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古诗教学的创新方法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yo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才能提高古诗教学效率,使古诗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使诗人创造的艺术形象完整且正确地留在学生的头脑中呢?为此,笔者由画入诗,诗画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方面的尝试。
  
  1 欣赏图画,感受诗歌的意境
  
  1.1 欣赏课文插图入诗境。打开新教材,许多色彩艳丽的插图就会映入你的眼帘,尤其是给古诗选配的插图,更是意境深远、独具匠心。那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五彩缤纷的水彩画,以生动多变的线条、形象直观的画面,给孩子们展现了一方思维、创造、想像的天地。学习时,可先观察图画,反复吟诵,以浓浓的情感、丰富的想像,欣欣然走进诗歌的意境,从而深入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古诗《所见》的人物画插图,图中小牧童身穿大红上衣和天蓝色的短裤,透露出活泼天真的个性。他左手持牧牛鞭.右手停在嘴边,仿佛在说:嘘,别出声。而他向树上抬头看鸣蝉的专注好奇的眼神,更是让人忍俊不禁。整幅插图,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呼之欲出,色彩搭配清新和谐,艺术地再现了诗中“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传神之笔。它一下子把读者引入诗的意境:一个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动听的牧歌,歌声在树林中荡漾。忽然,牧童停止了歌唱,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原来他想捉正在树上歌唱的知了。此时,孩子们好像亲耳听到牧童的歌声戛然而止,亲眼见到牧童沉浸在寻找鸣蝉的愉悦之中。在理解诗句、朗读诗文时,对画中小牧童的憨态更是久久不忘,有些还联想到自己对大自然感到好奇的种种神态和捕蝶捉蜻蜓的趣事。
  1.2 点击课件画面赏诗境。在古诗教学中,如能借助绘画、音乐形象烘托、渲染古诗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能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唤起学生的生活联想,诱发审美再造,形成动人的艺术意境。如在学习杜甫写的《绝句》时,用课件在屏幕上映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画中青山绵延起伏,山脚绿水环绕,柳枝鲜嫩柔和……无不衬托出环境的幽静。这时点击出两只黄鹂呜叫,不时跳跃在柔柳之间。学生看到柳枝上突然出现的两只美丽的黄鹂鸟,样子活泼可爱,还能不停地跳动,立即引起极大的兴趣。最后点出屏幕中的远山脚下,缓缓出现一幅“一行白鹭展翅,飞向蓝天”的图画。青山绿水翠柳中,跳跃呜叫的黄鹂,缓缓飞翔的白鹭,把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美丽景色之中,尽情欣赏诗的意境而陶醉其中。
  1.3 现场简笔作画解诗境。“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情画意,相融互通。据说美学家宗白华在凝望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时,竟不由吟诵《诗经·硕人》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因此,教师也可根据课堂实际的需要,现场作画,引导学生由景入境、入境生情,以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如在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诗意,教师则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即时勾勒彩云、山、水、小船,再现诗歌情境。学生讲,教师画。画面从无到有,处于变化之中,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不仅把学生带入美妙的情境之中,还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诗中两岸悬崖峭壁、猿声啼叫、一叶轻舟在湍急的江水中飞流直下的景象。画面静中有动,并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情、画外音,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其很快地理解了诗句所表达的意境。
  
  2 缘诗作画,展示学生的才智
  
  2.1 读诗作画,以画悟诗。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用板画诗意的方法,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寓讲于画,读懂课文。
   师:请你们读读诗,想一想,如果根据诗意作画,画面上要画些什么?
   生:要画篱笆。
   师:篱笆画得密一点儿还是松一点儿?要说出理由。
   生:要画得松一点儿。因为诗中说“篱落疏疏”,“疏疏”就是不密的意思。
   生:还要画小路。
   师:为什么要画小路,要画一条什么样的小路?
   生:要画一条细长的小路,因为是“一径深”。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还有的说,树上只画些小叶,树下要画些落花,因为是“枝头花落为成阴”。讲到画面上要不要画蝴蝶时,学生争论得更有趣了。有的说:“要画蝴蝶,不画怎么说明‘儿童急走追黄蝶’呢?”有的说:“不要画蝴蝶,诗上已经说了‘飞入菜花无处寻’。”为了帮助学生对诗的意境理解得更深些,教师提示:“注意是‘追黄蝶’,而不是‘追蝴蝶’。”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说:“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因为菜花是黄的,黄蝶也是黄的,分辨不清哪是黄蝶,哪是菜花,所以还是要画蝴蝶的,不过要画在菜花丛中。”又有一学生补充说:“蝴蝶最好被菜花遮住一部分,露出一点儿翅膀,就更有意思了,也才能表现出‘飞入菜花’的‘入’的意思。”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的是诗画相通,俱以意境醉人。以上片段以“读诗作画,以画悟诗”启发学生读古诗,也是妙在诗画相通,俱以情境育人。尤其是学生对“飞人菜花无处寻”一句的画意探究,简直有齐白石画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的情韵。)
  2.2 读《鹅》画鹅.脑动手动,在教学一年级古诗《鹅》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讲解完诗句后,发给各小组一张已画有鹅的躯干部分的图片)现在,我们来开展画鹅比赛,看哪组的小画家画的鹅和诗中所写的鹅最像。(学生画图后,教师从中选出几幅有代表性的,让学生评价)
   师:(出示一幅“鹅头下垂,颈子直”的图片)这只鹅和诗中的鹅一样吗?为什么?
   生:不一样,画上的鹅头往下垂,诗中的鹅很神气地把头抬起来,正在朝天唱歌。
   生:不一样,诗中的鹅是“曲颈”,脖子是弯的,画上的鹅脖子是:直的。
   抓住学生的表现欲,营造一个兴奋点,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在导读结束后动手画鹅,把教学活动再次推向高潮。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语言训练后,改“动口动脑"为“动手”,变换了参与的手段,以“画一画"的新颖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画一画”把识记的抽象文字变换成具体图画,无疑十分有利于儿童的记忆理解,同时也发展了其形象思维。
  2.3 悟处皆画,画处皆悟。《寻隐者不遇》是一首耐人寻味的古诗,贾岛在诗中虽然没让隐者“出面”和读者相见,但诗中的一些词语却能让学生看到诗人为我们刻画的隐者形象。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揣摩词意给隐者画像,把隐者的形象鲜活地凸现出来,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松”——暗示隐者坚强的品格。“松”是长寿的象征,暗示隐者是德高望重的长者。如果写成“柳下向童子”、“竹下问童子”就不能表现出隐者这样的特点。
   “采药”——赞颂隐者美好的心灵。他为谁采药,当然不是只为自己。隐者不能为良相治国,就想办法成良医救人,于此可见。
   “云深不知处”——既点明采药环境的艰险,又说明他是行踪难觅的真隐士。
   至此,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山中老药农的一般装束,为“隐者”画像:白发银须,两眼炯炯,身背药篓,手执镰刀,腰缠长绳,足穿麻鞋。真隐士也!
   古诗《寻隐者不遇》中隐者为何许人是一个模糊的“潜信息”,但他可以通过古诗中片言只语的“显信息”中去悟出。而“悟”的过程也就是“思”的过程、“读”的过程,更是画的过程。陆世仪有云:“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现在,教师以为隐者画像作为读、思、悟的中介,深合儿童情趣。
   “由画入诗,诗画结合”,这种特别的教学方式在古诗教学中甚为精妙。诗歌教学恰当地运用图画或画图,使教学做到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互转化,不仅能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歌,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为学生感受美、领悟美提供了场景,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表达、理解等语文能力,还培养了他们赏画、评画、构画等审美能力,激发了学生创造美的兴趣。真可谓一举多得,让人屡试不爽。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提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以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教师既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其本身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由于个人气质、个性及教学艺术的差异,每位教师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
期刊
【摘 要】 口语交际能力在班集体中的比例虽然不多,但是做和他们的交际能力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做好口语交际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观念,笔者采取了如下四方面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口语 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小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
期刊
【摘 要】 现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知识不断更新, 在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当代高中政治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 传统教学法 新教学法 高中思想政治 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改革经常被大家讨论,结果是形式主义居多。许多教学研讨课,仍然以教师填鸭式、注入式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说是启发
期刊
【摘 要】 中学生课外阅读普遍存在着下降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像语文老师对自身阅读不够重视,学生阅读兴趣普遍下降,对阅读重要性认识不够等。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更新思想观念,树立“终生教育”理念,营造阅读氛围;其次,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比如多给学生推荐好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培养平时多动动笔的习惯。  【关键词】 课外阅读 问题 对策     《新课程标准》对语
期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拓展,是根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对可能涉及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和合理利用,突出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特殊功能,以形成系统化的资源库,便于教师和学生的有效运用,以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片树叶在未开发前它仅仅是一种资源,还不是课堂教学资源。但是,如果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手拿这片树叶,到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树叶沿中间这根叶筋对折的两半是完全重
期刊
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肩负着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职责。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近日,我们到县直有关部门、部分乡镇、村进行了调研。    1 目前徐水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     调
期刊
爱心,是师生之间架起的一道彩虹。教师的爱心是学生形成积极人生情感的良好保障。学生拥有教师的爱,就像沐浴着和暖的阳光。但是,爱心也不是全部回报笑脸,有时也会事与愿违。教师出于爱心来教育学生,有时学生并不领情,却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那么,教师怎样把握爱心的真谛才能使爱心闪烁光芒呢?    1 爱心闪光的基石——尊重学生    教师尊重学生是实施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基础。尊重学生的本质含义在于教师从内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当地东乡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地理课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方面将有较大的起色。新课改的理念博大而深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和谐 因材施教     伴随着高中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潮流,在2010年8月初甘肃省也拉开了帷幕,全省上下都投入在改革的热潮中。各科一线教师都能以身作则,认真的学习和交流。高中新课改中地理作为基
期刊
教育的转轨,就是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入手,达到大面积提高教育质之目的。如何提高差生的地理成绩,是我们广人地理教帅研究的课题和刻不容缓的任务。那么,如何提高差生的地理成绩呢?    1 关心爱护差生,激励差生“想学”     差生地理成绩不理想,有多方面因素,教师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差生都要格外关心,利用各种途径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及其产生的原因,使教学活动有较
期刊
【摘 要】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入到各个中小学,并且渗透到各门学科,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其他科目进行整合,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师 学生]    1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评价一堂课是否是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首先就要看是否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看四要素在教学结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