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会之六月阅读分享

来源 :大学·阅读独唱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xybxy0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月你读了吗?读到好的句子,读到好的段落,读到好的书,心中大为感动之际,不免想要分享,毕竟天下读友是一家。
  阅读素养的提升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每日坚持不了,那就每月,从今天开始,通过每月的阅读打卡加入我们的阅读大家庭吧,把这个月读到的让你感动的句子、诗歌、段落摘抄下来,加上自己的感悟,以手写、打字或拍照等方式发给《阅读独唱团》吧!
  投稿请注明“一期一会”。别忘了留下你的笔名、真名和联系方式哦!
  01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以前,我以为这首词写的是一个痴情人苦苦寻找自己的心上人,却在不经意之间与她相遇的故事。纵使两人隔着天涯海角,哪怕赴汤蹈火,痴情人也要跨过千山万水,与爱人在一起。前段时间,我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对这首词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哪有偶然的成功,不过是诸多波折和磨炼之后的厚积薄发罢了。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不要畏惧前方的重重障碍,不妨大胆一些,多吃些苦,多受些累......终会成功的。千万不要让自己后悔曾经没有努力过。
  分享者:陈小杰
  02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折桂令·春情》徐再思
  我是在一本小说里看到这首元曲的,当时只觉得文字写得美,但不能尽解其意,了解后才知道写的是少女的恋情。少女才刚懂得相思就害了相思病,浮云、飞絮、游丝都是用来比喻她病得魂不守舍,恍惚迷离。少女和游子分开了。问少女什么时候最难挨,少女回答,夜阑灯昏,月色朦胧之时,最能勾起相思之苦。在这首元曲中,徐再思把相思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读来感情真挚,引起了我的共鸣。因为这首曲,我又去读了他的其他元曲,原来我们读过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也是他写的。我把这位散曲家推荐给大家,希望也有小伙伴和我一样喜欢他的作品。
  分享者:余单
  03 你会深深感到,春天不是由远方来到眼前,不是由天外來到人间;它原是深藏在万物的生命之中的,它是从生命深处爆发出来的,它是生的欲望、生的能源与生的激情。它永远是死亡的背面。唯此,春天才是不可遏制的。它把酷烈的严冬作为自己的序曲,不管这序曲多么
  漫长。
  ——《逼来的春天》冯骥才
  春天在哪里?春天又从哪里来?每年春始,当我感受到阳光中春的气息,捕捉到飞掠而过的燕子身上的春的身影,都不禁想留住它,伴我四季,让我长期浸于初生青草的勃勃生机之中。但转眼入夏,现在已经寻不到它了,任我如何呼喊,也只是徒劳。然而,后来我却发现春早就不知不觉钻进我的身体,它一直在里面,只是我全然不知。
  分享者:尘镜
其他文献
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  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梵音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  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袁行霈《中國文学史》  一、艳曲兴
期刊
生死从此相隔,“逆行英雄”再也回不了家。从凉山到四川再到全国,太多人痛难定,思茫茫,难以接受却不得不接受这样惨痛的事实:烈火无情。  从初闻凉山火情与人员失联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为信息流中不断传来的严重性与危险性担心:宏观而言,山火扑救是世界应急救援中最困难和最危险的领域之一,重大伤亡事件时有发生;微观而言,凉山山高林深,风向多变,山火一直是当地不敢轻视的祸患。  然而,当担忧变为现实,危机真成了灾
期刊
细说  “巧言不如直道,明人不必细说。”这句谚语是说,假言假语不如有话直说,和聪明人说话不用说得太明白,聪明人一点就透,再详细说明就是浪费他的时间。《庄子·大宗師》里也写道:“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不用多说就心领神会,互为知己朋友,说明这四个人也都是聪明人了。因此接下来,就不
期刊
祖父好兰,孩提时代,家中净是盆兰。当时还年轻的母亲喜欢兰花的香气。芝兰馥郁,自当高慢,是从来不管人的鼻子的。就此花而论,日本人着重欣赏它的颜色、风姿,而中国人却尊崇它的香气。芳香来自花心,没有芳香的花是无心的花。无论多么美丽,如若没有香气,或香气极薄,则不受重视。日本人尊为“国花”的樱花,中国人不以为然,其最大原因,也许在于花朵的早谢和香味的淡泊。  清康熙年间,出版了一部论园艺的书,叫《秘传花镜
期刊
对于莎士比亚,歌德曾这样说:“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这一生都属于他了。读完第一部,我就像一个生下来的盲人,一只奇异的手在瞬间使我的双眼看到了光明......感谢赐我智慧的神灵。”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在《哈姆莱特》中,莎士比亚通过哈姆莱特喊出“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是自中世纪黑暗
期刊
面目  读着童话书长大的我们,最初对世界充满了美好的幻想。但越长大越发现,世界的本来面目其实是鲜花与荆棘并存。于是我们为自己穿上盔甲,佩上利剑,披荆斩棘。接受世界的本来面目,并不意味着妥协和软弱,反而代表着我们将成为更加勇敢和独立的人。在古代,“面目”一词的本来面目又是什么呢?  时光机——  “面目”在古代  1.面部,有时也指态度  《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期刊
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时我们会进入一种思维的“陷阱”——面对一个观点时,不由自主地被对方所列举的“事实”牵着走,进而一叶障目,来不及细想自己看到的“事实”是否就是真正的“事实”,或者说,是否就是全貌?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反事实”的存在?本期我们就来谈一谈,如何在思考的过程中关注“反事实”,以此来训练自己的理性思维。  现象:为什么有人相信巫师?  我们知道,古时候人们生病可能会请巫师来治病,即使在现代,
期刊
庄子笔下有很多高人,他们都“天子不得而臣,诸侯不得而友”,不愿意作天子的臣仆,不屑与诸侯交朋友。魏国隐士徐无鬼也是其中之一。他虽隐居山林,但名气远扬。魏武侯的谋臣女商,听说徐无鬼的才能后,便极力邀请他去见魏武侯。几经折腾,徐无鬼才同意。  两人见面后,魏武侯见徐无鬼一副穷酸样,便调侃他:“先生是山里的日子太苦,过不下去了才肯来见自己的吧?”  山外高人一般都很有骨气,视富贵如浮云,徐无鬼也是。他不
期刊
今天,伞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寻常之物。是中国最早发明了伞,若是回顾它的发展历  程,就能从这件寻常物身上发现文化和历史的厚度。  中国最早的“伞”(即雨具)始于何时,难以追根溯源。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南北朝“伞”字出现以前,伞最初的几种形式,如盖、笠、簦(de?ng)等雨具在先秦乃至更古时就已经出现,远早于文献里的记载。从这几种雨具的外形可以判断,盖出现得最早,有“頭盖”和“车盖”之分。头盖是一种只能
期刊
令人期待的暑假马上就要到啦,相信很多同学对此都有美好的期望,甚至制定了一个完美的暑假计划。可是,如果不能真正执行,再完美的计划也只是一纸空文,还会给自己带来挫败感,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计划可执行,避免白做计划呢?  1.不要过度计划  不要过度计划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要安排自己每天做很多事情。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根据实际情况每天给自己设定3-5个计划即可,这样不会产生事情太多自己做不完的焦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