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灾难中闪光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12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曾是军事家罗炳辉、革命先烈刘平楷和英雄徐洪刚的家乡,千年古镇牛街、滇东北片区最大的森林绿洲小草坝、江南园林式的陇氏庄园、险峻多姿的洛泽河大峡谷,配以美丽、善良、勤劳的苗、彝民族,构成了昭通市彝良县无比惬意的民俗风情画卷。
  2012年9月7日,突如其来的地震撼动了这个曾经欢乐祥和的县城。
  11时19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处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达到14公里。截至9月9日11时,云南彝良地震已造成81人死亡,其中彝良县79人死亡,821人受伤,20.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地震发生后,不管是当地青年,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志愿者,全都奋力投身救灾,为地震灾区撑起了一片充满关爱和希望的天空,在抗震救灾中展现了青春力量。
  (感谢云南团省委对本报道的大力支持)
  在这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他们,感动彝良
  王登华:妈妈,请理解儿子
  彝良地震,作为成都军区驻滇联勤某分部副部长兼云南彝良地震灾区应急兵站站长的王登华义不容辞地冲在了最前面。
  9月9日凌晨两点,已经在灾区工作了2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的王登华的手机响了,他一边指挥人搭建帐篷,一边掏出手机。
  短信只有六个字——母亲去世,速归。
  王登华懵了,他是家里的老幺,也是妈妈最疼爱的孩子,虽然妈妈已经77岁了,但是身体一向硬朗,怎么会突然离去。
  看着发愣的王登华,兵站政委陈文知道肯定有事发生,他抢过手机一看,一把抱住了王登华。可是王登华轻轻推来了他,收起手机,大声说道:“快,还有更多的救灾官兵要入驻,速度还要再快一点。”
  “老王,安心回家,救灾工作我们会安排好!”陈文说。
  王登华的回答是:“不用!把灾区部队保障好,把灾区群众照顾好,就是对母亲最好的怀念!”
  这些天来,王登华跳上油料车队,去往震中为救灾部队加油;守护在伤员身旁,知道医疗救援队到来;在灾民安置点,为群众做饭……
  他就像一台不停运转的机器,一直工作不停,最让王登华难受的是面对一个个失去亲人的孩子那无助的眼神。他会抱住这些孩子,轻轻地说:“我们都是你的亲人,不要害怕。”
  王登华说:“作为儿子,重孝在身,我很想回去为母亲治丧;作为指挥员,重任在身,我更清楚肩上的责任。我想在天上的妈妈一定会理解她的儿子。”
  江漫:让有家庭的老同志少点危险
  9月9日,通往洛泽河镇途中的长发洞附近山体滑坡,这条路段,是救援人员前往洛泽河镇的必经之路。如果没有人发出塌方预警拦下车辆,后果将不堪设想。
  或许,大家都不曾想到,及时阻止车队前进、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居然是一位小姑娘,她的名字叫江漫,一名19岁的警校实习生,去年才开始在彝良交警大队实习。
  “当时山顶冒起烟尘,然后有小石头滚落下来,我看到之后马上把车拦了下来。大概过了30秒,前面就发出‘轰隆’一声巨响,大量砂石掉了下来。”江漫说,“我今天才换班过来这个点执勤,一直在留意山上的情况,看到山上扬尘的阵势比平时要大,滚落下来的也不只是沙土,还夹杂有石块,我就判断非常危险。”
  当日地震发生时,江漫正在虎丘到彝良的路上进行常规执勤。“一开始以为是轮胎出了问题,但很快发现不远处山上有砂石在滚下来,就意识到地震了。”那一天,江漫中午才从执勤点回到单位,一路上也是乱石散落。
  根据彝良交警大队的安排,女警员全部留守县城,以防涉险。可是江漫却义无反顾地提出想要到前线参与救灾的要求。结果从当天12点出动后到第二天的21点,她全天执勤,37个小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她说:“我是一名警察,没有成家,而且又没有男朋友,能让有家庭的老同志少点危险,也是好的啊。”
  “我们都是志愿者”
  唐之兵,绵阳人,彝良县某广告公司员工。在地震发生后,一个人包车从彝良前往震中毛坪水泥厂。中途落石阻路,他弃车徒步6个多小时,抵达重灾区。即使腿被沿途落下的石头划伤,他也不曾退缩。尽管自己受了伤,但他一直在坚持,将身上的2000元人民币全部拿出来,在商店买了60箱方便面和24箱矿泉水,就地发放给村民。在得知官方将安置点设在当地的南方电网公司院内,他就跑过去负责食品发放。每当有人要水的时候,他都叮嘱领取者,“千万不要浪费,一瓶水可以救一个人的”。
  朱德云、朱德俊,都是彝良一中的高中生,他们和4名同学徒步走到毛坪水泥厂当志愿者。在开水供应区,他们认真打扫着卫生,他们的运动鞋已满是灰尘。
  “家里受灾不重,便和同学商量着来当志愿者。”他们说的很轻松。
  “什么时候回去?”朱德云擦了擦熬得红肿的眼睛,抬起头说,“什么时候救灾结束,什么时候再回去。”
  在这里,有很多类似唐之兵和朱德云的人,在地震发生后陆续来到当地。他们不分男女老少,每天默默帮助着2万多名灾区民众,他们承担了许多繁琐的后勤保障工作,让各路救援力量能专心投入到救灾工作中。
  在这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他说,如果可能的话,希望自己能在云落小学做一辈子的代课老师
  朱银全:孩子们,都回来上课吧
  朱银全,彝良县角奎镇发达中心学校云落小学校长兼唯一的代课老师。
  拥有这个新身份,还是在今年9月初。但是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当老师未满三天,学生就走了三个,并且是永远也回不来了。
  9月7日的地震,他的21个学生中,3人去世,2人重伤,2人轻伤。
  要知道,地震发生后,他用自己的双手刨出7名被埋学生,即使这样,他依旧自责不已,“3个娃娃地震前还活蹦乱跳的,怎么说没就没了呢!人家把孩子交给我,我……”朱银全痛哭不已,“哪怕我的双手刨残疾了,只要能换回3个孩子的生命,我也会一直刨下去。”
  看着他那双依然红肿的手,周围的人都有些不忍。   “当老师是我的梦想”
  在今年9月份之前,这个34岁的男人进过工厂,挖过煤,还帮人采过矿。
  在角奎镇,有5所村小学,1957年建成的云落小学只是其中一所,发达村3个苗族组的孩子都在这里读书。学校现有22名苗族学生,其中7人读一年级,15人读学前班。
  学校有些破落,是用黄土砌成的,钢筋和瓦是角奎镇发达中心学校给的,其余都是乡亲们搭建的,学校的最后一次修缮是在2006年。
  因为地处偏僻,待遇不佳,没人愿意来这里当老师。恰在此时,朱银全的爱人因为割猪草,镰刀不慎砍在左手上,他只能从福建漳平打工的地方赶回家,在家照顾妻子。“我原本的计划是等老婆好点了,带几名老乡外出做装潢,每个月能挣6000块左右吧!”朱银全说。
  因为他是村里公认的文化人,彝良县角奎镇云洛社、三家寨两个村社的领导,接连两日找朱银全谈话,希望他可以到云洛小学当老师。几番游说之后,朱银全心动了,因为自己儿时的梦想就是当老师,虽然知道之前的老师每月也只有500元的收入,他还是决定干了。
  9月5日,朱银全走马到任,他也成为学校有史以来第一位既懂苗语又懂汉语的教师。
  这里的苗寨,很多老百姓只会苗语,完全不会说汉话,连最简单的“你好”都听不懂。为了让孩子们能听懂自己上课的内容,朱银全在给孩子们上课时,先用当地的苗语给孩子们说一遍,然后再用普通话说,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孩子们才能逐渐学会。
  9月7日上午,朱银全给孩子们上的语文课内容是:认识“人、口、手、足”这些汉字。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因为有孩子饿了,所以他宣布提前15分钟放学。22个孩子中,有15个路近的要回家吃饭,这个路近,也是山路盘绕,来回40分钟左右,而路远的孩子通常都是带饭来学校吃,因为没有加热设备,只能吃冷饭。
  现在想想,倘若朱银全没有提前十五分钟下课,那么压在下面的就不只是7个孩子了。
  学生们吃饭了,朱银全带着5岁的女儿,去距学校约50米外的亲戚家吃饭,还未坐下。屋顶的瓦片开始不停掉落,似乎整个世界都在晃动。“地震了!”朱银全抱着女儿,和亲戚跑出门外。在朱银全34年的生活中,这是第二次经历地震,他说,“第一次是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这边也有反应。”
  “我还有学生在教室里吃饭。”朱银全对亲戚喊,然后就跑向云洛小学。
  “我愿做一辈子代课老师”
  等到朱银全跑到学校,他就傻了,土墙已经倒塌,屋顶的木椽子全部被掀翻,瓦片全部落入教室。“说实话,那一刻,我心里非常害怕,我只看到4个娃娃的头和身子,没有看到另外3个娃娃。我是娃娃们的老师,这个时候不能退缩。”朱银全说。
  危急时刻,他一边向附近的乡亲们呼救,一边跑到倒塌的教室前,用双手拼命刨被埋在废墟中的孩子。扒开被砸烂的土坯,掀起已折断的椽子,早就顾不上自己的危险,他刨出了吴建英。
  “快救人哪,快救人哪!”朱银全一边刨一边呼救。听到他的呼救声,附近的很多村民都跑了过来。村民王义辉说,当时他正好放牛回来,听到喊声,连忙丢下牛跑过去。朱老师指挥说孩子在哪个位置,村民们便一起救人。
  “人命关天!当时帮忙的乡亲们先是用钢铲、锄头等农具刨土。”朱银全说,“我怕农具伤着孩子,建议乡亲们扔掉农具,全部用手刨。”
  就这样,朱银全和11位村民徒手先后刨出了被埋在教室里的7个孩子。这7个孩子身上都有伤,4个生还,其中两人轻伤,两人重伤。而非常不幸的是,有3个孩子已经遇难。那3个孩子靠着最里面的墙,头伏在桌上,头都被压扁了。
  没过多久,村民们开着面包车赶到现场。朱老师和受伤孩子的家属一道送孩子去医院。在山路上,由于道路塌方,车子被堵住,朱银全只好和乡亲们交替背受伤的学生步行十多公里,最后搭乘抢险救援车辆将孩子们送到彝良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在医院,朱银全日夜守护在4个受伤孩子的身边,他期盼着他们能早日康复。在他的心里,学校的22个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他说,不管孩子们的家境如何,他都会平等对待,包括平日里那些非常罕见地打赤膊上课的孩子。
  在这场地震中,朱银全成为当地人们的英雄。很多人被他的行为感动,说他是“最美男教师”,其实,他这么做源于他心底的爱,一份真情的流露,一种园丁对幼苗的真心呵护。“最美”之所以感人至深,除了奇峰突起的几分钟暴发的人生壮举之外,更因静水深流的平凡坚守而唤起的心灵悸动。惊世“一瞬”的底色,是更加平凡却一样壮举的“一向”。不难想象,虽然表面上看,朱银全这一义举来得突然,实则与平时的职业坚守与爱心铸就难以分割。没有用责任去做好所从事的工作的“一向”,便没有今天的徒手刨出学生娃的真情流露。
  这次地震,朱银全家的房屋倒塌,他的父母、妻子和3个孩子如今住在救灾帐篷里。“现在,我最大的心愿是,新学校能尽快建起来,让孩子们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朱银全说。
  这就是朱银全,话里透露出的仍然是他的质朴。曾经想出去闯荡的他,如今再也不愿意。
  他说,自己这辈子就是没有那种命。看到学校教室的倒塌,他非常揪心,希望相关部门能帮当地村民再建一所不再是土坯房的校舍。
  他说,希望自己村小组的孩子们能在自己的手里学习到汉语,当他们转到大寨小学时,不会落下课程,也期盼着孩子们能成栋梁之才。
  他说,如果可能的话,希望自己能在云落小学做一辈子的代课老师。
  “公益不是走过场,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习惯”
  江宁:三天三夜,没有闭眼
  江宁,壹基金救援联盟——云南户外救援ODRC常务理事长,拥有丰富的救援经验,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玉树地震救援,北京暴雨救援……
  而这一次的地震,他依然冲在了最前面。很难想象,他只有23岁,但是危难面前,他从未退缩,尽显男儿本色。
  与江宁的采访颇为曲折,9月10日17点,他在忙,要去灾区发放物资;21点,他在忙,要开现场会议;24点,他在忙,突降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他要赶往学校……   凌晨2点49分,江宁的电话终于通了。
  《中华儿女》:当地地震的时间是中午11时19分,那时候,你在做什么?
  江宁:那天恰好有事情,参加一个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活动,和红河州团州委的同志们去当地一所贫困小学看望那里的孩子们,看看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我是在第一时间接到地震消息的,所以立马安排好手头的工作,打电话调动车辆和人员,还要跟壹基金那边协调、汇报工作。
  《中华儿女》:云南户外救援ODRC与壹基金是什么关系?
  江宁:我2006年开始玩户外,那时候接触的户外救援。“5·12”大地震之后,我知道自己不能仅局限于户外救援,应该参与到公共救灾当中来,所以就申请加入了壹基金救援联盟组织。这个组织把全国的民间公益救援队联合起来参与各种救援活动,救援费用由壹基金支付。壹基金经常组织各种免费培训,并且会赠予救援队一些必须的救援装备。
  《中华儿女》:汇报之后,你有没有获得任务?
  江宁:有的,因为这次是由昆明队和泸州队过去救援,所以他们要求我不必组织救援队过去,但是我要在第一次时间过去担任总指挥,开展搜救,数据勘测工作,并在灾区做好需求调查。所以在当天晚上我和两名队员开着车就出发了,12个小时后,到达灾区。
  《中华儿女》:你到达地震灾区,第一印象是什么样的?
  江宁:我们还没到茅坪镇的时候,就感觉交通非常堵塞,因为进入灾区只有那一条大路,各地赶来的,官方或者民间的物资运送车队全部拥挤在那里,乱糟糟的,导致救援队没有办法迅速赶往灾区。终于,实行了交通管制,只有政府发的通行证的车才能通过,后来几天,交通才开始比较好。
  《中华儿女》:这次地震,与你以往参加救援的灾难现场相比,有什么区别?
  江宁:一般地震之后,都会下雨。但是彝良比较特殊,全县地形东西窄,南北宽,自南向北倾斜,大部分地区被河流切割成侵蚀山地,最高海拨2780米,最低520米,分为河谷、二半山、高山区三种地貌类型。一旦下雨,就极容易出现泥石流和山体滑坡。这些都是我预料中的,但是我没有想到直到10日才开始下雨,一下就是暴雨。
  《中华儿女》:到达灾区后,你负责的工作是什么?
  江宁:到达灾区后,我首先看到了昆明的救援队员,他们是在温总理到达一小时后赶到灾区的。我让他们先去灾区总指挥部报到,签到后先下去做搜救工作。他们做得很好,与泸州队汇合后就带着搜救犬去水泥厂开展搜救救援工作。而我在茅坪镇派出所门口建立了指挥部,然后开始做物资输送和救援的协调工作。
  《中华儿女》:在地震之后的“黄金72小时”,你主要在干什么?
  江宁:我们的搜救队不停地在搜救。我教当地的灾民搭帐篷,挖排水沟。壹基金在县政府背后成立了总指挥部,把灾区所有NGO救援队的领导都请来开会,呼吁大家一起办公,这样方便安排救援任务,协调物资。每个队清点自己的物资,帐篷、大米、衣服等,协调好后把物资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中华儿女》:救援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江宁:第一天救援后回到指挥部,我发现搜救犬可能因为太过劳累,精神低落。牵着搜救犬的队员告诉我从搜救回来后,它一口狗粮都不吃。要知道这只搜救犬是泸州救援队的宝贝,参加过多次灾区搜救工作,这种情况从来未出现过。我当即决定,立刻从昆明调拨其它品种的狗粮,它才勉强吃了几口。所以,在云南地震局宣布停止搜救时,我第一时间就让这只搜救犬回泸州休养了。除此之外,就是我们有一名队员被山上的落石砸伤了。
  《中华儿女》:在灾区的这些日子里,你每天可以休息多长时间?
  江宁:到现在都没有休息,进入灾区前我就有些失眠,而这几天工作太忙,就没有睡觉。就说前一天晚上吧,之前在车上准备眯一会儿,谁知道开始下暴雨,就听见“咣”地一声巨响,往外一看,整条路都是泥石流。有一家宾馆背靠大山,只要山体发生滑坡,整座宾馆随时可能被掩埋,我赶紧冲出去通知宾馆里面的人不要在里面待着了,让他们往高处撤。后来一名志愿者回来告诉我,有一栋8层楼房里的人都被泥石流困住了。我们就赶过去,把它旁边的一栋楼楼顶的铁门砸开,爬过去那栋楼进行救援,让他们转移到对面楼里。接着我又去了中心小学,那里住着很多灾民和学生,操场上搭的都是帐篷,暴雨挤压学校的水管,水管爆了,水淹得很深,许多人都是被水淹醒的,看到鞋子漂在自己身边。我们赶紧把灾民往高处转移。这样停下来,天已大亮,又要开始一天的工作了。
  《中华儿女》:这次参与救援工作,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当地灾民的情绪怎么样?
  江宁:最大的感受就是当地灾民的热情,我的车坏了四次,去他们的修理厂,都不收钱。其实他们的情绪是有转变的,刚开始,我们进入的时候,见到我们就哭,说什么什么没了;紧接着,心态就变得比较积极,帮忙运送物资、修车、做饭……他们开始自救。
  其实我们在灾区,都是遇到什么解决什么,我们在一个很危险的地方看见一个小男孩在捡饮料瓶,旁边都是山上滚落的石头,原来他是一个孤儿,日后的两天,我们就在协调这个孩子将来的生活和教育问题。我还遇到了到一位老人,手里拿着一个只有一口水的饮料瓶,缓慢走在山石滚落的道路上,方向是县城。我们就把老人请上车,一直送到龙潭路口……这样的事情特别多。
  这次救援与以往救援区别不大,都是第一时间救援,快进快出,不给政府增添负担。我们是从来不让政府安排我们吃住的。
  《中华儿女》:灾区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江宁:我个人认为是政府的关怀,以及对灾区孩子的心理疏导,关注老人孩子的生活。
  《中华儿女》:你的博客里有这么一句话,“公益不是走过场,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习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
  江宁:从上小学的时候就感觉应该多做点好事,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看到别人有困难就想帮一把,我相信等哪天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帮我。我不图什么回报,追求的就是一种感觉,帮到别人,看到他微笑,我也就开心了。我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公益,没有副业。哪里有灾难就去哪里,没有就在山区小学跑,和那里的孩子在一起,心里特别舒坦。我整天想的就是,学校有太阳能洗澡吗?哪个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要辍学?学生们能吃到可口的午餐吗?想解决这些,又得操心,因为这个月钱就这么一点了,还得想想用什么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几年压力很大,因为做公益,失去了很多个人发展的机会,包括个人感情,但是总体来说,我是痛并快乐着。
  《中华儿女》:你是1989年生的年轻人,对于很多和你差不多大想从事公益的青年人,有什么想说的?
  江宁:一旦要做就要坚持下去,如果单凭一时兴趣帮了别人就要继续,你给了别人一个希望,如果半途离开,他就会失望。这样他不会感激你,还可能会埋怨你。所以不要轻易承诺任何东西,承诺了就必须兑现。
  责任编辑 张小华
其他文献
2012年8月31日上午,大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组织的40余辆警车、摩托车和300余名交警集聚星海广场,规范执法示范岗创建暨一警多能出警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这是大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为贯彻落实大连市委、市政府“软环境建设年”活动和市局“平安大连、公安典范”创建活动的部署,快速推进警务改革,提高交警承担刑事、治安警情出警工作实战能力,切实实现一警多能,不断提升交警队伍规范执法形象的警务创新活动。  
期刊
信阳市扎实开展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以有限的土地资源满足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快速推进的历史阶段,资源需求刚性上升与资源供给刚性制约的矛盾更加突出,积极探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解决当前在土地管理中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减少土地撂荒和浪费现象,促进
期刊
三门峡是一个有着无数美丽传说的城市。而最深入人心的一个传说与大禹有关:当年大禹治水,舞动神斧,将一座高山劈为“人门”、“鬼门”、“神门”三道峡谷,三门峡由此而得名。随着“四大一高”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强力推进,三门峡——这座有着“黄河明珠”之誉的大美之城,正昂首阔步地迈向既社会繁荣、经济发达,又空气清新、山川秀丽的璀璨明天!  悠久历史 灿烂文化  厚重的历史为这里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仰韶村
期刊
2012年以来,以不同形式、通过不同途径迸发的各种社会“正能量”屡屡出现。“正能量”也逐渐成为网络热词,被人们挂在嘴边,放在心上。微博上,“每天一条正能量”“随手转发正能量”“正能量榜样”等一系列话题,后面都跟随着大量的关注和响应;很多政府部门成了“传递正能量”的践行者;除了官方微博,经常针砭时弊众多粉丝数超过百万甚至千万的微博大佬,也纷纷加入了“传递正能量”的行列。  正能量,泛指一切给予人向上
期刊
江湖这个东西,不止是武侠小说的独创。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总有些饭局不能推,可也真的不想去。  半小时前,我还在一场觥筹交错的饭局上举着筷子找不到菜吃。这是一场打着老乡聚会的幌子,实则是宴请实权部门负责人为主题的饭局。本着友好和谐的目的,又没有具体明确的求助事项,举办者暂不具备签单的能力,饭局的质量就变得微妙起来,这也是吃着吃着,菜没了的原因:每道菜从汤汁到服务都浸泡着你勒紧腰带的泡沫,后果就是在打肿
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建校60年来,为推进全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12年9月8日,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花团锦簇、彩旗飘扬,到处弥漫着喜庆的气氛。因为这一天是该校建校60华诞。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巴特尔,自治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任亚平,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雷·额尔德尼等众多领导莅临现场,  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白向群在讲
期刊
当升学率成为了学校的指挥棒,那么教学成绩的好坏也就成了教师的指挥棒,于是争当“教书”模范的老师多,争当“育人”模范的老师少。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争当教书育人模范。”  教书、育人,皆属教师的天职,两者本应并行不悖,没有主次之分。但也不必讳言,在“应试教育”这一大背景下,学校皆以升学率为目标,“教书”被视为重中之重,“育人”则成了“教书”的附庸。当升学率成为了学校的指挥棒,那
期刊
人物小记:  陈晖,女,福清市公安边防大队正营职干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大队“知心大姐”心理咨询室主持人。多年来,她深入部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达40多场,受教育官兵500余人次。通过面对面、信件、电话和网络聊天等形式疏导官兵各类心理问题百余个,编辑3册心理健康读本,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9次受到各级表彰奖励,由其创办的福清大队心理咨询室被福州团市委授予福州市级青年文明号,并
期刊
他自信自己10年画的东西赶上有的人一辈子画的  大土三阳,本名李晓辉,中国当代著名画家,1980年代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并获得艺术专业硕士学位。曾师从刘海粟等大师,经受过严格的科班训练,著有《五代宋元中国山水画论》《中国画之笔墨五韵》《砚边随录》《论中国山水的传承和发展》等著作及论文。其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有独特的自家面貌,代表了当代中国山水画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中国当代十大家”之一。现为文
期刊
“如果说敲锣打鼓发红包,秀‘人民币墙’,这都是‘暴力’,那慈善则真的需要一种‘暴力’”  “中国首善”陈光标最近又火了,不过这次不是因为他的高调行善,而是新推出的一项业务——今年9月17日准备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设流动站卖空气,每罐4至5元。这一新奇举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少争议:有人称之为“笑话”,也有人认为是非常好的创意——十几年前有人认为卖瓶装矿装水是天方夜潭,如今矿泉水已成为走入亿万家庭的必备饮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