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以教材为维系,传递和接受各种知识,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在传统的课堂中,有的教师参照教案照本宣科,被教材所奴役,又力求知识点能教得面面俱到,所以就出现了什么都想讲,什么都要讲,但却什么都讲不透的现象。笔者以《玻璃桌子》教学为例,谈谈教师如何挣脱教材的桎梏,合理使用教材,真正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一、 备课前,知识点的罗列
教材中很多优秀的文章,往往都有值得我们去品评欣赏的地方,比如修辞手法的运用、表现手法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使用等。教师在讲授一篇文章前,首先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文本中的多个知识点了如指掌。比如笔者在教授《玻璃桌子》时,发现文本中有多个知识点可以讲授,如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对比等写作手法。教师对知识点的罗列梳理,是驾驭教材进行教学的第一步。
二、 准备中,知识点的选择
魏书生老师曾有感于语文教育考题泛滥、教学缺乏序列的现状,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有了“语文知识树”这样的一张地图,师生就能明确前进的目标,更快地选择最优路线,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一篇课文中往往有多个知识点,如果教师在预设时想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把每个知识点都讲全、讲透,笔者认为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应该提倡“一课一得”的理念。那到底如何选择知识点,笔者认为要结合两方面考虑。首先是学生。学生语文学习有“最近发展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该学段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而且不会因为知识点过深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迷失了自己。正如钱梦龙老师所说,“深度”者,“深”而颗爱国的种子。那么,小弗朗士为什么会有变化?”当他用沉痛愤慨、柔和而严肃的语气讲述这段过渡语时,学生心目中那个爱憎分明的小弗朗士形象已经呼之欲出,似乎他们也被触动了。教学《丑小鸭》时,在同学们谈所受启发的基础上,我做了以下激情高昂的结语过渡:“即使像丑小鸭一样外表丑陋,但是只要有理想,敢于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给生活带来阳光,给生命带来精彩!”最后,本人大声地说了以下两句并板书下来:有梦想就能飞翔,去追求就会成功!课后请同学们将你们的梦想也写下来。这段过渡语既是旧课的“收场”,又拓展到了课外,为旧课的“收场”和课外学习活动的“开场”作了自然的过渡,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而且在课外仍然可以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去积极探索未知世界。收到了过渡语与结课语交相辉映的艺术效果。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过渡的方法很多,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情创新,但不论是什么过渡方法,根本的标准是:这种过渡是否对整节课的教学有效,是否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实现,是否有利于让学生有所收获。一个个教学环节好比是颗颗珍珠,过渡语犹如一条串珠的线,它能把课文串在一起。缺少这条线,再好的珍珠都成不了美丽的项链。过渡语犹如一座绮丽的桥,它让教师与学生通过理解,近距离地走到一起。巧妙地搭好这条桥,就可以让课堂教学条理清楚,自然衔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道滘中学 (523172)
一、 备课前,知识点的罗列
教材中很多优秀的文章,往往都有值得我们去品评欣赏的地方,比如修辞手法的运用、表现手法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使用等。教师在讲授一篇文章前,首先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文本中的多个知识点了如指掌。比如笔者在教授《玻璃桌子》时,发现文本中有多个知识点可以讲授,如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对比等写作手法。教师对知识点的罗列梳理,是驾驭教材进行教学的第一步。
二、 准备中,知识点的选择
魏书生老师曾有感于语文教育考题泛滥、教学缺乏序列的现状,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有了“语文知识树”这样的一张地图,师生就能明确前进的目标,更快地选择最优路线,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一篇课文中往往有多个知识点,如果教师在预设时想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把每个知识点都讲全、讲透,笔者认为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应该提倡“一课一得”的理念。那到底如何选择知识点,笔者认为要结合两方面考虑。首先是学生。学生语文学习有“最近发展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该学段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而且不会因为知识点过深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迷失了自己。正如钱梦龙老师所说,“深度”者,“深”而颗爱国的种子。那么,小弗朗士为什么会有变化?”当他用沉痛愤慨、柔和而严肃的语气讲述这段过渡语时,学生心目中那个爱憎分明的小弗朗士形象已经呼之欲出,似乎他们也被触动了。教学《丑小鸭》时,在同学们谈所受启发的基础上,我做了以下激情高昂的结语过渡:“即使像丑小鸭一样外表丑陋,但是只要有理想,敢于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给生活带来阳光,给生命带来精彩!”最后,本人大声地说了以下两句并板书下来:有梦想就能飞翔,去追求就会成功!课后请同学们将你们的梦想也写下来。这段过渡语既是旧课的“收场”,又拓展到了课外,为旧课的“收场”和课外学习活动的“开场”作了自然的过渡,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而且在课外仍然可以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去积极探索未知世界。收到了过渡语与结课语交相辉映的艺术效果。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过渡的方法很多,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情创新,但不论是什么过渡方法,根本的标准是:这种过渡是否对整节课的教学有效,是否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实现,是否有利于让学生有所收获。一个个教学环节好比是颗颗珍珠,过渡语犹如一条串珠的线,它能把课文串在一起。缺少这条线,再好的珍珠都成不了美丽的项链。过渡语犹如一座绮丽的桥,它让教师与学生通过理解,近距离地走到一起。巧妙地搭好这条桥,就可以让课堂教学条理清楚,自然衔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道滘中学 (52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