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幼儿哲学游戏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war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幼儿哲学的内容,以问题为导向,以游戏为载体,从实践中搜集幼儿在游戏中提出的问题,将幼儿所提问题与幼儿哲学的内容相结合,探索问题背后所反映的幼儿的朴素哲学思维,尝试构建幼儿哲学游戏体系。
  【关键词】问题导向  幼儿哲学  游戏  幼儿哲学游戏
  “问题导向”是一种着眼于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多维阐述的一种思维模式。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认为:“对于哲学来说,问题比答案更为重要,并且每个答案本身又成为一个新的问题。”[1]哲学是爱智慧、追求智慧,而追求智慧在幼儿这一阶段最显著的表现是问题,幼儿凡事都问“为什么”。本文尝试以问题为突破口,探索问题背后所反映的哲学观念,尝试构建幼儿哲学游戏体系。
  一、什么是幼儿哲学游戏
  想要弄清什么是幼儿哲学游戏,首先得弄清幼儿哲学是什么,游戏与幼儿哲学的关系。
  (一)幼儿哲学
  幼儿哲学,是幼儿的哲学?还是通过幼儿的哲学?抑或是关于幼儿的哲学、为幼儿而设的哲学?本文认为幼儿哲学是philosophy by children,即通过幼儿的哲学,强调以幼儿为主体,形成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观念,即幼儿世界观的形成来源于幼儿自身,而不是书本学习或外在说教。幼儿依据自己的经验思考朴素的哲学问题,对事物形成比较浅层的、不系统的、具有经验色彩的看法。这种看法,我们称之为观念,即幼儿自己的世界观,包括幼儿的自我观、社会观、自然观。
  (二)游戏与幼儿哲学
  1.游戏是幼儿的存在方式
  蒙台梭利提出“儿童通过活动得以生长……儿童通过活动使他自己获得经验。”[2]在游戏中,幼儿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活动中。他们的头脑在游戏中思考,他们的身体在游戏中行动,他们的心灵在游戏中体验。因此,游戏是幼儿的存在方式,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着。
  2.幼儿主要通过游戏来构建世界观
  之所以说幼儿主要通过游戏来构建世界观,是由幼儿这一阶段特有的年龄特点决定的。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天生喜爱游戏,并且以感知运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游戏具有自愿性、主动性、娱乐性、超功利性等特征。在游戏中,幼儿处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怀特海在其《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提出“通往智慧的唯一途径是在知识面前享有绝对的自由。”[3]因此,无论从幼儿自身的特点还是从游戏中幼儿处于自由的环境中来说,游戏是幼儿世界观形成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最佳途径。
  综上所述,笔者对幼儿哲学游戏的定义是:以游戏为载体,以游戏中的问题为导向,对3—6岁幼儿在游戏中的思考、发问所反映的朴素哲学观念和幼儿哲学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幼儿哲学游戏。
  二、“以问题为向导”,构建幼儿哲学游戏体系
  当我们进入到幼儿的问题世界,分析这些问题中体现的朴素哲学思维,可以发现幼儿有着对自我的追问、对社会的追问和对自然的追问三大方面。
  (一)幼儿哲学游戏中的自我观游戏
  自我是什么?幼儿自我观是什么?自我是难于认识的。只有将内在自我展现出来,才能认识自我。伽达默尔提出“游戏的存在方式是自我表现”。[4]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将自己与外在建立联系,从而展示自我、表现自我。
  笔者认为,自我观游戏主要以“我我关系”为主,幼儿在游戏的活动过程中,展现出在身体、兴趣、爱好、情绪、情感、行为、能力、性格、思想等方面的自主性、独特性,反映“我向思维”的游戏,都可以归纳为自我观游戏范畴。以篮球游戏为例,幼儿对篮球的不同玩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提问,如何让篮球拍得高、拍得次数多?反映了幼儿独特性自我的需求。以冰雪游戏为例,幼儿把雪捏成任意团,做成任意冰棍、盒饭,堆成任意人、房子等造型。幼儿通过对雪的不同玩法,反映了“我向思维”的特点,即“自我中心”阶段,一切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处于自然人的发展阶段。
  (二)幼儿哲学游戏中的社会观游戏
  “幼儿社会观”是指幼儿对于社会的观点。那么,幼儿是如何获得对社会的观点?当幼儿处于社会(场域)中时,自然会思考“社会是什么”“社会的结构”“社会的运作”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会形成幼儿的社会观。
  其一,幼儿每天在家庭、幼儿园、公园、超市等不同社会场域,每天与家长、教师、同伴、超市阿姨等不同社会角色交往,社会取向游戏经由这些“角色扮演”来促进幼儿社会观的形成和发展。在“角色扮演”中,幼儿通过扮演医生与病人、理发师与顾客、司机与乘客、教师与小朋友、交通警察与行人等角色,这些角色之间的交往让幼儿思考不同角色具体负责做哪些事,不同角色负责做不同的事,也思考角色背后社会的行为规则和需要共同遵守的社会秩序。
  其二,幼儿的社会观游戏中,往往存在支配者和被支配者的社会体系划分。以跷跷板游戏为例,当跷跷板不动时,会促使幼儿思考不动的原因;当跷跷板一方在最高点,一方着地,会促使幼儿疑惑,为何跷跷板动不起来;当跷跷板游戏中游戲同伴不小心摔伤了,幼儿会思考同伴为什么会摔伤,摔得疼不疼;当幼儿提出更换游戏伙伴,重新制定游戏规则时,反映了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边思考边掌握支配权与控制权。
  其三,幼儿的社会观游戏中往往反映了“他向思维”的特点,能从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思维,是一个由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过程。以躲猫猫游戏为例,幼儿为了让自己不被发现,在游戏中会进行一系列“他向思维”的思考,思考如何躲藏,何时躲藏?思考躲藏的地点怎么才能不容易被找到、不容易被抓到的方法。
  (三)幼儿哲学游戏中的自然观游戏
  自然观是什么?幼儿是否有自然观?幼儿从一出生,就生活在自然中,当然有自己对外在自然的观点,即幼儿自然观。那么,游戏是如何促进幼儿自然观的形成?以问题为切入点,探索幼儿哲学游戏中的自然观游戏。
  其一,自然观游戏具备物质来源性。当幼儿问“山、水、大海、树木、水果、衣服等这些是怎么来的?”证明幼儿热爱并热衷于思考自然界中物质的来源相关问题。
  其二,自然观游戏具备因果性。当幼儿问“风为什么会吹到我的脸上、花儿为什么有花苞苞、天上的白云为什么一直在动、月亮为什么跟着我、星星为什么有时多有时少”等一系列为什么的问题时,证明幼儿热衷于思考自然界中的因果性规律。
  其三,自然观游戏具备亲近性。当幼儿在亲近自然的游戏中,例如,“采草药游戏”中,小朋友把草药采了之后,又随手扔掉了。可见,幼儿在该游戏中,并不是为了“采草药”这个结果,而是为了借采草药而亲近自然,这个过程证明幼儿热爱亲近自然。
  其四,自然观游戏具备神话想象性。当幼儿在模拟神话世界的游戏时,例如,在“女娲补天游戏”中,小朋友把盘古开天地和女娲联系到一起,盘古开了一次天,女娲就补一次天。女娲还用七色彩石给蓝天装扮,彩虹就是女娲的七色彩石制作的,这证明幼儿有朴素的神话自然观。
  其五,自然观游戏具备泛灵的感知性。当出现打雷下雨等自然现象时,幼儿会思考为什么白云变成乌云?为什么打雷?为什么乌云出现过后就会下雨?幼儿进行“龙王游戏”,将天上的乌云想象成“龙王”,将打雷认为是龙王生气发怒了,将下雨认为是龙王在惩罚不听话的孩子。证明当发生偶然的自然现象时,幼儿会进行自己对自然的感知。
  参考文献:
  【1】雅思贝尔斯.智慧之路[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4.
  【2】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0:239.
  【3】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43.
  【4】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59.
其他文献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准确地表达了孩子们的倾听及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际生活的运用。所以,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教师应该从交往环境上下功夫,让幼儿学习的环境自由、放松,让孩子们愿意去表达、能够表达,敢于表达,同时也要及时给他们反馈和回应。本文针对中班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幼儿倾听能力较差的原因、幼儿倾听的基本要求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讲解,并提出了一些简单的策略,对培养幼儿倾听能
2019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由农业农村部代管,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2020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行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这一系列政策和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后孩子们开始了他们喜爱的晨间活动。最近,孩子们特别喜欢玩纽扣,小小的纽扣能玩的花样可多啦,有的孩子用纽扣拼出了花朵、房子;有的孩子用纽扣进行排序游戏;有的孩子则用纽扣练习数的分和……看着孩子们欢乐的笑脸和层出不穷的玩法,我感到很欣慰。  可是,通过几次观察,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每次收纽扣的时候,孩子们都比较混乱,教室里纽扣掉落的声音此起彼伏,不时有孩子趴在地上捡纽扣。我的眉头
期刊
【摘要】陈鹤琴先生明确了幼儿园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主体作用,强调教师用启发式的方法,通过让儿童动手动脑去激发儿童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才能学好,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培养幼儿主动活动的能力,让他们在各方面健康和谐发展,需要我们提供一切有利的条件,引导、鼓励他们运用感官,与周围的人和物相互作用,并通过主动活动来获得一定的发展。  【关键词】培养 主动活动 主导作用 主体作用  一、重视幼儿在教
在目前幼儿园的教学期间,很多老师都无法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生活进行实践.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对老师的教学教育方式提出了一个教学理念,那就是“教育即生活”.
幼儿、资源和教师是教育上的三大要素,三者的关系为:幼儿是主体,教师用适合幼儿发展方法,帮助幼儿与教材互动、与资源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幼儿全方位的发展.[1]幼儿、教
期刊
侯仁之先生的《北京建城记》手稿、1927年革命先烈李大钊等人被捕后的相关档案、嘉靖年間的《京师五城坊巷图》、一座整樘的老北京胡同“原装”蛮子门……这些珍贵的历史载体,全都汇聚在了一场名为“档案见证北京”的展览中。  走进北京市档案馆新馆大楼,很容易就能找到这场口耳相传“足足可以看一天”的大型展览。如果你在展厅稍加留意,或许还会偶遇一位旁征博引、口才绝佳的“讲解员”。他就是“档案见证北京”的策展人、
众所周知数学和其他的学科不一样,逻辑性很强,大部分幼儿都不喜欢数学,对数学不感兴趣。数学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很强,大部分数学认知能力由数、实物、图形、规律、计算等五个维度构成。学前教育的数学也不例外,也包含这几项。因为幼儿的思维特点都是直观形象思维占大多数,所以幼儿园教师必须在每次上课时精心准备教具,同时在准备教具的时候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具要有代表性,最好是幼儿喜欢的实物,这样更能吸引幼儿的兴
期刊
2019,我园立足园所实际,开辟了一道两馆三大体验场,共15个区域,满足了21个班近750名幼儿的微社区体验活动.其中,三大体验场之一的“馨宝农庄”,作为园所重点项目,全体教职员
期刊
【摘要】人的创造力发展始于幼儿时代,每个幼儿都具有潜在的或正在萌发的创造能力。幼儿教师作为儿童启蒙教育者,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会影响未来一代人的思维方式、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但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需要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一系列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予以改进和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 创新能力 课堂改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