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纯洁少女还是邪恶化身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xinghu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香·韦切利奥〔意大利〕《莎乐美与圣施洗约翰的头颅》

  最关键的是,这幅画深刻地彰显了提香的人文主义思想。他并未着墨于渲染约翰殉难的血腥场面,而是对人物肖像进行半身特写。画中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有着浓厚的人性色彩。莎乐美的温婉柔和,圣约翰的平静安详,男孩的仰望倾慕,以及画面上方约翰天使般纯洁的化身,使得整体画面看起来是如此地平和,丝毫没有残忍血腥的感觉,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盛行的人文主义思想,注重刻画人的精神风貌、表现人的个性。
  莎乐美形象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并未有所变化,而19世纪末在莫罗笔下发生蜕变。莫罗极其钟爱莎乐美题材,创作了许多有关莎乐美的画作。下面这幅可说是其中的代表作。

神秘迷人的危险妖女——《施洗约翰的頭在显灵》


  《施洗约翰的头在显灵》(The Apparition),1875年由19世纪巴黎绘画大师莫罗(Gustave Moreau,1826—1898)创作,现藏法国巴黎卢浮宫。莫罗的画作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善于表现神秘与幻想的世界,与现代超现实主义的绘画思想颇有相似之处,也往往被同时代的象征主义艺术家尊为先驱。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圣经故事以及中世纪的神话和传说,尤其钟爱莎乐美题材。莎乐美在莫罗笔下发生蜕变,成为一位妖艳而神秘的女子。
  《施洗约翰的头在显灵》,刻画的是莎乐美在希律王面前跳舞时手指施洗者约翰头颅的情景。画面色彩细腻华丽,背景是具有拜占庭式风格的宫殿,富丽堂皇,殿中是教堂式的圆拱与高大的廊柱,墙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精美的马赛克花纹。从香炉中盘旋而上的烟雾缭绕,空气中弥漫着迷人的芳香。画中的莎乐美像个印度公主,充满东方韵味。她面部朱粉均匀,胸前、腰间与裙尾上都镶嵌着藏蓝色宝石,尽显雍容华贵。赤裸的身体饱满而性感,被薄纱轻裹,美得像仙女下凡。她轻舒罗袖,微点脚尖,在醉人的乐曲中婆娑起舞。昏暗的氛围下,莎乐美身上的珠宝璀璨生辉,闪耀着金属的光泽。宝石般绚烂的色彩创造出梦幻般的情绪,强烈地烘托出她跳舞的激情。画面中的希律王表情呆滞麻木,似乎已被莎乐美这朵曼陀罗深深麻醉。
古斯塔夫·莫罗〔法国〕《施洗约翰的头在显灵》

  画面定格在她手指施洗者约翰头颅的一瞬间。悬浮在空中的约翰的头颅,像蒲公英般向四周射出夺目耀眼的圣光。约翰的面容庄严而冷峻,眼神坚定地凝视着莎乐美。仍在冰冷地滴血的头颅与地毯上淋漓的鲜血、散落的花瓣相互呼应,再次体现了约翰对耶稣与信仰的高度忠诚以及他伟大的牺牲精神。
  这幅画可说是莫罗象征主义代表作品的典范,也集中体现了他所追求的神秘色彩。莎乐美的手势,似乎在和约翰的幻象争论着什么。她的手臂并不是笔直地指向他,而是有些抖动的迹象,似乎暗示着内心的踌躇和矛盾。她的眼神也冷漠而神秘,令人回味。金碧辉煌的宫殿却被阴暗的色调笼罩着,似乎象征着公主高贵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的邪恶的心,又仿佛暗示着施洗者约翰死亡的悲惨结局。而象征魔法的手镯、黑豹,还有豪华宫殿里雕刻的恶神,都使整个画面透露出一股神秘的气息。
  那么莫罗刻画莎乐美这朵恶之花,将天真无知的少女描绘成冷漠而难以接近的样子,究竟是缘何呢?他曾这样回答,为谴责当时的社会风气:妇女们寻求不健康的情感,轻浮淫荡;整个社会人欲横流,道德沦丧,追求瞬间强烈的感官享受。莫罗借此画来反映当时社会的颓废精神并对人们加以警告。
  受莫罗启发,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人物王尔德创作了戏剧《莎乐美》(Salomé,1893)。剧中的莎乐美一改曾经的形象,被塑造成追求约翰的痴迷少女,因索求约翰一吻被约翰断然拒绝,便产生了邪恶的念头,即以自己的美舞诱惑希律王,以借君主之权杀掉约翰,从而得到其冰冷之吻。膨胀的欲望使她疯狂,她着魔于病态的爱情。下面这幅画作是比亚兹莱为王尔德的剧本天才般创作的插图集之一,完美地诠释了莎乐美这一新的形象。

诡异怪诞的疯狂魔女——《孔雀裙》


  《孔雀裙》(The Peacock Skirt)由奥博利·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1872—1898)于1894年首次畫于王尔德剧本《莎乐美》的英译版本上。比亚兹莱是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绘画大师,美术史上黑白装饰画领域中的天才。鲁迅先生曾这样赞誉比亚兹莱:“没有一个艺术家,作为黑白画的艺术家,获得比他更为普遍的名誉;也没有一个艺术家影响现代艺术如他这样的广阔……视为一个纯然的装饰艺术家,比亚兹莱是无匹的。”
奥伯利·比亚兹莱〔英国〕《孔雀裙》

  他的装饰绘画作品受古希腊瓶画、“洛可可”时代装饰风格和东方艺术的影响颇深。他不固步于西方传统绘画中透视法的使用、明暗光影的表现以及过渡色的渐变,而是追求表现二维空间的平面美。传奇的黑白方块、流畅舒展的线条、诡异怪诞的形象使他的画作蕴含着独特的审美趣味。
  画面大部分被莎乐美占据,她身披拖地长裙,高贵华丽的装饰其实是她变态心理的伪装。躬身向前的她逼向约翰,似乎想要征服他,强势向前的身姿一方面让观者感受到莎乐美心中燃烧着的炽热强烈的欲望之火,另一方面又给人一种恐惧窒息之感。约翰在莎乐美面前显得渺小,隐约暗示着莎乐美已占有压倒性胜利。她嘴角勾起的坏笑,狂放淫荡,仿佛要诱人走入黑暗的森林、万恶的深渊,连她周围的空气中也弥漫着邪恶恐怖的味道。
  这幅插图采用比亚兹莱惯用的元素来塑造人物和表现故事情节。画面左上方大小疏密相同的散点均匀分布,构成规则的花样圆形,似乎是对古井(剧中莎乐美在古井处遇见约翰)的象征。孔雀裙与孔雀翎元素的使用也意味深长。众所周知,孔雀开屏是求偶的自然表现,而在西方文化中它具有性诱惑的意味。莎乐美身上那袭大弧度曲线的孔雀长裙正突出了其激情与强烈的欲求。而左上方圆形古井中挺拔站立的孔雀更是韵味十足,它展开绚丽的尾屏,极尽施魅之能事吸引异性,象征着莎乐美对约翰赤裸裸的诱惑。画面中莎乐美头戴美丽花环,纤细蜿蜒的线条刻画出的婀娜多姿的枝条,跃动于整个画面,既赋予画面以动感,又似乎象征着莎乐美曼妙绰约的身姿,诱惑着施洗者约翰。而约翰一脸嫌弃厌恶的表情,突出了他对信仰的坚定。
  画面虽没有明亮的色彩,只有最基础的黑与白,画家黑白相衬的画法却不仅突出了人物,又使画面更加灵动而充满生气。画中虽有大片空白却无空洞之感,大块抹黑却无枯燥之感。头发的黑色和衣裙下部的黑色,将人物上身的白色对比得鲜明耀目,既体现了画家用白造型的巧妙技巧,使莎乐美形象在黑白虚实之中美感更加强烈,又突出了莎乐美躬身向前的身姿,体现出其强烈的爱欲。
  “莎乐美”,一个本来连名字都没有的美少女,走出了圣经文本的语境,被文学家、画家、剧作家塑造、变形,既有纯洁少女的影子,又有邪恶化身的意味。以上三幅作品对莎乐美形象的诠释各有所不用,但都令人回味无穷,激发今天的观者无尽的幻想。这或许不仅仅是圣经文学的放射,而是人类给予这个人物的艺术魅力吧。
其他文献
1993年,由美国华裔导演王颖执导的《喜福会》在北美上映,一定意义上标志着美国华裔影片开始步入美国影坛,成为西方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余年后的2018年8月,《摘金奇缘》夺得美国票房冠军,再次将美国华裔影片推至关注热点。该片是继1993年 《喜福会》后好莱坞拍摄的又一部全亚裔出演、讲述亚裔生活的影片。而与《摘金奇缘》中亚裔群体“炫富式”地寻求身份认同的表达方式不同,2019年7月在北美上映的
4月的天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细雨绵绵。林浩的心情也同天气一样,阴晴不定。教室里醒目的倒计时牌每天都在提示高考越来越近了;老师们也像是上足了发条,不断叮嘱大家这次“二模”考试的重要性,反复提醒“二模”的成绩是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参考。    林浩说:  整个“二模”考试我就像是在梦游,搞不清楚自己答了些什么,大题做到后面都糊里糊涂的,最后的成绩也和平时相去甚远。为什么我天天手不释卷,但是一到重要考试
俄国本是一个欧洲国家,与中国并不接壤。经过不断扩张,到17世纪初叶,俄国已发展成为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开始与中国接壤。为了与中国建立商贸关系,刺探中国各方面的情报,俄国多次派遣使团来华,并留下了众多的考察记。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清朝统治的初年,仅仅有1729年托时使团和1732—1733年德新使团访俄。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两次出使俄国,不但官修史书(如《清实录》和民国初年修的《清史稿》)皆无相
“大家”阅读  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络优质原创内容,快速呈现给读者,是 《世界文化》的初衷。【“大家”阅读】每期将甄选优秀公众号上所汇聚的中文圈知名学者、专栏作家的最新文章,与读者分享“大家”眼中的“世界文化”。黛芙拉·墨菲  在我大半生的旅行生涯中,我一
单项选择题在英语试卷上占的分量较重,考查的内容大体可分为如下五类:基础语法知识、习语及惯用搭配、词语辨析、逻辑推理和情景交际用语。其中情景交际类题目难度较大,不仅涉及语法和词汇知识,同时还涉及思维方式、语言习惯、文化差异等因素。笔者精心总结了此类题目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陷阱”并加以解析,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轻松避开“陷阱”,获得高分。  陷阱一:母语思维定势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差异较大。
墓地:孩童与总统毗邻  纽约哈德逊河边,有一座高约150米的巍峨建筑。它下层为希腊神殿式方形,上层为陶立克柱圆形,上刻“让我们拥有和平”。此即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著名北军统帅、美国第18届总统尤利乌斯·格兰特的墓。距此不到100米,还有一座名为圣克莱尔·波洛克5岁男孩儿的墓,1797年7月,男孩玩耍时不慎从河岸坠落身亡。其父悲痛欲绝,为了就近能看到“儿子”,就在其落水处修建了一座小小的坟墓。多年后,主
一  玩具是游戏的工具,而愉悦有益的游戏是每个人享受生活的基本权利;因此玩具不仅是孩子们的伙伴,对渴望释放天真、回归童心的成人而言也必不可少。从一部玩具史里,我们既可以看到人类的童年史,也能够追溯社会文明的历程。  木制玩具是玩具品类中的一个大类,诞生的年代很早,并且几乎在各个历史時期都可见其身影。长久以来,它除了作为一种物质存在,本身还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背后包涵着逐渐完善的人文理念。  在西方,
主题: 绿色梦想文明生活    命题作文  1. 风雨中,我的独白  2. 破例  3. 人生也有节气  4. 如果灾难来临  5. 媒体也要绿化  6. 声音的文明  7. 不可缺少的“求”  8. 想要幸福不容易  9. 我眼中的“君子”  10. 自然给我的启示  半命题作文  11. 年,我们的世界    12. 我与共  话题作文  13. 2010年“五大民生心愿”征集活动结果揭晓:患
The Ministry of Railways is carrying out on detailed inspections1._______  and maintenance along China’s Qinghai-Tibet Railway ensure 2._______  that the trains run safe across the world’s highest lan
数月前,法国电视剧《特工科恩》(The Spy)的热播将伊利·科恩(Eli Cohen,1924—1965)这位历史人物重新带回到人们的视线。作为以色列的王牌特工,伊利·科恩被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奉为“无可匹敌的情报专家”,享有“西方佐尔格”的美誉。科恩被以色列人尊为“国家英雄”,在以色列网站评选的“最伟大的100位以色列人”中,他位列第26位,只与爱因斯坦相差四位。科恩的人生堪称一部谍战大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