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演示实验中的“象中相”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ec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演示实验大多数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示范实验,主要是把要研究的化学问题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配合讲授或穿插学生讨论等方式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被“预知”的实验现象背后的“象中相”却被我们所忽视。利用演示实验中的“象中相”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得到长远发展。
  关键词:演示实验;象中相;实践与思考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9-0091-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化学教材必修化学1、化学2中有很多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宏观向微观过渡,使概念、原理容易理解,使知识形象化,便于记忆。演示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化的操作技术和方法。
  演示实验大多数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示范实验,主要是把要研究的化学问题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配合讲授或穿插学生讨论等方式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被“预知”的实验现象背后的“象中相”却被我们所忽视。比如化学2实验2-4(铜锌原电池)中锌片上的“黑色物质”、化学2实验4-1(铝热试验)中“火红的熔融物”、化学1实验39(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生成)中的“灰绿色”等等。
  利用演示实验中的“象中相”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使知识系统化,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得到长远发展。
  二、关注演示实验中“象中相”的实践与思考
  1.利用“象中相”可以将“演示实验”衍变为“探究实验”,从而让演示实验焕发新的生命力
  著名的化学教育家戴安邦先生曾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的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化学知识,教师要回归到一个激励思考的引导者、交换意见的参与者、组织活动的协调者的角色。典型的演示实验,教师操作演示,学生观察、思考,过程流畅,课堂条理清晰,教学效果比较明显。但这种模式显然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地主观能动性,学生最终是被动地记忆实验结论,学生无法真切地感受实验。如果我们充分去发掘演示实验中的“象中相”,在演示的基础上教师精心设计,学生提出问题,优化演示实验,从而将“演示实验”衍变为“探究实验”,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学生在实验中质疑、讨论、综合、解疑,不但获得了理解的、巩固的知识,更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充满了探究性、思考性,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基本实验方法。以化学1第四章第二节演示实验4-4 氯水的漂白作用和实验4-5干燥的氯气能否漂白物质为例,可将该演示实验衍变为探究性试验:取适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往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试管中的溶液最终变为无色?”学生经过预习回答:“HClO有漂白性,所以溶液褪色”,教师追问:“那为什么不是因为NaOH与氯水中HCl、HClO发生中和反应,使c(OH-)减小溶液褪色呢?”为了探求实验的“真相”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首先在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溶液褪色,返滴NaOH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另取一份含酚酞的NaOH溶液,滴入新制氯水至溶液褪色,再滴NaOH溶液观察现象。前者溶液又呈红色,后者溶液不变红。学生在讨论、交流基础上获得共识:新制氯水使NaOH的酚酞溶液褪色,是由于HClO的氧化漂白作用。
  这种“象中相”的延伸所提供给学生的活动空间和主动学习的机会远远要比一般的演示实验活动多而丰富,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大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任何学习都是一个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教材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新课程下,化学实验在课堂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既是教学内容的诠释,更是教学内容的升华。所以我们既要按照课标要求仔细研究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又要充分挖掘实验资源。尤其是对于教材上的演示实验,也许经历了许多轮次的教学,我们已经习惯了那些脱口而出的“现象”,而忽视了对“现象”背后“真相”的进一步探讨,教材的生命活力大打折扣,知识点的延伸大打折扣。如果,我们多关注一下这些演示实验中的“象中相”,充分去利用这些“象中相”展开教学,适时的将一些“演示实验”衍变为“探究实验”,我们的演示实验又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 利用演示实验中的“象中相”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化学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知识性较强的学科,它与中学各科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叉联系的关系。化学演示实验中的“象”是化学学科知识的感官表象,而其内在的“相”不仅要借助化学知识去分析,有时还要借助物理、生物、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的知识去解决。以南京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为例,从市教研室质量分析报告来看,学生在考试中暴露的最突出问题是工业生产流程题的得分率较低,在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陌生情境中应用基本化学原理的能力较差,不会阅读信息和图表,涉及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点不懂得迁移,表述性题目思路不清,答题答不到关键点上,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可见化学和其它各学科之间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挖掘素材并且在化学教学中加以渗透,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还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得到长远发展。
  3. 深入探究与利用“象中相”可以提升教师的思维品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思维品质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思维活动,“象中相”的深入探究与利用不但能激活课堂,还能引导学生利用思维时空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观察、思考、感悟。这给起着关键作用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思路要开阔,反应要敏捷,挖掘知识点要有深度、广度,发现问题要敏锐,利用问题要科学、及时、有效。同时教师还要不断研究教法、学法,这样才能居高临下、科学严密、灵活娴熟地组织,及时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控制教学进程,适时的利用“象中相”设计出既实用而又高品质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13、221、226
  [2] 李广洲,陆真.化学教学论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9、122、138
  [3] 卢光建.课堂实施探究性实验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2,(5):90-92
其他文献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1-0041-01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1.019      画家丰子恺曾经在不同时间向钱庄商人和农民介绍说自己姓‘丰’,两位都不知是哪个丰,丰子恺分别向他们解释说是咸丰的丰和汇丰银行的丰,可直到在手上写下,钱庄商人和农民才明白,分别说原来是“汇丰”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下,传统商业银行会产生对互联网金融的学习效应,但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以及商业银行在不同业务领域对互联网金融的学习效应是否存在异质性?本文利用16
通过创设情境,以实验为载体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巩固所学知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方法。让探究融入化学复习课,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穴位贴敷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8例接受穴位贴敷治疗的COP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常规护理组
结束了公司每周的例会,回到办公室,秘书小周敲门进来说:“袁经理,有位客人找您。”示意小周请对方进来,正在揣测之际.万万没有想到走进门的居然会是展静。
目的探讨喉罩麻醉过程中使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来安阳市人民医院就诊并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
浓妆艳抹之后有没有想过如何卸妆?别小看卸妆这一步骤,它会直接影响到皮肤的清洁质量和肌肤对保养品的吸收。大约有30%的毛孔粗大、痤疮、粉刺甚至干燥缺水都是由于卸妆不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2-0035-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2.016    一、问题的提出  自规范办学以来,教学课时数较以往减少三成左右,而教学任务和社会需求并没有因此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方法,追求课堂教学的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以期达到“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3-003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3.015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若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知觉,也可以说知觉是把感觉获得的信息转化为一种有组织、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知觉规律包括:对比律、组合律、协同律、错觉律四
“非诚勿扰”里的乐嘉老师写过一本书《色眼识人》,把人类行为的特性和体内的驱动力分成四种类型红、黄、蓝、绿。按照色彩心理学对颜色的划分:红色和黄色张扬,故红、黄为外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