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激情 遨游学海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
  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
  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就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创设问题情境。
  情境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学习兴趣,同时能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使用冀教版实验教科书,学生们能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课题中的素材很接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或能从实际中找到例子,或能从课堂上实际操作。例如在学习分类时,根据教学需要,我先问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整天背着书包来上学,我想知道,你们的书包里装了些什么?学生把书包里的所有东西都掏出来放在桌子上,然后我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找出指定的物品,孩子们即使忙的不可开交,还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这时向学生讲述分类的必要和方法,学生随之而来的学习情感即刻被调动起来了,然后孩子们尝试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了愉悦的情感。 此外,在课堂上创设操作情境,也能使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数学活动时刻联系在一起。
  在实践中我体会到,把学生导入未知领域后,适当设计操作情境,也能诱发学生进行积极探索知识,了解新知。例如,在讲“认识图形”时,课前我在讲桌上放了一个长方体粉笔盒和一个正方体粉笔盒,手里拿着一个口杯走进教室。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用疑惑不解的眼光看着我,“你们有话对老师说吗?”“你怎么拿着杯子上课?”“老师你的杯子还有喇叭花呢!”我说“老师的杯子好看吗?你愿意摸一摸吗?”学生立刻興奋起来,都来触摸。
  然后我又让大家交流感受,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轻而易举地概括了像水杯这样形状的圆柱体的特征,导入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等四种不同的形体。
  学生们又用身边的类似物品(书本、粉笔盒、圆珠笔芯等)拼搭物体,学生在自觉参与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思维也被启发了,自主探究的学习在不自觉中溶于课堂之中。
  
  二、创设探索活动,满足发现欲望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经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显然,这里的“再创造”是指发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应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的创新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探索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探索活动中,引发思维冲突,激起发现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创设了实际操作形式的探索活动。首先,我用钉子板出示了等底等高的、等底不等高的、等高不等底三组三角形,让学生用数方格的办法比较每组中两个三角形面积的大小,“发现”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
  然后让学生分小组用学具进行操作:比一比、剪一剪、拼一拼,并提出:“你能不能用转化的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操作中,充分利用各自不同的学具把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或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这时,我又提出:“你能根据转化过程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由此顺利地“发现”了“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创设探索活动的形式有:实际演示活动、实践操作活动、模拟探究活动、问题研究活动等。关键是教师应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要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探索,敢于对各种传统的、现成的结论持分析、批判态度,为展现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机会。
  从而激起学生的发现欲望,满足学生“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活动中要能让学生自主“发现”,再伴随着深入探究而实现对数学知识再现或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超越,这就是创新。
  总之,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条件,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并加以正确引导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变得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独特,具有的灵活、流畅、新颖的特点,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莲子镇校区莲子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参与是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这就要求教育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参与的能力,创造参与的机会。  下面就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化学教学过程,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生发学习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
期刊
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創新教育离不开初中语文教学。  这首先是因为初中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初中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的基础,是新一代掌握交际工具,掌握悠久历史文化,吸收丰富的人文精神的起步和巩固的重要阶段。  它甚至关系着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增强,关系着民族兴衰的命运。另一方面
期刊
地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地理素质。那么,何谓地理素质?地理素质是国民所具备的地理知识及在行为活动中遵循地理法则的情感和能力。它包括地理知识素质、地理品德素质和地理行为素质三个方面。  地理知识素质是国民从事社会生活、生产、交际所必须具备的起码地理常识。地理品德素质是国民个人对团体、社会所具有的品德,以及对全球资源环境应具有的责任心。  地理行为素质是国民在与环境的交往中体现出对周围环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人们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当今世界,化学已同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化学研究也已深入到众多领域。  中学化学担负着传播基础化学知识,发掘培养化学科研后备人才的重任。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化学理论和基础元素化学,其特点是知识点较散,有些内容又很抽象,特别是高中化学更是如此,因而很多在初中对化学怀有
期刊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质疑到释疑的过程,并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展示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同时也是暴露问题、产生疑问的过程。按照新课标的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参与教育教学的活动,才能实现个人能力的提高。  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为中心,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是建立在学生有较高素质的基础之上的,在高中阶段,学生自主性发挥更有优势,
期刊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聋童的学习动机就是直接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在聋童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提高聋童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内因”条件。善于考察聋童的学习动机,了解聋童学习动机的形成规律,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聋童在不同认识水平和年龄阶段.往往同时具有几种学习动机,但其中总是有一种起主导作用的动机。聋童学习动机的心理成份。  主要是聋童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
期刊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均提到了“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的精神”。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给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知道,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思考就要有一定的思维方法。因此,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
期刊
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  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归纳为这样几点: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课外作文与课内作文相结合;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张扬自我与统一标准相结合。    
期刊
在壮志难酬、遭遇不幸的悲伤情境中依然能吟诵豪迈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古哲并不为多,但是无论苏轼如何的矜持洒脱都少不了故作的成分,如何的乐观豁达都斩不断伤感的阴影,正如那位高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汉末枭雄一样,挥不去的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与伤感,苏轼,自然也抹不掉“人生如梦,一樽还泪江月”的泪痕。  其实,透过千年历史的沙尘,人们总会看见楚子、孟德、子瞻那样的诗哲临江对酒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就是着力于教育新形势下的改革,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新理念。特别是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不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传承,而是要求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科学价值观的树立。  高中物理教学阶段也必然要面临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等方面的一系列教学矛盾以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