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M理念开发“多功能斜面仪”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元化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实践为主的STEM教育理念的科学课更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如何更好地将小学科学和STEM教育理念融合在一起,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主题。基于此,本文将谈谈对《建高塔》一课开发的创新教具——“多功能斜面仪”。
  设计初衷
  1.提出问题
  2018年执教《建高塔》一课时,我们对学生搭建的高塔进行稳定性测试时发现,一般的方法麻烦、不准确,且倾斜角不易连续测量,那应该如何以最简单、最快速、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发现塔的问题呢?是否可以开发一种教具专门解决这个测試问题呢?最后,我们决定基于教学设计,结合STEM教育理念开发“多功能斜面仪”。
  2.设计理念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阶段。学生在STEM教学模式下合作进行方案设计、改进和创新等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STEM的教学环节:提出任务→解决问题(不固定方式)→工程设计→完成作品。
  3.设计原则
  开发创新教具,在遵守科学实验创新原则的基础上必须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整个教具的长、宽、高至少大于30 cm,以保证能测试学生设计的各类塔;
  (2)力求取材容易、设计合理、组合巧妙、易于操作、重复性好且安全可靠;
  (3)可观察性强,使观察者能一目了然;
  (4)要易测量且可连续测量倾斜角,使测出的抗倾斜角度更可靠;
  (5)功能性强,能同时准确测量塔的底面积、高度和抗倾斜角度,使结果更具说服力。
  多功能斜面仪
  《建高塔》属于工程与技术领域,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能够对所建的塔进行可行性和实效性评价。而一般的测量底面积的方法既麻烦,又不准确,还费时,同时不易测量倾斜角。根据上述设计理念和原则,创新教具的开发情况如下:
  1.材料
  3块300×450×5 mm的建筑模型木板,6块50×30×20 cm的樟子松防腐木块,12枚35×200 mm的黑色高强度十字螺丝,8枚304不锈钢自攻螺丝,2个2寸不锈钢小合页,1个不锈钢扁夹子,6支透明中性笔笔芯截段。
  2.设计步骤
  (1)运用计算机CAD软件制作设计图。
  (2)用激光切割机切割。
  (3)组装各部件。
  3.结构与功能
  多功能斜面仪由三大部分组成(如图1),可同时准确测量塔的底面积、高度和塔的抗倾斜角度。1号功能板是带有面积刻度的平面,每个小格代表1 cm2,用于测量塔的底部面积。2号功能板是带有长度刻度的平面,每个小格代表1 cm,用于测量塔的高度。3号功能板为特制量角器,每个小格代表1°,用于测量塔的抗倾斜角度。
  应用举例
  1.使用方法
  基于《建高塔》的教学设计开发的“多功能斜面仪”能准确测试学生利用超轻黏土和小棍搭建的高塔的稳定性,以其中一个塔为例,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将2号功能板直立,塔放于1号功能板,可读出塔的底面积约为270 cm2(如图2),高度为30 cm(如图3)。
  (2)将2号功能板平放,塔放于2号功能板上,沿着3号功能板边缘不断移动扁夹子,直到塔倒下,读出此时的倾斜角度,即塔的抗倾斜角度为35°(如图4)。
  2.效果评价
  结合STEM教育理念,利用“多功能斜面仪”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快速准确地对塔进行测试,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了诸多能力:
  (1)设计能力。技术与工程不仅讲究美观,更重要的是保证塔的稳定,比如从稳定性、承重能力、美学等方面对建造的塔进行设计。
  (2)创新能力。对高塔的每一个部分设计有特别的想法,比如使用三角形或以三角形为基本结构对塔进行设计,不仅增强塔的稳定性,也增强视觉冲击。
  (3)解决问题的能力。当遇到问题时,主动思考,结合技术与工程知识,寻找解决方法,不断尝试和完善。
  (4)合作能力。在搭建塔的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互帮互助。
  拓展延伸
  “多功能斜面仪”虽然是基于《建高塔》一课开发的,但它的作用相当大,可应用于所有年级需要测高度、测面积、测角度的科学实验中(如表2),可谓一举多得。
  总结反思
  通过开发创新教具来开展《建高塔》的优势很明显。在搭建中,学生将运用科学知识建“塔”;在设计和测试稳定性的过程中,学生会努力去理解并掌握技术与工程的基本原理。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科学与工程相融合的思维。此教具改进了测试塔的稳定性的传统方法,解决了测试麻烦、不准确、费时的问题,它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科学实验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虽然本教具无法自动升降斜面,有待进一步改进,但总体上能满足目前小学科学课中常规实验的使用需求。
  (作者肖玉婷、王丹、文丰玉、马茂媛单位为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作者胡锦芳单位为成都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有一个地方无论你走多远都会牵挂,那就是故乡;  有一种味道平凡却总是萦绕舌尖,那就是家乡菜……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在徽州旅行的时候,当地的朋友用这句话概括了徽州男子成长的艰辛。明朝中叶以来,徽州的男人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要离开家乡外出学习做生意、做商人,挣下钱财养活家人。古徽州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是徽商的发祥地,自古就有“无徽不成镇”之说。  那
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技术进行设计并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根据这一理念,笔者在所在区域小学科学自编教学内容案例征集中自编了《高速公路进出口的科学》一课,使学生体验了学做“设计师”“工程师”“驾驶员”“宣传员”的乐趣,初步了解了“技术与工程”紧密联系现实生活、造福人类、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  学做优秀“设计师”  师:请同学们设计高速公路的进出口(出示图1)。这两个进口、两
“冯一平,高级记者,1963年从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毕业,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工作,先后从事工农业、文教、时政和军事题材的报道,后专职体育报道。先后担任体育组组长、体育部业务指导、体育部副主任等职。  曾组织实施了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杯足球赛等重大赛事的报道。  曾参与和主持的节目,多次获得国家级评比一等奖,优秀节目还送到近百个驻外使领馆宣传展播。  曾担任过中
【摘要】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传家宝和基本功。具有开发区特点的党政合一型办公室,承担着联系领导、协调部门、服务企业的重要职责。审视新时代具有开发区特点的党政综合型办公室具体工作,就是要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主动对标对表“中办”标准,主动联系领导、协调部门、服务企业,着力综合服务,致力助企便民,从调查研究做起,努力锻造标准支部、一流部门、模范机关。  【关键词】办公室
不知从何时起,毫无征兆的皮疹、瘙痒、咳嗽、鼻涕、喷嚏甚至哮喘接踵而来……有些人是打出生起就受困于此,但越来越多的人却是在成年之后的某一天开始罹患上述症状,无论哪一种,都说明你可能已经是过敏体质。好好一个人,怎么就成了过敏体质了?一旦成了过敏体质还有办法调节吗?  过敏体质并非都来自遗传  什么是过敏体质?如果从免疫学角度来解释,过敏体质是指机体对外来人侵抗原产生一种异常的不恰当的免疫反应。所谓不恰
遷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指利用新旧知识、技能、方法之间的相似性,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利用迁移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从而实现对新知的掌握,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在小学科学课中,我们通过改进课堂教学内容和培养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改进教学内容,拓宽迁移空间  科学素养的培养只依靠课堂上40分钟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利用科学学科好玩又有趣的特点
实地考察是一个开阔学生见识的极好机会,但是交通会是一个问题——老师坐在第一排给司机指路,并且不断地提醒坐在后面的学生注意在车上保持安全行为。为了不再重复长时间坐大巴的不愉快经历,我们决定将二年级的实地考察地点选在离家近的地方——从学校出发,能步行到达的地方。  我们围绕当地的河流开发了一系列集科学、社会研究、数学和文学于一体的单元活动,并在收集学生有关河流问题的基础上开始本年度关于河流单元的学习。
儿童一出生,就在构建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他们会形成自己头脑中的概念和对外部世界的解释。有些概念或想法来源于儿童与自然现象的接触中,有一些则是从媒体、同伴或成人那里获得的。有些概念或想法可能符合科学事实,也有一些不符合科学事实。如果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错误的想法没有被发现和纠正,它们将会伴随着学生一起生长,将来就会在头脑中根深蒂固,难以更改,对以后的科学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  对于
麦家登上央视《朗读者》的讲台,现场朗读了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并分享自己与儿子麦恩的一段往事,一段父亲与叛逆少年之间相处的故事文/南山  在近现代文学领域,父亲写给子女的信件,有不少深入人心的案例,比如梁启超家信、傅雷家书。最近,又一位作家写给儿子的信,感动了众多人。这个人就是麦家。  身为华语“谍战文学之父”,麦家在他的小说中,塑造过一个个孤独而神秘的天才人物形象,带读者走进非一般的精神世界。现实生
思维总是由问题引发并围绕问题展开的,问题是学习的核心,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以问题驱动和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创造性地学习,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是科学教师的根本任务。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领他们主动思考。本文以三年级《鞋底的花纹》一课为例,谈如何用问题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