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实现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盐城工学院倡导基于能力测评的课程考试改革。重视考试改革,积极发挥考试促教促学作用;基于能力测评,考试内容强调时代性和拓展性,考试形式突出实践性和过程性;严格过程管理,努力提高考试信度与效度,考试改革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能力测评 课程考试改革 考试内容 考试结果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考试工作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绩效的重要手段,是测评课程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具言之,基础教育中,“考试”扮演着独木桥和指挥棒的超级角色,高等教育中,“考试”被严重弱化与僵化,成为课程合格的一道工序。中小学借助考试这独木桥,层层拔尖,最终冲刺。小升初、中考、高考,一级级升温,每一场考试,都会捕获高涨的社会关注度。上大学后呢?似乎再不用担心考试。虽然各高校每届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不能如期获得毕业证书,但是极微小的比例不足忧虑,甚至不少家长不知道“大学有不毕业”之说,于是高校里的考试如轻云般淡出人们关注的视野。其实“考试”在这两个阶段都没有找准适当的定位,考试不能承受之“重”或“轻”,都不能有效发挥考试的促教促学作用。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多对考试持否定态度,视考试为扼杀或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绊脚石,出现了一种轻视考试的态度和风气。比如,考试前“划重点”、“圈范围”之陋习、考试内容与形式的僵化之痼疾、考试过程中存在的作弊现象及考试结果的信度与效度不断下降。其实不然,“科学合理的考试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环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增强自学能力的过程”[1]。考试可以考察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目的的达成与否,教师教学效果如何;可以检验学生的课程学习合格与否,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因此促教促学。
有效发挥考试促教作用。新培养方案、新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如何?教师的教学实践效果怎样?预定的人才质量目标实现与否?这些都可以通过全面合理的考试检验。教师可以通过考试发现教学中的成败,总结经验和存在问题,从而促进教学进一步改进。考试促教作用的发挥需重视考后反馈的环节,需依赖试卷的信息反馈和结果分析。传统的高校考试都终结于一个分数,学生看不到试卷,教师的试卷分析也流于形式,其實考试后课程组应该集中研究考试反映出的得与失,研究是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如何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有效发挥考试促学作用。学生对一门理论课程或者一段实践环节的学习目标和能力培养是否已经掌握和实现,或者掌握的程度如何,一般都需要通过考试来评判。学生既可以根据考试结果检验自己学习行为的效果和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又可以对照正确答案发现问题,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并对自己下一阶段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调节。
“目前我国高校考试更多地表现为知识导向而非能力导向,而高校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外,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因此,能力的考核应该成为考试的重要内容”[2]。针对当前考试过程中存在的诸问题,盐城工学院在十三五期间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着眼于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全校上下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投入很大精力督查考试工作,大力加大对考试工作的重视力度,将考试改革研究纳入教学改革项目指南中,并另外实行每学期的课程考试改革的项目申报,从经费和管理上支持各专业课程的考试改革。
“考试”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改范畴内不容忽视的方面。为实现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积极推进基于能力测评的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具体而言,通过考试的内容、考试的形式及考试的效果三个方面的改革,有力地解决了高等院校考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考试内容的时代性与拓展性
现代社会知识经济取代产品经济,时代呼唤创新人才,高等教育需重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学习与考试之间具有指挥棒式的关系,考什么会引导学什么。所以,要实现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就要执行基于能力测评的考试。“科学合理、鼓励创新、富有活力的考试制度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创造力,而不科学、不合理、束缚学生思想、僵化的考试制度则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2]。在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上,需要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进行相应的改革与调整。
考试内容要有时代性和拓展性。时代性指考试内容不能陈旧,需持续跟进该课程的相关前沿知识及发展动态,体现学科发展与思维创新;拓展性指考试内容不能全部照搬课堂内容,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课外知识。时代性和拓展性一方面给教师的教学确定了高标准,任课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不断融入学科的新进展、新见解和新思路,另一方面给学生的学习提出了高要求,学生需要养成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扩大课外阅读量,追踪学科新发展,勇于创新和实践等。
考试内容的时代性和拓展性要求考试命题不断更新。考试内容重复或者局限于教材是目前不少高校考试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往往造成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考试临时抱佛脚,甚至准备小抄作弊,严重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及课后钻研的积极性。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观念上教师对课程考试的不够重视,以及高校对考试工作管理的不够严谨。盐城工学院教务处和评估处严格审查每门课程试卷的命题重合率,明确考试内容时代性和拓展性要求,评估试卷内容的教材内外知识比例等。
三、考试形式的实践性与过程性
考试形式要体现实践性和过程性。首先,实践性。传统的考试工作多侧重在理论课程的书面考试上,而多忽视实验实践课程的操作性考核。盐城工学院严格规定实践课程或课程中实践环节的考核工作要求,例如规定实验学时16学时以上的必须组织操作性考试等;积极鼓励教师展开对实践考核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对卓有成效的方式进行积极推广。例如课程设计类的考核采取了分组合作、讲解答辩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分组确定设计课题,按期完成后,进行本小组代表成员讲解陈述,其他小组提出问题,本小组成员进行答辩,最后综合评议打分,小组得分成员共享。实习类的考核分成指导教师评分与企业评分两部分,并重点突出企业评分的比重,一改以前指导教师仅凭实习报告给分的做法。实验类的考核不再是凭借学生书面的实验报告,而是学生在实验室的实际操作,学生进行分组后,在事先准备好的实验题目中临时抽题,当场进行实验操作,教师据此给予现场评分。一些理论课程的考核可以采取分组研究后用PPT汇报的形式。实践性的考试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其次,过程性。传统的考试往往以期末一次性考试为准,缺乏形成性的评价。盐城工学院大力提倡考试形式的过程化,部分二级学院在学校的支持下,率先试行过程性考核形式:将作业完成情况、课堂问答表现、期中和阶段性测验严格按照比例纳入成绩评定的范畴,并且提高过程考试成绩的比重,减少结束考试成绩的比重。期中和阶段性测验的出卷、监考等由二级学院教务科统一组织协调,并特别安排2-4学时的考后讲评,有效发挥了考试的反馈功能。过程化考核客观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政策上的工作量补贴是对推行过程考核的有力保障,所以,过程考试和讲评环节参照学时数纳入教学工作量核算,保证了教师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过程性的考试形式摈除了学生平时不用功、突击能过关的想法,促进其形成扎实的学风。
四、考试结果的信度与效度
考试的信度在于考试的客观公正,减少各种因素对成绩评价的影响;考试的效度在于切实测评出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能够作为评优的有力依据。考试的效度是建立在考试的信度基础之上的,考试信度的加强主要靠严格的过程管理。
传统的考试工作往往对最后的改卷和录分等环节要求很高,需严谨缜密零差错,对其他环节相对宽松。盐城工学院为提高考试信度,严格管理考試工作的各个环节。一是命题。要求考试内容的时代性和拓展性,以及考试形式的过程性和实践性。命题不能重复往年,一些更新较慢的课程,必须建立试题库,同时每年更新试题库。理论考试命题经过课程组(专业系)、二级学院、学校评估处的三级审核后才能交付印制,实践性考试命题和考核方案需经过三级审核通过后方能实施。二是监考。理论考试一方面狠抓学生考风考纪,加强诚信教育,另一方面对教师的监考严格要求,考前召开考务会,强调监考纪律,加大监考工作的巡查力度,严格依据教学事故认定办法定级监考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对实践性考核过程,除评分小组成员必须三人以上外,教学督导人员也要参与督查考核过程,保证评分的客观公正。三是改卷录分。该环节保持一贯的认真严格。四是考后讲评。学校强制对这个环节的执行是发挥考试促教促学作用的有力保障。五是考试材料的归档、复核与督查。考试材料经任课教师、课程组或者专业系、学院审查后由二级学院归档收集,学校评估处随即抽取一定比例的考核材料组织专家再审查。每一环节层层把关,确保考试的客观与公正,增强考试的信度。
考试信度的加强保证了考试效度的发挥。除外,积极发挥考试评价机制也是提高考试效度的得力举措。盐城工学院在学生的学分与绩点统计、毕业审核、奖学金评定、各类优秀评比、各种学科竞赛选拔等活动中,让有信度的考试成绩成为主要的评价依据或有力的参考值,这些会使得考试效度得到提高。
为实现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盐城工学院倡导基于能力测评的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大力推进考试促教促学作用,着力调整考试内容与形式,努力提高考试信度与效度。这些考试改革举措促进了学校优良学风的形成,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90-294.
[2]赵冬阳,张旭辉,李自荣.基于能力评价的高校考试方法改革探讨[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3).
[3]谢发忠,杨彩霞,马修水.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基金项目:盐城工学院教改研究项目“基于能力测评的高校考试改革与实践”(JY2014A02)。
关键词: 能力测评 课程考试改革 考试内容 考试结果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考试工作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绩效的重要手段,是测评课程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具言之,基础教育中,“考试”扮演着独木桥和指挥棒的超级角色,高等教育中,“考试”被严重弱化与僵化,成为课程合格的一道工序。中小学借助考试这独木桥,层层拔尖,最终冲刺。小升初、中考、高考,一级级升温,每一场考试,都会捕获高涨的社会关注度。上大学后呢?似乎再不用担心考试。虽然各高校每届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不能如期获得毕业证书,但是极微小的比例不足忧虑,甚至不少家长不知道“大学有不毕业”之说,于是高校里的考试如轻云般淡出人们关注的视野。其实“考试”在这两个阶段都没有找准适当的定位,考试不能承受之“重”或“轻”,都不能有效发挥考试的促教促学作用。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多对考试持否定态度,视考试为扼杀或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绊脚石,出现了一种轻视考试的态度和风气。比如,考试前“划重点”、“圈范围”之陋习、考试内容与形式的僵化之痼疾、考试过程中存在的作弊现象及考试结果的信度与效度不断下降。其实不然,“科学合理的考试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环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增强自学能力的过程”[1]。考试可以考察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目的的达成与否,教师教学效果如何;可以检验学生的课程学习合格与否,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因此促教促学。
有效发挥考试促教作用。新培养方案、新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如何?教师的教学实践效果怎样?预定的人才质量目标实现与否?这些都可以通过全面合理的考试检验。教师可以通过考试发现教学中的成败,总结经验和存在问题,从而促进教学进一步改进。考试促教作用的发挥需重视考后反馈的环节,需依赖试卷的信息反馈和结果分析。传统的高校考试都终结于一个分数,学生看不到试卷,教师的试卷分析也流于形式,其實考试后课程组应该集中研究考试反映出的得与失,研究是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如何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有效发挥考试促学作用。学生对一门理论课程或者一段实践环节的学习目标和能力培养是否已经掌握和实现,或者掌握的程度如何,一般都需要通过考试来评判。学生既可以根据考试结果检验自己学习行为的效果和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又可以对照正确答案发现问题,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并对自己下一阶段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调节。
“目前我国高校考试更多地表现为知识导向而非能力导向,而高校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外,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因此,能力的考核应该成为考试的重要内容”[2]。针对当前考试过程中存在的诸问题,盐城工学院在十三五期间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着眼于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全校上下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投入很大精力督查考试工作,大力加大对考试工作的重视力度,将考试改革研究纳入教学改革项目指南中,并另外实行每学期的课程考试改革的项目申报,从经费和管理上支持各专业课程的考试改革。
“考试”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改范畴内不容忽视的方面。为实现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积极推进基于能力测评的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具体而言,通过考试的内容、考试的形式及考试的效果三个方面的改革,有力地解决了高等院校考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考试内容的时代性与拓展性
现代社会知识经济取代产品经济,时代呼唤创新人才,高等教育需重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学习与考试之间具有指挥棒式的关系,考什么会引导学什么。所以,要实现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就要执行基于能力测评的考试。“科学合理、鼓励创新、富有活力的考试制度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创造力,而不科学、不合理、束缚学生思想、僵化的考试制度则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2]。在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上,需要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进行相应的改革与调整。
考试内容要有时代性和拓展性。时代性指考试内容不能陈旧,需持续跟进该课程的相关前沿知识及发展动态,体现学科发展与思维创新;拓展性指考试内容不能全部照搬课堂内容,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课外知识。时代性和拓展性一方面给教师的教学确定了高标准,任课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不断融入学科的新进展、新见解和新思路,另一方面给学生的学习提出了高要求,学生需要养成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扩大课外阅读量,追踪学科新发展,勇于创新和实践等。
考试内容的时代性和拓展性要求考试命题不断更新。考试内容重复或者局限于教材是目前不少高校考试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往往造成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考试临时抱佛脚,甚至准备小抄作弊,严重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及课后钻研的积极性。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观念上教师对课程考试的不够重视,以及高校对考试工作管理的不够严谨。盐城工学院教务处和评估处严格审查每门课程试卷的命题重合率,明确考试内容时代性和拓展性要求,评估试卷内容的教材内外知识比例等。
三、考试形式的实践性与过程性
考试形式要体现实践性和过程性。首先,实践性。传统的考试工作多侧重在理论课程的书面考试上,而多忽视实验实践课程的操作性考核。盐城工学院严格规定实践课程或课程中实践环节的考核工作要求,例如规定实验学时16学时以上的必须组织操作性考试等;积极鼓励教师展开对实践考核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对卓有成效的方式进行积极推广。例如课程设计类的考核采取了分组合作、讲解答辩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分组确定设计课题,按期完成后,进行本小组代表成员讲解陈述,其他小组提出问题,本小组成员进行答辩,最后综合评议打分,小组得分成员共享。实习类的考核分成指导教师评分与企业评分两部分,并重点突出企业评分的比重,一改以前指导教师仅凭实习报告给分的做法。实验类的考核不再是凭借学生书面的实验报告,而是学生在实验室的实际操作,学生进行分组后,在事先准备好的实验题目中临时抽题,当场进行实验操作,教师据此给予现场评分。一些理论课程的考核可以采取分组研究后用PPT汇报的形式。实践性的考试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其次,过程性。传统的考试往往以期末一次性考试为准,缺乏形成性的评价。盐城工学院大力提倡考试形式的过程化,部分二级学院在学校的支持下,率先试行过程性考核形式:将作业完成情况、课堂问答表现、期中和阶段性测验严格按照比例纳入成绩评定的范畴,并且提高过程考试成绩的比重,减少结束考试成绩的比重。期中和阶段性测验的出卷、监考等由二级学院教务科统一组织协调,并特别安排2-4学时的考后讲评,有效发挥了考试的反馈功能。过程化考核客观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政策上的工作量补贴是对推行过程考核的有力保障,所以,过程考试和讲评环节参照学时数纳入教学工作量核算,保证了教师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过程性的考试形式摈除了学生平时不用功、突击能过关的想法,促进其形成扎实的学风。
四、考试结果的信度与效度
考试的信度在于考试的客观公正,减少各种因素对成绩评价的影响;考试的效度在于切实测评出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能够作为评优的有力依据。考试的效度是建立在考试的信度基础之上的,考试信度的加强主要靠严格的过程管理。
传统的考试工作往往对最后的改卷和录分等环节要求很高,需严谨缜密零差错,对其他环节相对宽松。盐城工学院为提高考试信度,严格管理考試工作的各个环节。一是命题。要求考试内容的时代性和拓展性,以及考试形式的过程性和实践性。命题不能重复往年,一些更新较慢的课程,必须建立试题库,同时每年更新试题库。理论考试命题经过课程组(专业系)、二级学院、学校评估处的三级审核后才能交付印制,实践性考试命题和考核方案需经过三级审核通过后方能实施。二是监考。理论考试一方面狠抓学生考风考纪,加强诚信教育,另一方面对教师的监考严格要求,考前召开考务会,强调监考纪律,加大监考工作的巡查力度,严格依据教学事故认定办法定级监考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对实践性考核过程,除评分小组成员必须三人以上外,教学督导人员也要参与督查考核过程,保证评分的客观公正。三是改卷录分。该环节保持一贯的认真严格。四是考后讲评。学校强制对这个环节的执行是发挥考试促教促学作用的有力保障。五是考试材料的归档、复核与督查。考试材料经任课教师、课程组或者专业系、学院审查后由二级学院归档收集,学校评估处随即抽取一定比例的考核材料组织专家再审查。每一环节层层把关,确保考试的客观与公正,增强考试的信度。
考试信度的加强保证了考试效度的发挥。除外,积极发挥考试评价机制也是提高考试效度的得力举措。盐城工学院在学生的学分与绩点统计、毕业审核、奖学金评定、各类优秀评比、各种学科竞赛选拔等活动中,让有信度的考试成绩成为主要的评价依据或有力的参考值,这些会使得考试效度得到提高。
为实现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盐城工学院倡导基于能力测评的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大力推进考试促教促学作用,着力调整考试内容与形式,努力提高考试信度与效度。这些考试改革举措促进了学校优良学风的形成,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90-294.
[2]赵冬阳,张旭辉,李自荣.基于能力评价的高校考试方法改革探讨[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3).
[3]谢发忠,杨彩霞,马修水.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基金项目:盐城工学院教改研究项目“基于能力测评的高校考试改革与实践”(JY2014A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