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阅读课其实就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他们年龄及阅历所限,对感性知识的接受能力仍大大超过对理性知识的接受能力。所以要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趣,使他们的思维融入课文的意境中去,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阅读;教师价值;激发兴趣 ;效率
新课改以后,中学语文的的阅读量增加了,教师的任务加重了。教师应如何提高语文阅读课的效率,就成了许多中学语文老师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何为阅读?其实就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么,如何提高他们之间对话的效率呢?通过实践,我总结出以下的方法:
一、充分预习
课前的预习好比赛前准备,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能轻松自如地比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做到有的放矢。预习要求是:
1.字词障碍:学生粗读文章,有不明白的字词可以借助字典、词典扫清字词障碍,并准备一本字词积累本,把生字生词写在上面,以后可以随时查阅、记诵。如果字典、词典上也查不到,可以请教别的学生、家长或老师。还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到课堂上解决。
2.文意理解:先大体概括各段的段意,再结合时代背景整体思考:本文讲的是什么?中心是什么?
3.难点思考:弄明白文章内容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句子,仔细思考这些句子的隐含意义;老师也可以布置一些句子,让学生好好体会。如果经过仔细思考,还不能明白,可以留到课堂上提问。
4.读后感: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有一两句感悟也值得肯定。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思考:这篇文章对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有没有什么启发?本文在写作方面有没有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二、激发兴趣
好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正如《琵琶行》中所写: “未成曲调先有情”。成功的导入,可以激荡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渲染良好的课堂氛围。怎样导入呢?
1.诗词、音乐、影片导入:如果课堂阅读的对象是抒情性的文章,以此法导入最好。如教《乡愁诗两首》前,先准备乡愁的诗句,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教师组织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这些诗句,渲染出一种浓厚的文学氛围。
2.提问导入:教师提出一个学生很感兴趣、并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问题,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索。如教《伤仲永》之前,问:“同学们,如果在你的周围有一个神童,你会认为他会永远聪明吗?”
3、贴进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在课堂上,创设学生熟悉的事物情景,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教沈石溪《斑羚飞渡》,以“5.12”大地震中的感人事迹导入。
三、解决问题
导入后,用几分钟时间解决学生预习时留下的问题。教师不宜直接回答,可让其他学生来回答,教师加以引导。如果所有学生都不能回答,教师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们找答案。
四、讲究方法
《庖丁解牛》中所写“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阅读中好方法无异于庖丁手上的解牛刀,以一当十,游刃有余。教师在此环节可用十五分钟时间有计划地给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一课讲一种方法或一种方法的一个方面即可。大体说来,有以下几种阅读方法:
1.朗诵:对文质兼美的文章,入情入理、反复朗诵能够使学生沉浸在作品中,与作品产生共鸣,获得美的陶冶。
2.背读:对哲理深刻、文辞优美的作品,可背读一两段甚至全文。这些文章会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厚积而薄发,这就是台湾教育中所谓的“文化熏染”。
需要指出的是,在课堂上,教师应讲究留白艺术,即给出十几到二十分钟让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对文章进行再阅读,读出新收获。
五、注意拓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课堂教学只是激发兴趣和指导方法,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关键还在课外的大量阅读。一个用心的、有文化意蕴的教师,会把学生带入阅读的美妙境界中。对拓展阅读,我做了以下几点:
1、优秀作品推荐: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作品,并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至少较深入地读一篇作品。如学生都不感兴趣,则自己选择作品进行阅读。对学生选择的作品,教师应有一定的引导。
2.、选择性地摘抄:让学生摘抄文中自己感触较深的或美的语句,注明作者和出处,并写出一些心得。教师可一周检查一次摘抄情况,并对认真的学生进行表扬。
3、创造性写作:利用周记、大作文,让学生写读后感、缩写和改写等,这样既加深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又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六、成为态度
当阅读已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时,阅读也将成为他们的一种人生态度。好文章,如同美妙的曲子,可“余音绕梁,三日不知肉味”;有哲理的句子,可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当阅读习惯升华为人生态度,阅读的终结目标就达到了。
总之,要提高阅读的效率,在课前学生应该充分预习;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阅读的方法(朗诵、略读、精读、背读、圈点勾画和旁批);在课后,对阅读内容要进行拓展,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最终让阅读成为一种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 苗雷.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1(04)
[2] 李静,李良芝,卢庆虎.培养学生探索式学习方法的两种教法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06(14)
关键词:阅读;教师价值;激发兴趣 ;效率
新课改以后,中学语文的的阅读量增加了,教师的任务加重了。教师应如何提高语文阅读课的效率,就成了许多中学语文老师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何为阅读?其实就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么,如何提高他们之间对话的效率呢?通过实践,我总结出以下的方法:
一、充分预习
课前的预习好比赛前准备,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能轻松自如地比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做到有的放矢。预习要求是:
1.字词障碍:学生粗读文章,有不明白的字词可以借助字典、词典扫清字词障碍,并准备一本字词积累本,把生字生词写在上面,以后可以随时查阅、记诵。如果字典、词典上也查不到,可以请教别的学生、家长或老师。还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到课堂上解决。
2.文意理解:先大体概括各段的段意,再结合时代背景整体思考:本文讲的是什么?中心是什么?
3.难点思考:弄明白文章内容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句子,仔细思考这些句子的隐含意义;老师也可以布置一些句子,让学生好好体会。如果经过仔细思考,还不能明白,可以留到课堂上提问。
4.读后感: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有一两句感悟也值得肯定。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思考:这篇文章对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有没有什么启发?本文在写作方面有没有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二、激发兴趣
好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正如《琵琶行》中所写: “未成曲调先有情”。成功的导入,可以激荡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渲染良好的课堂氛围。怎样导入呢?
1.诗词、音乐、影片导入:如果课堂阅读的对象是抒情性的文章,以此法导入最好。如教《乡愁诗两首》前,先准备乡愁的诗句,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教师组织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这些诗句,渲染出一种浓厚的文学氛围。
2.提问导入:教师提出一个学生很感兴趣、并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问题,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索。如教《伤仲永》之前,问:“同学们,如果在你的周围有一个神童,你会认为他会永远聪明吗?”
3、贴进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在课堂上,创设学生熟悉的事物情景,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教沈石溪《斑羚飞渡》,以“5.12”大地震中的感人事迹导入。
三、解决问题
导入后,用几分钟时间解决学生预习时留下的问题。教师不宜直接回答,可让其他学生来回答,教师加以引导。如果所有学生都不能回答,教师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们找答案。
四、讲究方法
《庖丁解牛》中所写“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阅读中好方法无异于庖丁手上的解牛刀,以一当十,游刃有余。教师在此环节可用十五分钟时间有计划地给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一课讲一种方法或一种方法的一个方面即可。大体说来,有以下几种阅读方法:
1.朗诵:对文质兼美的文章,入情入理、反复朗诵能够使学生沉浸在作品中,与作品产生共鸣,获得美的陶冶。
2.背读:对哲理深刻、文辞优美的作品,可背读一两段甚至全文。这些文章会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厚积而薄发,这就是台湾教育中所谓的“文化熏染”。
需要指出的是,在课堂上,教师应讲究留白艺术,即给出十几到二十分钟让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对文章进行再阅读,读出新收获。
五、注意拓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课堂教学只是激发兴趣和指导方法,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关键还在课外的大量阅读。一个用心的、有文化意蕴的教师,会把学生带入阅读的美妙境界中。对拓展阅读,我做了以下几点:
1、优秀作品推荐: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作品,并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至少较深入地读一篇作品。如学生都不感兴趣,则自己选择作品进行阅读。对学生选择的作品,教师应有一定的引导。
2.、选择性地摘抄:让学生摘抄文中自己感触较深的或美的语句,注明作者和出处,并写出一些心得。教师可一周检查一次摘抄情况,并对认真的学生进行表扬。
3、创造性写作:利用周记、大作文,让学生写读后感、缩写和改写等,这样既加深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又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六、成为态度
当阅读已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时,阅读也将成为他们的一种人生态度。好文章,如同美妙的曲子,可“余音绕梁,三日不知肉味”;有哲理的句子,可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当阅读习惯升华为人生态度,阅读的终结目标就达到了。
总之,要提高阅读的效率,在课前学生应该充分预习;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阅读的方法(朗诵、略读、精读、背读、圈点勾画和旁批);在课后,对阅读内容要进行拓展,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最终让阅读成为一种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 苗雷.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1(04)
[2] 李静,李良芝,卢庆虎.培养学生探索式学习方法的两种教法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