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树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7391555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里有一棵松树,孩子们都很喜欢这棵松树,而树也默默地爱着树下的孩子们。
  春天,他会邀请小松鼠做客,欢喜地看着孩子们爬上树寻找松鼠的笑脸。
  夏天,他会撑开一把绿色的大伞,无论阳光多么强烈,孩子们依然能感受到树阴下的清凉。
  秋天,他会努力结出一个又一个松果,时不时地抖落一些在地上,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拾起、珍藏。
  冬天,他会站得直直的,听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念诵“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等待新年的到来。
  四季轮转交替,松树用一圈又一圈的年轮陪伴着孩子们的成长。今年,松树34岁了,这种安静的陪伴是他和孩子们之间的默契,日子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幸福地流淌着。
  直到某一天,一切都变了……
  那天,大风肆虐地刮了起来,树拼命支撑着身体,但他的体内发出清脆的“咔嚓”声,仿佛有什么东西离开了他。
  树并没在意,他以为断掉的只不过是几根不重要的树枝。很快便有人给他装上了支架。树觉得温暖,他坚信风雨总会停,折断的树枝会再生长,阳光依旧会洒落在他的身上,孩子们将会回到他身边嬉戏玩耍,如同昨日。
  但慢慢地,树察觉到了变化。即便有支架的帮助,折断的树枝依旧没有长出来,树叶也一片片地落下。
  4月,春回大地。幼儿园里一片生机盎然,鲜花绿草在泥土的芬芳中快乐生长。只有树,守着零星的叶子,郁郁寡欢。
  细心的孩子们察觉到了异样。“树,你怎么了?你是不是生病了?”孩子们轻声询问。
  孩子们和老师一起,给树打上营养吊瓶,告诉树一定要认真吃药。几个孩子合上双手,默默祈祷树能赶紧好起来。
  树很努力,他想赶紧恢复。但不管怎么努力,他连一根新鲜的松针都长不出来。
  “大树是不是死了?”一个可怕的想法闯入了孩子们的脑海。他们有些紧张,决定去验证自己的猜测。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询问爸爸妈妈和老师,翻阅图书等多种途径,孩子们很快找到了判断一棵树是否死去的几种方法:
  第一种,根据树皮内层和树干的干濕程度判断;
  第二种,根据树枝中心木质的干湿程度判断;
  第三种,根据树根的潮湿程度和腐烂程度判断。
  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在树干上取下了一块8厘米见方的树皮。孩子们用手摸了摸树皮内层,非常干燥,甚至一掰就断了,大家失望地摇摇头。接着,孩子们发现了一截树枝,它的里面早已干枯。孩子们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打算刨开覆盖在树根上的泥土看看树根的情况。他们花了很长时间,终于看到了树根。
  “太棒了!”他们发出欢呼。树根是湿润的,他们的树还活着。
  树很高兴,他决定一定要努力吃药,争取早点好起来。等到秋天,他一定要结出几个大大的松果,逗一逗这些关心他的孩子们。
  但是,他依然吸收不了孩子为他准备的营养液,一滴都没有。
  过了几天,孩子们再度刨开土壤想看看树根的情况。有些孩子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
  “树根变干了。”是啊,上次查看时是因为前几天下过雨,所以树根才湿的。
  望着哭泣的孩子们,树突然明白了刮大风那天他到底失去了什么。他失去了生长的力量,失去了陪伴孩子们的机会与希望。
  34圈年轮,定格在了那个雨天。
  树有些遗憾,他知道一棵死去的树随时会倒下。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安全,是时候离开了。
  “我会被送到哪里呢?也许会去锯木厂。听说那里是树的归宿,但那里没有孩子,一定很孤独。”树叹了口气,有些忧伤,开始回忆起与孩子们一起成长的点点滴滴。
  “老师,我们想把树留下来。”一个声音响起。然后,更多的声音响起。
  “老师,不要让树离开我们,树带给我们那么多快乐。”孩子们的眼睛里有一点泪花。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树一直陪着我们呢?”老师的话引发了孩子们的讨论与想象。
  孩子们用尽全力思考着,一张张设计图由此诞生,有小木马、小凳子、小桌子、小椅子……
  有一天,阳光明媚,微风习习,幼儿园请来了木工叔叔。树变成了小木马、小凳子、彩虹长条凳以及幼儿园的门牌等。
  幼儿园支持孩子们的想法,将他们的设计变成了现实。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将树留下了。
  34圈的年轮无法增长,但树开启了一段新的生命征程。
  早晨,孩子们到了,会对树做的门牌说早安。傍晚,孩子们回家,会对树做的门牌说再见。
  孩子们累了的时候,会坐在凳子上休息,在小木马上感受树的温度。
  时间不停地走着。曾经的孩子告别幼儿园,新的孩子来了。
  他们没见过树从前的模样,但他们喜欢新的木马、新的小凳子、新的小桌子。
  孩子们从老师那里知道,这是幼儿园里的一棵树做成的。孩子们说:“树可真厉害!”
  树很高兴,他用一种新的方式陪伴着孩子们一起成长。
  他,永远属于孩子们。
  在我们眼中,树往往只是树。但透过孩子们的眼睛,我们分明看到,树拥有灵性,是孩子们的朋友,可以对话、可以互动、可以寄托彼此的情感。
  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去挽救这棵树,也在树生命终止的时候伤心与难过。但是,生命总能以多种方式再度延续。孩子们用最童真的方式留下了这棵树,让树以另一种形态继续存在。
  孩子们毕业了,但他们的设计留下来了。按照孩子们的想法,幼儿园在大树原来生长的地方做了一个小山洞以作纪念。升班的孩子在这里拍了一张照片送给已毕业的孩子,告诉他们这块地的变化。
  孩子们在与树的互动中接触着丰富的生命形式,感受着生命的脉动,也体会着生命的不易。那一刻,生命与教育就这么不期而遇,生命教育变得如此生动。树曾经来过、停留过、绚烂过,带给了孩子们太多美好的回忆,也无声地诠释着独一无二的生命历程。我们仿佛看到了生命教育中的满满活力,它引导着孩子们走向真、善、美。
  岁月流逝,生命有时。教育的温暖与美好,就像树对孩子们的陪伴一样,不曾改变。
其他文献
两年前我刚踏入工作岗位,大班幼儿沙池游戏中的一幕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当时,我看到几个幼儿想要通过挖沙子建一个能够钻进去的“防空洞”,他们在尝试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在我的多次引导和帮助下,他们想出了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获得了成功。当时的我自认为是我的有效介入让幼儿获得了一次“成功”的体验,因而很有成就感。  如今,当历经两年游戏实践的我再来看当初这个“挖防空洞”的游戏案例时,我发现当时的“介入”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逐渐意识到生活教育的价值,由此,我们由以往每件事、每个活动都帮孩子计划好、安排好,转变为适时地“退后”,减少对孩子不必要的干预,引导孩子思考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支持孩子学习自我管理。  吃点心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一直以来,点心环节的时间、地点、组织形式甚至每个孩子分到的点心量都是固定的,孩子受到诸多限制。这种整齐划一的安排其实是无视孩子之间个体差异的
期刊
我园践行的是生活化课程理念,我们也曾在班里尝试组织过一些与柿子有关的活动,有一些心得,借此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rn一、建构课程靠大家rn唤醒所有人的已有经验是展开课程对
期刊
案例中的教师提出,经历了两次“失败”后,幼儿逐渐对制作柿饼失去了兴趣。于是,教师感到困惑:幼儿的兴趣转移了,教师要不要将其拉回?制作柿饼总是失败,这样的活动究竟适不适合在幼儿园进行?关于柿子的主题活动到底要如何进行?  教师若要解答这些疑惑,宜重新梳理活动开展的过程,以诊断柿饼制作活动是不是真的失败了。  起初,孩子们在散步时发现了从柿子树上掉落的果子,并争相表达了自己关于柿子的前期经验。教师判断
期刊
柿子这种水果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它不像香蕉、苹果那样一年四季都能在超市、水果店里看到,而且,由于每个家庭对柿子的接受和热衷程度不同,孩子们对于柿子的已有经验可以说是比
期刊
一、案例背景  幼儿园户外场地上有一个大山坡,孩子们把用PVC管做成的管槽搬上了山坡,然后将几根管槽接起来,形成“轨道”,试图让网球顺着“轨道”滚进预先在坡下的沙地里挖好的洞里。可是困难重重,一开始网球总是弹出管槽,后来网球总是进不了洞。为此,幼儿进行了一场关于阻力、重力、速度、弹力等的探究,教师持續观察幼儿的游戏,倾听幼儿的想法,并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分享,推进幼儿对问题的深入讨论和深度思考,发现了
期刊
一、识别幼儿的真兴趣、真需要rn在案例中,做柿饼是幼儿的兴趣,还是教师刻意引导的结果?从案例的描述中可以发现,幼儿第一次看到柿子树时,对树上掉下来的果实是什么进行了讨
期刊
在开展“有趣的水”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特别喜欢玩“奇妙的泡泡”游戏.一天,裕裕好奇地问我:“老师,洗洁精还可以用来洗碗的. 昨天,我帮妈妈洗碗时,妈妈就叫我用洗洁精来洗,
期刊
较长时间,围绕西藏籍藏族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有大量分析,并形成了“铁饭碗”“西藏本地就业”“等靠要”观念严重等固有印象.然而,在西藏自治区的就业政策引导和严峻的就业压力
近几年,幼儿园一直在推进课程改革,在建构、实施课程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问题,需要及时得到解决.这时候,同伴的互助、支持能使课程实施更顺畅有效.本文以我园大班“田田流水稻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