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时为何无人挺身而出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lia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差回来,已成了另一个国家”
  回想起25年前的情形,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德米特里·叶弗列缅科清晰地记得他那时“不可思议”的感受。
  他当时正在国外出差,1991年12月9日回到莫斯科,而在这前一天,俄罗斯、乌克兰与白俄罗斯3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别洛韦日森林的会面中已经决定了苏联的命运,“离开时是一个国家,返回时已成另一个国家”。
  “震撼与恐慌”,叶弗列缅科用这样的字眼来描述彼时心情。
  感到不可思议的不止叶弗列缅科一人。莫斯科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叶甫根尼·格拉奇科夫清楚地记得,1991年8月19日,他开车去莫斯科大学时看到马路上有坦克,他还朝坦克挥了挥手。“当时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发生了政变。”在他的记忆里,那一天的莫斯科,太阳高照,寂静而炎热。
  “它发生得几乎完全不为我们觉察”,俄罗斯科学院世界诗歌语言研究中心主任纳塔丽娅·阿扎洛娃这样概括了她的感受。在她看来,“这正是苏联解体的主要问题”。
  的确,这谜一般的“不被觉察”,是俄罗斯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界二十多年来希望解开的问题,也是东西方政界和学界一直热议不衰的话题。
  苏联共产党连续执政了74年,面对亡党亡国危机之时,为什么2.5亿苏联人能平静接受?为什么近2000万苏共党员没有挺身而出,“竟无一人是男儿?”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这一事件催生了无数著作研究。
  在采访中,格拉奇科夫试图解释那时的“平静”:“这已经是一个不再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权了——民众能够平静地接受,就像接受了与普通人没有任何关系的国家领导层的争权斗争一样。谁也不想干涉并庇护这个脱离群众并再也不代表自己利益的政权。”
  宣布苏联解体的那一天,德米特里·特列宁正在军队服役,是国防部军事学院的一名教师。得知《别洛韦日协议》签署,他的内心竟“涌起一丝轻松”。在他看来,苏联根本性的改变不是在1991年12月,而是那年的8月。现任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主任的特列宁解释说:“当时起主导作用的意识形态失灵了,由意识形态衍生的行为准则也崩塌了。”
  “我不能原谅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背弃和对国家利益的出卖。”格拉奇科夫出生于战后,成长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有着20年党龄的他难以接受苏共的瓦解。“我拥有的许多东西——对祖国的爱,思想上的坚定,教育和家庭,我都把它们与苏联共产党联系在一起。”他将对党和国家的真情,埋在了心底。
  无数家庭进入“沉重时期”
  解体时的平静并不意味着后来的日子会一直持续这种平静。相反,许多家庭进入了一段“沉重的时期”。
  解体后,格拉奇科夫89岁的母亲和他的哥哥姐妹都生活在乌克兰。他们的工作不稳定,薪水极低,生活艰辛,经常需要格拉奇科夫寄钱接济。生活在立陶宛的姨妈一家,日子也没好到哪里——立陶宛不得不从外购买曾经引以为豪的香肠、奶制品。“乌克兰曾是苏联时期最富足、经济最发达的共和国之一。然而现在,战火纷飞,国家贫困,这让人痛心。”叶弗列缅科很伤感。
  历史系研究生盖伊1991年在克里米亚出生,虽然他的记忆里并没有“苏联故事”,但他也不得不承受“解体后果”。在他们一家看来,最无法接受的是克里米亚被强行留在了乌克兰。由于当年被切断的铁路交通至今未恢复,25年来,盖伊与生活在俄罗斯库班地区的亲戚只走动了两次,“走亲戚竟变成一件困难、昂贵而又十分令人怀念的事情”。
  同样的影响几乎覆盖每一个家庭,“一家人的地理界线被显著改变了”,阿扎洛娃这样总结说。对于她的家庭,苏联解体一方面打开了通往西方的门——父母去了布拉格,更多亲戚前往德国;另一方面,曾经熟悉并喜爱的旅游线路被迫关闭,阿扎洛娃与爱沙尼亚、格鲁吉亚、乌克兰的许多朋友失去了联系。
  “尤其是第一个十年,那是一个困难的时期。”叶弗列缅科表示,生活变化仅是一部分,他的世界观也是在这个时期“同改革时代的幻想诀别了”。
  “这件事对我们的意识与心理产生的影响,是创伤式的。”格拉奇科夫感叹说,“对于所有人以及我的家庭来说,这是沉重的时期”。
  俄罗斯独联体国家研究所高级研究員弗拉基米尔·叶夫谢耶夫常常会这样假设:“如果苏联没有解体,我们不会有那么多的军事冲突;如果苏联没有解体,数百万的俄语居民不会毫无征兆地成为住在别人国家的人……”他认为,“苏联解体对人民来说是最大的悲剧,也是一次社会的倒退”。
  历史不会有“如果”,经历了解体之痛的俄罗斯在“普京时代”迎来了转折,经济开始崛起,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感到“生活逐渐重回正轨”,“大国信心”开始恢复。随着90后和00后的出生,苏联以及那段创伤正在许多人的生活中渐行渐远,年轻一代没有历史背负,似乎比他们的父辈更容易“向前看”。“轰然倒塌的背后,是无数不起眼因素的共振”
  拉开时间的距离,可以让思考得到验证或是修正。苏联解体、休克疗法、西式民主、俄罗斯重振,经历了这些年之后再回首,又会有怎样的思考?
  亚历山大·费多罗夫斯基是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的教授,他对于苏联为何解体的看法一直没有改变。他坚持,这是缺少拒绝教条主义的决断力和缺乏市场改革的连贯性造成的,内政外交、经济和社会文化领域改革也因此遇到了官僚体制的严重阻碍。
  阿扎洛娃认为,共产党点燃了世界革命,并在苏联确立了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但是在抵达目标前,意识形态淡去,物质资料短缺,这些让民众开始更多地衡量生活的质量。
  1991年的叶弗列缅科在政治主张上支持叶利钦,现在,他的研究增加了些新视角,并在他的新书《创伤后的俄罗斯——国际关系不平衡发展条件下的社会与经济转型》中阐述了他的思考。叶弗列缅科认为,苏联应该被看做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由意识形态、组织等元素组成。在体系形成的过程中,嵌入了一些内在缺陷,“起初不起眼,但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就能够迟滞进程,从而导致体系被破坏。”他所说的“不起眼”因素,包括经济萧条、改革不到位、苏共内部分裂等7种内外因。正是各种因素“共振”,导致了在一定历史环境下苏联的轰然倒塌。
  在追求自由、民主的口号下,解体后的俄罗斯一度陷入秩序混乱、寡头横行、分离主义情绪高涨的困境。
  格拉奇科夫表示,民主与自由“不过是西方人骗人的把戏”。特列宁对此质疑说,在社会制度尚未巩固的情况下,所谓“自由”,或许只是意味着强大一方对弱势群体的碾压,“失去力量的自由会导致混乱”。
  重建国家意识形态日益成为俄罗斯思想界和知识界的共识。如叶夫谢耶夫所说,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有基于对历史正确认知和爱国主义的国家意识形态,作为大国,必须有自己的世界观及其代表观点的理论基础。现年26岁的楚玛科娃年龄只有叶夫谢耶夫的一半,在这点上,他们丝毫没有代沟。楚玛科娃说:“每一个国家都需要培养热爱祖国并且为之骄傲的爱国主义者。”
  (《环球时报》2016.12.26)
其他文献
老李说,他觉得现在是最理想的状态,跟儿子住一座楼,儿子和儿媳妇呢,就在楼上住着。  如果是住对门反倒不好了,太近了,理想的狀态就是他住1楼,儿子儿媳住12楼。  “我要想见他呢,我坐电梯上去能见到他,他要想来看我,他每回下楼从我这儿过,但是距离得差12层楼。他来我们不一定在,就在门口给贴个便条告诉他,让他放心。平时,我和老伴种花养草,一块遛弯做饭,碰着孩子需要帮忙的,就给他们搭个手,我们现在身体还
期刊
小儿肺炎 将柚子皮晾干后,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开几次后,把汤汁倒入碗里给患儿喝下,一般連喝几次就会见效。  冻疮 用晒干的柚子皮水煎取浓汁,用毛巾蘸取浓汁热敷患处,破皮之处忌敷。此方法最好坚持到冬天结束。如果冻伤处没有破皮的话,可以放入几个干辣椒。需要注意的是,锅和毛巾最好是单独使用的,煮好的水不需更换,但每次一定要煮开,加入新水一定要延长煮沸的时间。  脚气 将柚子皮加水适量煮开后,倒入洗脚盆内
期刊
最有逻辑——诸葛亮  如果要论“年终总结”质量,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蜀汉丞相诸葛亮则是当之无愧的高手。如果把他的“年终总结”拿到现代,则一定会被领导提出表扬并且全公司巡回朗读。  诸葛亮具有代表性的“年终总结”便是《前出师表》,当然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年终总结”,但逻辑清楚,论据充分,有态度、有计划;既有历史功绩,又有未来展望,堪为范本。下面摘录三段加以说明:  第一段:臣本布衣,躬耕
期刊
当年仁安羌战役中被113团解救的英军中,目前唯一健在的老兵、退役上尉杰拉德·费茨派垂克在和刘放吾将军后人联系后,于2012年9月16日,以93岁高龄,偕妻子专程赶到美国,向70年前在缅甸仁安羌战役中拯救过他及其余7000名英军同袍的恩人后人致上迟来的谢意。费茨派垂克向刘放吾将军的儿女追忆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救援大战,以亲身经历澄清英国亚历山大将军所谓“中国军队从未赢得过一次对日战役”的谬论。  中国
期刊
毛泽东要求“不祝寿,不送礼”  中国人重视生日送礼,如果党内盛行此风,会败坏党风、政风。因此,从延安时期起,毛泽东便公开反对搞生日庆典活动。他多次告诫党员、干部:不要搞生日宴会,不准收受礼品,不准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毛泽东这么说了,不仅是要求别人,更是要求自己,并在党内提倡“不祝寿,不送礼”。  1953年12月26日,毛泽东60岁生日,只在家里摆了一桌酒席,自个儿庆贺一番。  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
期刊
五百年琉球文化的精华瞬间化为乌有  在现在的琉球群岛和奄美诸岛上,古代曾经存在过一个独立的王国,其首都就在琉球群岛的主岛——冲绳岛上的首里城。在明清两代,琉球王国都向中国纳贡称臣,成为中国的藩属国,官方文书典籍全用汉字。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随着国力的增长,侵略野心也开始膨胀,不顾中国清政府的严正交涉,于1878年派兵灭亡了弱小的琉球王国。其后,日本在这里进行了高压统治,并实行同化政策,使得琉球人民
期刊
1942年4月14日,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团长刘放吾(黄埔6期生)奉命率团增援英军,16日午后抵达小镇巧克伯当驻防。其间战事风云变幻,4月16日夜间,负责西线的英缅军第1师以及家眷和记者、传教士等7500余人被一部迂回穿插的日軍切断退路围困在巧克伯当西南约60公里一处叫仁安羌的油田地区。包围圈外的英缅军司令斯利姆听闻刘团抵达,前往会晤。  当时日军的策略是由迂回穿插的214联队在仁安羌设置三
期刊
穿什么?贵族轻裘加身,穷人基本靠抖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孟尝君第一次见秦王,进献了“狐白裘”,狐裘最为珍贵,狐白裘则是取自狐腋下的纯白皮毛,集腋成裘,更是狐裘中的上品。  其实,裘并不是古代贵族的专利,它根据材质的不同贫富皆宜,算是古代最常见的冬服。有钱人家穿狐、貂、貉、豹所制的裘衣,轻薄保暖。贫苦人家取暖就只能选择鹿裘、羊裘、狗裘。  《周礼》中还特别规定,因为裘属于亵衣,穿的顺序为:内衣-
期刊
担负起掩护中央红军转移殿后的艰巨任务  长征初期,红军行军的战略态势是:红一、红三军团做左右两路开路先锋,红九、红八军团保障左右两翼,“中革军委”两个纵队居中,殿后任务由红五军团担负。撤离前夕,“中革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朱德,“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周恩来找陈云谈话。朱德介绍了红五军团的情况。周恩来郑重嘱托陈云:殿后有许多预料不到的事情,为全军整体利益,要作好牺牲的准备。中央派你担任中央代
期刊
特朗普当选,加州闹独立  加州是美国人口第一大州,拥有全美最多的55张选举人团票。然而这依然无法帮助希拉里挽回败局。因此在大选结果出来后,加州民众是最早走向街头抗议的。  位于加州最大城市洛杉矶的好莱坞,大部分明星也都是希拉里的拥趸。抗议之外,加州人又动起了另外一个念头:脱离美国独立成国!  据报道,虽然最近推特上已经掀起了一股呼吁加州独立的运动。其实早在英国脱欧公投后,要求加州脱美的呼声就已存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