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教育目的的和功能的实现需要依托着管理行为进行,而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班级管理形式就是班主任制,这一制度对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基于此也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尝试与改革。如无班主任制、班主任 导师制、全面导师制、正、副班主任制等。笔者经过调查研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对我校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探索有了一些思考,期望新的思考与改革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完善与发展,并取得成效。
关键词:“1 1”;班级管理
单一班主任制是当前笔者所在单位主要的班级管理形式,有其明显优点,但是在新时期教育变革中难免存在一些特殊问题,结合现实工作中的问题与需求,经过调查研究,思考如下,与诸位教育同仁共同探讨。
这里讨论的主要内容就是在班务管理工作中进行“1 1”模式的尝试,“1 1”的班主任模式无论在教育界还是在我们学校,都不是新鲜事物,但“1 1”做出名堂,做出特色与亮点的学校却并不多见。所以,我们关心的重点不是别人做了什么,而是我们做了什么之后能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使之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
一、 “1 1”模式的基本内容与选聘办法
目前,学校有三个年级60个教学班,新学年初期可以由德育处牵头,会同相关处室依据一定的办法和标准代表学校为各年级各班选聘60名班主任,而后,可以由已选定的60名班主任会同年级组在本班学科教师中选聘一名副班主任。这一正一副组合起来便是“1 1”。新增的60人不再只是单纯的学科教师,是除了学科教学之外的学风、考风纪律监督者、学生学习与习惯养成的引导者、班级管理者与参与者、心理健康辅导员、班级顾问等。同时,在担任一轮工作后,也是60名不再需要专门培训的后备班主任,招之即来,来则能担。
二、 “1 1”模式的优点与意义
(一) “1 1”模式与学校目前的班主任队伍建设、管理措施等冲突不大,长远来看,“1 1”的施行将有益于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与壮大。会增大选聘空间,逐步缓解班主任选聘难的问题,以后还会优化班主任队伍整体素养和质量。“1 1”班主任配备模式能够缓解部分班主任教科研工作繁重和兼职业务干扰多(如兼职年级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课题组核心成员等)而造成的力有不逮、工作受影响的现象。
(二) “1 1”模式可以让60余人在课余增加有效的驻留学校时间,尤其是对中青年教师而言,在驻留学校无课期间,将时间和精力用在培养学生成长与进步、关心学生学习与生活、关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与纪律约束性的提高等方面,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且常规工作中在正班主任有课或有事请假无法兼顾的时候,副班主任名正言顺参与管理,续借班务。
(三) 班级教学量化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教学成绩的考核,对于有利于教学成绩提高和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有所帮助的“1 1”制度相信会受到前1和后1的共同认可,“1 1”模式无论从公还是私的角度来讲,都会调动后者(搭班教师)跟进该班教学质量的积极性与必然性。
(四) 过去工作中,我们常常为新年级选聘班主任头疼,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启用一些新教师。新教师有想法、有冲劲、充满活力,这些都是优点,但班主任工作性质较为特殊,因其缺乏对校情、学情的深刻了解,缺少在学校从教的阅历和资历,缺少一定的人生积累与积淀,要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确实勉强他(她)们了。诚然我们认为也有部分新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卓有成效,甚至出类拔萃,但展望未来,我们尽量避免这种新手模式才是更好的选择。让年轻人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科基础的建立、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反思中去,投入到对身边优秀同仁们的学习和模仿中去,进而精进業务,从容成长。这于新教师和新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
(五) 班主任很多时候就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我们常常说高中升入大学是一个青少年孩子人生的转折点,这一点都不夸张。三年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孩子们如果能够遇到一两位关心帮助自己成长的老师,或许一句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督促的谈话,一次轻松的交流等,都会使得一些孩子坚持梦想,为梦追逐好多年……
对于更多的中青年群体而言,身为教育工作者,如果只是单纯的上课、备课、批改作业,缺乏感情交流的教学会是高效而理想的教学吗?即使侥幸成为一时的风景,那么这种情况又能持续多久?笔者始终相信教育是基于一种梦想和爱的教育,是带有感情的教育,是身负教育情怀的教育。
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心智成长的指引与帮助者。当然,在我们这所朴实而厚重的校园里,我们相信仍然有许多怀揣教育梦想和育人情怀的人虽不能担任班主任,但担任副班主任一定是合格甚而是优秀的,而且不乏心怀梦想虽“身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人。“1 1”模式将是给这些怀揣教育梦想和情怀的人一个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下,也许会有许许多多的孩子因老师的一句问候,一次鼓励而转变态度,坚持到最后。成就个人的同时,也转折了学生的一生。
(六) 我们要做的是发挥更多人参与学校工作,参与学校学生管理,参与学校事务,在成为教育人的大道上昂首阔步。那么这60多名中青年教师不仅仅是单纯的历练与成长,这样一个群体会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教学之余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来。唯物主义辩证法讲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其根源在于自身,在于其内心对学习这件事情的正确认识。教师和班主任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引导其心智成熟,使其主动、能动地积极学习远比多讲一个题型、多印几套试卷重要得多。
三、 “1 1”模式的管理与保障
(一) 学校德育处是班主任考核管理的主管部门。所以,对于“1 1”人员的选聘,前1的选聘德育处应该有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管理办法,那么后1的选聘权交给了班主任,考虑到搭班合作的实际,可以暂不考虑官方指派,以正班主任建议为主。前文提到的选聘由班主任建议,年级组协调,德育处审核并备案,这个系列办法年级组的角色起到的是协调作用,因为可能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班级选择了同一个人的现象,因此年级组在这里发挥了协调职责。如年级组协调有困难,可由德育处介入,最终的结果将以德育处审核、备案的为准。这样从选聘到审核直至备案认定便有了规范的流程,从制度上保证了工作开展的初期顺利。 (二) 德育处可以参考前1的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出台一项针对后1的职责界定、考核与监督办法、工作要求等管理措施,从制度上给予保障,规范化管理。班级管理工作量大、事无巨细,很多管理工作是隐性的,教育成效的显现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间,所以,对待身份特殊的后1一定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这里尤其要重点关注的是正、副之间的职责,学校允许在某些时间段和特殊情况下以副代正,但决不允许正班主任因为有了副班主任的积极参与就做了甩手掌柜。
四、 “1 1”模式可能带来的问题
(一) “1 1”不是德育处一个部门的事情,这是一种新模式,也是一种正能量引导的管理现象,不能单纯地界定为纯业务,需要大家有足够的思想重视和认识才能做好。因此,自上而下认识越深刻,工作越好做,思想引导很重要。这样的改变与创新需要全校上下一盘棋,一旦开展,就需要各级管理者与学校处室、年级组及全体教职工的支持和合作,因为任何一项新政策的出台和实施都不可避免有新问题或不可预测的困难,但我们要有决心和信心共同解决之,完善之。
(二) “1 1”不是目的,是一种管理手段的探索和尝试,也是一种特色打造的基础,不能囿于现实的困难瞻前顾后,更不能局限于少数个体的思路,要集思广益,所以要解放思想,想得远一些,提前做好规划与制度建设。用制度和管理来规范与完善之。
以上设想完全是个人肤浅的考虑,理论需要实践进行检验,受个人水平及工作性质等原因限制,有待其他同行和班主任管理者考察、驗证。要做好科学合理地量化与考核,只有做好科学合理地规划与客观、公正地评价才能使之健康运行,逐步完善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付辉.中小学班主任制度变革的新展望与前瞻[J].教育学术月刊,2016(11):20-22.
[2]汪承.班主任制的最新进展 [J].上海教育科研,2012(09):60-62.
[3]高鹏.中小学设置副班主任以优化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4]邹贞英.浅谈副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和管理[J].才智,2010,24:248-249.
[5]张淑环.正、副班主任教育共同体的构建策略[J].江苏教育,2016,55:20-21.
[6]段辉.浅谈副班主任工作[J].群文天地,2012,18:25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班级管理形式就是班主任制,这一制度对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基于此也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尝试与改革。如无班主任制、班主任 导师制、全面导师制、正、副班主任制等。笔者经过调查研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对我校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探索有了一些思考,期望新的思考与改革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完善与发展,并取得成效。
关键词:“1 1”;班级管理
单一班主任制是当前笔者所在单位主要的班级管理形式,有其明显优点,但是在新时期教育变革中难免存在一些特殊问题,结合现实工作中的问题与需求,经过调查研究,思考如下,与诸位教育同仁共同探讨。
这里讨论的主要内容就是在班务管理工作中进行“1 1”模式的尝试,“1 1”的班主任模式无论在教育界还是在我们学校,都不是新鲜事物,但“1 1”做出名堂,做出特色与亮点的学校却并不多见。所以,我们关心的重点不是别人做了什么,而是我们做了什么之后能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使之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
一、 “1 1”模式的基本内容与选聘办法
目前,学校有三个年级60个教学班,新学年初期可以由德育处牵头,会同相关处室依据一定的办法和标准代表学校为各年级各班选聘60名班主任,而后,可以由已选定的60名班主任会同年级组在本班学科教师中选聘一名副班主任。这一正一副组合起来便是“1 1”。新增的60人不再只是单纯的学科教师,是除了学科教学之外的学风、考风纪律监督者、学生学习与习惯养成的引导者、班级管理者与参与者、心理健康辅导员、班级顾问等。同时,在担任一轮工作后,也是60名不再需要专门培训的后备班主任,招之即来,来则能担。
二、 “1 1”模式的优点与意义
(一) “1 1”模式与学校目前的班主任队伍建设、管理措施等冲突不大,长远来看,“1 1”的施行将有益于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与壮大。会增大选聘空间,逐步缓解班主任选聘难的问题,以后还会优化班主任队伍整体素养和质量。“1 1”班主任配备模式能够缓解部分班主任教科研工作繁重和兼职业务干扰多(如兼职年级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课题组核心成员等)而造成的力有不逮、工作受影响的现象。
(二) “1 1”模式可以让60余人在课余增加有效的驻留学校时间,尤其是对中青年教师而言,在驻留学校无课期间,将时间和精力用在培养学生成长与进步、关心学生学习与生活、关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与纪律约束性的提高等方面,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且常规工作中在正班主任有课或有事请假无法兼顾的时候,副班主任名正言顺参与管理,续借班务。
(三) 班级教学量化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教学成绩的考核,对于有利于教学成绩提高和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有所帮助的“1 1”制度相信会受到前1和后1的共同认可,“1 1”模式无论从公还是私的角度来讲,都会调动后者(搭班教师)跟进该班教学质量的积极性与必然性。
(四) 过去工作中,我们常常为新年级选聘班主任头疼,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启用一些新教师。新教师有想法、有冲劲、充满活力,这些都是优点,但班主任工作性质较为特殊,因其缺乏对校情、学情的深刻了解,缺少在学校从教的阅历和资历,缺少一定的人生积累与积淀,要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确实勉强他(她)们了。诚然我们认为也有部分新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卓有成效,甚至出类拔萃,但展望未来,我们尽量避免这种新手模式才是更好的选择。让年轻人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科基础的建立、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反思中去,投入到对身边优秀同仁们的学习和模仿中去,进而精进業务,从容成长。这于新教师和新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
(五) 班主任很多时候就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我们常常说高中升入大学是一个青少年孩子人生的转折点,这一点都不夸张。三年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孩子们如果能够遇到一两位关心帮助自己成长的老师,或许一句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督促的谈话,一次轻松的交流等,都会使得一些孩子坚持梦想,为梦追逐好多年……
对于更多的中青年群体而言,身为教育工作者,如果只是单纯的上课、备课、批改作业,缺乏感情交流的教学会是高效而理想的教学吗?即使侥幸成为一时的风景,那么这种情况又能持续多久?笔者始终相信教育是基于一种梦想和爱的教育,是带有感情的教育,是身负教育情怀的教育。
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心智成长的指引与帮助者。当然,在我们这所朴实而厚重的校园里,我们相信仍然有许多怀揣教育梦想和育人情怀的人虽不能担任班主任,但担任副班主任一定是合格甚而是优秀的,而且不乏心怀梦想虽“身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人。“1 1”模式将是给这些怀揣教育梦想和情怀的人一个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下,也许会有许许多多的孩子因老师的一句问候,一次鼓励而转变态度,坚持到最后。成就个人的同时,也转折了学生的一生。
(六) 我们要做的是发挥更多人参与学校工作,参与学校学生管理,参与学校事务,在成为教育人的大道上昂首阔步。那么这60多名中青年教师不仅仅是单纯的历练与成长,这样一个群体会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教学之余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来。唯物主义辩证法讲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其根源在于自身,在于其内心对学习这件事情的正确认识。教师和班主任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引导其心智成熟,使其主动、能动地积极学习远比多讲一个题型、多印几套试卷重要得多。
三、 “1 1”模式的管理与保障
(一) 学校德育处是班主任考核管理的主管部门。所以,对于“1 1”人员的选聘,前1的选聘德育处应该有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管理办法,那么后1的选聘权交给了班主任,考虑到搭班合作的实际,可以暂不考虑官方指派,以正班主任建议为主。前文提到的选聘由班主任建议,年级组协调,德育处审核并备案,这个系列办法年级组的角色起到的是协调作用,因为可能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班级选择了同一个人的现象,因此年级组在这里发挥了协调职责。如年级组协调有困难,可由德育处介入,最终的结果将以德育处审核、备案的为准。这样从选聘到审核直至备案认定便有了规范的流程,从制度上保证了工作开展的初期顺利。 (二) 德育处可以参考前1的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出台一项针对后1的职责界定、考核与监督办法、工作要求等管理措施,从制度上给予保障,规范化管理。班级管理工作量大、事无巨细,很多管理工作是隐性的,教育成效的显现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间,所以,对待身份特殊的后1一定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这里尤其要重点关注的是正、副之间的职责,学校允许在某些时间段和特殊情况下以副代正,但决不允许正班主任因为有了副班主任的积极参与就做了甩手掌柜。
四、 “1 1”模式可能带来的问题
(一) “1 1”不是德育处一个部门的事情,这是一种新模式,也是一种正能量引导的管理现象,不能单纯地界定为纯业务,需要大家有足够的思想重视和认识才能做好。因此,自上而下认识越深刻,工作越好做,思想引导很重要。这样的改变与创新需要全校上下一盘棋,一旦开展,就需要各级管理者与学校处室、年级组及全体教职工的支持和合作,因为任何一项新政策的出台和实施都不可避免有新问题或不可预测的困难,但我们要有决心和信心共同解决之,完善之。
(二) “1 1”不是目的,是一种管理手段的探索和尝试,也是一种特色打造的基础,不能囿于现实的困难瞻前顾后,更不能局限于少数个体的思路,要集思广益,所以要解放思想,想得远一些,提前做好规划与制度建设。用制度和管理来规范与完善之。
以上设想完全是个人肤浅的考虑,理论需要实践进行检验,受个人水平及工作性质等原因限制,有待其他同行和班主任管理者考察、驗证。要做好科学合理地量化与考核,只有做好科学合理地规划与客观、公正地评价才能使之健康运行,逐步完善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付辉.中小学班主任制度变革的新展望与前瞻[J].教育学术月刊,2016(11):20-22.
[2]汪承.班主任制的最新进展 [J].上海教育科研,2012(09):60-62.
[3]高鹏.中小学设置副班主任以优化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4]邹贞英.浅谈副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和管理[J].才智,2010,24:248-249.
[5]张淑环.正、副班主任教育共同体的构建策略[J].江苏教育,2016,55:20-21.
[6]段辉.浅谈副班主任工作[J].群文天地,2012,1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