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发病条件和防治措施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ry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晚疫病既是世界范围内存在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也是危害马铃薯健康生长的第一大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晚疫病是国际第一大作物病害。以马铃薯晚疫病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发病条件和防治措施,掌握马铃薯品种抗病性,提出合理利用方案,通过病害预警、药剂筛选和指导生产工作等手段来提高综合防治水平,促进马铃薯产业化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条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3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7.010
  在我国所有马铃薯产区,几乎都发生过马铃薯晚疫病,虽然程度不一,但是总结马铃薯晚疫病规律发现,它大多会在多雨、潮湿的季节发生。由于该病蔓延速度快,危害大,甚至带有毁灭性。一般情况下,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区减产10%~40%,不抗病的品种减产30%~40%,严重时甚至绝产。在我国,马铃薯晚疫病除了马铃薯受到灾害,番茄等茄科植物也不能幸免。近年来,晚疫病的发生趋势越来越频繁,接下来,笔者从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发病条件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来探讨。
  1 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
  1.1 症状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侵害马铃薯的叶子、茎和块茎。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就会出现马铃薯叶片的叶尖边缘部位有水渍状的褪绿斑点的现象。随着空气湿度的变大,斑点迅速扩展到整个叶片,随后沿着叶脉侵入茎部,形成褐色病斑,这是马铃薯晚疫病的典型症状。生长后期,块茎被侵染[1]。刚开始出现的淡褐色的不规则斑点,逐渐向周围和内部发展。病情严重时,病斑扩大到整片叶子,甚至连马铃薯肉都会腐烂;带病的马铃薯在贮藏期间,由于窖内温湿度的影响和杂菌的侵染,也可能转为干腐病或者湿腐病。
  1.2 循环侵染
  在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晚疫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马铃薯中越冬,也以卵孢子越冬。简言之,携带晚疫病种芋播种后,极少数芽能出土,大部分病芽都在出土前腐烂。从幼苗茎基部皮层沿茎干发展的病菌,随后茎上慢慢出现条斑,土壤中的病菌可通过起垄、耕地等农务活动传到地面,在风吹雨淋条件下,茎部附近植物叶片受感染和发病。病菌在块茎上的潜育期1个月左右,可能会引起大面积的植物病害,甚至引起整个田间的植株腐烂。
  2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条件
  2.1 气候条件
  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必备气候条件之一就是低温高湿。当马铃薯产区的气候条件适于发病时,病害就可以迅速爆发,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整个田间的植物都枯死。总结马铃薯晚疫病规律发现,此病在多雨年份容易流行成灾,忽冷忽暖、多雨水、多雾气或阴雨天特别容易发病。究其原因发现,病菌孢子囊在夜间会大量形成,因为夜间湿度高达90%[2]。在叶片有水滴时就是孢子囊的最佳侵入时机,温度的不同,病菌孢子囊的发病的方式和速度也不一样。当外界温度高于15 ℃时,病菌孢子囊需5~10 h才能侵入到马铃薯,温度为10~13 ℃时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3~5 h即可侵入。因此,当夜间气温为10 ℃左右,出现重雾或有雨的情况下,能促进病菌产生大量的孢子囊;在白天16~24℃时,则促进孢子囊迅速萌发,病害极易流行。
  2.2 品种抗性
  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病性也存在巨大差异。这是因为在相同条件下,感病马铃薯品种就会发病高,流行快,而在抗病马铃薯品种上强度和频率较慢。另外,在抗病马铃薯品种中还存在晚熟品种抗晚疫病性能比早熟品种强。
  2.3 耕作水平
  研究表明,平地栽培较起垄栽培的地块发病重,同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密度大或株形大的马铃薯叶片也会增加气候湿度,容易发病。
  3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根据上面谈到的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和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条件,应该认识到马铃薯晚疫病的严重性,并积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3.1 选用抗病品种
  上文谈及到,抗病品种比感病马铃薯品种的抗病性强;同时,使用抗病品种的马铃薯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环保的方法。因此,在马铃薯种植前期应该选择多基因的抗病品种。
  3.2 不种植带病种芋
  调查发现,在大多数种植区马铃薯晚疫病的产生原因是带病种芋携带了侵染源,才会造成后期的晚疫病的蔓延。因此,加强种芋管理,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芋;种芋调运实现组织化,建立种芋无病留种基地,能有效地防止病原菌在不同地区间的扩散蔓延[3]。
  3.3 加强田间管理
  在控制传染源的基础上,加强田间管理,实行配方施肥,施足基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3 a轮作制度。种植马铃薯时,选择沙壤土,这样可以防止积水。同时,在马铃薯生长期,要学会科学施肥,增加有机肥、钾肥的用量,增强植株的抗病性。从马铃薯在花蕾期到开花期整个过程中,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习性,合理整枝、摘心、打杈,减少营养消耗,促进主茎的生长,增强抗病性。只要发现有病株就拔除,用塑料袋带出田间深埋处理,并第一时间在发病周围50 m范围内使用杀菌剂,控制病害扩散。当然,在水浇地就可以垄作栽培的方式,减少块茎感病机会。采用宽窄行种植,合理密植,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
  在晚疫病多发的季节,应该提前做好预防,在收获前10~15 d割除地上茎叶,运出田块,目的在于减少收获期晚疫病菌侵染块茎,或使用3%的硫酸铜液杀毒剂。
  3.4 化学防治
  目前,防治晚疫病仍主要依靠施用化学农药。首先,选种时的药剂拌种。选用防治晚疫病和真菌病害的药剂进行拌种,采用科学的方法,用150 g杀真菌药剂、150 g杀晚疫病菌药剂和2.5 kg滑石粉与150 kg种芋进行混合拌匀下土种植。其次,药剂预防。在马铃薯进行封垄的7 d前,就要开始喷施保护性杀菌剂,一周之后进行第二次杀菌剂预防疫病,等到马铃薯发芽开始快速生长时,间隔5~7 d开始用药量为60~75 g/667 m2,整个过程喷5~7次杀毒剂就行。药剂可用代森猛锌、猛杀生、可杀得等。最后,真正出现中心病株时,就应该立即大面积喷施内吸性治疗药剂。或者在晚疫病开始流行蔓延时,连续使用内吸性杀菌剂,要在无风的晴天、无露水时喷药,喷药不仅要及时且用量必须足够,药液应该均匀地覆盖叶片正反两面及全株,抑制病情的快速扩展。坚持防重于治,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时,应多种药剂交替使用,以达到控制蔓延的效果。
  4 结语
  本文结合对病原学、品种抗病性、药剂筛选、抗药性测定及流行预警的研究,分析制定出适合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策略以指导生产实践,为管理部门进行决策及生产部门实际操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弓贵明,姬青云.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发病条件和防治措施[J].种子科技,2012(1):46-48.
  [2]何宗儒.马铃薯晚疫病重发的原因及其综合防控措施[J].四川农业科技,2011(7):42-43.
  [3]姚彦坡.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和辣椒疫病木霉菌的筛选及生防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5.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正】高职会计学,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加强会计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我国高等职业会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持续推进,“七选五”题型受到高考命题人的一致青睐,成为近些年来高考中的常驻题型。客观来说,英语“七选五”的难度其实并不大,但是却侧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考查。倘若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能完全静下心来,一个选项的错误就很可能导致“满盘皆输”的局面,可谓对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度、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甚至是心理素质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广大高中英语教师有必要把“七选五”题型的解题技巧训
介绍了TF-1350全自动离心机气动系统,系统较好地结合了该离心机的生产工况,工艺特点,设计较为简洁、实用.
结合川西南地区某井场道路软土工程实例,运用FLAC3D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对格宾网加筋粉质粘土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指出格宾网加筋粉质粘土可以有效降低路面不均匀沉降、减小
叶圣陶研究会第一次研讨会于1991年4月22日至26日在叶圣陶的家乡苏州市召开。叶圣陶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社会活动家。他从事文化、教育、编辑出版工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农业局获悉,2015年北京市75%的种猪、85%的蛋种鸡、60%的父母代肉种鸡、95%的奶牛良种精液销往外埠,全年销售种猪31万头、种禽1500万只、奶牛良种精液300万剂,实现畜禽种业收入约23亿元。北京畜牧产业已不再依靠简单的肉制品交易,而是从“北京制造”向“北京创造”转型,向科技含量更高的良种繁育迈进。  北京奶牛中心种公牛站坐落在延庆妫水河畔、海坨山下。国内外专家称这里是“
文章运用非参数DEA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海西经济区科技投入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海西经济区20个地市1996-2013年科技投入的技术进步效应明显。但海西经济区4
实现务实基础上的创新,在当代重庆精神培育中进一步弘扬“务实创新”精神,对重庆的科学发展有着特殊意义。以“爬坡上坎、负重自强”著称的重庆人向来务实。在耿直豪爽之下,蕴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传统官僚制饱受批评和质疑的背景下,合同外包因其具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以及意识形态上的优势而备受各国政府的青睐,成为各国政府推进公共部门改革
论述了温度对液压系统中液压油黏度的影响及油液黏度对系统工作性能的影响。设计了控制油液温度的实时监测系统,最后给出了硬件及软件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