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的要求紧密结合。基于此学校提出了“创一流环境,抓一流质量,育一流人才”的办学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的办学方针,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育人理念,将为学生服务放在培养目标首位,强调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服务功能的多样化。结合牧区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教育教学的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各年龄阶段的思维发展。不能以拿学生为试验品,不能违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只抓知识,不能只抓教育。不然从而造成了两种不同的人: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无才是次品的格局。要狠抓以德,体,美,思为全面发展的人。能做到在家是孝子,在社会是能守法的一名合格的公民,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是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思想,端正学生品德的思想道德教育。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时代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目标和知识技能的机构,其根本任务就是启发学生的自觉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这就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我们学校是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大多数学生都是农牧区学生。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工作充分考虑农牧区学生较特殊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成长经历等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深入了解并尊重农牧区学生的心理,风俗习惯,倾听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包括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善于用事实说话,用典型示范,用榜样引导,在教育过程中充分挖掘并利用名族文化资源,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如:我校通过演讲比赛,绘画比赛,歌舞比赛,藏汉書法比赛,各类体育比赛等,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名族文化,名族艺术及个人才华的舞台,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竞争意识。通过这样的活动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从名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则出发。同时树立教师为人师表的典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亲切,鲜活,积极,向上,崇高,自信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可学习性,模仿性和借鉴性。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师生之间心理距离,而且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在教育方式上,学校采取反复抓,全员抓,抓典型的方式。在教育教学形式上,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感动中接受教育。在德育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诗歌朗诵,歌咏比赛,知识竞赛。善于将各类时尚元素注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开展寓教于乐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成功的教育并不是看表面热闹的程度,更主要的是看教育的角度和深度,看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看是否引发学生的共振,看是否内化到日常行为中。各个名族都有自己的名族文化传统,都希望本名族的优秀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教育工作者应把握好名族学生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活动规律,尊重他们传统的精神追求和分析认识问题的思维标准。
学校德育工作获得成效的主导因素便是教师。学校教育无论是教育时间还是教育效果,对学生的教育都占统治地位,而上课又是主要的教育活动,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应该充分发挥。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机地向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音乐课美术课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通过主题班会课有机渗透理想教育、感恩教育,激发他们团结互助精神。总之,各门学科要协调一致,互相渗透,全面系统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是小学生成长的基本环境,其教育对小学生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建立起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也成为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即家庭教育与学校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家长与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对子女教育情况做到及时了解,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一致。家长和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建立相应的校外关系,充分利用校外条件,力求使学生在校外活动中受到好的教育。
当然,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农牧区寄宿制小学德育工作任务更艰巨,要使德育工作内容系统化,德育途径网络化,德育评估方法科学化,需要更多的人集思广益,智慧的积累,要想使农牧区寄宿制小学德育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提高一个新水平,需要我们做出更大的努力。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是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思想,端正学生品德的思想道德教育。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时代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目标和知识技能的机构,其根本任务就是启发学生的自觉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这就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我们学校是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大多数学生都是农牧区学生。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工作充分考虑农牧区学生较特殊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成长经历等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深入了解并尊重农牧区学生的心理,风俗习惯,倾听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包括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善于用事实说话,用典型示范,用榜样引导,在教育过程中充分挖掘并利用名族文化资源,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如:我校通过演讲比赛,绘画比赛,歌舞比赛,藏汉書法比赛,各类体育比赛等,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名族文化,名族艺术及个人才华的舞台,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竞争意识。通过这样的活动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从名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则出发。同时树立教师为人师表的典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亲切,鲜活,积极,向上,崇高,自信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可学习性,模仿性和借鉴性。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师生之间心理距离,而且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在教育方式上,学校采取反复抓,全员抓,抓典型的方式。在教育教学形式上,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感动中接受教育。在德育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诗歌朗诵,歌咏比赛,知识竞赛。善于将各类时尚元素注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开展寓教于乐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成功的教育并不是看表面热闹的程度,更主要的是看教育的角度和深度,看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看是否引发学生的共振,看是否内化到日常行为中。各个名族都有自己的名族文化传统,都希望本名族的优秀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教育工作者应把握好名族学生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活动规律,尊重他们传统的精神追求和分析认识问题的思维标准。
学校德育工作获得成效的主导因素便是教师。学校教育无论是教育时间还是教育效果,对学生的教育都占统治地位,而上课又是主要的教育活动,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应该充分发挥。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机地向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音乐课美术课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通过主题班会课有机渗透理想教育、感恩教育,激发他们团结互助精神。总之,各门学科要协调一致,互相渗透,全面系统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是小学生成长的基本环境,其教育对小学生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建立起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也成为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即家庭教育与学校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家长与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对子女教育情况做到及时了解,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一致。家长和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建立相应的校外关系,充分利用校外条件,力求使学生在校外活动中受到好的教育。
当然,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农牧区寄宿制小学德育工作任务更艰巨,要使德育工作内容系统化,德育途径网络化,德育评估方法科学化,需要更多的人集思广益,智慧的积累,要想使农牧区寄宿制小学德育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提高一个新水平,需要我们做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