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张萱仕女人物绘画的造型特点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k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放的历史环境下,人物画在唐代处于成熟时期,在这个国力强盛、政权稳定的时期也是仕女形象画发展的高峰时期。张萱的仕女人物绘画在当时具有独特的风格,整个人物造型具有丰腴圆润的时代精神面貌,大胆地展示出了当时时代女性肥美肤白、健康活力的无限魅力。他笔下的贵族仕女体现出闲适自在、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选择张萱的经典作品进行人物审美造型特点拓展分析,以了解当时社会风气、绘画理念、审美趋势等方面的特征。
  关键词:张萱;仕女人物画;造型特点
  一、盛唐社会人物精神面貌及审美标准
  在隋代大一统的基础上,统治者重视借鉴前代历史的经验使得唐王朝政权巩固、经济繁盛、文化繁荣,并将中国社会推向了文明的高峰期。在这安定的内部环境里,唐代又采用开放包容的政策,大批的异族、异邦人员出入长安,长安成为中原文化的交流汇集地。外来文化的融入也让人民生活文化充满富足包容、开明宽阔。传统绘画也因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局面,在造型上与汉魏六朝所追求的“清肌秀骨”所不同,表现出唐代仕女画中“以丰厚为体”的特点。
  唐代的妇女受到传统儒家文化影响的原因,妇女更多地接受一些道德礼教的训范,女子们遵循三从四德。但唐代风气开放,也不排斥女子对文化才学的向往与追求。社会局势的昌盛和时代的特征在仕女画中女子的精神面貌上得到了切实的反映,时代的审美标准也跟着时代的特点由清秀之美转向丰腴之美。唐以来都是以肥为美,这与当时长年的征战生活环境影响女性美的审美有关,这种逐渐形成的时代心理也影响了对女性的审美标准,形成了由柔美变为壮美的审美趣味。封建时期上好下效的行为比比皆是,上层的审美喜好成为了子民们效仿的审美主导。
  从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南里王村韦氏家族墓室东壁北侧的《宴饮图》中,可直观看到仕女脸庞丰腴,动态自然。 由此可以看出唐人自上而下以丰肥为美的客观现象。唐王朝的仕女画样式也因社会风气而形成以肥为贵的风尚审美。从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可以看出当时的人物精神面貌。从绘画作品的审美观念来看,其凝聚着社会历史的形象化,使得画家表现出整个盛唐社会以壮美为主流的审美趋势。唐代仕女人物画形象的塑造、构图、施色都展现出仕女丰腴肥美的身躯,也是画家们理想形体的表现。在以形写神的绘画形式中把现实和理想的仕女形象表现得恰到好处,使得唐代仕女画在中国传统人物画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张萱仕女人物画作品的造型特点
  (一)和谐的布局
  中国画在构图框架、形状设计上是具有讲究的, 需要将实际特征和人物心理特征融进创造理念里,进而在纸张上显示出人物的实际造型特征。张萱依据实际人物造型的内涵和人物审美的视觉需求,在画面的构图布置上的安排中显示出高超的经营手段,布局和谐统一,没有呆板的感觉。在颜色的搭配上也是斟酌甚微,画面主次分明,空间关系协调吻合,富有很强的创造力。
  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贵族豪门的日常生活状态,杨贵妃的三姐妹与一群侍女在春意盎然的午后结队郊游的情形。画卷上人物都是在马上,前面三人为导向,后面为五人一组,马匹与马匹之间间隔适中,尺度得当。分乘的八匹骏马前呼后拥,步伐悠闲。线条呈现的弧度给整个构图添加轻松舒适的感觉,也反映了杨氏姐妹郊游心情的愉悦。张萱心思缜密,从构图上把人物关系安排得宾主分明。
  《捣练图》卷表现的是宫廷仕女制作丝绢的场景,张萱采用了传统的散点透视游走观察法将画面分成三组劳动场面,整幅图分为三段共十二人。张萱根据制作丝绢的工序合理安排了画中人物的位置和动作。首段是捣丝的场面,由四个仕女手中拿着木杵进行捣丝,四个人物位置排列不一,打破了规整的布局。中段则是两个仕女对坐正在整理、缝纫丝绢,旁边有一个女仆用扇子扇火炉,画面富有劳动的气息也表现出仕女们认真严谨的态度。顺势带出末段是由两个妇女把绢拉平,让中间的手拿熨斗的妇女烫平绢布,旁邊则有另一妇女背对画面,被拉平的绢下冒出一个小女孩,让整幅图都充满了趣味。
  (二) 丰盈的体态
  在封建社会唐代妇女的形体特征是很明显的,妇女自我形态表现在历史朝代上更略胜一筹,她们大胆张扬有个性,若隐若现的装扮把身体的丰盈隐隐透出,看似有些挑逗的趣味,但又不失道德礼节。 仕女形象开始变得“圆润丰肥,曲眉丰颊”。张萱的仕女体态特征也是应了时代的潮流以胖为主,根据女性的地位等级刻画出的仕女形象又有所不一。
  张萱笔下的仕女有婴儿般童真稚嫩的形象面貌,耳目擅用朱色晕染,显现出肥嫩的画面效果。他绘画用线讲究起承转合,画面充分表现用笔的准确度,行笔稳而准,富有行云流水的动态感。他合理地表现出线条的张力和聚集、轻和重、虚和实,不仅把仕女丰腴的形象特征完美地呈现出来,还成功地体现出人物优雅大方的内在精神气息。 他刻画的仕女虽“胖”,但并不笨拙臃肿,反倒给人一种匀称、灵动、娇媚的动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笔下的仕女是宫廷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从题材上可以看出以闲适、乐观的生活状态为主,这也应了仕女人物那丰盈的体态。张萱的仕女画是以端庄华贵、丰腴典雅著称,可见具有不俗的技艺。丰乳、翘臀也是女性独有的魅力,这用魅力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唐人的审美风尚,更强调的是唐代女子自信、健康的精神面貌。
  (三)精致的装饰
  唐代妇女的服饰和妆容装扮反映了唐王朝社会的审美标准。我们从张萱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唐代妇女的面貌,画面透露出一丝丝的性感。“绮罗丝缕见肌肤”,在盛唐时期是非常流行的,这种大胆开放、华丽不俗的服饰也是为仕女画提供了现实的素材。
  发饰、妆容、绮罗等都是女性美的装饰。张萱用精细的短线勾勒出仕女头上的发饰,这些发饰的短线被头发的长线包围成一体,乱中有序地交织在一起,精致的头饰经过张萱的渲染也成了乌黑的发梢里的点缀。画面上仕女们淡妆研丽,加上张萱采用轻柔的线条营造出略微蓬松的发髻给人一种舒适的视觉效果,从她们优雅的动作、从容的神情中一点也感受不到封建女性的压迫。依据仕女的着装唐代女性无疑是历史朝代中最大胆和性感的。她们身穿高腰绮罗裙,颈部和头部裸露而出,胸部位置处于半遮半掩的状态,大胆地绽放出对人体美的追求。仕女画中人物的服饰出现露装现象与佛教有关,佛教崇尚人体美,在着装上没有特殊的禁忌。   三、张萱仕女人物画作品的价值体现
  (一)时代的特征与印记
  人物意象造型的理解和拓展是中国人物造型创造的核心,在拓展中结合实际显示出人物时代的特殊造型表现是每个画家在创作中需要考虑到的重要问题。盛唐的仕女画总体上具有“丰厚为体”“体态丰腴”“神情忧虑”的风格特点,张萱所绘画的仕女具有时代的代表性。他结合艺术经验对人物的体态进行思索,在人物造型中凸显出唐代女性丰颊硕体、服饰艳丽的特点,进一步在作品中以人物体态表现神态,正如《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捣练图》卷。作品的主体意识有唐代人物的“气”和“神”的印记,融入了人物丰腴的实际造型,体现出自然的美感,从创作风格的艺术性、表现性来反映基础构图的细致和内涵,特别是充分结合人物的实际状态,在构造中更有灵动性。张萱在人物形体表现上更具有生活感,使作品的特殊性和写实性的时代特征和印记更加彰显。
  (二)现代的延续与传承
  中国画是传统人物的精神、理念、文化的传承载体。从张萱充分结合人物实际形体入画可看出,艺术审美的理念离不开时代背景的支持。关于人物的创作,我们可以借鉴张萱将人物实际融入到具体的创作理念中,进而将人物的造型展现于实际绘画中。张萱那文学修养和精巧的构思也是具有很高的探讨价值,特别是在组织线条上具有条理、清晰、明朗的思路,线条呈现出精妙的弹力,把唐代仕女那典型的造型特点表现得微妙至极。线条的工细劲健感是时代的印记,更是现代画家深入了解和发展专研的对象。就张萱仕女人物画作品的造型特点进行分析,依据前人基础再将人物审美造型拓展,促使中国人物画创造与新型理念意识结合,进而彰显不同的中国艺术形式。张萱人物的基础造型是基于对历史、环境的理解与拓展,现代在传承艺术理念和文化理念过程中,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中国传统人物的塑造,具有时代意义的造型体现也是历史发展和人物理念造型的表现。
  四、结语
  仕女画在中国传统人物画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唐盛期是仕女画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也成为了独立的“士女”画科。张萱把握时代的审美特征,运用磊落遒劲的线条立骨,再配上工细的晕染方法,赋色典雅单纯,把仕女面型圆润微胖的时代特征很好地塑造出来。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原则触发了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张萱也以他们的理论为导向将唐代仕女画的现实客观形神兼备彰显在画上,塑造出线色和谐的唐代仕女丰厚艳丽的感官美。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视盛唐时期仕女画的新面貌,以传统的散点观察为构图,巧妙的施色与留白的背景形成极大的反差,正是这样的反差使画面达到了相辅相成的意境效果。张萱绘画仕女作品具有时代特征的特殊性和写实性,从传承理念出发对现代中国人物画有很高的考究价值。依据张萱仕女画的造型特点再结合现代审美理念,可以对我们的创作起到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书成.中国绘画艺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蒋跃.绘画形式语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3]刘晓露.唐代仕女画中的女性形象[D].湖北美术学院,2012.
  [4]Biljana Ciric.唐代绘仕女画及审美风气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4.
  [5]雷蓥.陕西唐墓壁画侍女形象的艺术风格及演变探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
  [6]邵彦.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2.
  [7]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作者单位:
   廣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八大山人又名朱耷,是我国明末清初时期画坛中的“四僧”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对花鸟、山水以及书法艺术的潜心研究与创作,完成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尤以花鸟画最负盛名,成就最为丰硕。他的作品不但促进了中国花鸟画的深入发展与艺术创新,对后世影响极大,也独树一帜,体现了自身对花鸟画构图特色深刻的理解。文章详细解读了这位17世纪著名中国绘画艺术家的花鸟画构图特色。  关键词:花鸟画;构图特色;八大山人;简约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006-2007CBA职业联赛第一阶段的11轮88场常规赛中,平均每场出场时间达到20分钟(含20分钟)以上的国内优秀运动员同
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刘元东感染性腹泻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但具有流行倾向的主要是一些以生物因子为病原的感染性腹泻,如常见的志贺菌、沙门菌、葡萄球菌以及致病性大肠杆菌、
业已证明,人在睡眠前和起床后,适当喝些白开水,有益于身体健康,特别是对于一些中老年人更为重要。那些认为睡前喝水会增加夜尿而影响睡眠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一般成年人一天
解决广播发射台多频率间的相互干扰和串音。
摘 要:文章主要以木心的绘画作品为中心,从他作家之外不为人知的画家身份入手,结合他的生活经历、文学修养、哲思观点,更全面地分析他绘画作品中的情感和意象。同时从绘画技法的角度出发,分析他独特的绘画方式,结合当下中国画的笔法,从中获取新意。通过对他画作和文学作品的分析,深入了解木心的艺术观,他“另类”的作品中有着古老的华夏文明的沉淀和国际性的艺术视野,我们从中能找到中国画现代之路的方向。  关键词:木
目的优选痛风Ⅱ号中间体-2制备实验条件。方法选取痛风Ⅱ号中间体.2制得收率为评价指标,以正交试验法L9(34)优选制备实验奈件参数。结果原料投料比为1:1.2,反应温度为220℃,反应时间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美尼尔病的疗效。方法:将79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取针刺太冲、风池等穴并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
本文旨在向普通计算机使用者介绍计算机网络中的IP地址的基础知识和IP地址的基本操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