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通过编排情节生动的课本剧,让学生在表演中领悟教材的思想内涵。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它有利于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角色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课堂上的剧场表演主要用于烘托氛围,在剧场表演后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生想说、爱说、敢说、会说、善说,往往被教师忽视。所以如何在剧场表演后加强学生“说”的训练,使学生从“笨嘴拙舌”—— “能说会道”—— “能言善辩” —— “说到做到”,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
一、巧设话题,激发“说”的欲望,让学生“想说”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思品课的内容源于生活,教师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设计小品剧场和问题情境。由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是有限的,因此设置问题时应立足学生实际,应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是学生主动发言的前提。
一个人的习惯好不好,素质高不高,往往反映在小事上。培养良好习惯要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领域延伸,使学生乐于参与、有话可说,让学生尝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而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
二、活用图片,引发“说”的热情,让学生“爱说”
学校教育是一种潜在的影响,需要教师俯下身来,贴近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图片、照片等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课程资源重要的“语言”形式,包含着教材所要表达的 “言外之意”。许多图片信息体现成人文化和学生文化的交汇,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相关图片、照片,发挥图片对学生的示范和引导等道德教育作用,通过图片实现师生互动,正能体现教师“俯下身来谈心”的精神。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个性,该教师进一步设问:你又是如何理解“酷”的?
生:好看、英俊、时尚;
生:帅气、冷酷、发型独特;
生:不爱说话、不爱笑;
教师展示一组航天英雄、奥运冠军的图片,师:这些图片上的人物酷吗?他们只是装扮上的酷吗?
生:这些人物酷的不仅是它的外表,更重要的是他们为了理想顽强拼搏的精神,为了祖国荣誉默默奉献的精神。
生:真正的酷是从内心深处散发的魅力,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初中生模仿性强,他们看到战斗故事片就想当解放军,看到科教片就想当科学家。历代伟人,英模人物,学校中好人好事的图片随处可见。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充分发挥图片优势,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说出他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我们真正需要“模仿”的是什么!这样才能有效通过情感体验,思想交流,推动学生知行转化。
三、勤用激励,营造“说”的氛围,讓学生“敢说”
学生个性的形成过程,是作为主体的人的社会化过程,需要思想的灌输和行为的塑造来完成,更需要依靠自己的体验来 “自我”发展和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引领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现实生活,围绕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的冲突,通过通过各种激励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我应该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使之逐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善恶观,从而自主建构起有个性特色的内心道德标准。
紧接着该教师由远及近,开展寻找班级酷酷小标兵活动:要求学生按照真正“酷”的标准,寻找本班的“学习标兵”、“劳动模范”、“礼仪之星”等,说明理由。并谈谈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生:七嘴八舌……(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之后又组织“夸夸我自己”“为自己评奖”( “大胆发言奖”“文明礼貌奖"”“不乱扔纸屑奖” ……)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同学们认可的奖项。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这种“评选”活动和奖励方法可避免表扬少数优秀生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对习惯较差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大家都能立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从而有效激励学生更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善用体验,提供“说”的机会,让学生“会说”
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行为进行分析和说理,这种换位体验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并内化为道德品质,外化为道德行为。
该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换位体验的:
师:小品的小刚是怎样理解“长大”的?
生:他认为长大就对父母说:“你知道什么?”“不用你管!”
师: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生: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要孝敬父母、经常与父母交流;
师:如果你是家长,你眼中的“长大”又是什么?
生:学会自立,懂得孝敬长辈,学会承担责任;
生:听话,理解、尊重别人,为他人着想;
生:行为自律,待人接物谦慎,能在做事情时观前顾后;
生:能够独立自主,有自己的思想,有上进心,能自觉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体贴理解父母,为人处事做到彬彬有礼;学习上奋发努力,力求每天都有进步。
师:哪位同学能对以上观点进行简要的概括?
生:真正的长大是逐渐摆脱依赖,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真正的长大是身心的成熟和完善!
从而引出结论:青春误读二:关于个性和独立,不是装扮上的标新立异和人格上的故作姿态,正确的做法是追求真正的个性和独立。
师:以上是处于青春期的同学们可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进入的误区,同学们能与父母和睦相处吗?如果你之前惹父母生气、伤心了,那你可以给父母写一封道歉信或者用实际行动证明你已经长大。希望同学们可以走出青春的误区,健康顺利度过人生中的美好时光。
德育的最终目标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教师应尽量设置生活实践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来,在实践中做出来:通过课堂上青春剧场《我的青春我作主》体验和评析,学生明确了真正的个性和独立是什么,懂得怎样孝敬父母。为了让学生知行统一,该教师最后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每次外出、回家都要跟父母说一声,每天要帮父母干一件家务活,每周与父母谈一次心,并要求家长做好记录,每周一次反馈给老师,装进学生的成长档案。通过这些方式,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再经过长期训练转化为习惯化行为。
(作者单位:1福建省寿宁县大安中学 355500
一、巧设话题,激发“说”的欲望,让学生“想说”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思品课的内容源于生活,教师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设计小品剧场和问题情境。由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是有限的,因此设置问题时应立足学生实际,应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是学生主动发言的前提。
一个人的习惯好不好,素质高不高,往往反映在小事上。培养良好习惯要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领域延伸,使学生乐于参与、有话可说,让学生尝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而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
二、活用图片,引发“说”的热情,让学生“爱说”
学校教育是一种潜在的影响,需要教师俯下身来,贴近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图片、照片等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课程资源重要的“语言”形式,包含着教材所要表达的 “言外之意”。许多图片信息体现成人文化和学生文化的交汇,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相关图片、照片,发挥图片对学生的示范和引导等道德教育作用,通过图片实现师生互动,正能体现教师“俯下身来谈心”的精神。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个性,该教师进一步设问:你又是如何理解“酷”的?
生:好看、英俊、时尚;
生:帅气、冷酷、发型独特;
生:不爱说话、不爱笑;
教师展示一组航天英雄、奥运冠军的图片,师:这些图片上的人物酷吗?他们只是装扮上的酷吗?
生:这些人物酷的不仅是它的外表,更重要的是他们为了理想顽强拼搏的精神,为了祖国荣誉默默奉献的精神。
生:真正的酷是从内心深处散发的魅力,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初中生模仿性强,他们看到战斗故事片就想当解放军,看到科教片就想当科学家。历代伟人,英模人物,学校中好人好事的图片随处可见。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充分发挥图片优势,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说出他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我们真正需要“模仿”的是什么!这样才能有效通过情感体验,思想交流,推动学生知行转化。
三、勤用激励,营造“说”的氛围,讓学生“敢说”
学生个性的形成过程,是作为主体的人的社会化过程,需要思想的灌输和行为的塑造来完成,更需要依靠自己的体验来 “自我”发展和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引领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现实生活,围绕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的冲突,通过通过各种激励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我应该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使之逐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善恶观,从而自主建构起有个性特色的内心道德标准。
紧接着该教师由远及近,开展寻找班级酷酷小标兵活动:要求学生按照真正“酷”的标准,寻找本班的“学习标兵”、“劳动模范”、“礼仪之星”等,说明理由。并谈谈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生:七嘴八舌……(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之后又组织“夸夸我自己”“为自己评奖”( “大胆发言奖”“文明礼貌奖"”“不乱扔纸屑奖” ……)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同学们认可的奖项。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这种“评选”活动和奖励方法可避免表扬少数优秀生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对习惯较差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大家都能立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从而有效激励学生更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善用体验,提供“说”的机会,让学生“会说”
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行为进行分析和说理,这种换位体验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并内化为道德品质,外化为道德行为。
该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换位体验的:
师:小品的小刚是怎样理解“长大”的?
生:他认为长大就对父母说:“你知道什么?”“不用你管!”
师: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生: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要孝敬父母、经常与父母交流;
师:如果你是家长,你眼中的“长大”又是什么?
生:学会自立,懂得孝敬长辈,学会承担责任;
生:听话,理解、尊重别人,为他人着想;
生:行为自律,待人接物谦慎,能在做事情时观前顾后;
生:能够独立自主,有自己的思想,有上进心,能自觉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体贴理解父母,为人处事做到彬彬有礼;学习上奋发努力,力求每天都有进步。
师:哪位同学能对以上观点进行简要的概括?
生:真正的长大是逐渐摆脱依赖,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真正的长大是身心的成熟和完善!
从而引出结论:青春误读二:关于个性和独立,不是装扮上的标新立异和人格上的故作姿态,正确的做法是追求真正的个性和独立。
师:以上是处于青春期的同学们可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进入的误区,同学们能与父母和睦相处吗?如果你之前惹父母生气、伤心了,那你可以给父母写一封道歉信或者用实际行动证明你已经长大。希望同学们可以走出青春的误区,健康顺利度过人生中的美好时光。
德育的最终目标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教师应尽量设置生活实践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来,在实践中做出来:通过课堂上青春剧场《我的青春我作主》体验和评析,学生明确了真正的个性和独立是什么,懂得怎样孝敬父母。为了让学生知行统一,该教师最后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每次外出、回家都要跟父母说一声,每天要帮父母干一件家务活,每周与父母谈一次心,并要求家长做好记录,每周一次反馈给老师,装进学生的成长档案。通过这些方式,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再经过长期训练转化为习惯化行为。
(作者单位:1福建省寿宁县大安中学 35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