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庐山的水、庐山的石,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大自然伟大的创造力,在庐山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庐山的别墅,则是人的杰作。那一幢幢坐落在绿树丛中的别墅,千姿百态,却又与大自然极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如果把庐山比作绿海,那么,别墅就是绿海中的明珠;如果把庐山比作锦缎,那么别墅就是散落在锦缎上的钻石。
别墅,是庐山一景,也是庐山与九华山、峨嵋山等名山区别开来的独特之处。
庐山别墅的屈辱历史
审读庐山别墅史,与观赏庐山别墅建筑美,绝对是两种心情。一段屈辱的历史,既令人愤慨,又引人深思。
1860年,根据《天津条约》,九江被辟为通商口岸;
1861年,《九江英租界条约》签订:
掌握了九江后,贪婪的英帝国主义者是不会放过庐山这颗明珠的。
1895年12月31日,《庐山英租界条约》签订,租界面积约67万平方米,租期999年。
比这个漫长的租期更为霸道的是,英国传教士李德之在条约正式签订之前,就已经把庐山英租界划为130号地皮,在上海、汉口等地的英文报纸上刊登广告,先行出售。在这位传教士眼中,显然是没有中国主权这一概念的。
庐山别墅的建筑史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这一起点,饱含着庐山屈辱的泪水。
知晓了这段历史,就不难理解庐山上的千幢别墅为什么以欧洲建筑风格为主调了。
庐山别墅的诸多特点
庐山别墅的外墙,基本都选用石头为材料,石料多为花岗岩、石英沙岩。在加工上,有两种形式.一种为“菠萝皮”,即对毛石的凿削较粗放,使之外型类似菠萝皮;另一种是“荔枝皮”,即加工略细,鳞状的点凿较密。这两种加工形式,都保留了石面的粗糙,而不求光滑。因此,庐山别墅的整体质感是自然的,弱化了人工斧凿的痕迹,与大自然构成一种相互融合、浑然一体的韵味。德国著名建筑师贝歇尔教授曾评论说:“石砌别墅,赋予了庐山的个性。”
庐山别墅的屋顶,绝大多数采用的是铁皮瓦,或漆成红色,或漆成绿色、蓝色。红色屋顶因在绿树丛中显示出一种色彩的反差而引人注目;绿色屋顶则掩映在浓荫之中,给人一种恬静与安详的感觉;而蓝色屋顶则又生成别有洞天的意趣。采用铁皮瓦为屋顶,也许是为了减少建筑材料运输上山的难度,但在审美上,却开拓出一个新的意境。在庐山漫游,那星星点点的铁皮瓦屋顶不时地扑入眼帘,使你每每感受到人气的存在,而没有孤身山中的寂寞,这是庐山给游人的一种特别的心理感受。
庐山别墅大部分有敞开式外廊。站在外廊眺望,你可以有足够宽阔的视野饱览远近风光。可见,外廊是连接别墅与大自然的一个纽带。外廊分石制与木制两大类,但外型上都采用了“拱券”。所谓“拱券”,是“拱”和“券”的合称。用砖和石等材料砌成的弧形跨空的多重结构为“券”,多道“券”的并列或纵联,则称为“筒拱”。“拱券”是欧洲建筑风格的重要特征之一,庐山别墅也正是以此来表现出浓厚的欧洲情调的。
庐山别墅大都有石头烟囱。可以说,这是建造者别具匠心地营造建筑与环境和谐交融的神来之笔。石烟囱造型分为整块构件拼砌、不规则石头垒砌、卵石垒砌三大类。它们现在并不冒烟,是纯粹的装饰物。但它们的存在,总给人炊烟袅袅的联想和一种居家的亲切感。
庐山别墅外形精巧,尽量隐藏于绿树之中,占地面积一般都在庭院面积的15%之内,没有与大自然喧宾夺主之嫌。为了与大自然相和谐,庐山别墅的围墙都以石砌,而且大都很矮,有些仅到膝盖。这样就不会与周围的山林泉流争出风头,也不会影响人们在院中眺望山景。
庐山别墅都有围绕四周的天然园林绿地,其中既有中国树种也有外国树种,既有针叶林也有阔叶林。许多树木都有数十年树龄,这些树木对于保护庐山原有的优美风光、丰富庐山的植被景观、加强别墅与环境的联系与和谐,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庐山别墅还十分注意保护天然裸露巨石和林边溪流。一些别墅注意庭院内天然巨石的造景作用,有意倚巨石而建,形成特有的奇趣;不少别墅面朝溪流而建,但不改变溪流的原始面貌,而是把溪流当作庭院园林的自然延伸。
以欧洲风格为主的庐山别墅,如果就单体而言,或许比不上上海旧租界的花园别墅那样宏大洋气,也比不上青岛“八大关”别墅那样高耸别致。但是,庐山别墅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却是它独具的特色。
1981年,德国著名建筑师贝歇尔来到庐山,高度评价庐山别墅的美感:“房屋和周围的景色联系在一起。”“他们使下眺山谷的视线无阻。”“他们朴素、节制,一切避免触目。”“用朴素的手法修建了很美的庭院和林荫小径。”
不同凡响的“美庐”
说起庐山别墅,不能不说到“美庐”。在河东路180号,有一个由3栋别墅连成的小区,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美庐”。那石构方形窗框与不规则的长条石砌的墙体,给人庄重质朴的印象;敞开式外廊有5个连续弧形所造成的拱券,又使整幢别墅透出一种雅致。就建筑艺术来说,“美庐”自是庐山别墅的代表作。但其更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它是国共两党最高领袖都住过的唯一别墅。
这个别墅小区在上世纪末的业主,是英国西伊·阿·兰诺兹勋爵,它于1903年被转给了英国人温妮弗丽德·吉·巴莉女士。蒋介石是1933年8月住进这里的,从此以后,这里便成为了蒋介石在庐山的主要住所。1948年8月,也就是15年后,蒋介石在别墅南面树林中一块天然裸露的巨石上题刻了“美庐”两个字。玩味这两个字,既可理解为对庐山的赞美,又可领会为对此别墅的留恋。此后,蒋家王朝气数已尽,蒋介石的心境一定是很悲凉的。“美庐”这两个字的背后,包含着“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哀叹。
星移斗转。在1959年、1961年和1970年,毛泽东曾三次在此别墅下榻。1959年那次,一天,毛泽东外出归来,见有石工正在凿去“美庐”的题刻。他连连摆手制止,说:“这是历史,蒋介石在这里住过,不能否定。”在毛泽东这种豁达的气概中,饱含着的一定是胜利者的自信与喜悦。
到了90年代中叶,香港运通年公司获得“美庐”附近21栋别墅50年的使用权。为了市场促销,有一家广告公司提出这样一个广告创意:把达·芬奇的著名作品《蒙娜丽莎》的长发、长颈脖、柔美的双肩,以及那令人回味无穷的交合在胸前丰润的双手都保留下来,但面孔却换成蒋介石那布满愁容、紧抿着双唇的形象。这个创意表现出:庐山别墅具有《蒙娜丽莎》般的美学价值,同时,也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内涵。
是的,这就是庐山别墅特有的魅力。
而庐山的别墅,则是人的杰作。那一幢幢坐落在绿树丛中的别墅,千姿百态,却又与大自然极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如果把庐山比作绿海,那么,别墅就是绿海中的明珠;如果把庐山比作锦缎,那么别墅就是散落在锦缎上的钻石。
别墅,是庐山一景,也是庐山与九华山、峨嵋山等名山区别开来的独特之处。
庐山别墅的屈辱历史
审读庐山别墅史,与观赏庐山别墅建筑美,绝对是两种心情。一段屈辱的历史,既令人愤慨,又引人深思。
1860年,根据《天津条约》,九江被辟为通商口岸;
1861年,《九江英租界条约》签订:
掌握了九江后,贪婪的英帝国主义者是不会放过庐山这颗明珠的。
1895年12月31日,《庐山英租界条约》签订,租界面积约67万平方米,租期999年。
比这个漫长的租期更为霸道的是,英国传教士李德之在条约正式签订之前,就已经把庐山英租界划为130号地皮,在上海、汉口等地的英文报纸上刊登广告,先行出售。在这位传教士眼中,显然是没有中国主权这一概念的。
庐山别墅的建筑史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这一起点,饱含着庐山屈辱的泪水。
知晓了这段历史,就不难理解庐山上的千幢别墅为什么以欧洲建筑风格为主调了。
庐山别墅的诸多特点
庐山别墅的外墙,基本都选用石头为材料,石料多为花岗岩、石英沙岩。在加工上,有两种形式.一种为“菠萝皮”,即对毛石的凿削较粗放,使之外型类似菠萝皮;另一种是“荔枝皮”,即加工略细,鳞状的点凿较密。这两种加工形式,都保留了石面的粗糙,而不求光滑。因此,庐山别墅的整体质感是自然的,弱化了人工斧凿的痕迹,与大自然构成一种相互融合、浑然一体的韵味。德国著名建筑师贝歇尔教授曾评论说:“石砌别墅,赋予了庐山的个性。”
庐山别墅的屋顶,绝大多数采用的是铁皮瓦,或漆成红色,或漆成绿色、蓝色。红色屋顶因在绿树丛中显示出一种色彩的反差而引人注目;绿色屋顶则掩映在浓荫之中,给人一种恬静与安详的感觉;而蓝色屋顶则又生成别有洞天的意趣。采用铁皮瓦为屋顶,也许是为了减少建筑材料运输上山的难度,但在审美上,却开拓出一个新的意境。在庐山漫游,那星星点点的铁皮瓦屋顶不时地扑入眼帘,使你每每感受到人气的存在,而没有孤身山中的寂寞,这是庐山给游人的一种特别的心理感受。
庐山别墅大部分有敞开式外廊。站在外廊眺望,你可以有足够宽阔的视野饱览远近风光。可见,外廊是连接别墅与大自然的一个纽带。外廊分石制与木制两大类,但外型上都采用了“拱券”。所谓“拱券”,是“拱”和“券”的合称。用砖和石等材料砌成的弧形跨空的多重结构为“券”,多道“券”的并列或纵联,则称为“筒拱”。“拱券”是欧洲建筑风格的重要特征之一,庐山别墅也正是以此来表现出浓厚的欧洲情调的。
庐山别墅大都有石头烟囱。可以说,这是建造者别具匠心地营造建筑与环境和谐交融的神来之笔。石烟囱造型分为整块构件拼砌、不规则石头垒砌、卵石垒砌三大类。它们现在并不冒烟,是纯粹的装饰物。但它们的存在,总给人炊烟袅袅的联想和一种居家的亲切感。
庐山别墅外形精巧,尽量隐藏于绿树之中,占地面积一般都在庭院面积的15%之内,没有与大自然喧宾夺主之嫌。为了与大自然相和谐,庐山别墅的围墙都以石砌,而且大都很矮,有些仅到膝盖。这样就不会与周围的山林泉流争出风头,也不会影响人们在院中眺望山景。
庐山别墅都有围绕四周的天然园林绿地,其中既有中国树种也有外国树种,既有针叶林也有阔叶林。许多树木都有数十年树龄,这些树木对于保护庐山原有的优美风光、丰富庐山的植被景观、加强别墅与环境的联系与和谐,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庐山别墅还十分注意保护天然裸露巨石和林边溪流。一些别墅注意庭院内天然巨石的造景作用,有意倚巨石而建,形成特有的奇趣;不少别墅面朝溪流而建,但不改变溪流的原始面貌,而是把溪流当作庭院园林的自然延伸。
以欧洲风格为主的庐山别墅,如果就单体而言,或许比不上上海旧租界的花园别墅那样宏大洋气,也比不上青岛“八大关”别墅那样高耸别致。但是,庐山别墅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却是它独具的特色。
1981年,德国著名建筑师贝歇尔来到庐山,高度评价庐山别墅的美感:“房屋和周围的景色联系在一起。”“他们使下眺山谷的视线无阻。”“他们朴素、节制,一切避免触目。”“用朴素的手法修建了很美的庭院和林荫小径。”
不同凡响的“美庐”
说起庐山别墅,不能不说到“美庐”。在河东路180号,有一个由3栋别墅连成的小区,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美庐”。那石构方形窗框与不规则的长条石砌的墙体,给人庄重质朴的印象;敞开式外廊有5个连续弧形所造成的拱券,又使整幢别墅透出一种雅致。就建筑艺术来说,“美庐”自是庐山别墅的代表作。但其更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它是国共两党最高领袖都住过的唯一别墅。
这个别墅小区在上世纪末的业主,是英国西伊·阿·兰诺兹勋爵,它于1903年被转给了英国人温妮弗丽德·吉·巴莉女士。蒋介石是1933年8月住进这里的,从此以后,这里便成为了蒋介石在庐山的主要住所。1948年8月,也就是15年后,蒋介石在别墅南面树林中一块天然裸露的巨石上题刻了“美庐”两个字。玩味这两个字,既可理解为对庐山的赞美,又可领会为对此别墅的留恋。此后,蒋家王朝气数已尽,蒋介石的心境一定是很悲凉的。“美庐”这两个字的背后,包含着“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哀叹。
星移斗转。在1959年、1961年和1970年,毛泽东曾三次在此别墅下榻。1959年那次,一天,毛泽东外出归来,见有石工正在凿去“美庐”的题刻。他连连摆手制止,说:“这是历史,蒋介石在这里住过,不能否定。”在毛泽东这种豁达的气概中,饱含着的一定是胜利者的自信与喜悦。
到了90年代中叶,香港运通年公司获得“美庐”附近21栋别墅50年的使用权。为了市场促销,有一家广告公司提出这样一个广告创意:把达·芬奇的著名作品《蒙娜丽莎》的长发、长颈脖、柔美的双肩,以及那令人回味无穷的交合在胸前丰润的双手都保留下来,但面孔却换成蒋介石那布满愁容、紧抿着双唇的形象。这个创意表现出:庐山别墅具有《蒙娜丽莎》般的美学价值,同时,也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内涵。
是的,这就是庐山别墅特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