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蔓琛:第二种生活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j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渡轮离开城市的时候,建筑物上的光一点一点地没入水中,船尾螺旋桨翻起的白浪好像一个甩不掉的影子,如同一条绵延的脐带,一头连着喧嚣的城市,一头连着诗和远方——人们想象中第二种生活该有的样子。
  时下的电视荧屏上,民宿类“慢综艺”节目扎堆。这些节目的走红不仅是因为“明星效应”,更大程度上则是因为其中展现的美好意境,以及勾勒出的“第二种生活态度”,完全符合现代人对诗和远方的所有幻想。
  这些节目里,不约而同地营造出一种远方想象。远离城市的车水马龙,人们来到一个依山环水的安静村落亲近自然,与远道而来的友人谈天说地。湖光漫溯,鹤汀凫渚,鹿饮林溪,这就是许多人憧憬的第二种生活,是抛开现实后对于诗和远方抱有追求的浪漫主义。
  可是真正的第二种生活,没有一劳永逸。
  真正的第二種生活不是和眼前的苟且截然对立的,它们可以共存。实际上眼下既有苟且,又有诗和远方,工作学习再忙碌,也可以抬头赏赏月亮。远方不局限于某个度假村或旅游胜地,它可以是心灵的远方,是困于现实的鸡毛蒜皮下仍不放弃对美好自由的追逐与想象,是一种在快节奏下有勇气停下来思考初心再出发的生活态度。这样的第二种生活,才是理想的生活。
  为什么我们渴求遥远的第二种生活?说到底是因为对当下的不满。奔走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之间,应付着社会里的人际关系,在繁重的工作学习任务之间周旋,加上尤为激烈的竞争,促使逃离心理的产生。我们想挣脱现实臃肿的桎梏,希望有一个能让我们得到片刻放松的心灵驿站。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一书中准确地描述了这种逃离心理:“飞机起飞为我们的心灵带来愉悦,因为飞机迅疾的上升是实现人生转机的极佳象征。飞机呈现的力量能激励我们联想到人生中类似的、决定性的转机。它让我们想象自己有一天能奋力攀升,摆脱现实中赫然逼近的人生困厄……飞机下面是我们的恐惧和悲伤之所,而现在,它们都在地面上,也无足轻重。”
  因此,第二种生活的重要性便赫然体现。它像磨豆浆时过滤豆渣一样,把现实中这种烟熏火燎、疲于奔命、无聊透顶的一面统统滤走了。留下来的,只有表面上的温情脉脉。第二种生活不易,但看起来好美。正是这种美,成了许多人追求的原因。无可否认,我们都需要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情怀想象,毕竟想象通常很廉价。在被数学考试折腾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只要想想立志要去旅行的远方,想想长大以后要过的自由的第二种生活,就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第二种生活最大的魅力在于它不完全是现实,但是因为似乎触手可得,所以它很真实。
  第二种生活没有规定的形式,实现起来也好像很容易。怎么样用最简单的方式,花费最少的时间与金钱也能体验到这种理想的生活,成了近年来的热门话题。这种生活绝对是屡试不爽的商业套路。每个人都渴望回到无所事事的古代,在那个时代,节日来临时制作的汤圆要花整整一天时间。妇女们身着粗布衣服,亲手挑去一颗颗坏红豆,随后蒸、煮、沥,直到一层细豆沙完美呈现。糯米粉准备起来更麻烦,要磨浆、压榨,最后才到制作这一步。
  这种故事被印在速冻汤圆包装袋上,告诉消费者这就是古法炮制的汤圆。当然,这种汤圆和其他的速冻汤圆在味道上没什么区别,但人们仍然乐此不疲地购买,即使它们的价格要高出许多。因为我们没法拒绝套路化的第二种生活,在“回到古代”这种不切实际的憧憬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尝尝古法制作的汤圆也是极好的。然而在《噙墨与浮墨》中谈到:“时间对宣纸的催熟,与涂布胶的硬性催熟是不一样的。那种笔锋落墨,素纸噙含,有深有浅的自由意识,是没有办法用整齐划一的方式逐一扫描、复刻下来的。”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第二种生活不应该被理想化,被格式化,被商业化,而应该是经过岁月沉淀的处事智慧,是审视自己,激励自己的一剂良药。心有远方,热爱当下,才能让我们活成想活的样子。
  (指导老师:季   雯)
其他文献
相信童话,就像相信我们的记忆不会褪色,梦想终会实现一样,因为我们就是这个童话故事的主人,我们就是这个童话故事的作者,我们决定故事的结局。每个人心中都曾拥有好多的记忆,这些记忆不应该消失。毕业季,像读了一个童话一样记住它。  我想记住你的模样  ·清扬  毕业离校的最后的那个晚上,不记得自己做了什么,但走的时候,不舍了。不知道是不舍得学校,还是不舍得这些人。懵懵懂懂地就那么离开了学校。此后多年,不曾
期刊
【城市名片】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中国四大古都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明清时期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  【城市标记】  南京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中国古代江南文化
期刊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这是徐志摩翻译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长诗《天真的预兆》前四句。  姓名虽小,可姓名背后有文化,更有故事,值得好好思量。上一期,张彭毅颖的《杂谈名字二三事》引起了大家对姓名写作的兴趣,真可谓:姓名小小有乾坤,细细思量满清芬。  “老师,有人取名‘王者荣耀’,有人取名‘黄埔军校’,您怎么看?”刚来到教室,金鑫就闪着狡黠的双眼望着我,同学们也掩嘴偷着乐
期刊
阳春三月,桃花飘香,芬芳馥郁,氤氲在那个小山村,那条老巷,那段欢乐的童年……  夕阳笼罩下的小山村,烟火早已被熄灭;老巷,一如既往地静谧美好。斑驳的柴门,清亮的路面,爬山虎遍布的墙,燕子窝点缀的檐,沉黄的太阳徐徐掠过久睡的墙,一股熟悉的气息袅袅萦绕在周围,让人忘情而贪婪地呼吸着。时间仿佛凝住了,思绪便倏地掉进回忆的旋涡。  旭日东升,春风和煦。那时光,那风筝……曾记得孩童时代,与伙伴们三三两两,老
期刊
风:我丢失了自己的心  他是一阵风,肆虐天地的风,没有了水,没有了重量,他是这天地间最为自由的存在。他喜欢游荡在天地间,喜欢在阳光下撒下枝丫的时候在其中乱窜,是的,他“曾经”真的很喜欢。可,实在过了太久。  他不知道自己因何而存在,他也不知道到底应该做什么,他只是胡乱地行动,做着仿佛有记忆开始就一直做着的事,享受着独属于他的“自由”。  “自由”吗?  他不知道什么是自由,但他觉得自己很迷茫。他是
期刊
对于“生活”一词的释义,曾经红极一时的网络金句“生下来,活下去”给予了“答案”。广大愤青网友纷纷跟风调侃自己。细细想来不觉泛出一丝惆怅波漾。  偌大的城市,车水马龙,每个人都以个体所存在,每个个体都为生存而奔波,这叫“生活”。不少佛系少年嚷着要与世无争,却都匆匆跟在物质后面,甘愿成奴。但老一辈人不同,他们大多不懂互联网,只遵循各自内心,简单平淡,拥有细水长流般的生活。  年轻时,他们不追求“物质”
期刊
绿色的血液将银色的铠甲染成了其他颜色,森林处于一片火焰之中,杀喊声连成一片。  一个圆柱形的机器发出蓝光,我从里面走了出来。衬衣已经被汗水浸湿了,我回过头,这台机器可以帮助人们将自己的想法制造出来,让人身临其境。这样的机器,几乎家家有一台。  我讨厌生活,讨厌身边的每一个人,我讨厌他们冷眼相看,自己却还要笑脸相迎。在这台机器里,我可以将心中的狂野全部爆发出来,流露心中最真实的感情。在那里,不会有人
期刊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樹,群莺乱飞。我沿着田间小路,踏着脚踏车,左右都是金黄的油菜田地,油菜花香夹杂在嘶拉的车轮滚动的声音中。两边的青草和地里的水稻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在清风中扑面吹来,如热牛奶般粘稠的阳光便氤氲在这清风里。淡青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车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车慢。  渐望见依稀的炊烟在远处袅袅升起,而且还时不时地飘来米饭的香味,顺着这香味,我加快速度,
期刊
浸泡在童年的欢乐中的孩子是最天真无邪的。那时的我们,好奇地用眼睛上下打量每一件可能让我们怦然心动的物体。在那时,我们往往只顾及事物的一个表面,长大后却发现,事物本身是深奥的,它像一个立体图形,有着多面的性质。生活也是这样,用眼看见的和心中所想的,可以是两个不同世界。  生活在这样一个被儒家思想深深熏陶的社会,身边处处都是各种名人上进的励志新闻。我也曾一度认为,是不是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奋斗,打拼与
期刊
你若懂山青水绿的自由,风花雪月的幽幽,古木萧萧的默然,就会懂得那轻舟迂回的寂静与无虑携着清新质朴的幸福。  如果,我有第二种生活,是这样的。“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清晨,是淡淡的白雾;醒来,是惺忪的睡眼。平常的洗漱过后,亲吻我亲爱的妹妹,伴着身旁缭绕的雾,出门去了。跟过路的陌生人问好,在心底祝愿他们有愉快的一天。去到了远远的早餐铺,买了白粥,还有一碗豆浆,加了几勺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