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象征所达到的悲剧效果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il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1896-1940)是美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属于迷惘的一代,是“浮躁的20年代”(the roaring 20s)的代言人。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展现盖茨比的人生悲剧和“美国梦”的幻灭的悲剧。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就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利用周围环境中的种种象征来极力营造一种悲剧的氛围。本文立意象征主义的角度,从人物象征入手来分析象征手法所达到的悲剧效果。
  关键词:象征;悲剧;美國梦;幻灭
  作者简介:高玉焕,女,汉族,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1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925年所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中篇小说,讲述了靠贩私酒而发家的西部青年盖茨比试图以财富重新赢得旧爱芳心最终梦破人亡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菲兹杰拉德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可以说安排在盖茨比生活的周围的每一件事物中都包含着作者点点滴滴的心血在里面,而这些事物的象征寓意时时刻刻都在烘托一种悲剧的氛围。尤其是生活在盖茨比身边的这些人,他们在盖茨比的人生悲剧和“美国梦”幻灭的悲剧中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华而不实者——黛西
  首先,黛西在作品中第一次出场时,她像仙女一样,白衣飘飘,声音无比婉转,充满了激情。对此,作者是这样描述的:“她的脸庞忧郁而美丽,脸上有明媚的神采,有两只明媚的眼睛,有一张明媚而热情的嘴,但是她声音里有一种激动人心的特质,那是为她倾倒过的男人都觉得难以忘怀的……”(P13)。黛西身上所具有的美貌与地位使她成为美国梦的象征,这个虚无缥缈的美国梦不停拨动男人的心弦,是众多男人不惜一切所追求的目标。
  其次,从其名字上解读黛西就是雏菊的意思,其外形是在白色花瓣的包裹下有着金黄色的花蕊,所以身穿白色衣裙而内心充斥着拜金主义思想的黛西就是雏菊的化身,盖茨比苦心追求的美国梦终究不过是一朵华而不实的花朵而已。
  二、悲剧制造者——汤姆
  汤姆在作品中就是圣经中撒旦的象征,他就像魔鬼一样给身边的人制造悲剧,他毁了两个女人的幸福,同时也葬送了两个男人的生命。首先他通过金钱来引诱黛西使其放弃盖茨比而与他成婚,破坏了盖茨比与黛西之间的爱情,婚后又通过赠送一些小礼物使得莱特尔成为他的情妇,破坏了威尔逊的家庭。被威尔逊囚禁在家的莱特尔也是因为看到汤姆的车子,不顾一切地冲出家门而白白葬送了生命。其次,在汤姆的挑唆下,威尔逊误以为盖茨比就是莱特尔的情夫从而持枪将其杀死在游泳池里,自己也在不远处的草丛里开枪自杀了。他亲手造成了别人的悲剧以后,就堂而皇之地溜之大吉。正如作者描述的那样:“汤姆和黛西,他们是粗心大意的人——他们砸碎了东西,毁灭了人,然后就退缩到自己的金钱或者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么使他们留在一起的东西之中,让别人去收拾他们的烂摊子……” (P208)。
  三、冷眼旁观者——尼克
  尼克这个叙述者是耶稣的象征,耶稣是上帝派往人间拯救众生的。而尼克这个角色在这小说里既是身处其中又是置身其外,他作为一个旁观者冷冷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他扮演着双重角色,就像来到人间的耶稣一样,既是上帝的儿子又是众生中的一员。正如小说中开头说道:“绝大多数的隐私都不是我打听来的——每逢我根据某种明白无误的迹象看出又有一次倾诉衷情在地平线上喷薄欲出的时候,我往往假装睡觉,假装心不在焉,或者假装出不怀好意的轻佻态度……”(P2),就像是教堂里基督徒无论怎样进行忏悔,十字架上的耶稣在我们看来始终一动不动,不会为之动容。尼克始终守护着盖茨比,他被盖茨比的一往情深所打动而安排了盖茨比与黛西两人的再次重逢,成为盖茨比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也是在他发生悲剧之后唯一为他奔走亲手安葬他的人。在整个故事中,尼克清楚的了解整个过程,洞察到了每个人物的内心,窥视到了身边每个人的秘密。对于盖茨比的人生悲剧,他也试图想要阻止,但是难抵盖茨比心中对于财富与地位的狂热。
  四、寄生蚕食者——食客们
  而那些来盖茨比的别墅里参加派对的男男女女的食客们就是飞蛾的象征。飞蛾是一种寄生性的动物,哪里有灯光它们就往哪里飞去,一旦天亮了灯灭了它们就直接飞走。正如作者描述的那样:“在它蔚蓝的花园里,男男女女像飞蛾一般在笑语,香槟和繁星中间来来往往”。(P18)等到主人发生悲剧时却无人问津,葬礼上冷冷清清,作者利用飞蛾这一意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些人寄生虫的本性,它们这些寄生虫无情地蚕食着盖茨比的“美国梦”。
  五、结语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中,菲兹杰拉德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成功地揭露了盖茨比的人生悲剧,强烈谴责了“爵士时代”的人的自私自利,唯利是图,虚伪狡诈,刻画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社会风貌,盖茨比人生悲剧的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美国梦到头来不过是一场虚空。
  参考文献:
  [1]弗·司各特·菲兹杰拉德著.巫宁坤译.了不起的盖茨比[美].上海译林出版社,2013(07).
  [2]吴建国.菲兹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02).
  [3]霍华德·沃尔夫.菲兹杰拉德与自我的曙光[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14.
  [4]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要象征 诚信论文网,2015(04).
其他文献
一天中  黄昏是我最温馨的时刻  我最想送給晚霞的  是一朵开得正艳的康乃馨  最想同归巢的鸟儿,一起合唱的  是一首谁都听得懂的歌  然后  享受一份安逸、恬淡和闲适  当然  心里还藏着一个不轻易示人的  秘密和美梦  思念的窗  皓月当空,独坐窗前  夜色里  有些话显得多余  有时候  真想长出一双翅膀  飞到你的身旁  不再受相思煎熬之苦  有时候  真想幻化成缤纷的五颜六色  独吸引你
期刊
远眺雾霭  那朦胧中的人影是你吗  我亲爱的姑娘  你在月光下翩然起舞  森林中的精灵也被你吸引  探出头来  睁着大眼睛望向你  它似乎在想——  嗬!这是哪家的仙女呦  你飞扬的裙摆在空中划过优美的弧线  你行云流水的秀发打着漩涡儿落下  你的手指在雨后湿漉的空气中舞动  敲打着雨滴  一下,两下,三下,四下……  也敲打着我的心扉  轻轻地,轻轻地,住进了我的心房  我亲爱的姑娘  你为什么
期刊
研究背景:血管内皮细胞衬贴在血管内腔表面,能接受环境的信息,将信号传递给其本身或周围组织的细胞,同时血管内皮细胞还具有强大的内分泌功能,可以分泌释放多种作用相反的血管活性
摘 要:1993年,托尼·莫里森作为一名黑人女作家荣膺诺贝尔文学奖。她的第五部小说《宠儿》(Beloved)于1987年问世,这部曾被《洛杉矶时报》评为“不能想象少了它的美国文学”。《宠儿》,讲述了女黑奴塞丝怀着身孕只身从肯塔基的奴隶庄园逃到俄亥俄的辛辛那提,奴隶主追踪而至。为了不使儿女重复自己做奴隶的悲惨命运,她毅然杀死了自己刚刚会爬的幼女宠儿。本文从文学伦理学中自由意志与理性意志的角度解读《宠
娇嫩的芽儿,终究还是  忍受过了寒冬的肆意欺凌  在柔风的抚慰下获得重生  冬眠的田鼠,终究还是  从漫长的睡梦中醒来  回归到填饱肚子的现实  春去春又来,花开花又谢  世上的一切都在春天里重生  除了一刻不停地  走向生命终点的我  春天啊,请你告诉我  当我的身躯埋在脚下  这片熟悉的黄土地里  是否熬过了寒冷的冬天  我也会重生在下一个春天  酒  醉了花间明月  醉了如烟往事  醉了萬世
期刊
飞过雅鲁藏布江  來到了雪山下  亲手摘朵雪莲花  献给圣地拉萨  带着亲人的嘱托  带着朋友的牵挂  许下虔诚的夙愿  祈祷安康荣华  经幡五彩飞扬  经桶闪耀光华  乘上雪域的白云  把梦想向圣地表达  祝福西藏繁荣  祝福拉萨吉祥  披挂高原的云霞  圣民的心扉天下播撒  翻过喜马拉雅  聆听雪域童话  亲手摘朵雪莲花  献给唐古拉  尝不够那青稞酒  品不够酥油茶  跳起欢乐锅庄  歌颂盛
期刊
期刊
摘 要:《罪与罚》是使陀思妥耶夫斯基获得世界声誉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从矛盾对立的冲突、梦境与幻觉、内心独白三个方面解读这部作品心理描写的艺术特色,揭示人物思想与精神矛盾。  关键词:矛盾对立的冲突;梦境与幻觉;内心独白  作者简介:郭娜(1984-),女,汉族,河南宁陵人,文学硕士,河南省郑州市卫生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温泉引  猴年初六天气新,冬寒未去春阳生。  驱车俊秀山中泉,汤热水滑洗凝脂。  解衣步入琉璃碗,雾气蒸腾遍身暖。  不时额上津津汗,血脉澎湃肢如棉。  鸳鸯追逐伴叶旋,笑声行处波光闪。  沸珠潺潺燃丹黄,腾腾热浪酒中仙。  碧浴如翠净清爽,蓝幕如海开襟怀。  红波涵酒葡萄醉,白乳赠味奶酪甜。  月色溶溶叮咚响,闭目沉思思更香。  一释人间红尘事,骊山云梦今何妨?  入水教人肤若玉,出罢颊面飞红霞
期刊
每天醒来  第一件事是给自己鼓掌  庆祝我还活着  那么长一条黑色的隧道  我钻出来了  那么多鱼还在水里挣扎  我又一次  成功逃出浪的漩涡  尽管 遗落一只箱子在对岸  也就装着一双皮鞋和  一些微不足道的记忆  还剩大把的时间  追着落日  去打捞  这一生  都在黑与白之间  来回穿梭  我可以把黑夜形容成深渊  睡梦中有太多的  不可预知  而白天 非常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哪儿有急弯 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