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其二)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ao1983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名句赏析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的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读后一思
  1.下列对全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2.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赠从弟(其二)》中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是 , 。
  3.这首诗虽名为“赠从弟”,却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诗人如此安排有何深意?
其他文献
真题呈现   绽放的不止是花儿,一次成功,一缕微笑,一份情谊……生活中每一次蓄势待发的酝酿总会迎来绽放;深藏的往往是珍宝,一个建功立业的宏愿,一份未表达的谢意,一个独属于你的小秘密……生命中最珍惜的东西总是藏在心灵的最深处。有些东西,藏着就好;有些东西,在那一刻绽放。   请以“藏在心底的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期刊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的寓所里逝世。巨星陨落,噩耗传来,举国痛惜,不少名人挽联缅怀一代伟人。  孙伏园挽鲁迅: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这副对联是由鲁迅所著书名及所主编的刊名缀成的,构思精巧,堪称嵌名联之绝唱。  蔡元培挽鲁迅: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上联概括地
期刊
说说木雕艺术   木头是有生命的物体,它有着与众不同的温和、美丽与淳朴的品性。我们的祖先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利用木材的特性,从原始材料的形态属性中挖掘出美的要素,以充分体现木头的趣味和材质之美。他们用聪明的才智、灵巧的双手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木雕作品,在漫长的艺术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传统木雕艺术。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国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中国木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强烈的民族特色,有造型凝
期刊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不仅学习音乐技能,而且从音乐学习中领悟人生。他认为音乐在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全面发展,不仅需要智慧、勇敢,而且必须“文之以礼乐”,所以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他认为音乐是人生修养的最后完成阶段。可以说,到了孔子,才有了对音乐最高艺术价值的自觉,而在最高艺术价值的自觉中,建立了“为人生而艺术”的典型。  
期刊
■  阅读一人几事的文章时,除了注意人物的描写手法外,还应该抓住典型事件,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1.核心片段分析法。抓住典型事件的重点核心片段,去分析人物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的表现,看其所作所为的意义,从而了解其思想性格。如胡适《我的母亲》中写母亲应对大哥的债主的事件中,“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
期刊
遥望中学,已时隔二十多年,可是我的语文老师龚汉城却如在眼前。  我无须再另费笔力去描绘他的音容,因为有一幅现成的肖像画最适合他。那就是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除了没有一撇八字须,其他可谓惟妙惟肖,连朗读课文时抑扬顿挫的声调也毫无二致。  二十多年前的语文课本实在像一本政治读本,老师教得平平淡淡,我也学得索然无味。可是一节语文课我至今记得清清楚楚。龚老师那一天一反常态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
期刊
反语就是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字面上的意思是这样,而实际含义正好相反。多用在批判、揭露方面,可收到辛辣讽刺的效果,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战斗力。鲁迅先生大部分的作品深刻、隽永,常常话外有话,言外有言。如我们熟悉的《藤野先生》,文中运用了几处反语,力求在含蓄曲折的语言中包含深刻的含义。  例: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
期刊
【主要内容】  小说主要叙述了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866年,阿龙纳斯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追捕当时盛传的海上“怪物”,不幸被“怪物”俘获。而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当时无人知晓的潜水艇。潜水艇艇长尼摩邀请阿龙纳斯教授一行三人来海底旅行。沿途,他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经历了种种危险。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等三人不辞而别,
期刊
伏笔就是在叙述、描写的过程中,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与中心事件有必然联系的人物、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的一种表现手法。其作用主要有:  1.前后照应,首尾圆合。前文埋下伏笔,后文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紧凑,收到首尾圆合的完满效果。  2.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使故事情节回环往复,一波三折,曲折动人,引人入胜。  3.推动情节,引向深入。伏笔使文章由设置悬念到解开悬念,环环相扣,推动
期刊
【技法简析】  成功的外貌描写能够形象、鲜明地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虽着墨不多,但人物的性格特征非常鲜明,给人难以忘怀的印象。  一、抓住人物的长相、服饰等外貌特征进行特写。如“其时进来的是一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此处的描写,不事雕琢,不加渲染,简单的几笔,把一位态度认真、作风严肃的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