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克的历史道德观

来源 :跨文化对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3356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的人对于“历史的理解”“历史感”或者“历史意识”这些术语有着不同的定义,但是他们大致都赞同这些术语代表着一种人类存在依赖于过去事件的观点.在18和19世纪,分属不同领域的思想家们,包括早期的阐述者维柯、柏克、赫尔德和尼采,都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探索.随着这一基本观点出现的是一种与之关联的看法,即我们所面临的政治选择、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意义和我们的价值都根植于特殊的当下环境,并随之变化.尽管在20和21世纪的哲学家的思想中出现了一种日益普遍的历史感,但是这些基本观点进一步指涉的内涵依然含混并且富有争议.因此,许多大体上可以被称为具有历史主义倾向的现代思想家在其他方面都行色各异,这些不同包括对人类认知、自由和道德规范的历史性的界定.因此,这篇文章将用大部分篇幅辨析历史主义思想中非常特别的一支,并证明它是一种思考道德和道德选择的方法.文章首先会介绍柏克思想中的一些历史特征以及在他思想的启发之下出现的一支特别的历史主义思想.随后,文章将更细致地观察这支由柏克“启发”的历史意识对道德的理解.最后,文章将探究当历史塑造了道德选择者们的思维和行动时,历史是怎样继续“活”在当下的.
其他文献
与诗人伊夫·贝杰莱的相遇,始于巴黎的一次文艺沙龙晚会.2014年4月14日晚,在巴黎十五区的艺术协会之家,伊夫的大型诗画作品《渴望》系列朗诵会在青年单簧管乐手克莱蒙·卡拉
期刊
一、文明发生:人类的最大作品之由来rn关于人类文明的由来问题,19世纪的标准答案是环境说,如泰纳的“种族、地理和环境”.20世纪以来,魏特夫“水利造就文明”说流行一时.基于
期刊
一、中国艺术的现代性rn高更的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蕴含了画家对生命意义的哲理性追问,同时也隐含了人类自步入现代社会以来人类对于个体性缺失的焦
期刊
一rn哲学史上有这样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某种具有创新性的哲学往往都会有一种生不逢时的命运,其价值总是要经许多年后才被人们发现和承认,比如西方的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中
期刊
相逢雷米·马修先生,肇始于一年前对其著述意外相遇与阅读.去岁秋冬之交居室养病期间,我首次从圈内友人赠书中惊喜地读到了他论法、中诗人谢阁兰和屈原的两篇论作:《出发》(
期刊
20世纪90年代末一次研讨会的晚宴上,我被另一位与会者询问道:“最近怎么样?”——他立即澄清并非关心我个人境况,而是指当次会议的主题,即美国与世界的整体状况.“事情是往更
期刊
西方社会很多人用承载着价值的语言来为其渴望的改革正名.诸如“正义”“人权”“民主”“美德”“普世原则”一类的号召不绝于耳.不幸的是,这些话语所产生的说教热情经常与
期刊
从1978年开始,在积极栽培驯化当地野生优良牧草的同时,我们进行了40多个牧草品种的引种试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初步认为梭罗草(Noegneria thoroldiana)是最好的一个。一
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有很多著述是关于美国宪政状况及作为其生命根源的政治文化的.一些学者认为美国宪政已大大远离其建立原则,因此当下的政治实践对18世纪的宪法制订者是无法
期刊
红三叶的饲料价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特别是雌激素异黄酮(鸡豆黄素、花柄花黄素、染料木黄酮和大豆黄素)。红三叶青草中富含这类物质。大家知道,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