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市场抓主业 “五抓”举措促发展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山地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子,是新形势下解决好“三农”问题,推动实现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重庆市黔江区沙坝乡紧抓建设武陵山区山地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的战略机遇,依托市场抓主业,围绕特色做文章,成功趟出了一条山地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一、基本做法
  该乡在实践中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引领、龙头带动、群众参与”的建设原则,以特色产业为突破点,以农民增收为落脚点。重点突出了“五抓”举措:
  (一)抓规划配套,构筑特色农业建设载体。找准产业定位,以山地特色农业为突破口,打造集立体高效、循环生态、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一是科学规划布局。沙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2012年被纳入武陵山山地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成为20个市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之一。按照当地海拔、光照、土质等地理气候条件,以产业环路为主轴,沿线规划猕猴桃、蓝莓、脆红李、枇杷等八大果园共计9000余亩。二是完善相关配套。有效整合了各级涉农惠农项目、扶贫项目、产业项目资金6560万元向园区倾斜,用于园区的路、水、电等设施建设。共新建道路、产业路28公里,新修堰渠等设施35个。帮助企业协调流转土地9000余亩,逐步“串成线、连成片、接成带”,不断夯实园区发展的基础平台。
  (二)抓示范带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培育、引进、扶持”原则,培育一批以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他们在市场中的引领作用。一是龙头示范带动。引导城市资源下乡,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先后引入8家龙头企业带头建设800亩百合基地、500亩蓝莓基地、1650亩脆红李基地,带动周边567户农户进入特色农业领域。如:重庆光能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在全区5个乡镇种植百合6万亩,除公司自身建设的1200亩基地以外,其余的58800亩均由农户种植,将带动约1万户、近4万人实现增收致富。二是干部示范带动。鼓励村干部带头发展特色产业。全乡有6名村干部走上大户发展产业之路。如:十字居委主任庞一海带头种植了60亩枇杷,脉东村支部书记高可宇流转150亩土地,带头发展了70亩脆红李和80亩枇杷。三是能人示范带动。以乡情感召和优惠政策,鼓励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发展。先后有10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发展脆红李、枇杷等产业,其中企业1家,专业合作社2家,产业大户4户。
  (三)抓市场引领,塑造高端特色产品品牌。按照“打生态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商品率高、市场需求强的特色产业。一是研判市场行情。通过对特色农产品行业的供需状况进行认真研判,百合、蓝莓等产品不仅符合市场稀缺定位,也迎合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需求,故将其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二是发展高端产品。围绕11公里产业环路,发展百合、蓝莓、黄桃、樱桃、杨梅等高端水果。光能公司在前往龙山、兰州等百合集中种植区考察调研后,获悉国内百合品质普遍退化,而国际上精品百合干每斤800元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作出了发展高端百合的决定。三是广辟销售渠道。通过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参加各大展销活动,拓展优势特色产品对外销售渠道。不少市民纷纷驾车前往采摘,先期种植的200亩蓝莓足不出园就销售一空。通过扩大“农超对接”范围,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光能公司种植的400亩百合通过与香港百佳超市签订收购协议,产品供不应求。
  (四)抓合作纽带,构筑农企利益共同体系。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构筑农企利益共同体系。一是培育多个专业合作社。采取合资、合作、股份制等方式,共同进行农业开发。经过几年精心培育,沙坝乡已经组建起了27个专业合作社,规模从5人到100人不等。合作社的任务主要是帮助流转土地、募集资金、组织生产以及协调各方利益。二是探索多种发展模式。由原来单一的“龙头企业+农户”模式逐步扩展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通过合作纽带建设,既有利于迅速壮大龙头公司规模、增强其抗风风险能力,又有利于培养适应发展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
  (五)抓服务保障,引领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服务作用。在政策扶持上:制订优惠政策,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到哪里”的要求,优先配套特色产业基础设施;通过与金融部门协商,为业主争取贷款;力争将该乡9000余亩特色产业统一纳入全区农业保险体系。在科技服务上:政府通过组建科技帮扶小组、加强新品种培育、新技术引进、示范和推广等,累计开展科技知识培训30余场次,培训农民1万人次。在管理服务上:充分发挥好政府的服务职能,为农户和企业搭建沟通桥梁,乡、村干部多方协调,使9000多亩土地实现顺利流转。调解土地纠纷384起,最大限度保障双方利益。区级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协助企业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共同支持特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主要成效
  沙坝乡在发展山地现代特色农业过程中,始终围绕农民增收和突出特色做文章,顺应了农民意愿,适应了市场需求,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体现出明显的经济效益。发展山地现代特色农业,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粮—猪”经济结构,使农业生产真正步入了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轨道。一是直接经济效益明显。沙坝猕猴桃已投产两年,每亩产值达2万元、纯利达1.2万元;蓝莓将于明年投产,预计每亩产值达1.5万元,盛产期产值可望达3万元/亩、纯利达2万元;百合果实当年投产,每亩产值在2万元左右、纯利达1.2万元。二是比较经济效益突出。以百合基地为例:种植传统农作物,每亩年产出在1500元左右,特色种植每亩年产出达到2万元,是传统种植的10倍以上。其它几项产业的产值均能达到传统种植业的6-10倍。三是带动农户增收明显。9000余亩土地实现流转,每年的流转费用在500万元左右;龙头企业以每天60-100元雇用当地农民管护,农民获得管理报酬和务工收入,全乡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园区务工收入超过200万元。尤其是百合花期带来乡村旅游高峰,直接让周边农户增创户均1.2 万元左右的现金收入。   (二)凸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现代农业园区建成了一个个特色农产品基地,形成了一片片绿色经济果林,打造了一条条特色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实现了生态效益的叠加。一是绿化美化了乡村环境。曾经的500多亩荒山、荒坡因栽植了特色水果而显得生机盎然。全乡9000余亩枇杷、猕猴桃、脆红李等经果林木,不仅是一株株摇钱树,更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百合花期,到沙坝旅游观光的车队一度长达2公里。全乡森林覆盖率已达59.7%。二是加速了清洁农村建设。由于建设之初就明确了走绿色路线,摒弃传统农业施用工业化肥、喷洒农药的农作方式,百合、蓝莓、猕猴桃和枇杷等9000余亩土地完全施用有机肥,3450亩桑园普遍施用蚕桑专用肥,大大减少了对土壤、农产品的污染。生态循环农业增强了群众环保意识,沼气池建设在全乡范围内得到快速推广,目前全乡累计发展沼气池1043口、化粪池5个,垃圾得到集中处理,能源得到充分利用,乱伐林木现象大为减少,有效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
  (三)收到了特殊的社会效益。发展山地现代特色农业,在带动了村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整体推进也大有裨益。一是带动了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由于产业向园区集中,乡村旅游环线与园区互为依托,为“4个1”居住体系、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提供了产业支撑。高山贫困群众都愿意把家迁移到有务工基地、有配套服务的地方居住,仅2013年,沙坝乡就实现生态移民搬迁900人,超额完成区上任务。二是推动了第三产业的繁荣。随着园区产业的发展,实现就近就地就业500余人,新增餐饮、商贸产业近50户。作为全区乡村旅游的重要区域,园区正逐渐成为集特色瓜果菜种植于一体、展示观光于一身,具有带动、示范、集聚扩散功能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枇杷节、百合花期等乡村特色旅游一个接一个,最大单日接待量超过3万人次。上半年全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00万元,同比增长200%。多年来一直以农耕为生计的农民,同时收摘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游等第三产业的高效益果实。三是培养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不少村民在企业的带动和示范下,开始尝试模仿种植,在政府科技部门的培训和指导下,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脱颖而出,将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几点经验
  如何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是一项全新课题,沙坝乡的成功经验有:
  (一)结合实际做优规划是前提。特色农业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一个“特”字,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才能立足市场。沙坝乡在结合实际上重点做到了三点:一是在定位上,发展高端水果产业和城郊观光农业及乡村旅游,重点发展优质、绿色、无公害产品。二是在规划上,围绕11公里产业环线,以路串联产业,形成集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点线相连的“花果观光长廊”。三是产业布局上,在不同村居布局1-2个带动农户面大的特色产业,以点带面实现产品布局相对集中。既贯穿了全市、全区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思路,也切合了自身实际、体现了乡村特色。
  (二)围绕市场选准产业是关键。在山坡丘陵地带发展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并不现实。但是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恰恰适合发展商品率高、效益明显的特色农业。沙坝乡在特色产业发展上不盲目随众,而是遵循市场需求,走高端品质路线,并选准以蓝莓、百合、猕猴桃等高端产品为主导产业。在建设中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倾力打造集特色种植与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具有带动、示范、集聚扩散功能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0亩篮莓不出园就全部售完,单日休闲观光人数突破3万就证明了产业选得准、路子走得对。
  (三)优化环境吸引资本是核心。发展特色产业需要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沙坝乡抓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主城近郊的区位优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引导城市资源、社会资本下乡进村经营特色农业,为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比如光能公司就计划在该乡投入2个亿的资金发展特色农业,其它的大户、股份合作社等,其抱团发展资金都有数十万到数百万元不等,从根本上解决了特色农业发展的资本短缺问题,不但实现了业主发财,也带动了农民增收,促进了乡域经济发展。
  (四)凝聚合力多方推动是保障。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政府既不能“越位”、又不能“缺位”。要按照“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的要求,通过积极引导和适当扶助,推动持续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沙坝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中,既有政府层面的引导、服务作用,也有业主的自身艰苦创业,更有广大农民的全心参与。区级部门为园区解决了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等实际问题;乡村两级干部积极为入驻企业服好务,解决了土地流转等问题;通过科技培训解决技术难题。龙头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起着十分关键的带动作用,该乡重点扶持一批产业排头兵,基地示范带动农户达到567户,70%的面积都是农户在耕作。政府的推动力、龙头企业的带动力都得到了充分释放。
  (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动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应循序渐进,忽视了市场容量和经济可行性,推行“指令农业”,最终可能出现“卖难”现象,富农不成反伤农。重庆恒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从2006年起就开始在沙坝乡发展猕猴桃产业,初期配套产业、基础设施落后,规模也仅仅1000亩左右,没有追求大规模,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最终不断壮大。园区企业也是从最初的1家,逐渐发展到8家,产品也由单一的猕猴桃拓展向蓝莓、百合等多领域发展,都没有一开始就全面开花。同时,沙坝乡的成功,还得益于近年来领导班子相对稳定,广大职工齐心配合,瞄准了特色农业,看准了产业前景,一门心思、持之以恒地抓好抓活特色产业,经过8年的辛勤耕耘,做大了产业、做长了链条、做优了品牌,由此步入了山地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快车道。
  (作者单位:黔江区委政策研究室)
其他文献
近日,国务院采取五项措施治理“审批难”,一是推行“一口受理”。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全面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受理,申请量大的要安排专门场所,对每一个审批事项都要编制服务指南,列明申请条件、基本流程、示范文本等,不让地方、企业和群众摸不清门、跑累了腿。二是实行“限时办理”。建立受理单制度和办理时限承诺制,各部门受理申请要出具受理单,依法依规明确办结时限,不得以任何理由自行延长审批时限,防止审批事
期刊
目前我国湿地面积比10年前减少339.63万公顷,为保护湿地,我国现已建立570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和900多个湿地公园,其中国际重要湿地46个,国家湿地公园569个,共有2324万公顷湿地得到了不同形式的保护,湿地保护率由10年前的30.49%提高到现在的43.51%。
期刊
该省粮食局持续三年的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已全面完成,规模小、实力弱、地处偏远、难以生存发展的149个粮库退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序列。此外,此次改革还整合粮库131个,黑龙江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总数重组到319家,9个县形成了“一县一企、一企多库”的企业经营管理架构。改革后企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实力明显提高,形成了一批优良国有资产和资源,新型企业群体和现代粮食仓储物流网络体系框架基
期刊
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最佳途径。然而,资金有效持续投入的缺乏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此,探索农业投入新模式,有效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持续的投入农业现代化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而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还在探索的领域,随着其逐步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它将不仅仅是一种投资工具,还将是一种促进产业发展,进而支持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创新。 
期刊
去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再次实现突破,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373元,连续30年冠居全国各省区。至此,浙江所有县市区的农民纯收入均迈过万元大关。
期刊
近日,海南省政府正式印发《海南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实施意见(2015~2020年)》,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计划,到2020年海南将初步建成55个特色风情小镇和1000个美丽宜居村庄。
期刊
近日,首届中国有机农业创新与发展研讨会暨全国有机农业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中国农科院举行。该联盟接受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的业务指导与监督,将发挥促进行业发展,帮助企业、合作社进步,推动有机农业发展和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期刊
幸运,刚回重庆,单位离退休工作处就组织离退人员去远郊观赏李花。这春游赏花,算是最佳选择,可尽情地去享受春天的美。  久违的阳光,今日照在重庆的天空和大地,最高气温也升至22度,显得暖融融的。上午九时,我们乘坐观光旅游车向渝北统景风景区方向前行。车上大家谈笑风生,一片欢乐气氛。  经个半小时行程进入金喜缘农庄后,便看到那山坡上、小道边、院落傍,都是一片片、一丛丛的白花。前行进入圆通坝花谷地带,不仅到
期刊
台湾农村建设新政主要是指台湾当局自2008年开始推行的“推动农村再生计划,建立富丽新农村”政策。“农村再生”计划虽然是台湾长期以来农村建设政策的延续,但在整体的政策设计和推动策略上有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更符合农村永续经营的发展目标。本文旨在分析台湾“农村再生”计划的执行经验和实施效果基础上,结合两岸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实际,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大陆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启示。  一、台湾“农村再生”计划的政
期刊
近年来,巴南区按照“都市功能拓展区”战略定位的要求,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都市效益农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农业发展形势良好、成效显著。  一、项目引导,实现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按照十八大“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要求和巴南“都市功能拓展区战略”定位,结合巴南发展实际,以农综项目带动为导向,充分发挥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坚持特色效益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