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券商资管业务的未来不再是卖通道,而应该回归证券业务本源。
严监管正加速影响资本市场。11月17日,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要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即金融机构不得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这意味着,近年来依靠通道业务实现规模扩张的券商资管路径不再可行。
有大型券商资管业务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当前国内券商资产管理规模中超过70%以上为通道和资金池业务。通道业务被监管文件全面叫停,资金池等业务明确受限,虽然短期对于券商业绩影响有限,但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倒逼券商资管业务深入转型。
规模扩张始末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前三季度,券商资管(包括定向资管和非定向资管)总规模17.37万亿元,其中定向资管规模为14.73万亿元,占总规模的84.77%。
通道业务在定向资管规模中占比不小,持续的规模扩张也是近年来券商资管规模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2年初,证监会将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由审批制转为备案制,是为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新起点。此后,证监会先后发布了包括《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及《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等券商资管业务规范。券商资管进入百家争鸣、各显所长的新时期。
2012年10月,监管层放开券商资管通道业务资格。一些有着银行系背景或“基因”的证券公司借助通道业务率先在资产管理领域快速扩张。很快,这一“无风险创新”业务在券商资管行业蔓延开来。然而,从2013年单一的银证合作定向业务,到2014年出现的集合通道业务,随着交易结构和层级愈发复杂,通道业务的风险也在逐步累积,并日渐引起监管重视。
虽然有过风险教训,但券商一度对通道业务的规模扩张模颇有依赖。有行业人士表示,特别是在券商资管规模和收入排名双重考核的机制下,如果一家券商放弃通道业务,则意味着将被其他从事该业务的同行甩在身后,因此券商资管的通道业务成为其不能放弃的“奶酪”。
不过,天风证券测算显示,以2017年前三季度规模为例,极端假设下,定向资管均为通道业务,且收费标准为万分之五,今年以来该业务贡献收入仅为55亿元,占券商营收比为1.74%,对行业业务收入影响并不大。
随着风险累积,监管层多次警示称,金融机构须充分发挥中介应有的价值发现、价值提高和价值创造作用,而设计复杂不透明的产品,大量从事通道类融资业务,不仅增加了社会融资环节和成本,一定程度上还会演变为金融自循环,没有为社会真正创造价值。这不仅无助于提高行业竞争力,更偏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
2016年7月,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更是明确强调,要逐步压缩通道业务规模,并指出通道业务不是资产管理业务的重点,“早晚是要消亡的”。
倒逼主动管理
2017年5月,证监会重申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所谓“通道业务”。随后,各券商相继开展自查行动。
近日,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表示,按照十九大关于加强金融监管的部署要求,证监会将健全“以监管会员为中心”的交易行为监管模式,建立“穿透式”监管机制,防止监管套利。
从数据看,今年以来,通道业务在券商资管业务中的占比开始收缩,带动券商资管总规模连续5个月回落,监管层也在“风险资本准备”和“券商分类评价指标”中对通道业务进行了严格约束。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证券公司资管业务规模为17.37万亿元,相比于二季度末、一季度末的18.10万亿元和18.77万亿元,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下降,甚至已经不及2016年年底的17.58万亿元。其中,今年三季度、二季度定向资管计划产品规模分别环比减少了7163亿元和6194亿元,这主要集中在以定向资管计划类产品为主的通道业务上。
有机构人士还表示,资本市场上的一些业务形态,往往呈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窘态。本次征求意见稿不仅体现了监管力度空前,而且意在鼓励资管这一业态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真正实现金融监管一盘棋的综合治理效果。
高华证券分析师唐伟城认为,在通道业务和资金池业务双双受限的情况下,资管新规或将进一步刺激券商资管规模收缩。综合测算,券商资管规模预计到2019年将降至16.40万亿元。
渤海证券在研报中提出,由于通道业务规模数额较大,禁止通道业务将缩小券商受托管理资产规模的增速。但由于主动管理约为1%的管理费率要远高于通道业务万四的费率,因此大力发展主动管理,完全能够弥补通道业务消失给券商带来的负面影响。
东方证券分析师唐子佩则认为,由于此前业内对监管政策已有预期,且资管新规设置了充分的新老划断过渡期,判断资管新规对券商的短期影响偏中性。但从中长期来看,资管新规有利于促进行业自主化转型,推动行业回归资产管理本源,利好行业发展。
破而后立。前述券商资管业务总部负责人表示,通道业务带来的规模扩张效应已告一段落,证券行业应重新审视和定位“大资管”业务。作为一项综合型业务,券商资管是产业链服务,包括产品设计、执行、营销、渠道等,券商需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客户需求设计产品,进行主动管理和创新,如设立自己的产品库、专业人才储备和创新产品机制,进而未来在券商内部形成多部门间(投行、经纪、投资顾问与咨询、财务顾问)相结合的良性互动。
严监管正加速影响资本市场。11月17日,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要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即金融机构不得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这意味着,近年来依靠通道业务实现规模扩张的券商资管路径不再可行。
有大型券商资管业务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当前国内券商资产管理规模中超过70%以上为通道和资金池业务。通道业务被监管文件全面叫停,资金池等业务明确受限,虽然短期对于券商业绩影响有限,但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倒逼券商资管业务深入转型。
规模扩张始末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前三季度,券商资管(包括定向资管和非定向资管)总规模17.37万亿元,其中定向资管规模为14.73万亿元,占总规模的84.77%。
通道业务在定向资管规模中占比不小,持续的规模扩张也是近年来券商资管规模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2年初,证监会将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由审批制转为备案制,是为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新起点。此后,证监会先后发布了包括《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及《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等券商资管业务规范。券商资管进入百家争鸣、各显所长的新时期。
2012年10月,监管层放开券商资管通道业务资格。一些有着银行系背景或“基因”的证券公司借助通道业务率先在资产管理领域快速扩张。很快,这一“无风险创新”业务在券商资管行业蔓延开来。然而,从2013年单一的银证合作定向业务,到2014年出现的集合通道业务,随着交易结构和层级愈发复杂,通道业务的风险也在逐步累积,并日渐引起监管重视。
虽然有过风险教训,但券商一度对通道业务的规模扩张模颇有依赖。有行业人士表示,特别是在券商资管规模和收入排名双重考核的机制下,如果一家券商放弃通道业务,则意味着将被其他从事该业务的同行甩在身后,因此券商资管的通道业务成为其不能放弃的“奶酪”。
不过,天风证券测算显示,以2017年前三季度规模为例,极端假设下,定向资管均为通道业务,且收费标准为万分之五,今年以来该业务贡献收入仅为55亿元,占券商营收比为1.74%,对行业业务收入影响并不大。
随着风险累积,监管层多次警示称,金融机构须充分发挥中介应有的价值发现、价值提高和价值创造作用,而设计复杂不透明的产品,大量从事通道类融资业务,不仅增加了社会融资环节和成本,一定程度上还会演变为金融自循环,没有为社会真正创造价值。这不仅无助于提高行业竞争力,更偏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
2016年7月,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更是明确强调,要逐步压缩通道业务规模,并指出通道业务不是资产管理业务的重点,“早晚是要消亡的”。
倒逼主动管理
2017年5月,证监会重申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所谓“通道业务”。随后,各券商相继开展自查行动。
近日,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表示,按照十九大关于加强金融监管的部署要求,证监会将健全“以监管会员为中心”的交易行为监管模式,建立“穿透式”监管机制,防止监管套利。
从数据看,今年以来,通道业务在券商资管业务中的占比开始收缩,带动券商资管总规模连续5个月回落,监管层也在“风险资本准备”和“券商分类评价指标”中对通道业务进行了严格约束。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证券公司资管业务规模为17.37万亿元,相比于二季度末、一季度末的18.10万亿元和18.77万亿元,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下降,甚至已经不及2016年年底的17.58万亿元。其中,今年三季度、二季度定向资管计划产品规模分别环比减少了7163亿元和6194亿元,这主要集中在以定向资管计划类产品为主的通道业务上。
有机构人士还表示,资本市场上的一些业务形态,往往呈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窘态。本次征求意见稿不仅体现了监管力度空前,而且意在鼓励资管这一业态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真正实现金融监管一盘棋的综合治理效果。
高华证券分析师唐伟城认为,在通道业务和资金池业务双双受限的情况下,资管新规或将进一步刺激券商资管规模收缩。综合测算,券商资管规模预计到2019年将降至16.40万亿元。
渤海证券在研报中提出,由于通道业务规模数额较大,禁止通道业务将缩小券商受托管理资产规模的增速。但由于主动管理约为1%的管理费率要远高于通道业务万四的费率,因此大力发展主动管理,完全能够弥补通道业务消失给券商带来的负面影响。
东方证券分析师唐子佩则认为,由于此前业内对监管政策已有预期,且资管新规设置了充分的新老划断过渡期,判断资管新规对券商的短期影响偏中性。但从中长期来看,资管新规有利于促进行业自主化转型,推动行业回归资产管理本源,利好行业发展。
破而后立。前述券商资管业务总部负责人表示,通道业务带来的规模扩张效应已告一段落,证券行业应重新审视和定位“大资管”业务。作为一项综合型业务,券商资管是产业链服务,包括产品设计、执行、营销、渠道等,券商需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客户需求设计产品,进行主动管理和创新,如设立自己的产品库、专业人才储备和创新产品机制,进而未来在券商内部形成多部门间(投行、经纪、投资顾问与咨询、财务顾问)相结合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