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源”入渠活力语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xi58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磊磊对勘探队员叔叔的刨根问底,从而知晓石头像书,因为内容很丰富,有字有画,学问无穷无尽,可以告诉我们地壳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资源等等。但是,三年级学生对于石头的学问知之甚少,或是一知半解,或是谬误百出,可以说等同于一张白纸。而这篇课文中语言比较平白,描述石头的学问极其有限,对学生的自我感悟有相当大的障碍,言语素养的提升缺少有力的支撑。此时,教师作为掌握大局的第一资源首先要读懂教材中的《石头书》,读厚现实中的“石头书”,继而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心挑选有效的图片、视频等形象资源,把它们引入课堂之渠,使单薄、遥远的《石头书》教学变得充满活力。
  一、精致的图片资源让“字”活力四射
  石头书上的字是指雨痕、波痕和矿物。随着老师比课文中更为生动具体的介绍,一幅幅精心挑选的图片以最美的身姿向学生迎面走来:“有哇,你们来看:那圆圆的就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那长长的波纹就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有铅矿石,黑的有辉锑矿,红的有钒铅矿,绿的有磷氯铅矿、葡萄石,白的有白云母,紫色的有赤铜矿,闪光的有蓝石英、辰砂和菱莘矿,透明的有自然硫和板铅铀矿……叫矿物。波痕、雨痕和矿物都是石头书上的字。”图文音三位一体的完美契合使学生一下子被摄住了心神,目不转睛地看着,唯恐错过一个“字”的画面,专注地听着,生怕漏掉一个“字”的身份,连一声声惊呼也是压得低低的,万一盖住了老师的声音岂不是得不偿失呀!难怪他们才一遍就记住了石头书上的字有三种,记住了雨痕、波痕的意思,更清清楚楚地知道矿物这种字是五颜六色的,甚至是五光十色的,显得特别鲜艳夺目,种类繁多,领悟到有形状的波痕、雨痕像象形字,五光十色的矿物像是艺术字。石头书的字就这样披着彩色的闪光时装,带着奇幻的光射进了学生的心里,扎进了学生的心房。
  二、精妙的图片资源使“画”活灵活现
  1、定位阅读《石头书》,找准言语生长点
  石头书里有字,还有画呢!但是,关于画的介绍只有简短的二句话:“有。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句中,只是简要地说明了石头上的画是树叶、贝壳、小鱼这些化石,堪称全文最为平实的语言,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无异于是言语成长的荒漠。而且这样简约的大白话令学生无法得到石头画的魅力,仅仅靠课文中一条壁虎化石的模糊图解也是非常苍白的。有许多书恰恰因为有精美的插图,精当的图解才会使书籍锦上添花,尤其是对于处于中年段的小学生。只有深刻感受到了画的精妙神奇,才能让学生更加认同石头像书,像一本精美的天书。
  2、画框装帧“石头画”,诱发言语表达欲
  学生的言语并非呼之即来,需要精心配制的药引。既然是画,形象的图片当然是最好的答案。于是,教师精心挑选了四幅石头画———贝壳化石、小鱼化石、陆龟化石和水母化石。这些画中都是学生比较熟悉而且感兴趣的动物,但是与日常所见完全不同,课文中插图中没有,一般的课外书籍中也少见,完全是新鲜的资源。它们还各有特点,贝壳色彩鲜艳,小鱼轮廓清晰,陆龟花纹独特,水母线条疏密有致等等。在这些图片还特意加上了画框的效果,这些精妙的资源让石头画活灵活现,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在画廊中看画展的幻觉,难怪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表达的欲求就自主萌生了。
  3、逐步推敲“石头画”,渐入言语相长点
  赏完后,老师示范介绍小鱼化石:我最喜欢这条小鱼了。它的外形那么清晰,仿佛是从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好像睡了几百万年还没有醒呢。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白赏画时既可以看,还可以展开想象。此时,让学生再次静静欣赏另三幅石头画,照着样子轻轻说一说。因为有了充分赏画的过程,有了赏画的模拟情境,又有了老师示范介绍的方法导向,学生的风采不出意外地展现着。陆龟出场了,学生说:“我最喜欢陆龟了。他的壳本来是绿色的,几百万年后变成了白色。”教师及时肯定了他观察的细致后,请他继续关注龟壳上花纹,再次示范介绍陆龟:“我最喜欢陆龟了。他的壳本来是绿色的,几百万年后变成了雕刻着精美花纹的白玉。”另外一样学生马上站起来说:我也最喜欢陆龟。他的壳本来是绿色的,几百万年后变成了雕刻着精美花纹的白玉。他缩着脑袋和四肢,仿佛正在躲避敌人呢。他的介绍既吸收了老师和同学的言语精华,又有自己独特的描述,真是人外有人。在不断地推敲中,教师在启迪学生,学生又在超越老师。无论是谁都有了乐于表达的态度,善于表达的水平,渐入教学相长的佳境,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那一幅幅神奇的画。
  三、精简的视频资源活解“学问”难点
  石头的学问中就包括化石能告诉这里曾经是密林,后来凹陷为大海,现在又隆起为高山,也就是地壳变化。地壳变化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再生动的描述也不如地壳变化的视频简约、直白,更易于理解。为了让学生更专注地看清地壳变化的细微之处,教师把声音全部抹掉,更利于静静地注视平地变成高山的造山运动。随着地层断裂处的不断摩擦、碰撞,以致两边的地层形成些许褶皱。越演越烈后,较弱的一边地层钻入另一层之下,而另一层被逐渐抬高。抬高的过程中,地表又相互挤压形成一座座山峰。短短的十几秒,平地隆起为了高山,学生也借助这一个精简的视频高效完成了地壳变化这个难点的形象突破,这一知识的建构怎么会没有充满活力呢?
  四、精当的课外资源活显无限“学问”
  1、课前引读课外资源感知无限“学问”
  仅仅根据课文中的二处学问,无论如何不可能称之为“石头书的学问可真不少呀”,仅仅靠上课时让学生紧急搜索石头书之其他学问无异于闭门造车,不是理所当然的发言者寥寥,就是精彩者难寻,靠课前布置让学生独自预习《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中关于“石头书”学问的资料,也是杯水车薪,成效甚微。于是,在第一课时中,教师就带领着学生读了《化石》,划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并学会复述,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尝试用看书、上网等方法寻找答案,再看了一段视频《化石的作用》,让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化石的學问,最后要求课后阅读另外二篇文章《岩石里的时钟》、《石头上的足迹》,增加石头书的学问,使学生在第二课时中有话可讲,有话敢讲,并且继续锤炼课外阅读的方法。   2、课中交流课外资源深化无限“学问”
  在第二课时中,学生关于石头书其他学问的问题果然响应热烈,有的说泥炭反映泥沼环境,有的说恐龙蛋化石证实了恐龙是爬行动物,有的说可以通过铀、镭等放射性元素知道石头的年龄……教师有时为学生纠正知识点,有时帮助把话说得更易于一般学生理解,全程参与其中,最后随着PPT的出示介绍了《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中的一段学问:“1981年,中国的科研人员在甘肃省的一个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一件距今已有1亿3千万年的鸟化石。这一发现为研究鸟类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依据。”此时,石头书学问的“无穷无尽”在每个学生的心中产生了共鸣。
  3、课中推荐课外资源自探无限“学问”
  但是课堂中翻开的仅仅是石头这本厚书中薄薄的几页,还有更多的学问等待我们去阅读,去刨根问底,乘势让学生提出关于石头书的问题,有的问挖掘化石的过程中肯定会破碎,那又如何修补,有的问石头书有字有画,那有拼音吗,有的问如何利用化石找到资源……此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化石网”、《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去寻找答案,重点介绍了前者。随着网站的打开,教师开始介绍起三叶虫:“在“化石网”上,有许多关于三叶虫的资料。科学家通过对三叶虫化石的研究,想象出了三叶虫的真实面目,分析出了它的结构,模拟出了它的生活环境。它在中国分布非常广泛,是划分寒武纪地层的标志性化石。”此时,学生自觉地拿起铅笔在书上记录起化石网的网址来,相信他们今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肯定是打开这个网站,阅读石头这本厚厚的书吧!果然,有学生在之后的练习中用“百看不厌”、“神奇”“珍贵”等词来赞叹石头书呢!
  无论是课前引读、课中交流的课外资源,还是课中推荐的,都是中年级学生易于理解的学问,不能不称之为精当。所以,在生活中,学生才能像川川和磊磊一样自主地探索石头书的无穷奥妙,这才是科学小品文在语文教材中留存的文体活力所在吧!
  通过教师精心的预设,引入精致的图片资源让“字”活灵活现,导入精妙的图片资源使“画”活力四射,加入精简的视频资源活解“学问”难点,反复运用精当的课外资源活显“学问”无限,再加上教师这一最具活力的资源,在课堂之“渠”中与“书”共舞,与言共长,源源相生,使《石头书》充满了化石的神力,自主的魅力,言語的活力,探索精神的张力,这才是一堂真正有活力的语文课。
其他文献
会议
【摘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关键词】 创新发展 质疑 解决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
期刊
期刊
叶圣陶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终身学习,终身有益。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不仅仅是为了升学考试,而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为终身学习打基础。  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富仁先生说:“我认为在语文的教学任
期刊
菏泽地区棉花生产的问题和对策菏泽地区行署棉花办公室程宝良菏泽地区棉麻公司蒋平力,赵建优近年来,棉花生产连续滑坡,供求矛盾日趋尖锐,如何发展棉花生产已成为当前我区政治、经
【摘要】 语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责任的责任。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成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培养 创新意识  创造能力语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责任的责任。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期刊
兴趣是一个人认识、探究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心理学家也曾实验证明,一个人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的优劣,在智商相同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这个人对于这一事物兴奋程度,而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文自学中,如何使学生对自学的兴趣得以加强,我觉得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扩展语文自学兴趣的广度  兴趣的广度是指兴趣范围的广阔程度
期刊
根据舌黄管继电器的特性,对其各种参数测试电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采用了浮动零点、浮动增益等测试方法,提高了测试值的可靠性与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