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 岂能以怪为美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od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追求新、奇、特,“不规则”成为标志性建筑的多数选择
  城门?秋裤?
  “大裤衩”,“秋裤门”,“比基尼”……由苏州一栋在建的酷似秋裤的大楼而起,网民又开始了一轮对怪异的地标建筑的调侃。从微博到大众媒体,公众一边回顾以往那些丑陋地标,一边争相公布全新的匪夷所思的各种发现。
  自称“世界第一门”、“中国第一大体量的超高层建筑”、“中国最高的苏式园林”的苏州“东方之门”,因为一张照片,突然“红”遍网络。
  这栋建筑地上88层,地下5层,号称苏州的新城市地标。
  设计师认为,这是一个美丽的“苏州之门”。它的设计灵感,来自苏州古城门的创意。有关方面称,这栋建筑最大程度延续了苏州城的传统风貌,是一扇向世界展示苏州、展示中国的东方魅力之门。
  但网友对此毫不买账。原因很简单,所谓“东方之门”,实在太像一条秋裤!这种具象上的惟妙惟肖,使其古城门的“意境”几乎荡然无存。
  许多网友发挥创造力,将大家熟悉的人物形象“PS”到这条“裤子”上。比如《变形金刚》里的大黄蜂、擎天柱,《绿巨人》中的绿巨人,《咸蛋超人》中的迪加等。“东方之门”成为这些经典人物形象的两条腿,强壮有力,稳如泰山。甚至,还有人将玛丽莲·梦露“PS”上去,原本的两条玉腿穿上了英伦喇叭裤。
  “央视的大楼终于不再孤独”。和“东方之门”的图片一起,这句调侃被大量转发。很快,杭州的“比基尼”大楼又“横空出世”。
  所谓比基尼大楼,是指杭州奥体博览城。网上热转的,实为杭州奥体博览城体育馆与游泳馆效果图。
  尽管不知道其最终建成效果究竟如何,但从效果图看,的确很有比基尼的意思。
  不仅仅是地标,公众每一轮对建筑美丑的讨论,被牵扯到的建筑总是层出不穷。
  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某建筑类专业网站发动评选的 “中国最丑陋建筑”。评选出的如燕郊天子酒店、华西村山寨版美国国会大厦等,的确让人看了哭笑不得。
  其中,天子酒店以高达40余米的彩塑“福禄寿”三星造型,体量之庞大令人“震撼”,它的上榜理由是“太过于具象,把民间对金钱、权势的迷恋夸张地表现出来”。
  又如安徽阜阳颍泉区区委区政府办公大楼,被称为“阜阳白宫”,造型、施工均很粗糙,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
  还有临汾尧庙广场,几乎全套照抄北京天安门广场。华西村的山寨版美国国会大厦不仅抄袭了美国国会大厦的外表,甚至连楼上都挂着“美国国会大厦”几个大字……
  一些建筑不只丑陋,更是恶俗,其间对权力的贪婪与膜拜已然毫不掩藏。比如,沈阳有一座方圆大厦,造型外圆内方,是一个逼真的古钱币形状,对金钱的尊崇毫不遮掩。
  方圆大厦已经登上丑榜,但并不影响来者跟进。今年初,位于广州荔湾区白鹅潭经济圈最南端,一座在建的半圆形建筑物引发市民关注。这个建筑将建成一个33层、高138米的“大金环”。
  这个大金环,业主方的本意,也是希望它成为珠江边的地标建筑。
  庞大的试验场
  建筑一旦引起争议而被探究,公众往往发现,设计者是各种被称为“大师”的外来和尚。
  广州珠江边的“大金环”,据说是由意大利人约瑟夫设计。消息称,设计师对中国文化了解较深,这个设计是取意放在珠江边的玉璧和“水轮车”,取广东人重视的好意头。
  歌德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所谓城市,无非是流动的人,和固定的建筑。建筑是一个城市文化形象和文明进程的体现。
  国外“大师”在中国设计的地标性建筑,最引起关注,争论最为广泛的,应该是央视新楼,也就是百姓口中的“大裤衩”。关于其美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央视有关负责人和设计方称该建筑设计是“力与美的结合”,“扭曲的造型可以产生丰富的空间变换感觉,让人产生各种想象,不会单调。”
  可是,等到大楼竖起,其设计者荷兰建筑师库哈斯在其新书中毫不掩饰地承认:他的设计其实是个色情玩笑——主楼和辅楼分别象征着“女臀”和“男根”。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将一些恶俗丑陋建筑的特征归结为:炫富、崇权、象形、媚外。他说,“这不是建筑师的美学问题,而是思想问题,体现了他们的建筑价值观。”
  对于建筑,周榕最看重的,是价值观和立意基点在哪里,以及建筑指向的价值取向到底是不是丑陋的。所以丑陋建筑绝不仅仅是在空间美学方面处理手段的低下,更重要的是它们背后反映出来思想的低俗。
  有人说过,近些年,中国大陆变成了各种建筑设计理念的试验场。从媒体的公开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大师”云集中国,甚至“无洋不设计”。往往,几个词组组合成的理念,就能催生一座庞大的建筑。
  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其大气、生气、富丽、天人合一。对称,沉稳,而又飞檐翘起,扑朔欲飞。不说工艺,仅仅风水一项,就蕴含着多少的建筑常识和规则。
  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日本、韩国、越南等东亚国家的建筑设计理念。许多去过日本的朋友印象深刻。在日本,中国风格的建筑比比皆是,给人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源自中国的建筑风格,在日本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而在中国本土,传统风格的建筑却再难循迹。
  对于饱受争议的央视新大楼,有网民认为:“央视新大楼成人字型,而中部形成的多边形镂空,不符合建筑技术的稳定性原理;违背了三条腿才稳定的科学常识;为了使不稳定成为稳定,需要多用钢材,从而增加投资,造成浪费;人字型倾斜,内部形成倾角,影响使用率和使用面积。在建筑艺术上应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风格,央视新大楼不仅没有贯彻这一点,而且完全丧失了中国传统建筑物的艺术特点。”
  各种奇特的、怪异的建筑,正在中国大量出现。为了超出人们普遍的想象力,他们不讲对称,扭曲、失衡,追求特立独行,追求眼球效应。
  一座、两座、三座……光怪陆离的建筑也越来越多,大师你来我往。见怪不怪之后,“大师”们也就越发引起公众怀疑。   放眼一、二、三线城市,或者着力模仿西方建筑,照搬照抄,唯洋是取,去其精华,取其糟粕;或者随意创新,乱赋内涵,极力彰显个性,不顾实际需要;或者乱搞嫁接,弃传统文化的精髓于不顾,而仅仅片面地择取传统中某些事物的表皮,并加以放大,美其名曰传统文化,实际上粗俗不堪。
  的确,“大裤衩”之后,国内不规则几何体形状的建筑越来越多。为了追求新、奇、特,“不规则”成为标志性建筑的多数选择。
  几十年来,先是学苏联,后来欧风美雨。现在,中国大地成为一个庞大的试验场。
  地标推手
  相声演员郭德纲曾这样评价相声:不是我们创新不够,而是我们对传统继承不够。相声如此,建筑更是。
  继承传统,似乎意味着没有突破。对于这一点,推动城市建筑的相关各方,地方政府以及业主,都已经不能接受。
  利益各方,都非常需要地标性建筑!
  今天,大尺度、大体量和大景观,似乎是衡量建筑的惟一美学标准。大,才能引起关注,才能成为标志,所以就成了美。
  同时,地标性建筑是代表官员政绩、经济发达、社会繁荣和人民幸福的具象,也能给业主带来庞大的商业利益。
  地标是城市的特征,也能改变城市。
  1996年,马拉西亚吉隆坡的双子塔建成。这是世界最高的建筑第一次没有出现在西方。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有关方面不惜隐瞒各地潜在竞争对手,一直拒绝公布具体高度。直至完工。仅有2300万人口的马来西亚凭借着这座85层楼的双塔建筑一跃成为世界焦点,吉隆坡也因此忽然精神焕发起来。
  高度是现代化的象征。摩天大楼,超大建筑,可以令原本默默无闻的城市被瞩目。
  不仅是京沪这样大都市,超高如国贸三期、中国樽,阔大如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的建筑层出不穷,甚至许多地县级城市也卷入了竞赛,打造具有纪念碑性质或动机的建筑。
  在一定程度上,地标性建筑获得强大推动力,和我国现行地方政府官员的任期和政绩考核制度相关——地方政府和官员必须追求城市发展的速度、变化和“日新月异”的惊奇效果。
  作为政府考核标砖的GDP数字,只能落在纸面上,市容市貌的变化,建筑群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变化,则是直观和具象的政绩。
  出于追求政绩和速度的需要,每一届地方政府急切地要修改城市的陈旧面貌,促使其散发出浓烈的现代性气息。商业利益和政绩驱动,令中国的城市改造运动空前壮观。
  因此,每一任地方政府和官员,自觉不自觉,都会对地标性建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非常有可能施以影响。所以,各种拍脑袋,各种出人意料的“地标”得以迅速崛起。
  以违背常理吸引目光,是地标建筑设计的捷径。各种合力之下,仓促之中,大师们完成了心愿,甚至是圆满一个玩笑,载誉而归。
  中国变成了一个建筑物的大仓库,堆满了各种各样风格的各类大师的试验品,试制品。中国人或者为这些建筑的美丑疯狂争论,但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最后只能面面相觑。
  建筑不仅存在于时间,还存在于空间,这就决定了它的恒久性。没天灾人祸,至少能在一个地方杵上百十年。它所代表的象征意义与审美取向是严肃的。
  如果说丑陋建筑是一种视觉公害,每个公众都是受害者
  譬如“秋裤门”,其在一个公共区域留下实体设计,延续多年,不能说只是一个企业自己的事情——这是公众和社会行为。但看到“秋裤门”之后,许多人质疑:和城市、社会与公众如此相关,为何公众毫不知情,毫无参与?
  这样的公共建筑,并没有代表公众的审美,往往是某个利益集团的审美、小群体甚至个人的审美,一座体积如此庞大、与周围环境拒绝对话的建筑,以十分强势的姿态出现,然后强迫大家每天都要去面对它。公众反感,自在情理之中。
  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发达,使得社会快速进入一个民意时代、多元时代、公民时代。任何公共事务的建设,每个市民都有权利去发表见解。
  “秋裤门”不仅是一个话题,更是一个警醒。
  一些地方在公共设施建设上盲目追求地标、新潮或眼球效应。随之而来的是奇怪建筑层出不穷,恶俗建筑此起彼伏,有的建筑形状之奇甚至已影响到建筑的基本诉求——安全,成了设计师“炫技”、“实验”之作,或某些决策者炫耀财富与政绩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在这些建筑上,看不到它们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更谈不上对当地文化及历史传承的负载。
  建筑需要创新,但创新不是标新立异。那些因为盲目创新而给城市留下的伤痕,往往很难弥补。
  建筑的“美”和“丑”,或许没有永恒的标准。但可以肯定,并非大的、高的、前卫的、奇特的,荒唐的,就能够成为经典。用奇特造型来冲击公众眼球的建筑,同样很难被公众和历史所认可。
  责任编辑 董颖
其他文献
这里曾是军事家罗炳辉、革命先烈刘平楷和英雄徐洪刚的家乡,千年古镇牛街、滇东北片区最大的森林绿洲小草坝、江南园林式的陇氏庄园、险峻多姿的洛泽河大峡谷,配以美丽、善良、勤劳的苗、彝民族,构成了昭通市彝良县无比惬意的民俗风情画卷。  2012年9月7日,突如其来的地震撼动了这个曾经欢乐祥和的县城。  11时19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处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达
期刊
在为国把关中锻造忠诚,在服务旅客中体现价值,在平凡工作中体会快乐,在创新业绩中追求卓越  “呼伦贝尔草原博大、壮美,中国边检机关服务理念的培树和对服务追求的执着让中国更美,祝愿中国边检同仁工作再上新台阶!”2012年8月19日,在有天堂草原之称的呼伦贝尔由海拉尔边检站主办的中国边检服务品牌“天天”推介宣传活动现场,来自蒙古国驻二连浩特领事馆领事斯·巴特呼雅嘎深有感触地说。  中国边检服务品牌“天天
期刊
在世界范围内,很难在其他国家找到这样一个行业。它们不是政府机关、企业公司、教育院校、社会团体,但他们的劳动与每一位大众紧密相连。  在中国的三百六十行里,很难用一个职业名称来界定这样的工作。他们不是专职演员,不在教师序列,也称不上作家,但他们所做的事情又与这些职业相互交融。  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叫群众文化工作者。他们辛勤工作在只有中国独具的政府投资公益性机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统称群众
期刊
他以优良的文化素质、过硬的业务本领,带动一批年轻官兵扎根这片沃土  他,信念坚定,百折不悔,20年来一直从事于他所热爱的边防事业,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用青春和热血在祖国的海防线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他所带领的集体先后三次被公安部边防管理局记三等功,连续六年被海防委评为“边海防管理先进集体”,被公安部边防管理局评为“先进党支部”, 被上海市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连续五年被上海边防总队评为
期刊
他被正式提名为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的新任永久院长,成为首位出任世界顶尖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的华人学者  2012年8月15日,哈佛大学统计系主任、教授孟晓犂被正式提名为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的新任永久院长,他也成为首位出任世界顶尖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的华人学者。  “孟晓犂是一个‘真正的创新者’,作为一个日益关键的研究领域的领导者,他对自己的教育角色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热情,为哈佛大学博大的智力蓝图上增添了一
期刊
赤壁一中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首歌,唱响在历史深处,唱响明天  陆水河碧波荡漾,宝塔山巍峨耸立。不远处,有一所现代化的校园,不时看到三三两两的师生捧着书本悠闲地在绿树与芳草间踱步、阅读。  这里环境幽雅宜人,是读书的好去处;这里教学设备先进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是莘莘学子实现人生跨越的理想场所。这里是湖北传播民主思想和现代科学知识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湖北百年名校。校庆日已进入读秒时间段,赤壁市第一中学沉浸在
期刊
“搞群众文化一定要热爱这个事业,冷冰冰地搞,不是那么回事”  曾铿然衣衫褴褛,手上铐着沉重的枷锁。“这不公平!”他仰天长啸。  这是1969年1月2日晚,曾铿然在出演歌剧《收租院》主演张铁匠时上演的一幕场景。《收租院》主要演绎一对五十年代农村恋人悲欢离合的故事。这场戏中,张铁匠因政治运动而被罗织罪名,判刑入狱。  按理说,投身于群众文化事业中,演话剧对曾铿然来说实在再平常不过了。然而值得一提的是,
期刊
一个来自部队的女共产党员,用她的瑰丽年华,托起民族医药的一片蓝天  2012年9月8日,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经济开发区的英平集团花团锦簇,彩灯高照,吉林省英平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成立10周年庆典隆重举行,会上,千百人信任的目光投向讲台,一位面容端庄、举止优雅的女士正在满怀深情地回顾集团公司所走过的发展路程。她说“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我们满怀喜悦地迎来英平集团成立10周年这一光辉的节日,但我们英平
期刊
“从专业到业余辅导,只有从观念上转变,勇于创新,才能把工作做的更好”  2012年6月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六届八桂群星奖决赛上,由梧州市群众艺术馆选送的舞蹈《女·驸马》一举夺得金奖。这是广西群众文化艺术方面的政府最高奖。  《女·驸马》是在粤剧经典剧目《女驸马》的基础上创编的,通过戏曲与舞蹈相结合,将戏曲的形与神融入舞蹈语境当中,从而把粤剧的韵味表现得恰到好处。  38岁的李立骞就是《女·驸
期刊
2012年,是李真从事群艺工作的第65个年头。用她的话说,“活着一天,就要干一天”  在梧州,很多人都知道“真姐”,这个真姐一辈子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就是群众文化。老一辈的人说起她,总是浮想翩翩,“梳着一条漂亮的马尾辫,走起路来仰脸向前,目不斜视,长裙飘飘,风姿飘逸。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她是和我们群众走得最近的人”。  今天,“真姐”已经变成了“真奶奶”,因为她已经77岁了,但是现在的她依旧乐此不疲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