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liveto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的追忆
  
  80年代初,一部电影《天山行》记录了解放军战士艰辛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的英雄事迹。二十多年后,一个为牺牲的班长守墓二十年的老兵再次让人们想起天山下那条路,仰望天山上那些碑。2006年,全国众多媒体几乎同时关注着陈俊贵,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共同关注》栏目和全国各地众多省级媒体纷纷报道了他的事迹。陈俊贵因此成为我们新疆新源县的公众人物。就在这一年底,我们在商讨下一年度电教片拍摄计划时,电教办的同事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出了陈俊贵的名字。
  有人说,陈俊贵都让别人拍“烂”了,中央台都上了,我们能拍得过中央台吗?怎么拍?拍什么?
  为难之际,组织部部长庞晓红说了一句:“电教片别人都没拍过呀。”一句话,使我们豁然醒悟:是的,我们拍的是一部电教片,我们不是简单地传播英雄的事迹,而是要透过现实的外衣,还原人心的阳光,感召广大党员干部。这是我们的片子与事迹报告类专题片的不同之处,这也是我们拍一切人物的最坚实的立脚点。明白这个道理,一切就变得清晰了。
  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我们查阅了有关陈俊贵的报道,发现大多是报道陈俊贵的班长、副班长为了救他和另一名战士而牺牲的过程,以及陈俊贵二十年来为班长扫墓祭奠的感人故事。我个人认为,这些故事反映出的战友情、生死情固然可贵,但不是全部。逝去的人,留下了期望;留下的人,怀抱着承诺。陈俊贵所展现出的信守承诺的精神,正是我们要求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反映。这不正是我们电教片要宣传的主题吗?州、县组织部门领导对这一拍摄计划极为重视,邀请了新疆电视台资深编导来为我们的创作把脉,最终确定了拍摄方案和片子脚本。
  
  承诺的艰辛
  
  清明前夕,在当地干部的陪同下,我们驱车来到新源县那拉提镇哈拉苏村陈俊贵的家。
  陈俊贵常年穿着一身军装,脸色黝黑。他很健谈,颇有西北汉子的豪气,几句寒暄后我们便以“老陈”称呼起他来。听说我们要为他拍专题片,老陈丝毫没有谦让之意,满口答应。这让我们几个多年拍片的人感到意外。以往做片子,主角一般都推辞客气几句,这老陈却是毫不客气。我正在心里嘀咕着,老陈说:“现在的人早把当年修路的人们忘了,我想让他们重新记起那些牺牲的战士,还想通过你们的宣传,筹集点资金把战友们的墓地修一下。”
  听了老陈的话,我们心里有点难受。当年的英雄流血流汗,筑就了一条带给我们希望和幸福的路。而英雄们的坟墓前却凄清寂寞,长满了蒿草。死去的英雄尚如此,活着的英雄又如何?老陈家里的一切,足以说明一个英雄的失落。破房子是前些年战友们凑钱帮他盖的,电视机是县委宣传部送的,身穿的军装也是县人武部“赞助”的。家里唯一算得上值钱的东西就是院里的那台小四轮拖拉机,这是老陈多年辛苦攒钱买来种地用的。老陈在那个生死雪夜落下了腿病,轻度残疾,干不了重活。儿子在部队当兵,女儿在县城上高中,家里收入就靠几亩地,日子十分清苦。而他还要挤出钱来,修葺战友们的坟墓。
  清明那天,我们跟拍了老陈扫墓的场景。有一点在片中没有交代——陈俊贵的班长、副班长和其他52名烈士并没有埋在天山公路烈士陵园,而是葬在距离老陈家50公里的吐尔根乡,当年这里有一所部队医院。这片墓地背枕青山,绿草环绕,草地上点缀着品种不一但花色却惊人一致的白色野花。山坡上立着一座小纪念碑,纪念碑后面54名烈士的坟茔沿着山谷一字排开,一如他们生前那每天重复着的队列。在班长的墓前,我们架起摄像机,请老陈再次讲起那段让他今生难忘的生死经历。在烈士墓前听老陈讲述和此前在县城剧院里听时的感受完全不同。这个故事在烈士的墓前,变得那样的鲜活,那样的哀婉。刹那间仿佛我也和老陈一样置身在了那个生死之夜。我注意到,老陈在诉说这段历史的时候一点也没有激动,没有眼泪,只是平静地诉说着。我能想象得到,多年来,他心里已不知多少次回忆着当初的画面,多少次流淌着动情的泪水,直到可以承受,无泪可流。
  
  大山的铭记
  
  横空出世的天山,群峰钻天,白雪盖顶。天山公路犹如一条玉带盘旋于山峰之间。在老陈的带领下,我们驱车盘山而上。入山越深,山势越高,公路似在劈山前进。仰望绝壁,看到至今在绝壁上,还留有当年官兵们攀岩时留下的钢钎,仿佛是官兵们不曲的脊梁,深深插在天山之巅……老陈一路指指点点地给我们“导游”,于是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飞线”路段,知道了“哈希勒根(蒙语:此路不通)”,也看到了乔尔玛那高耸的烈士纪念碑。
  乔尔玛烈士陵园目前已是天山公路上的红色旅游景点。就在我们拍摄期间,当地政府想聘请老陈担任陵园管理员和讲解员,老陈爽快地答应了。但是这也意味着老陈又要举家进行一次“西迁”。乔尔玛位于天山腹地,天山公路每年只有5—9月才能通车,其余时间很少能见到车辆和路人,生活极为不便。
  对于这次搬迁,老陈的妻子很不情愿。但老陈决心已定,谁说什么都不管用。老陈的妻子几乎是流着泪搬家的。我们摄制人员帮助老陈一起收拾搬家并记录了整个过程。不过在后期的制作中,我们删除了这段镜头。在一部短片中,我们无法面面俱到地讲述所有发生过和正在发生的故事。
  老陈要定居乔尔玛了,在那里,陪伴他的除了大山、青松,就是一百多位烈士的忠骨。岁月,将从此凝固,而记忆,将永远长青。然而,这就是老陈的一生吗?他有过理想和追求吗?为了一个承诺,他放弃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这一切,老陈都没有说。他只是沉默地凝视着那些墓碑,无言伫立。
  在历时五个月的拍摄过程中,乔尔玛烈士陵园我们去过三次。最后一次是为了拍摄游客祭奠烈士的场景。八月的乔尔玛雄美秀丽,天山公路烈士纪念碑静静地矗立在松林中。已在这里生活了一个多月的老陈显得十分忙碌,他不停地向游人讲述着天山上发生的故事。老陈告诉我们,路过这里的人都会停下来参观祭奠。
  岁月流逝,当无数人走过天山路、欣赏到天山美景后,开始想起了为筑路而献出生命的人。人们开始寻找英雄,缅怀英雄。但人们不知道,比起逝去的人,活着的人也许需要更多的勇气。天山无语,长路有知,活着的英雄正在向所有的过客讲述着他的生死战友们的故事,如此日复一日,也将年复一年。
  我问老陈,为什么坚持这一切呢?他的回答简洁明了,却让我记忆至今——“答应过的事,为什么不去实现呢?”
  (作者为新疆新源县委组织部电教办干部)
其他文献
两年来,在本栏目发表的全国各地拍摄的党员教育电视片解说词选登中,本期发表的长春市委组织部拍摄的《感觉》的解说词是最短的,只有105个字(开头和结尾的宋体字)。这部片子除了在片头片尾以第一人称用旁观者的视点抒发了对所在城市发生的变化的感觉外,片中再也不着一字解说,全用现场跟踪记录的手法来叙述、表达编导的感觉。这种记录“正在发生的事”发挥了电视片“用事实说话”的特长,把观众带入生活现场,让其直接观看、
期刊
我喜欢这座城市。  每天在它的大街小巷穿过,总能感觉到发生在它身上的变化。这种变化让人感觉到温暖、温馨……  收音机播音:  现在播报长春新闻: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对我市开展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长春的经验很好,基层党组织应在服务民生体系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中国(大陆)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揭晓,我市被评为全国“最有人情味的城市”。  (字幕:倾听)  字幕:2008年 7月28日长春市
期刊
(一)要有好的策划。所谓策划,就是谋划。一部电视片成功与否,策划具有战略性和决定性意义。策划涉及到片子的定位、风格、题材、内容,涉及到片子的价值取向,也涉及到力量的组织、资金的投入。策划搞好了,片子就成功了一半。这一点我想大家都有深切的体会。在实践中,大凡有一定影响、得到社会认可的好片子,大多是前期策划比较成功的。比如,去年重庆市直辖十年,市委组织部做的《使命》就有一定代表性。直辖十年纪念活动是全
期刊
专题片是一种声画叙事的艺术形式,特殊处在于它不仅运用影像,还需要运用声音和文字;解说词是种文体,特殊处在于它运筹着时空跳跃,却要配合其他的电视手段,让受众感受到真实性,可触可感。专题片解说词的表达创作可在言外之意上作一些探索、追求,适当运用文学的留白手法,引人进行深度思考。    留白之美    “言有尽,意无穷”,文艺作品留下空白,往往能调动受众想象力的发挥,给受众的联想空间越深邃宽广,就越有影
期刊
山东省东营市以完善考核为抓手,进一步健全落实远程教育长效工作机制,使远程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富有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开展考核工作的出发点  2004年7月,东营市全面完成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任务后,及时把工作重点转到了“管、学、用”上。按照中央、省委关于扩大试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市委高度重视,提出了远程教育工作“在全国争先进、创一流,为全省、全国趟出路子、创出经验”的工作目标。为适应
期刊
金秋送爽,鲁北大地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走进孙子故里山东惠民县的乡村街头,清新持久的新农村建设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温暖着人们的心头。学远教、树新风、促和谐,正在基层党员群众中悄然兴起。    “农企对接”拓宽农民致富新门路    “大棚不用咱投一分钱,养一批鸡还能分得收益4000多元,按照一年六批来算,一个劳动力能挣个两三万元。”桑落墅镇辛店街村党支部书记石宝国谈起规模养殖,喜上眉梢。  在一次远教
期刊
从1991年从事党员电教工作以来,我见证了党员电教事业的发展历程,更与党员电教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看来,党员电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宽广舞台,更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进取之路。    难以割舍的电教情缘    我与党员电教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1991年至1995年,我担任江西省委组织部电教处副处长,当时的电教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我白天在单位工作,晚上回家“充电”,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自己多次下乡
期刊
引子  按照中组部的安排,四川省委组织部承担了将四川省在抗震救灾中受到表彰的32名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拍摄为大型电视系列片的任务,宜宾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负责其中两个人物的拍摄。2008年8月,宜宾市成立了由四人组成的摄制组,我担任编导,摄像师是宜宾市电教中心的朱杰和五粮液集团公司宣传部的皮镓,以及《宜宾日报》的记者龚平。我们的采访对象是广元市交通局公路路政处优秀共产党员马晓东。    8月5日初到广元
期刊
有人说,刑警的职业是冰做的,透着一种冷:追查蛛丝马迹的冷静,对峙犯罪分子的冷酷,面对威逼利诱的冷漠。我要说,冰冷的背后却是内心的炽热,这炽热以人民利益为核,以法律正义为器,永远不灭。  大连市西岗区公安分局民乐街派出所刑警中队队长——张洪斌,一位义胆忠肝的热血男儿。他用智慧和英勇铸就警徽的底色,16年来共抓获各种违法犯罪人员1000多人,破获各类案件2000多起。  “危难之处显身手”,这应该是张
期刊
去年正月初八,是春节后第一个集中收看日,然而天公不作美,一大早便飘起了鹅毛大雪。中午我突然接到东鲁村管理员高安富打来的求助电话:“帮巨兄弟,俺们村的设备不知咋地就没了信号,大伙都到齐了,真急人啊。”放下电话,我带好维修工具,立即骑车往东鲁村赶。  那天路面上积雪最浅的地方也能没了脚踝,很快车轱辘就被雪粘住,越来越沉,根本蹬不动。我又把车骑到了被汽车压实的车辙上,没想到这上面更难走,车子一个劲地打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