构没有数字网络人才、技术和设备,只能与他人合作才能进行数字出版,但是常常会遇到技术商过度使用出版内容的问题,因此一般的出版社不会轻易地把内容资源交给别人去做。如果自己去做,像亚马逊那样,自己有平台,有内容,有终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字出版链,又需要很大的投资,生产周期也长,没有实力的出版商是无法涉足的。
  第三,从出版行业已有的合作案例来看,技术商总是处于主导地位,内容提供者——出版社处于从属地位。体现在利益分成上,出卖内容资源的出版社总是处于价值链的底端,特别是数字媒体公司已经占据了国内电子书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国内的传统出版社想要开拓新的在线阅读平台已经很难,如果要通过这些现有平台来发布或者销售电子书,推销在线阅读内容,出版社所获取的利润将会锐减,这是一种不对等合作,长此以往,将挫伤出版社参与数字出版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要想加快我国数字出版的前进步伐,抢在世界数字出版市场垄断局面形成以前发展壮大我国的数字出版事业,最好的模式就是技术方与内容方的联合互补,并且要有政策法规配套出台,切实保护出版方的利益和内容资源安全。
  
  数字出版要靠完整的版权、海量资源和人才支持
  
  《出版参考》:做数字出版,您认为应该以什么为中心?
  齐学进:我社做数字出版,是全心全意为读者和用户着想,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比如我们推出的“名医指路”跨媒体智能医学书库,就是把为读者解决难选、难信、难懂,查书、买书、看书以及询医问药等种种困难作为出版目标:首先,我社“名医指路”跨媒体智能医学书库将600余本医学科普图书分门别类地划分为50个专题,制作成电子书,使读者能够很便捷地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其次,为克服目前市场上有些医学科普图书不够权威、可信度差的问题,我们组织近千名专家,将几代人数十年积累形成的宝贵知识财富建设成数据库,确保内容的科学、权威、可信;第三,为了解决读者就医不便的困难,我社 “名医指路”跨媒体智能书库还将名医、名院收集、整理后列成表格,供读者选择联系。
  《出版参考》:您认为做数字出版需要哪些条件?
  齐学进:数字出版是需要条件支撑的。首先需要一个完整的版权,也就是在出版的时候同时约定把所有跨媒体出版权授予出版社,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出版社进行跨媒体出版将是违法的;第二个条件是资源,数字出版如果没有一个海量的内容,规模很小,是做不起来的;第三个条件是人才,我们有了这些资源,有了被授予的版权,有没有人来做?这是一个人才条件,必须要有数字出版的人才;还有最后一个条件就是资金的条件。数字出版的前期需要相当的资金投入,如果没有雄厚的,最起码是必要的资金来保证的话,数字出版也很难获得成功。
其他文献
5月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纲要》)。《纲要》的研究制定历时一年零九个月,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已基本成熟。起草过程中尤其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后,出版行业对《纲要》表示了极大的关注。《纲要》的四个部分中第三部分专题讲“体制改革”。应该说,改革的精神贯穿了《纲要》的始终。出版产业与教育事业都处在波澜壮
期刊
2010年4月25日,世纪金榜2010年新产品发布暨销售政策研讨会在九寨沟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位代理商与会,共同开启世纪金榜新十年的征程。  2010年是世纪金榜新十年的起点。会上举行了2011版新产品剪彩仪式。“2010年,世纪金榜对原有产品进行了全方位创新,推出的高考名师讲座视频光盘,双视窗设计,把专家请回家,堪称业界的一个创举。创新推出的课件光盘、零售类、专项类产品也独具特色。”
期刊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养生健康类图书迅速火暴,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市场洗礼,广大读者开始重视更多的具有权威性质的医学科普书籍,由于市场的需求,大量出版社涌入这个市场,中医科普图书热度不减,像《求医不如求己》等书大有独占鳌头之势,跟风者不乏其人。作为专业的医学图书出版社,我们面对市场上这个“热情”既兴奋又充满了焦虑,其实我们之前出版了很多很好的医学科普书籍,但是都没有成功占领市场,如何借此
期刊
编者按: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出版参考》锁定阅读,开设了“特别关注”栏目,栏目定位高端、深度,先后采访了十余位大家名家畅谈阅读,引起业界较大反响。在栏目设立一周年之际,《出版参考》记者有幸采访到了著名红学家、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请他讲述精彩的读书生活。    《出版参考》:在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冯老您作为学界泰斗,请对出版界的读者谈一谈您的读书生活。  冯其庸:我的生活就是读书。读书是自我造
期刊
本排行榜统计时间为2010年3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排行榜数据来自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本月监控码洋为6.7亿元。系统涵盖了全国绝大多数大中型书店,每月动销图书品种50多万种,开卷每月的全国畅销书排行榜由这些书店的所有图书零售数据汇总整理而成。    学术文化    2010年3月的学术文化类畅销书榜单与天气一般略显沉寂,上榜作品中只有《舍得:星云大师的
期刊
第九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评选活动正在顺利进行,目前专家评委会的评审活动圆满结束,评审结果正在中国出版网进行公示。活动自2010年4月启动以来,5个月的时间,从通知下发、图书征集、资格审查到初选、评审、公示,一步步走来,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严密设计,并认真落实。所有工作人员都在朝一个方向努力,那就是将年度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评选活动打造成极具公信力的品牌活动。    脚踏实地披荆斩棘    评选
期刊
2010年1月,修订后的《完美健康》中译本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与中国读者见面。  《完美健康》(Perfect Health:The Complete Mind Body Guild)一书为美国著名医学博士狄帕克·乔普拉(Deepak Chopra)所著,1991年第一版出版发行后,随即成为当年年度畅销书籍。本书旨在系统阐述具有5000年历史的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医学,并将古老的印度医学智慧
期刊
近年来,国内的出版品种一直面临激增的局面,一些不受关注的行业和领域渐渐从边缘走向了前台,收藏类图书就是这样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小天地”。    收藏类图书概览    需求决定了资金的流向,收藏类图书两种明确的需求群体决定了相应的图书选题。  首先是以历史文化为侧重点的图书。历史文化类有广阔的领域,也是收藏的根源,但长期以来,侧重历史文化的收藏图书出版并不活跃。这主要因为:相对浮躁功利的阅读风气使大
期刊
建筑类图书策划的点、线、面策略,即在建筑类图书领域,开拓挖掘出具有品牌价值的选题,打造成畅销书,并以此为突破口,横向拓展成系列书,再顺势做同心圆式扩大形成该领域的优势图书产品群(系统)。这个过程经历由点到线到面三个阶段的发展进程:以点成线,形成产品系列,以线成面,形成强有力的产品系统。    “点”策略——点上突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介入建筑类图书出版要找准“点”,首先,必须了解目前建筑行
期刊
个性鲜明、观点新颖、时代感强是畅销书的三大主要元素。英文中有一句话叫Tailor your content to meet the needs,笔者觉得很形象,tailor是“剪裁”的意思,编辑的作用就是要帮助作者修剪内容,去贴近读者的需求。那么,对编辑来讲,找需求是首要任务,找作者是关键环节,剪裁是必要手段,缺一不可。下面我以“迎奥运全民讲英语”——《英语大赢家》为案例,与出版界同仁分享一下心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