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政治冷漠的原因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g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治冷漠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事实,尤其是在基层的农村。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已经施行了很长时间,但是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中,普遍的政治冷漠是阻碍民主选举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河南省濮阳县胡庄乡黄村2013的选举为例,剖析该村政治冷漠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政治冷漠;农村选举;选票;政治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D42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011-02
  前言
  我国学者并未对政治冷漠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人大教授杨光斌认为:无论是在“主权在民”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人民主权”的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参与的权力在法律上都给予了明确的定义。然而,事实证明亚里士多德口中的人这个天生的政治动物并必然会参与到政治生活当中[1]。同时,政治冷漠也有其生存的理论基础。美国学者罗伯特.A.达尔在论述政治冷漠时将其产生原因归于以下六点:从政治介入中得到的报酬价值较其他活动得到的报酬低、在所面临的各项政治选择之间无多大差异、个人“政治效能感”弱、不介入结局也会相当满意、政盲、障碍阻塞等[2]。
  政治冷漠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事实,尤其是在基层的农村。虽然,我国从1987年11月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对村民自治的具体制度做出了安排,拉开了村级竞争性选举的序幕。但是一直发展到现在农村基层选举仍然有很多的问题。在2013年对河南省濮阳县黄村的基层选举调研中,我仍然发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政治冷漠是一个影响选举质量很大的问题。下面,我将根据在调研中的数据具体分析该村里政治冷漠产生的原因。
  一、政治参与得出的价值低于其他活动得出的报酬
  2013年,黄村民众对于村支书、村主任、会计等职位进行了选举。此次选举的投票率为百分之百(多为代投),然而此次选举中实际去投票的人数只占应投票人数的30%。那么,其他70%的人口哪里去了?我发现,这其中有很多原因。许多妇女忙于自己的家庭,一般会将自己的投票权交给丈夫或者已经成年的孩子。同时,该村中有大量在外务工、求学的人员。图1是我根据该村的刘姓人员进行统计(该村共有刘、黄、张三姓)。
  由图可见,该村中其实只有赋闲在家民众能够去投票。调查显示,外出务工和求学的人或者接不到投票的通知或者他们认为为了一次选举不值得花费很多回家投票。这些外出者大多认为这样的投票产生的结果不会和自身利益产生关系,而在外打工和求学则可以有改善生活和改变自己命运机会。同时,民众在选举中朴素的认为政治选举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员流动的加大,民众有了很多的替代选择。比如:外出务工可以在保持温饱的基础上得到部分精神产品,从农村向乡镇的转移可以改善自家的基础设施等等。而这些,是选举不能带给民众的。因此,政治冷漠也就发生了。
  二、该村民众的生理需求问题并未完全解决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所谓的生理需求就是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假定,人们被激励起来去满足一项或多项在他们一生中很重要的需求。更进一步地说,任何一种特定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它在需求层次中的地位,以及它和所有其他更低层次需求的满足程度。据我对该村人民的调查得知,该村中至少有70%的人在考虑他们的生理需求,考虑怎样将粗粮变成细粮,将细粮变成牛奶和猪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在无法满足低层次的需求之前,一般不会转向高层次的需求。该村人民每天疲于日常的生活,他们无法抽出时间去考虑谁会成为村子的治理者。
  三、教育水平低下
  政治参与水平的高低与热情程度与文化素质密不可分。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人对多国的调查统计表明:教育层级与参与程度成正比。对于文化素质低的人来说,其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都有所欠缺,真正出于自主意识和自愿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比例一直不高。比如,在投票过程中,有的甚至不知道如何投票和不清楚应以什么标准来选择代表,这显然与当前内容深广、程序复杂的现代政治活动格格不入[3]。据调查,下面是我抽取该村的一个大姓(刘姓)做出的调查。该村的受教育水平程度很低,尤其是25岁以上的民众。而这些民众是现实中选举的主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众对选举长远意义的认识。这也在客观上促使了政治冷漠现象的发生。
  四、政治效能感弱
  选举中的政治功效感,即在农民选民看来,其手中选票在决定谁当选问题上起多大作用以及选举结果给他们的现实利益带来的某些变化的心理感受。政治功效感强的人往往乐于投票,有很高的政治参与热情,认为自己的一票神圣而有价值。但农民往往感到政治功效感很弱。我对该村的调查显示,该村进行历次选举的结果都一样(排除死亡、重大事故等因素)。这就使得民众对于自己手中的选票没了信心。在该村,每年几乎一样的候选人,一样的结果。村长、会计总会在有权有钱的人中产生。这样的选举,使得民众对选举时所宣传的会给他们带来切身利益这一前提产生了怀疑。事实证明,这种非常微弱的政治效能感会降低选民进行选举的信心以及动力。村民们普遍认为,每次选举都是前任当选,他们没有机会参与到竞争中。同时,乡镇的对村委会的干涉还长期存在。乡镇等上级政府常常会通过各种手段干预、操纵选举,他们认为“听话的”、“有能力”的人当选。这就会让村民感到选举是一切都已经内定好了的,自己的参与根本没有意义,自然也就不会有政治功效感了[4]。
  五、历史遗留问题
  由于中国历史的原因,在国家与社会的二元构建中,国家一直具有压倒一切的强势地位,社会发育几乎没有空间可利用,导致社会中介组织没有充分发育起来,单个的农民没有社会中介组织作为载体来与国家及其庞大的机器进行政治对话,这使国家社会生活运作全部靠国家力量来支撑,农民的政治参与成本相当高昂。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规模化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只是非常个别的现象。普通民众面对突如其来的民主、投票等这些西方舶来品自己会有一种不信任感。同时,现在部分干部还残存了古代官僚的不良作风,将自身定位为“青天大老爷”而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在任干部对于普通民众没有将票投向自己会有打击报复的行为。因此,民众对选举会变得更加冷漠。
  以上的分析仅仅是以一个村庄为例,难免会挂一漏万。产生政治冷漠的原因应该不止以上五种。基层选举的过程中,政治冷漠成了一个巨大的拦路虎。选举中,乱象丛生。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去应对这种现象,不能使基层民主选举仅仅成为一个目的。它更应该是使基层政治清明、政治文化走向正轨的工具。
  面对政治冷漠,政府应该从源头做起,大力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基础打扎实了,民众的高层次需求才会产生并且进展顺利。其次,提高农村的受教育水平。我相信,在80后、90后这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成为选举的主力军时,选举的质量肯定会上一个很大的台阶。最后,完善选举的体制、机制。使得掌权者没有空子可钻,真正的实现选举的透明公开化。
  虽然基层选举还有很多问题,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基层民主的存在已经是一种进步。在中国这个拥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和官本位思想的社会,基层民主在基层只能一步一步来。正如李文良教授所说:基层民主虽然问题很多,但是它是一种进步,老百姓已经认识到手中选票的价值。我相信,假以时日,农民的政治冷漠定会消失,基层民主定会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光斌.政治冷漠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3):99.
  [2]向海英.论我国政治冷漠的成因与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7(3):74.
  [3]李成实.政治冷漠: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J].前沿,2012(3):126.
  [4]周颖.农村政治冷漠的政治传统原因分析[J].黑河学刊,2010(11):75.
  [5]付建军.浅析我国政治冷漠现象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商界,2009(3):251.
  [6]贺香彬.消解政治冷漠的传统方式与现代视角[J].理论观察,2010(2):35-36.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科研课题的参与式教学是实现教学与科研整合的有效途径,其方法是利用教师的科研课题,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开展教学活动。社会保障专业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科研课题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扭曲了参与式教学的本意。为此,在科研课题驱动下开展参与式教学必须首先明确矫治这些误区的一般性准则。  关键词:科研课题;参与式教学;误区;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
期刊
摘 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的梦想,但要实现这种梦想却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摸索和深入的研究,主要从课堂教学模式的选取、课堂氛围的营造、课堂节奏的把握与人文精神的渗透等方面探究应用文写作课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氛围;课堂节奏;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181-02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绚丽
期刊
摘 要:“说课”是作为教师集体提升教学能力或考核教师业务素质的一种手段,具有提升教师钻研课堂教学意识、提高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学习积极性的作用。通过实例《桂林山水》说课稿的分析,进一步探讨“说课”的概念、特点、内容、操作程序、方式及实际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说课;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192-02  “说
期刊
摘 要:经过实证研究与差异性比较分析发现,处于信息化浪潮时代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从过去的低层次,偏向物质利益为主,到现在向更高层次转变,着重实现自我价值与物质利益并重,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矛盾化的趋势。为当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信息化浪潮;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12
期刊
摘 要: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更好地实现校园到社会的过渡,应该加强职业教育理念的深化,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广告学专业本身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如何实现现有教育的转型,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从职业教育理念出发,进行广告学专业目标的定位思考、职业教育平台的搭建以及职业教学体系构造的设想,并对课程实践进行新形式地融入,探讨广告学专业的职业教育之路。  关键词:广告;目标定位;职业教育;实
期刊
摘 要:自20世纪末于美国问世以来,积极心理学便在诸多领域备受关注:它为心理治疗、教育教学乃至其他社会科学均提供了新的研究问题的视角。积极心理学关注幸福感,重在研究人性的积极心理品质,主张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强调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致力于通过培养人固有的积极力量而使人更好地发展为健康幸福的人。教育旨在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而积极心理学又被称为“帮助人类发挥潜能和获得幸福的科学”,其
期刊
摘 要:为初步探究西部高等院校学生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和行动意愿,对宝鸡文理学院600名学生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被调查者对气候变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在了解的基础上改善自身行为的意愿等三方面。结果显示,对气候变化情况了解很多和有一定了解的大学生分别占16%和25%。大学生对气候变化普遍担心(96%)和悲观(72%),但有99.8%的大学生愿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建议
期刊
摘 要:新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民办高校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但其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有利有弊,正确认识新媒体的影响,以达到合理利用新媒体进行教育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良性发展的重要课题。从总结民办高校学生本身所具有的思想行为特点出发,分析了新媒体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而造成的影响作用,并简要提出了教育引导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民办高校;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6
期刊
摘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从G大学某学院近5年来的创新创业课题着手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发展现状。同时也从学生的就业以及学校等角度对于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创新创业改进措施进行了思考。创新创业改进措施必须是全面、科学、有效、和谐的机制。利用好这个机制,将使大学生不仅能顺利就业,而且能从求职者转变为职业的创造者,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团结的根基。当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不失为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261-02  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