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有收藏而后有作伪,有伪作而后有鉴定。书迹的收藏、作伪与鉴定,皆早于绘画。
收藏名人书迹, 起于仰慕, 因于学书,汉代已见。《汉书》 载:西汉晚期,嘉威侯陈遵(孟公)“居长安中,列侯近臣贵戚皆重之。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杰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陈遵“略涉传记,赡于文辞。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臧去以为荣”(《游侠·陈遵传》)。东汉,帝王也收藏书迹。《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云:“(刘)睦能属文,作《春秋旨意终始论》及赋颂数十篇。又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及病寝,(明)帝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魏晋时,收藏名家書迹蔚为风气,藏品以当代为主,也有前代名家书迹,却少。
最初的作伪,为获利,发生在收藏“二王”书迹正盛的南朝前期。刘宋虞龢《论书表》说:宗室新渝侯刘义宗雅爱二王遗迹,“悬金招买,不计贵贱,而轻薄之徒锐意摹学,以茅屋漏汁染变纸色,加以劳辱,使类久书,真伪相糅,莫之能别。故惠侯所蓄,多有非真”。
虞龢是整理刘宋内府藏品的主持人,《论书表》是他整理工作的报告书。虞龢不仅记录了当时伪造二王书迹的手段,还提到“字之美恶,书之真伪”,他整理藏品,已注意到鉴别伪迹。
南朝人鉴定书法的具体情况,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有所记录。他鉴定的藏品主要是内府收藏的大量王羲之书迹,还涉及钟繇之迹。陶弘景熟悉东晋士人尤其二王父子书法,凭经验性的眼力判断真伪。
收藏名人书迹, 起于仰慕, 因于学书,汉代已见。《汉书》 载:西汉晚期,嘉威侯陈遵(孟公)“居长安中,列侯近臣贵戚皆重之。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杰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陈遵“略涉传记,赡于文辞。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臧去以为荣”(《游侠·陈遵传》)。东汉,帝王也收藏书迹。《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云:“(刘)睦能属文,作《春秋旨意终始论》及赋颂数十篇。又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及病寝,(明)帝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魏晋时,收藏名家書迹蔚为风气,藏品以当代为主,也有前代名家书迹,却少。
最初的作伪,为获利,发生在收藏“二王”书迹正盛的南朝前期。刘宋虞龢《论书表》说:宗室新渝侯刘义宗雅爱二王遗迹,“悬金招买,不计贵贱,而轻薄之徒锐意摹学,以茅屋漏汁染变纸色,加以劳辱,使类久书,真伪相糅,莫之能别。故惠侯所蓄,多有非真”。
虞龢是整理刘宋内府藏品的主持人,《论书表》是他整理工作的报告书。虞龢不仅记录了当时伪造二王书迹的手段,还提到“字之美恶,书之真伪”,他整理藏品,已注意到鉴别伪迹。
南朝人鉴定书法的具体情况,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有所记录。他鉴定的藏品主要是内府收藏的大量王羲之书迹,还涉及钟繇之迹。陶弘景熟悉东晋士人尤其二王父子书法,凭经验性的眼力判断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