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情境推动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复习课教学设计

来源 :中学生物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zde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的一轮复习教学中,通过介绍大堡礁生态系统及其被破坏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回忆、重构生态系统成分和结构的相关概念,再利用探究实验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生态系统知识,探究生态修复的方案,以完成最后概念模型的构建,有效落实科学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为探究余甘果内果皮浸出物的化感作用,采用种子萌发法,比较不同浓度余甘果内果皮水提物对黄豆、绿豆和花生种子萌发率、幼苗的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目的 影响.结果 表明:3种豆科种子的发芽速度、侧根平均数随余甘果内果皮水提物浓度上升而显著降低;余甘果内果皮水提物对3种豆科种子的化感效应指数均为负数,表现为抑制作用.
针对新课程标准下科学论证的内涵,分析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为例,对基于科学论证进行实验教学提出了实施精要和建议.
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开展前,增加了预实验,以比较不同浓度抗生素的抑菌效果.同时,将原实验中的滤纸圆片法改进为打孔法以获得清晰而均匀的抑菌圈,减小误差,方便实验操作;将涂布平板法改进为预加菌液法,以获得生长均匀的菌体,增强实验效果,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
科学探究是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而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现以“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为例,在分析该实验设计不足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以实现通过实验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广泛应用,微课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辅助手段.以“减数分裂”习题讲解为例,基于微课的时效性、可重复性特点,通过图解、图说及例题训练等方式,为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后复习、知识拓展提供学习资源,以解决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为例,基于学习内容,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制订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并依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与重组,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来驱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模型建构和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构建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
以探究实验为载体,分析实验结果、绘制曲线图,进而总结出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两重性.教材内容的优化设置,有利于学生认知思维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思维的发展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类型;引导学生探究法布尔的实验,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体会科学的魅力及科学实验的严谨性;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相关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传染病及其预防”的教学中融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例,将教学与个人、社会、健康、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掌握正确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分析总结高中生物学遗传实验设计题的“四步解答法”,即了解材料,弄清实验目的 ,确定实验方法,展示实验过程,以帮助学生快速、正确地解答遗传实验设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