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城镇化新型农村的大好形势下,农村的经济和政治体制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革,在此过程中,人们的思想也被推入一个动态的发展阶段,行为方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非规范性。我们在赞叹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却也不得不无奈的面对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经济发展了,却又出现了“精神滑坡”;物质水平提高了,有的人却出现了道德堕落。中学生作为思想敏感、行为可塑的知识性青少年群落,他们尚未健全的身心也受到很大冲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外部环境的浸染中悄悄改变,有的学生渐渐迷失了自我,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我的孩子怎么了?”家长迷茫的看着变化中的孩子,忧虑而又无可奈何;“我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学生!”,“现在的学生习惯太差了”,农村教师们越来越多的感觉到学生行为习惯的变化,不得不深深的反思自己的教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学生们出现了一系列的不良行为习惯,“问题学生”越来越多,甚至中学生犯罪率也呈现了上升趋势,农村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它如同一个个巨大的问号和叹号,撞击着整个社会的神经,呼唤着、期待着来自实践的回答!
  一、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
  (一)部分学生品德行为习惯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1、知而不为,明知故犯。這是当前农村中学生品德现状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对《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记的很熟,但是很少或根本没有落实到行动中去;有一些学生对老师强调的纪律,当面很遵守,一离开老师的监督就违反;有的学生在学校里表现的很好,但是一走出校门就完全变了模样,把老师的教导跑到了九霄云外;有的学生在作文上写的感恩父母的文章很感人,但是回到家里却对父母吆二喝三,颐指气使,一派小公主或小皇帝的模样。有的学生被老师屡次批评教育后,却不改正,依然我行我素。
  2、责任意识减弱。这是当前农村有一部分学生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对自身的定位不清,思想脱离于社会、家庭之外,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表现。主要表现在: 有的学生集体观念差,不愿意为班级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甚至经常为班级荣誉抹黑;有的学生在校园里随便破坏卫生、破坏公物、破坏纪律等;有的学生只顾自己利益而忽视或不过别人利益。有些学生只知道伸手为父母要钱,而不考虑父母生活的艰辛。有的学生没有社会公德意识等,都表明了一部分学生的责任意识较差。
  3、是非善恶标准不清。这是当前农村一部分学生较为明显的问题。是学生道德标准不规范、世界观不正确的一个表现。一部分学生对一些不良学生违反了纪律,不采取抵制的态度,而是幸灾乐祸,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样子;有的学生对于遵守纪律、积极上进的学生不作为榜样学习,而是冷嘲热讽、打击报复;有的学生对于考试成绩差,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的学生考试作弊,上课违反纪律,不觉得羞耻,反而觉得自己有本事,敢于挑战权威。
  (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
  1、学习方法不科学。这是影响农村中学生学习成绩差的一个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前不预习,课上不听讲,课后不复习。
  2、学习兴趣较差。主要表现在:懒于动脑思考问题,经常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缺乏钻研精神。
  3、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学习竞争意识较强,但合作意识较差;不懂如何合作学习,同学之间的关系处理不融洽;自主探究的能力较差,习惯于接受式学习,动手实践的能力较差。
  (三)大多数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较多。
  1、体育锻炼习惯较差。主要表现在:一些学生懒于锻炼身体,学校的早操、课间操不能正常参加;有些学生没有毅力,不能坚持锻炼身体,周六日回到家就放松了锻炼;有的学生根本不懂锻炼方法。
  2、卫生习惯较差。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饮食卫生习惯很差。例如,一日三餐,不能定时定量,随便乱吃。不注意卫生,使用公共餐具,随便饮食摊点上就餐。还有的学生喝酒,抽烟,暴食、暴饮,贪吃冷食,乱吃零食。有些学生的生活卫生习惯较差。例如,不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不洗手;不勤剪指甲;不能做到早晚刷牙,食后漱口;不注意用眼卫生。看书写字姿势不正确;不爱护环境,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
  (四)一些学生的心理习惯较差。
  1、学习心理调节能力差。主要表现:少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少数学生自我调适能力差,不懂得如何缓解学习压力,每逢考试就失眠、头痛、心慌,甚至在考试过程中表现出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情况。
  2、人际交往问题处理不好。如:没有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方法,一些同学一方面显得冷漠、自私,另一方面又渴望友情;与老师之间的共同语言不多,不容易接受老师的观念,但又渴望被老师认同、被赞扬,惧怕老师又渴望被老师重视等等;与家长交往有困惑,父母的唠叨让他们觉得反感,和控制欲太强的父母难以相处,父母总是试图探究他们的隐私等,面对这些问题,他们不知道如何处理,经常爆发“家庭战争”。
  3、情绪调节能力较差。有嫉妒心理,自卑心理,常常不敢交际、害怕失败、多愁善感、瞻前顾后;孤独心理,内心世界隐秘,不愿过多袒露自己,又常常觉得孤单寂寞,得不到理解;逆反心理,为了维护自尊,对老师和父母的要求往往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挫折心理:对学习没有信心,学习兴趣不浓,没有成就感等等。
  二、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
  学生不良日常行为习惯的产生和反复,不单纯地源于学生思想问题,更多地还是复杂多变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浸染造成。究其原因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
  具有不良日常行为习惯的学生大都具有相同的成长道路:在小学时,因多种原因,偶尔有不愿学习、害怕作业、害怕考试等表现,但由于忽略习惯培养,致使这些不良现象没得到及时的引导和纠正,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习惯;进入初中以后,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变化,使他们内心感到不安、恐惧,因而情绪变得焦虑、无所适从,不良日常行为习惯就表现得更为明显与严重。自尊心的增强和成人感的出现,形成了不正确的价值观,导致他们常抱怨、甚至批评父母、教师和社会。自我意识的出现,形成了他们偏激、扭曲的个性。性意识的觉醒,导致了他们的恐慌和盲目表现,常引发一些超常行为的发生。   (二)客观因素
  学生处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必然要受到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1、家庭因素
  农村大多数学生家长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没有给子女做好榜样。有的家长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很多,抽烟、喝酒、打牌赌博、行为粗鲁、满口脏话。在这样的家庭走出的孩子往往和父母具有一样的不良习惯,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缺乏对孩子基本的关心和爱护,并且受到文化知识和教育能力的限制,这些家长的教育方法欠缺,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有的家长在子女的行为和思想出现问题时要么不闻不问,要么方法简单,不知所措,有时甚至被孩子弄得哑口无言。
  只养不教,重养轻教,重物质,轻思想是农村一些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的突出现象。在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最需要關心、帮助和扶持的年龄阶段,有些家长没有进行正确的教育、管理和帮助,反而认为给孩子挣钱,给他钱花就是爱孩子。由于对子女毫无原则地溺爱,甚至包庇、袒护、纵容子女的不良行为,帮助子女隐瞒过错、逃避责任。把教育孩子的内容局限于爱他、宠他、惯他,而忘了教他,殊不知,这样的爱是对孩子的一种溺爱,更是一种害。
  还有一些家庭由于孩子较多,家长的教育精力不够,造成了教育的不平衡现象,致使一部分缺乏家教的孩子养成了较多的不良习惯。据了解大多数有两个孩子或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 家长往往特别偏爱小的或男孩,所以许多家庭的男孩和最小的都特调皮,几乎成了家里的小霸王,没人管得了他们。等到惯坏了,自己都管不了了,于是家长们就采取了放弃,又把全部的精力放到其他的孩子身上,冷落他们,使孩子受到严重的伤害从而走向极端。
  2、学校因素
  当前,教育评价体制的缺陷,造成了教师“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加剧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恶化和蔓延。由于各级主管部门以学生考试的成绩来考核教师,社会各界也只关注学校的升学率,导致老师们教育观念的错误,导致老师们加班加点的进行课业辅导,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进行心理辅导。教育方式的简单化,工作安排的缺陷,教育措施的不力,以及教育者本身道德品质上的问题等,都妨碍着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另外,有的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成才观。教育手段陈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简单粗暴,动辄训斥羞辱、体罚学生等,这种师生关系,极易使这些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厌学、厌师等情绪。
  再加上农村教育条件落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给学生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一些家长和学生认为在农村读书根本就没有出路,造成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流失大,甚至根本就不读书。这也造成了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差和行为习惯差的“双差”现象。
  3、社会因素
  如今,急剧变化的社会对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近几年,由于国家教育制度、用人制度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许多学生认为读书无前途,还不如做生意。社会在骤然变化的进程中,给我们带来了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阴暗面,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和不平衡,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种种负面效应。一部分农村中学生在这些冲击面前,渐渐迷失了自我。
  不良社会媒介的传播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一段时间以来,格调低下的,充满暴力的,黄色内容和恐怖的影视书报充斥市场,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网络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中学生带来了较多的不良影响,一些学生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
  近几年,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这种不平衡现象影响了人们对优质生活的评价标准,许多人认为只要家里有钱,能吃香的喝辣的就是好生活。并且影响了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综上,目前农村中学生身上存在着较多的不良行为习惯,包括品德、学习、生活、心理等诸方面,究其原因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变这些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值得庆幸的是这些现象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注意,并展开了较多的研究,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农村中学生必将迎来一片蔚蓝的天空。
其他文献
理解阅读疗法在应急服务中的社会功能与实践特点,探究阅读疗法应急服务的有效路径,对社会心理康复和社会信心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中“方舱医院读
排列组合问题是高考必考内容,通常都是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在高考的试卷中,它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不易掌握。因而在求解排列组合应用题时,除做到:排列组合分清,加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中主角麦克白,是一个别具一格的悲剧形象。  麦克白是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近亲,显赫的爵士,作为苏格兰军队的将领,他既勇敢,又足智多谋。一次,当他和苏格兰另一将军班柯率军打败了一支人数众多的叛军而得胜回朝,路经一片枯黄的草原时,遇到三个女巫暗示麦克白将作“未来的国王”,暗示班柯虽然“没有麦克白那样的幸运”,可是他的子子孙孙却要成为苏格兰国王。班柯对女巫的暗示不以为然,
摘要:中职院校的英语教育属于一种公共基础教育。本文就如何提高中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中职学校 英语 课堂  近年来,随着中职学生越来越多的在中外合资、外资企业中就业,在同学们的心中,英语的分量提高了很多。怎么样更好地把握英语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成为中职英语教师关注的课题。  一、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学习活动影响很大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书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洋洋、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背景,体会到中华不振是周恩来立志的根本原因。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
创新教育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早巳深入人心,妇孺皆知,关于创新教育方面的研究课题及论文可谓数不胜数,车载斗量,我本人认为,创新教育理念的出台解决了教坛上一直被视为焦点的问题:教师
摘要:存在听力障碍的孩子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先天或后天的生理缺陷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他们后天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如:自卑、抑郁、暴躁、逆反等。因为家庭、社会、自身等因素,与正常的学生相比,听障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更多地依赖于学校的教育,我校已根据听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常见的心理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课程,针对某些听障学生典型心理和行为问题,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途径进行分析矫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因操作简单、筛选效率高、假阳性率低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生物与医学领域.该文拟找出用SSH所建立的10个肺癌差
作物种子中ATP(腺核苷三磷酸)含量的高低与种子活力的关系,以及种子活力与产量的关系都已有报道。种子中ATP含量与种子活力呈正相关,播种高活力的作物种子能获得高产。影响
作为老师必须有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导引,巧于点拨,努力创设洋溢个性的、创新的、多姿多彩的智慧教学。叶圣陶说:“正确的引导是教授孩子们成功学习知识的金钥匙。”善于用好这些金钥匙,我们就能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成功开启学生的求知潜能,顺利完成我们预定的教学目标。  一、循循善诱、由浅入深引导法  教师作为课堂上的主导者,不仅要与学生、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更要抓住文本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