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寻常最崎崛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3301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阿Q正传》第三章里有一处描写阿Q挨打的场面:“不料这秃儿却拿着一支黄漆的棍子——就是阿Q所谓哭丧棒——大踏步走了过来。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
  “似乎”和“确凿”在意义上很明显是有矛盾的。“似乎”含有一种不肯定的意味,而“确凿”却是十分肯定的。两个相互矛盾的词语用在一起,就耐人寻味了。
  首先,我们来看“似乎打在自己头上了”这句话。为什么打没打到自己还用“似乎”呢,那应该是很确定的啊。其实并不奇怪。我们看阿Q准备挨打的情状:“抽紧筋骨”、“耸了肩膀”,可想而知他当时是多么的惶恐了,以至于头脑一片空白,四肢麻木。在这种情况下,打没打到自己身上也就不得而知了。但毕竟是打在自己身上,能感觉到一些痛楚,而且还有响声为凭证,“拍的一声”,因此也还是能确定打在自己头上。
  不仅如此,“确凿”更凸现了阿Q挨打之后如释重负的情状。挨了打之后,阿Q好像完成一件大事一样,先前所有的紧张、惶恐随着“拍的一声”一下子没了,心态变得异常轻松了。
  仅仅两个词语就把阿Q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描写得惟妙惟肖:知道要挨打——紧张挨打——坦然挨打——轻松自在。而且,这两个词语巧妙地搭配使用,把阿Q残缺的精神世界也暴露无遗了。阿Q在假洋鬼子这类“上层人物”面前没有一点反抗意识,甚至哪怕是自卫意识,而是逆来顺受;但在“小D”、“小尼姑”这些“下层人物”面前却是高高在上面,甚至凌辱取乐,这两种态度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者通联: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帕斯卡尔是17世纪最卓越的法国数理科学家,他的《思想录》中有这样一段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棵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此,语文课尤其是作文课的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思维的培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语文阅读也好,创作鉴赏也好,那些文质兼美、文道并重的文章不但可以以其强大的艺术魅力感染学生,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情
教过几年初中语文的教师,想必对《分马》这篇课文并不陌生。该课文选自于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第二部第二十四章。其中老孙头这个人物个性鲜明,尤其让人喜爱,他风趣幽默,聪明睿智,是作品中绝无仅有的一个喜剧人物。   长期以来,各种教参、资料及教学人员无不众口一词地认为老孙头圆滑世故、自私落后,是个正在觉悟的农民形象。得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老孙头在分马、换马过程中表现出的心口不一、言行不一等。笔者以为
针对高考作文的审题难,有没有一种易学易操作的方法或技巧去解决?笔者经过对最近10年高考作文题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有。  先请看下面三份表格:  细读三表之后,我们先来研究最近10年高考作文题目的特点。  综合1998年至2008年这10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我们可以从“表达的语言形式”这个角度出发,将题目分为“陈述式”和“并列式”两大类(划分是否科学有待商榷)。前者指题目本身是一个陈述性的短语或词组
相信每个人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之后,都会感到一种全身的震颤,为他的人生坎坷,为他在苦难中的不屈抗争。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史铁生之所以选择了坐在轮椅上顽强活下去,在某种程度上讲得益于“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更确切地说是园子里的那些卑微的生命体给予了作者有关生命价值的启迪。肉体与精神“伤残”的史铁生冥冥之中走进了地坛,地坛里触目所及的景物又走进了作者的心中,给了他对人生的深入思考,解读这些景物实际
风流百世诗三百,文采千秋事万千。翻开《诗经》,一条清澈的河流蜿蜒而过,无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对心爱女子的思念追求,还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对爱情难得的惆怅迷茫,有名无名的河流旁,上演了一幕幕爱情的悲喜剧。追寻流水的足迹,穿越诗经的画廊,走近《卫风·氓》,足以探访远古的诗情与爱意,领略先贤的美丽与哀愁。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述了一位女子被丈夫氓抛弃后,回
优秀的文章总是相似的,而庸劣的文章则各有其弊病。一篇优秀的文章往往构思新颖,结构精巧,文笔流畅,而立意的深刻则是其核心因素,它是评判文章价值的主要依据。杜牧有言,“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可谓是文无定法,立意为上。  然而,有些学生的作文,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流于“小气”,立意不远。特别是在处理一些场景型、生活化的话题作文时,往往容易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个人的喜怒哀乐
留心观察各级语文优质课、观摩课,不难发现,一些老师为了一味地追求课堂的“热闹”,因而只喜欢采用各种朗读形式来调动情绪、烘托气氛,营造“读书氛围”,极少安排默读训练。这说明,他们的心里只装着听课教师而没有学生。因为默读要求学生首先要做到不出声,这一点对一节课,特别是面对专家、评委,还有很多听课老师的场面来说,时间稍长一点,就会觉得“冷场”,出不了“效果”。因此,现在的竞赛课、观摩课,甚至一些名师课,
[教学重点]  一、领会文章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真挚的激情,学习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  二、欣赏课文中细腻生动的语言。  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责任心。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王道士在敦煌文化悲剧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解造成敦煌文化悲剧的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录音:女子十二乐坊代表作《敦煌》,引出余秋雨关于敦煌文化的散文——《道士塔》。  二、板书课题、
《礼记》中有“一年视离经辨志”的说法。所谓“离经”,也就是给文言文断句。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古人读书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近几年,有几省市高考命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或单独选文要求考生断句,如2004—2007年北京卷、2006年福建卷、2007年浙江卷
【评议论文】李海林《语文教育研究的层次类型》,原载《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9期  【原文提要】  在语文教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上把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这种简单化的分类忽略了语文教育研究的类型特征和层次关系。语文教学研究应该首先确认自己的研究处在哪一个层次上,这样才能理清理论来源和发展方向。作者根据自己对语文教育科研的独特思考,提出了六种语文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我们研究语文教育,有较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