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青少年帮扶计划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we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影响及重要作用,单亲家庭对于孩子们的心灵创伤有不可磨灭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原生家庭与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对于单亲家庭孩子们的帮扶计划进行阐述和规划。
  关键字:单亲家庭;青少年;帮扶计划
  一 背景资料
  北方新报调查后报道:内蒙古2017年上半年结婚登记有96488对夫妻,有41242对夫妻登记离婚,离婚结婚比为42.74%。离婚不仅是夫妻关系的结束,也标志着一个完整家庭的解体,我们作一假设,在内蒙古有41242对夫妻离异的情况下,有三分之一离异家庭应该有孩子,伴随着父母的离异,13747位孩子将在单亲家庭中生活。数据对比我们全国人口来说并不是让人感觉多大,但是对这13747位孩子来讲却是100%。而这些孩子在父母离婚的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往往是最大的,特殊的情感体验、过早品尝到的人生不幸,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不良情绪和难以适应社会的问题。虽然离婚后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教育并没有减少,但是离婚这个事件却是孩子心中挥之不去的痛苦,特别是有些父母在离婚后相见仍如仇人,更加重了孩子的伤害。
  家庭、学校、社会是儿童教育的三个不可分割的基本环节,家庭是孩子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明显的教育环境,孩子的美德、良好的习惯与品质,起初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在童年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能够采取自觉的、正确的生活态度。所以说父母对子女的成长的影响有直接的作用。因此,家庭中父母的亲疏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对比学校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也存在很大影响,当青少年所处的的原生家庭受损,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方面。一项研究报告表明:54%离异家庭的子女在情绪和感情方面存在问题,表现为郁郁寡欢、心事重重、容易激怒。与同龄孩子关系紧张,甚至自暴自弃,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偏差。离异家庭子女与原生家庭的儿童相比,平均智商为96.95,学习成绩80分以上的占56.25%,然而和睦家庭的则分别为101.18和80.2%。若学校忽视青少年此时出现的问题,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带来缺陷,所以,学校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亦有重要作用。
  二、计划特色
  依托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开设一系列帮扶计划,对东胜区单亲家庭进行细致的调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团队优势
  本计划依托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辅导站团队力量雄厚,其主要成员包括心理辅导站站长、东胜区各个学校的心理名师以及年轻优秀的新老师,这些老师们均活跃在一线岗位,了解各自学校的孩子们的心理成长情况以及家庭基本情况,并且拥有多年教学经验和心理咨询经验,利于深入基层调研并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开展心理帮扶工作有一定的优势和积极的作用,
  2.标准化的课程设计
  针对本区的具体情况,各学校的心理老师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提出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并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活动形式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决定下一步的任务与活动,如可在常规课堂上穿插相关活动,给予学生关注;可组织校际活动,使所有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父母们集合起来,开展素质拓展或者团体辅导活动。
  3.受惠对象广泛
  我们针对的对象不仅仅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还有同样失去家庭的夫妻,同样需要培训的班主任或是老师。所以,这不仅利于孩子们的身心成长,也有利于夫妻内心创伤的愈合以及更好的让老师们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三、需求分析
  为了能给青少年“单亲家庭”帮扶计划准确的需求分析,分别发放问卷:青少年调查问卷和青少年家长调查问卷。下面对这两套问卷进行分析。
  1.青少年调查问卷分析
  根据问卷结果统计,这些学生都是来自单亲家庭,我们的问卷是从学习生活、生活行为、人际交往、情感、自我意识五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这个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
  ①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完整的爱,原生家庭的破裂需要它们长时间的心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周围同学、邻居、朋友对他们不一样的看法,使他们的心理压力倍增,所以会常常感到焦虑、孤独和无助。
  ②父母对他们的学习方面可能无法顾及或者给予很好的指导,但同时又对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期望很高,所以在这样矛盾又看似无法调和的情况下,孩子们既想上进却又不知道怎么才能进步,如此反复,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逐渐变淡,他们易分心、畏缩、懒散,甚至会出现厌学现象。
  ③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些越轨行为。因为他们有的不能得到父亲给予的安全感,有的不能够得到母亲的积极关注。当出现不良习惯时,父亲或母亲也没能及时发现问题和矫正,因此孩子们不受控制,导致他们可能成为问题少年。
  ④他们的独立感特别强,因为家庭的变故,孩子被迫进入一种新的生活模式,而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只是忙于改变自己的生活,对孩子缺乏耐心,更加减少了与孩子沟通的时间,孩子只能被迫自己独立,但却是认知上的独立,行为表現还有很大困难,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下,孩子也会出现问题情况。
  ⑤自卑情况,单亲家庭的孩子与同龄原生家庭的孩子相比,会觉得不如别人。慢慢地他们逐渐形成胆子小、孤独、抑郁的性格。一旦受挫就会表现为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厌世。
  ⑥他们还表现出较强的嫉妒或猜疑心态,一旦有人对自己有不利的言行,会马上反抗。这些特点使得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交往、情感、自我意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2.青少年家长调查问卷分析
  我们的问卷分别从学习方面、生活行为、人际交往、情感、自我意识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这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包括四道题。通过分析得出,家长的影响对孩子很大,家长的言行举止等各方面都牵动着孩子。家长不像孩子,他们处于大的社会背景之下,会受到来自周围的压力,单亲家庭是比较特殊的家庭环境,周围有些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社会舆论也常常没有良好的导向,可能营造出一种氛围把人群特殊化,针对这样的情况,主要分析了以下问题:   ①生活方面,单亲家庭的家长一个人扮演两种角色,从早到晚他们都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经济而奔波,但他们都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导致有的家长在精神上无法满足孩子从而觉得亏欠孩子,既在物质方面绝对满足。长期这样的教育会使得孩子变得任性、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②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有的家长会对孩子有所隐瞒,长此以往造成孩子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有的单亲家庭是因为离异,父母双方当时争吵给孩子留下负面影响,孩子不知道该听取哪一方,进而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会觉得由于自己的原因亏欠了孩子,对孩子十分溺爱,总想用最大的努力补偿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使形成孩子依赖、懒惰等不良个性。有的家长会因为自己的失败婚姻从而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让孩子上各种艺术班、补习班,使孩子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出现逆反、厌学等心理。
  ③在人际交往方面,离异后的父亲或母亲的大多时间都是在外拼命工作,用于社交的时间很少,对于对自己不利的人或事他们会极力抗拒,担心受到歧视,遇到困难时,不愿向人倾诉,害怕自己的處境被人知道,使得孩子在这种情况的熏陶下渐渐的也不喜欢与同学交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④情感方面家长由于自己突然失去可以进行心灵交流和感情交流的对象,会产生孤独感,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不再容易信任别人,孩子可能会受父母影响也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性格孤僻,交往能力欠缺。
  我们通过对两份问卷的分析,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家长在教育、生活、交往等方面存在问题,我们在问卷的下方留有联系方式,以便家长和孩子能随时向我们帮扶中心进行咨询,我们会针对家长和孩子的需求进行科学、系统、具体的帮助。
  四、计划实施步骤
  1.心理老师工作项目组:
  根据工作需要以及人员要求划分项目组,在我国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约从10~12岁开始,而男孩子则从12~14岁才开始。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通常把10岁至20岁这段时间统称为青春期。
  根据实际条件,划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一组九人,其中三人为学生队、三人为家庭队、三人位老师队。共18人。
  2.系统培训:
  根据单亲家庭出现的心理问题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①自闭问题:家庭的突然破裂,对孩子来说就像是“天降横祸”,他们缺乏心理准备,孩子比大人更加敏感、脆弱,且不具备自我心理调整的能力,所以遭受着比父母更大打击。难以面对家庭破裂的严酷现实,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同时孩子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较,感到自己处境大不如前,自感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从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行为表现出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等症状。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家庭的缺损和父母的离异,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②自卑问题:由于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的改变,孩子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环境。孩子的心理没有成熟,他无法去体会父母的生活,无法理解父母的苦衷,幼小的心灵脆弱、敏感,没有自我调适的能力,一旦受到冲击,就会不知所措。特别是看到同伴与父母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过去的生活。而现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伤、失落使得他们产生忧郁和自卑的心理,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快乐,于是拒绝快乐,沉浸在忧虑、悲伤中。
  同时孩子这时最敏感,面对同伴们和社会的关怀,他们会过于在意,甚至发生误解,他们将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空间,从而导致性格交流的极大障碍,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③抑郁问题:因为父母的分裂,必然带来家庭的硝烟或冷战,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空间,时时为父母的关系而担忧,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气、泄愤的出气筒,孩子成天处在恐惧和担忧中,没有安全感,时刻担心、害怕家庭战争的爆发,会使自己体无完肤。这样长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对同伴永远保持距离,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单亲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心理困扰无处排解。
  由于压抑太久,一旦爆发出来,能量也就越大,极易产生极端行为。这种倾向在女孩身上表现为想痛哭或离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则表现为攻击行为。
  ④嫉妒: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一般来说不如原生家庭的孩子,而这些正是每个孩子所渴望的。由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憎恨。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能从父母一方获得双倍的回报,在物质享受上,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认为别人能得到的,自己也应该能够拥有,就容易导致偷窃等犯罪行为的发生,且据调查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在青少年身上。
  ⑤逆反问题:单亲孩子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觉得不光彩,同时也受到同学的歧视,所以慢慢对父母,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有的因为家里突然增加了第三者,言行受到约束,如果继父、母对自己存在偏心时,则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有时不愿跟父母说话,父母忠言相劝,他故意说父母是错的,总之,一味要对着干,以此来报复。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
  对以上提到问题以及其他为问题,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精神分析疗法、行为治疗以及理性——情绪疗法的培训以为单亲家庭进行专业指导。
其他文献
摘要:沙盘游戏技术是一种安全并且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符合学生的天性而深受他们的喜爱。沙盘游戏在校园中应用的魅力之处在于: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成长的伙伴,他们可以在游戏中调节自己的情绪,开发自己的思维,完善自己的个性等等。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内在,在沙盘中不断地调整自我。  当前,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下滑,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 在自卑、厌学、缺乏自信心和无成就感等方面。
期刊
摘要:评价应反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作为英语教师,不能用旧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学习,不能仅拿分数来衡量学生的水平,要想尽一切办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使学生达到用英语做事情的目的。  关键词:评价方式;激发;学习动力  一、综合素质评价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适当的评价工具对自己的学
期刊
摘要:我们是农村中学,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非智力型学困生较多,转化他们需要一个过程,应重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偏爱2沟通3有的放矢以理服人4榜样激励5信任6以表代训。  关键词:偏爱;沟通;有的放矢以理服人;榜样激励;信任;以表代训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首要问题就是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生动活泼的人、和谐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教育理念中
期刊
摘要:在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个别学生不善言谈,成绩平平,做事方面也或多或少不够满意,为达到师生的有效沟通,从观察学生自身言行,同伴的反馈,以及家长的言语,对学生的教育主要做法,结合具体事情分析学生的内心世界,之后做相应的教育调整,慢慢走近学生,体验师生沟通的点点滴滴,使得教育教学顺利进行.  关键词:班级管理;师生沟通;探寻;体验  一、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就跟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样
期刊
摘要:本案例是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对一例三年级小学生的行为问题进行了解、分析,从家长、教师两个微系统出发,制定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和来访者中心疗法进行干预,经过9次咨询,学生问题行为得以改善,辅导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多动;行为问题;行为矫正方案;微系统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小浩(化名),男,9岁,三年级学生。该生头脑灵活、生性活泼好动,身体发育良好。智力水平正常,成绩中下,无
期刊
摘要:随着离婚率的升高,单亲家庭也越来越多。人们似乎已经可以接受离婚这件事情,同时把离婚看得不那么重要了,可是“单亲家庭”这个名词却始终影响这一群体的孩子。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缺乏安全感是女孩面对的最大问题。教师和家长应该随时关注这样孩子的心理,给予及时有效的关爱,促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单亲;安全感;沟通;关爱  一、 故事正文  依依是我们班上一个及其普通的小
期刊
摘要:当我们给孩子传授知识时,试着蹲下身来,以孩子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蹲下身来看看孩子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式,这样你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拉近你与孩子心灵的距离。  拉起孩子的手,蹲下来的绝不是师道尊严,而你拉起来的,却一定是与孩子们用心灵沟通的桥梁。我相信孩子的内心世界一定会向我们敞开,我们一定会看到里边的缤纷色彩,体味到其中的酸甜苦辣。  问题提出:要想教好学生,得到学生的信任,让自己成为一个合
期刊
摘要:情绪辅导是班主任在小学阶段学生心里辅导必不可少的内容。班主任教师在学生情绪辅导中以“情绪管理”这个资料较多的主题为主。情绪ABC理论搭起的情绪管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应对消极情绪,但仅仅这样又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积极心理学关心人性的积极面,它认为心理学不仅要帮助人祛除消极心理,更要的是让人发挥潜能和美德,促进人类向健康、幸福、美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情绪管理;ABC理论;
期刊
小学高年级,随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对异性的兴趣增加,逐渐进入异性吸引阶段。有的学生受社会形态上不良因素的影响或是受探秘心理的支配,孕育发生对异性的探奇行为,也就是所谓的对异性的追求。当家长和老师发现这样的情况时,往往会采用说教,警告等道德劝告,但往往效果不佳,阻止不住孩子们互相爱慕的想法,但在学校的心理活动课上,心理辅导员完全可以不用德育式说教,利用团体辅导活动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团体的形式
期刊
一、教育背景  我在未从事随班就读的教育工作之前,总认为特教工作很好做,因为他们的考试不算成绩,教学过程中就不必考虑他们对知识懂与不懂,只要课上不捣乱,不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就可以了。但真正从事随班就读的工作后,我的观念也随之改变了。那些“特殊”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大集体里,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着受教育的权利,只是因为他们的一些缺陷而得到不公的待遇,从心底里觉得这样做太愚蠢了。随班就读班主任责任心要更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