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以来,尤其党的十八、十九大都要求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修养,提高党性党风。党性教育成为目前党内及许多地方基层学习的主流方向。在强化党性教育中,教育基地的建设必不可少。可以说党性教育基地的建设关乎着党校教育科学化的水平,是增强党性教育时效性的重要方式。
一、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1.打造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基地会提升党员干部主动学习党理论的自信心。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对自身能力和修养的提高需求,及防止产生懈怠的情绪,需要不断以党的思想理论加以教育。由于缺乏物质条件、设施设备的保证,党员干部往往采用直接学习理论的方式来提高党性修养,但晦涩的理论使得党员干部产生抵触的心理。同时党员干部的素质参差不齐,无法对深度的知识加以学习消化,故需要多元化的党性教育方法来进行学习。所以在基层地区打造党性教育基地,增强党员干部的互动性和实效性,能够让他们在近距离中感知到党的精神文化,从而增强党性教育的学习信心。
2.建设党性教育基地是进行党性教育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党性教育对党员干部来说必不可少,但其在接受教育时不是被动、单一的,而是应该化被动为主动,能够采用多种模式进行学习。党性教育基地党的建设则能够根基于实际情形,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党员干部展示党的传承精神及相关知识。将教育基地作为学习的桥梁,深入感知党性,锻炼党性,使得党员干部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严于律己,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同时对党性教育基地进行建设也是对党性教育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改革。
二、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的现实情况
党校教育基地是以党校作为依托的,但党性教育基地的建设是在各地迅速发展的。不少地区根据自身特色建立起独立的教育基地,彰显地方文化精神。
1.党性教育基地形式上比较单一。全国上下地区依托自身的革命文化建立起批量化的红色党性教育基地。其中不乏成效较大、较为成功的基地,如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谷文昌精神教育基地等等。但从形式上看,此种教育基地比较类同,都是采用讲好一个故事的方式来加以党性教育。
2.党性教育基地的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由于党性教育基地力求摆脱僵化的教学方式,因此一般采用实地教学加解说的模式,并且要及时回答党员干部的各种疑问。此种多元化的方式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熟悉当地的党历史文化,也要具备深厚的党史理论知识,更要能够通过讲授让党员干部学有所思所想。同时基地一般位于较为偏僻的地址,交通不便,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小。
三、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的具体对策
党性教育基地若想发挥自身的特色,展现基地的价值,则需要进行总体上的规划,制定标准的流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在确保现场教学的程序性上实现党性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1.党性教育基地的建设要体现层次性和多元性。一方面,基地要立足于本地的自由资源进行基本的建设,立足传承当地的党内精神文化,弘扬红色党精神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当地党员干部的共鸣,实现价值观的靠拢。同时党性教育要打造好基地品牌,进行合理的推广宣传,让其在党员干部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创新基地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模式,如通过读、写、看、听的形式来加深对红色基地的感官,进行实地演练的形式进行情景模拟等,目的在于让教育的内容生动。
2.高度重视党性教育基地师资队伍的建设。党性教育的传承在于人,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须增强基地的师资力量的建设。在党性教育基地中,如前文所述老师需要具备强大的能力,因此要“精準”挑选教师,做到适岗适配。摸清去为党员干部传播党内知识的老师专长,做到术业专攻,才能物尽其用。同时要定期对师资进行理论充电,强化培训,加强他们的课堂临场反应,也提高其教学水平。基地的师资力量是巨大的人才财富,要在物质上加以补贴保障,另外对基地来说要明确其为基地服务的目标,建立高水平的专家数据库。利用多种渠道来整合资源,尽管党校具备师资力量,但是党校教学模式日渐不符合年轻党员干部的需求,故不断整合多部门的力量,将地方档案馆、党史研究室、志办、文化委等部门的精英人员共同参与其中,发挥各自所长,对他们进行综合编排和利用,争取发挥最大效益。
党性教育要真正使学员主动自觉地去学习、吸收和践行党的理念原则,一方面让党员干部明确不断接受党性教育的伟大意义,知晓其肩负的党内外使命,另一方面也让党员干部在不断的学习进取中实现自身价值。通过对党性的锤炼,真正实现作为合格党员的价值。
(作者单位:中共张家界市委党校)
一、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1.打造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基地会提升党员干部主动学习党理论的自信心。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对自身能力和修养的提高需求,及防止产生懈怠的情绪,需要不断以党的思想理论加以教育。由于缺乏物质条件、设施设备的保证,党员干部往往采用直接学习理论的方式来提高党性修养,但晦涩的理论使得党员干部产生抵触的心理。同时党员干部的素质参差不齐,无法对深度的知识加以学习消化,故需要多元化的党性教育方法来进行学习。所以在基层地区打造党性教育基地,增强党员干部的互动性和实效性,能够让他们在近距离中感知到党的精神文化,从而增强党性教育的学习信心。
2.建设党性教育基地是进行党性教育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党性教育对党员干部来说必不可少,但其在接受教育时不是被动、单一的,而是应该化被动为主动,能够采用多种模式进行学习。党性教育基地党的建设则能够根基于实际情形,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党员干部展示党的传承精神及相关知识。将教育基地作为学习的桥梁,深入感知党性,锻炼党性,使得党员干部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严于律己,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同时对党性教育基地进行建设也是对党性教育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改革。
二、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的现实情况
党校教育基地是以党校作为依托的,但党性教育基地的建设是在各地迅速发展的。不少地区根据自身特色建立起独立的教育基地,彰显地方文化精神。
1.党性教育基地形式上比较单一。全国上下地区依托自身的革命文化建立起批量化的红色党性教育基地。其中不乏成效较大、较为成功的基地,如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谷文昌精神教育基地等等。但从形式上看,此种教育基地比较类同,都是采用讲好一个故事的方式来加以党性教育。
2.党性教育基地的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由于党性教育基地力求摆脱僵化的教学方式,因此一般采用实地教学加解说的模式,并且要及时回答党员干部的各种疑问。此种多元化的方式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熟悉当地的党历史文化,也要具备深厚的党史理论知识,更要能够通过讲授让党员干部学有所思所想。同时基地一般位于较为偏僻的地址,交通不便,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小。
三、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的具体对策
党性教育基地若想发挥自身的特色,展现基地的价值,则需要进行总体上的规划,制定标准的流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在确保现场教学的程序性上实现党性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1.党性教育基地的建设要体现层次性和多元性。一方面,基地要立足于本地的自由资源进行基本的建设,立足传承当地的党内精神文化,弘扬红色党精神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当地党员干部的共鸣,实现价值观的靠拢。同时党性教育要打造好基地品牌,进行合理的推广宣传,让其在党员干部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创新基地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模式,如通过读、写、看、听的形式来加深对红色基地的感官,进行实地演练的形式进行情景模拟等,目的在于让教育的内容生动。
2.高度重视党性教育基地师资队伍的建设。党性教育的传承在于人,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须增强基地的师资力量的建设。在党性教育基地中,如前文所述老师需要具备强大的能力,因此要“精準”挑选教师,做到适岗适配。摸清去为党员干部传播党内知识的老师专长,做到术业专攻,才能物尽其用。同时要定期对师资进行理论充电,强化培训,加强他们的课堂临场反应,也提高其教学水平。基地的师资力量是巨大的人才财富,要在物质上加以补贴保障,另外对基地来说要明确其为基地服务的目标,建立高水平的专家数据库。利用多种渠道来整合资源,尽管党校具备师资力量,但是党校教学模式日渐不符合年轻党员干部的需求,故不断整合多部门的力量,将地方档案馆、党史研究室、志办、文化委等部门的精英人员共同参与其中,发挥各自所长,对他们进行综合编排和利用,争取发挥最大效益。
党性教育要真正使学员主动自觉地去学习、吸收和践行党的理念原则,一方面让党员干部明确不断接受党性教育的伟大意义,知晓其肩负的党内外使命,另一方面也让党员干部在不断的学习进取中实现自身价值。通过对党性的锤炼,真正实现作为合格党员的价值。
(作者单位:中共张家界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