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西伯利亚的寒流侵入亚洲大陆,古城南昌已是滴水成冰的时候,南半球的悉尼已进入盛夏,中午的阳光和早晚的海风使这座美丽的城市更加明艳动人。
情人港·婚礼·唐人街
在悉尼繁华的闹市区近旁,有一座美丽的港湾,官方命名“达令港”,当地人都习惯地称之为“情人港”。这天,我们一行十余人,在东道主——澳洲中华书店杨小姐陪同下,来到情人港。
这是一个凹入陆地的深水港口,名为情人港,并非顾名思义的两人世界,而是依凭自然风光建筑和发展起来的供人们游览、娱乐、休息、购物等多功能的旅游休闲区。隔海远眺,对岸高入云天的大楼,川流不息流淌着的车队、匆匆而过的人群,令你感觉到城市跳动的脉搏。再看身边悠闲的人群,嬉闹着的少男少女,形成鲜明的对照。
只见前面来了一群年青人,簇拥着一对新人,新娘身披雪白圣洁的婚纱,新郎西装革履,与其他年青人不同的就是胸前多了一朵大红花,七八位少女一色的淡绿色连衣裙,有如一群仙女。见我们举起相机,他们便嘻嘻哈哈地不断变换姿势,让我们拍照。突然,待在一边沉吟着的新人也拉着手加入到队伍中来,新娘还不断朝我们招手,示意大家一起合影。于是,两队人合在一起,小姐们与洋先生打着手势讲话,洋小姐也向先生们靠拢,我赶紧按着快门,拍下这难忘的瞬间。
原来,有远方异域的来客参加婚礼合影,对新婚夫妻来说,是难得的荣耀。更何况此事发生在情人港。
这一幕,是否为情人港特有的风景线呢?
夕阳西下,杨小姐带我们去唐人街吃晚餐。来到悉尼已经三天了,连吃几餐麦当劳,已经有人在叫肠胃不舒服,能吃上中国餐,大家都很高兴。
情人港紧靠唐人街,步行十几分钟便到了。唐人街英文叫莎瑟街,中文名德信街。走近街口,一座高大华丽的牌坊竖立着,上书“通德履信”四字,进入街口,只见路面全用白砖铺砌,两旁的建筑物极富中国园林色彩。商店鳞次栉比,茶楼、酒家、商场、书店、超级市场等生意兴隆,热闹非凡。
据杨小姐说,悉尼唐人街有人口十余万,占澳洲华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再看商店的招牌,都是中国字,“福满楼”、“喜万年”、“翡翠楼”、“帝后酒家”等等,甚至连商店门口的广告招贴都是中国字。商店的营业员也绝大多数是黄色皮肤的华人。
我们在一家小商店门口停下来,一位白皮肤的洋小姐正与人讲话,见我们进店,她立即走过来,笑容满面地一声“哈啰”,我们也回答“哈啰”。有一位同伴指着文具柜内的胶卷示意要买,洋小姐打开柜子,先是拿出一排电池,不对,又拿出一枝铅笔,又不对。同伴有点急,手势不断变化。洋小姐用半生不熟的汉语说道:“先生,您是要胶卷吗?”
一句话,使大家都乐了,知道你会说中国话,早该用语言交流了。后来,杨小姐一语道破其中的奥秘:你们忘了这是唐人街。
我们用餐的酒店名叫“东方酒店”,走进去,只见室内装饰、墙上的书画、餐具、桌椅、小姐的服装以及菜肴的命名,无一不具中国特色。至此,我们忘记了身在异国他乡,似乎又回到祖国大地了。
歌剧院·“大衣架"·“注射器”
悉尼歌剧院是悉尼的象征,被誉为“世界第七奇迹”。天下人大多知道有悉尼歌剧院而不知有其他。其实,悉尼连歌剧院在内的三大建筑是很有特色的。
天阴沉沉地下着小雨,我们一行十余人在杨小姐陪同下出发了。
歌剧院建在一舌状小岛上,有海堤连接陆地,远远看去,像张开风帆的航船在破浪前进,又像几只巨大的蚌壳,正用触角伸入海中觅食。由于濛濛细雨的衬托,真像一幅浓墨重彩的国画。走近看,那临海的气势。那奇特的造型,那流畅的曲线,即使印刷再精美的画册也不能表达出来。
过去,认为那巨大的蚌形壳盖下不会太复杂了,其实,这座近两万平方米的建筑物共有各种厅堂和房间九百余间。从1954年3月动工,到1973年基本建成,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乐队、音乐演唱家、舞蹈家、剧团等都以能在这里演出为荣。
使人觉得不足的是,这座如此闻名的建筑,至今尚未完全竣工。由于缺乏资金,一些门厅、通道等多未装修。游人仍可看到裸露的水泥板,甚至连最基本的涂料都未刷过。离开歌剧院,杨小姐说要带我们从另一角度远眺悉尼三大建筑,这个地方就是北悉尼的海边。
北悉尼是悉尼的富人区,是一块长条状半岛,一长串别墅依次排列,面朝大海,背靠也是大海。这些造型各异的小筑多为双层,门前都有一方小花园,显得小巧玲珑,有如苏州园林。这时雨停了,园内五光十色的花卉更加娇艳欲滴。
汽车在一块高地停下来,杨小姐领着大家站在一道高坎上,眼前是开阔的海面和悉尼市区的远景,随着杨小姐手指看去,只见悉尼歌剧院从另一个角度展现在眼前,好像静卧在海平面上,静静地与海浪细语,在它旁边,有一座大铁桥横跨其间。
杨小姐说:“你们看,悉尼的三大建筑;‘大蚌壳’、‘大衣架’、‘注射器’,一目了然”。
“大蚌壳”自然是歌剧院,那座大铁桥——悉尼桥远看真像一个衣架,至于“注射器”吗,大家正在寻找搜索。……杨小姐说:“那群高楼中间伸出的一座高塔,像不像医生给病人打针的注射器?
我们的汽车刚才经过悉尼桥上,当时,只见粗大的钢架支撑着大桥,并未觉得它是一个衣架。
至于注射器“悉尼塔”,我们去游览过,它高达305米,是南半球最高的人工建筑,塔的顶端托着一个大“圆桶”,内分五层,有电视台、餐厅、了望台等,登台远望,大悉尼尽收眼底。当时,并不觉得这是一个“注射器”,远远看去,其造型也确实如此。
悉尼人的形象思维和恢谐幽默,在戏称三大建设时达到了恰到好处的境界了。
超级商场·市政厅
约好去参观奥运会场馆,虽然离公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还有两年多,筹备工作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纪念雕塑也在街头出现,报上和电视里不时有奥运场馆建设的消息,连如何分配门票也有人在说长道短。在整装待发之时,传来消息,计划改变了,原因是几位小姐要求去逛街,说是有几样东西非买不可。大约是“女士优先”的准则在起作用吧,杨小姐赞同女士的提议,说服大家一起去逛街。
市中心有一家大型超级商场,离我们下榻的酒店最近,于是,大家跟着她出发了。
刚出门,一位身穿盛装的圣诞老人正朝我们走来,频频地与过往的行人打招呼,拉手。又是“女士优先”。小姐们忙着和圣诞老人合影留念,一时间,“傻瓜机”不停地“咔嚓、咔嚓”响,不时还偶有“闪光”,尽管光线很足。于是小姐照完先生照,忙乎了一阵才去逛商店。
我没有采购任务,进了商店总觉得该买点什么,不管什么,终究是南半球的,最好既有纪念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突然,一个中号提包闪入我的眼帘,短途出差什么的正好用得着。于是慷慨解囊,用20澳元(合人民币130元)买下了那个包。
到了约定的时候,走出商店,突然眼睛一亮,对面一栋高楼“张灯结彩”,吸引不少游人。杨小姐说,这就是悉尼市政厅。圣诞节快到了,街头巷尾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市政厅自然不会例外,从大门、窗口到顶楼,到处点缀着大红大绿的装饰品:花篮、气球、圣诞老人模型,令人目不暇接。
我忙着拿出相机,对准大楼,还没等我按下快门,镜头中便出现了小姐们的倩影,于是小姐,先生们鱼贯而上,快门频频按动。
晚上清点“战利品”——购物收获,不知是谁,像发现新大陆似地惊呼起来:“我买的这件衣服是中国造的!”原来,在衣服内层极不显眼的地方,有一片印着“中国造”字样的小标签。不一会,类似的“发现”接连传出。我也翻开那刚买的提包,里外翻弄,果然在内层接缝处,缝着一块软塑片,上面赫然写着“中国造”三字。
我想,在万里之外的南半球购买的这个“中国造”提包,是否更有纪念意义?
(责任编辑/韩春萌)
情人港·婚礼·唐人街
在悉尼繁华的闹市区近旁,有一座美丽的港湾,官方命名“达令港”,当地人都习惯地称之为“情人港”。这天,我们一行十余人,在东道主——澳洲中华书店杨小姐陪同下,来到情人港。
这是一个凹入陆地的深水港口,名为情人港,并非顾名思义的两人世界,而是依凭自然风光建筑和发展起来的供人们游览、娱乐、休息、购物等多功能的旅游休闲区。隔海远眺,对岸高入云天的大楼,川流不息流淌着的车队、匆匆而过的人群,令你感觉到城市跳动的脉搏。再看身边悠闲的人群,嬉闹着的少男少女,形成鲜明的对照。
只见前面来了一群年青人,簇拥着一对新人,新娘身披雪白圣洁的婚纱,新郎西装革履,与其他年青人不同的就是胸前多了一朵大红花,七八位少女一色的淡绿色连衣裙,有如一群仙女。见我们举起相机,他们便嘻嘻哈哈地不断变换姿势,让我们拍照。突然,待在一边沉吟着的新人也拉着手加入到队伍中来,新娘还不断朝我们招手,示意大家一起合影。于是,两队人合在一起,小姐们与洋先生打着手势讲话,洋小姐也向先生们靠拢,我赶紧按着快门,拍下这难忘的瞬间。
原来,有远方异域的来客参加婚礼合影,对新婚夫妻来说,是难得的荣耀。更何况此事发生在情人港。
这一幕,是否为情人港特有的风景线呢?
夕阳西下,杨小姐带我们去唐人街吃晚餐。来到悉尼已经三天了,连吃几餐麦当劳,已经有人在叫肠胃不舒服,能吃上中国餐,大家都很高兴。
情人港紧靠唐人街,步行十几分钟便到了。唐人街英文叫莎瑟街,中文名德信街。走近街口,一座高大华丽的牌坊竖立着,上书“通德履信”四字,进入街口,只见路面全用白砖铺砌,两旁的建筑物极富中国园林色彩。商店鳞次栉比,茶楼、酒家、商场、书店、超级市场等生意兴隆,热闹非凡。
据杨小姐说,悉尼唐人街有人口十余万,占澳洲华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再看商店的招牌,都是中国字,“福满楼”、“喜万年”、“翡翠楼”、“帝后酒家”等等,甚至连商店门口的广告招贴都是中国字。商店的营业员也绝大多数是黄色皮肤的华人。
我们在一家小商店门口停下来,一位白皮肤的洋小姐正与人讲话,见我们进店,她立即走过来,笑容满面地一声“哈啰”,我们也回答“哈啰”。有一位同伴指着文具柜内的胶卷示意要买,洋小姐打开柜子,先是拿出一排电池,不对,又拿出一枝铅笔,又不对。同伴有点急,手势不断变化。洋小姐用半生不熟的汉语说道:“先生,您是要胶卷吗?”
一句话,使大家都乐了,知道你会说中国话,早该用语言交流了。后来,杨小姐一语道破其中的奥秘:你们忘了这是唐人街。
我们用餐的酒店名叫“东方酒店”,走进去,只见室内装饰、墙上的书画、餐具、桌椅、小姐的服装以及菜肴的命名,无一不具中国特色。至此,我们忘记了身在异国他乡,似乎又回到祖国大地了。
歌剧院·“大衣架"·“注射器”
悉尼歌剧院是悉尼的象征,被誉为“世界第七奇迹”。天下人大多知道有悉尼歌剧院而不知有其他。其实,悉尼连歌剧院在内的三大建筑是很有特色的。
天阴沉沉地下着小雨,我们一行十余人在杨小姐陪同下出发了。
歌剧院建在一舌状小岛上,有海堤连接陆地,远远看去,像张开风帆的航船在破浪前进,又像几只巨大的蚌壳,正用触角伸入海中觅食。由于濛濛细雨的衬托,真像一幅浓墨重彩的国画。走近看,那临海的气势。那奇特的造型,那流畅的曲线,即使印刷再精美的画册也不能表达出来。
过去,认为那巨大的蚌形壳盖下不会太复杂了,其实,这座近两万平方米的建筑物共有各种厅堂和房间九百余间。从1954年3月动工,到1973年基本建成,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乐队、音乐演唱家、舞蹈家、剧团等都以能在这里演出为荣。
使人觉得不足的是,这座如此闻名的建筑,至今尚未完全竣工。由于缺乏资金,一些门厅、通道等多未装修。游人仍可看到裸露的水泥板,甚至连最基本的涂料都未刷过。离开歌剧院,杨小姐说要带我们从另一角度远眺悉尼三大建筑,这个地方就是北悉尼的海边。
北悉尼是悉尼的富人区,是一块长条状半岛,一长串别墅依次排列,面朝大海,背靠也是大海。这些造型各异的小筑多为双层,门前都有一方小花园,显得小巧玲珑,有如苏州园林。这时雨停了,园内五光十色的花卉更加娇艳欲滴。
汽车在一块高地停下来,杨小姐领着大家站在一道高坎上,眼前是开阔的海面和悉尼市区的远景,随着杨小姐手指看去,只见悉尼歌剧院从另一个角度展现在眼前,好像静卧在海平面上,静静地与海浪细语,在它旁边,有一座大铁桥横跨其间。
杨小姐说:“你们看,悉尼的三大建筑;‘大蚌壳’、‘大衣架’、‘注射器’,一目了然”。
“大蚌壳”自然是歌剧院,那座大铁桥——悉尼桥远看真像一个衣架,至于“注射器”吗,大家正在寻找搜索。……杨小姐说:“那群高楼中间伸出的一座高塔,像不像医生给病人打针的注射器?
我们的汽车刚才经过悉尼桥上,当时,只见粗大的钢架支撑着大桥,并未觉得它是一个衣架。
至于注射器“悉尼塔”,我们去游览过,它高达305米,是南半球最高的人工建筑,塔的顶端托着一个大“圆桶”,内分五层,有电视台、餐厅、了望台等,登台远望,大悉尼尽收眼底。当时,并不觉得这是一个“注射器”,远远看去,其造型也确实如此。
悉尼人的形象思维和恢谐幽默,在戏称三大建设时达到了恰到好处的境界了。
超级商场·市政厅
约好去参观奥运会场馆,虽然离公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还有两年多,筹备工作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纪念雕塑也在街头出现,报上和电视里不时有奥运场馆建设的消息,连如何分配门票也有人在说长道短。在整装待发之时,传来消息,计划改变了,原因是几位小姐要求去逛街,说是有几样东西非买不可。大约是“女士优先”的准则在起作用吧,杨小姐赞同女士的提议,说服大家一起去逛街。
市中心有一家大型超级商场,离我们下榻的酒店最近,于是,大家跟着她出发了。
刚出门,一位身穿盛装的圣诞老人正朝我们走来,频频地与过往的行人打招呼,拉手。又是“女士优先”。小姐们忙着和圣诞老人合影留念,一时间,“傻瓜机”不停地“咔嚓、咔嚓”响,不时还偶有“闪光”,尽管光线很足。于是小姐照完先生照,忙乎了一阵才去逛商店。
我没有采购任务,进了商店总觉得该买点什么,不管什么,终究是南半球的,最好既有纪念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突然,一个中号提包闪入我的眼帘,短途出差什么的正好用得着。于是慷慨解囊,用20澳元(合人民币130元)买下了那个包。
到了约定的时候,走出商店,突然眼睛一亮,对面一栋高楼“张灯结彩”,吸引不少游人。杨小姐说,这就是悉尼市政厅。圣诞节快到了,街头巷尾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市政厅自然不会例外,从大门、窗口到顶楼,到处点缀着大红大绿的装饰品:花篮、气球、圣诞老人模型,令人目不暇接。
我忙着拿出相机,对准大楼,还没等我按下快门,镜头中便出现了小姐们的倩影,于是小姐,先生们鱼贯而上,快门频频按动。
晚上清点“战利品”——购物收获,不知是谁,像发现新大陆似地惊呼起来:“我买的这件衣服是中国造的!”原来,在衣服内层极不显眼的地方,有一片印着“中国造”字样的小标签。不一会,类似的“发现”接连传出。我也翻开那刚买的提包,里外翻弄,果然在内层接缝处,缝着一块软塑片,上面赫然写着“中国造”三字。
我想,在万里之外的南半球购买的这个“中国造”提包,是否更有纪念意义?
(责任编辑/韩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