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给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要冷静思考、抓住机遇、与时俱进,要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吃透精神,积极探索,才不会“误人子弟”,才不会“淘汰出局”。针对这一形势高中语文教师应作如下这几个方面的调整。
一、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而已。不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把教师仅仅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知识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既要做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又要做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继续学习的学习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开发者和创造者。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会在教学中互动。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里的互动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的内容包括情感、行为、心理、思想、意识形态、以及内驱力等。只有在互动的教学氛围中,教师才能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的加以解决和修改,从而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启发,增长见识,找出自己的优缺点,进而能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所谓“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在不断完善、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不可忽视角色转变
1.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新课标中,师生关系是互相学习的关系。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学科知识不断增加且发展极快,语文课堂已经不是惟一的知识来源。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全部教给学生,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教学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促进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师不必贤于弟子”,学生的信息比老师多,老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学习很多东西。我们要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
2.要从一名“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的教师
我们的教育多年来就是“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上到死”,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计划传授知识,成了“教书匠”,把课本的答案当圣旨,不敢质疑,不许学生有其它的想法。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所以,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三、教学方式要力求创新
在新课程实施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习内容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都将直接影响或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益问题,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优化,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智慧,标志着其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
1.注重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的整合,突出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既不能死守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放,也不能一讲教学方法的改革就完全摒弃传统教法,而应该注重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的有效整合,合理地选择与优化组合适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师自身素养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2.注重教法与学法的统一,突出教学的互动性
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只有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结合起来考虑,真正彰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能力为主目标”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才能更利于增进教学效果。
3.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突出教学方法的现代性
新课改不仅是一场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是一场教育技术的变革。而现代教育技术更是适应时代发展而存在的一门教育技术。它是融知识性、技能性、工具性于一体的,它具有为学科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信息化平台的作用。如果教师不具备这项技能,又怎能指导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呢?所以,在新课改中,教师自身必须首先掌握,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即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语文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另外还要突出体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特点,利用它提高学习、研究交流的效率,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培养对现代教育技术和在信息化社会中生活的正确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实行新课改后,学科之间的整合可能会更多,所以教师应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四、注重评价体系的转变
语文新课标重在学生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而过多过滥的考试必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厌学语文,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动不动就拿一份卷子来检测学生的做法。首先是尽量减少考试的次数,周考、单元考都取消,只保持与学校同步的月考、半期考和期末考。其次是改变只有笔试的一种考试模式,通过组织各类语文活动来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举办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讨论会、辩论会以及读书笔记交流会等,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多元化的综合性的评价。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可以客观全面地衡量学生的语文水平。
总之,万事开头难,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也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还要在进一步学习和领会课改精神的基础上,不断摸索新课程的教材教法,以使新课程标准得到有效的实施。
(作者单位:青海省平安一中语文组810600)
一、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而已。不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把教师仅仅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知识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既要做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又要做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继续学习的学习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开发者和创造者。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会在教学中互动。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里的互动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的内容包括情感、行为、心理、思想、意识形态、以及内驱力等。只有在互动的教学氛围中,教师才能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的加以解决和修改,从而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启发,增长见识,找出自己的优缺点,进而能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所谓“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在不断完善、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不可忽视角色转变
1.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新课标中,师生关系是互相学习的关系。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学科知识不断增加且发展极快,语文课堂已经不是惟一的知识来源。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全部教给学生,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教学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促进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师不必贤于弟子”,学生的信息比老师多,老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学习很多东西。我们要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
2.要从一名“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的教师
我们的教育多年来就是“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上到死”,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计划传授知识,成了“教书匠”,把课本的答案当圣旨,不敢质疑,不许学生有其它的想法。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所以,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三、教学方式要力求创新
在新课程实施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习内容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都将直接影响或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益问题,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优化,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智慧,标志着其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
1.注重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的整合,突出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既不能死守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放,也不能一讲教学方法的改革就完全摒弃传统教法,而应该注重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的有效整合,合理地选择与优化组合适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师自身素养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2.注重教法与学法的统一,突出教学的互动性
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只有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结合起来考虑,真正彰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能力为主目标”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才能更利于增进教学效果。
3.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突出教学方法的现代性
新课改不仅是一场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是一场教育技术的变革。而现代教育技术更是适应时代发展而存在的一门教育技术。它是融知识性、技能性、工具性于一体的,它具有为学科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信息化平台的作用。如果教师不具备这项技能,又怎能指导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呢?所以,在新课改中,教师自身必须首先掌握,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即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语文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另外还要突出体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特点,利用它提高学习、研究交流的效率,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培养对现代教育技术和在信息化社会中生活的正确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实行新课改后,学科之间的整合可能会更多,所以教师应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四、注重评价体系的转变
语文新课标重在学生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而过多过滥的考试必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厌学语文,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动不动就拿一份卷子来检测学生的做法。首先是尽量减少考试的次数,周考、单元考都取消,只保持与学校同步的月考、半期考和期末考。其次是改变只有笔试的一种考试模式,通过组织各类语文活动来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举办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讨论会、辩论会以及读书笔记交流会等,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多元化的综合性的评价。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可以客观全面地衡量学生的语文水平。
总之,万事开头难,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也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还要在进一步学习和领会课改精神的基础上,不断摸索新课程的教材教法,以使新课程标准得到有效的实施。
(作者单位:青海省平安一中语文组81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