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家教信条符合逻辑吗?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y_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行为都服从于观念,家庭教育亦然。荒谬的家教信条必然导致荒谬的言行,不仅不能引导孩子进步,还有可能阻碍孩子的成长。本期,我们邀请教育专家,心理学教授洪斌先生,与家长朋友们一起座谈这个话题。
  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你好
  主持人: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家庭教育有指导意义,想必大家都同意,但是笼统地谈教育观念往往流于形式,难以落实,所以,本次家长会我们改变一下方式,先由家长们写出自己的家庭教育信条,越具体越好,然后由洪斌教授一一点评,看看其中有哪些可取之处,又有哪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余慧波(12岁男孩的妈妈):我的信条是:“听话就是好孩子。”我的儿子今年上小学六年级,特别调皮,不听话,不用功学习,学习成绩很差。我经常苦口婆心地对他说,妈妈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无论妈妈做什么,都是为你好,所以你一定要听妈妈的话,否则一定会吃亏,但是他就是听不进去。这一段,他好像长大了,特别有主见,经常顶撞我,不知道是不是进入青春期的缘故。
  陈锦桥(10岁女孩的妈妈):男孩不听话或许是正常的,我女儿才上小学四年级也处处与我作对就让我不能忍受了。比如,我晚上提醒她,别忘了把红领巾放到书包里,省得第二天早晨找不到。这个要求不过分吧,可她就是不听,还说我烦。再比如,我花高价钱给她报了一个英语补习班,指望她把英语成绩提上去,可她不领情,还骂我是“祸害孩子的家长”,报补习班就是给她施加心理压力,培养她的厌学情绪。鬼知道她是从哪听来的这些歪道理!我也曾耐心地与她谈心,想让她明白,妈妈无论做什么,都是为她好,可是她死活不领情。我真纳闷,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为什么这么不听话呢?
  主持人:我来归纳一下,两位妈妈的家教信条是:父母无论做什么都是为孩子好,所以孩子要听话。如果孩子不听话,就不是好孩子。请问洪教授,这个逻辑站得住脚吗?
  洪斌(教育专家,心理学教授):两位妈妈信奉的家教信条很有代表性,但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破绽。
  首先,这个信条过于主观,经不住推敲。爱孩子是家长的本能,但家长不是万能的,家长的观念不一定是正确的,即使是正确的,如果不适合孩子的特点,也会变成错误的。比如,大家都知道,喝牛奶对孩子有好处,但对讨厌牛奶味道或对牛奶过敏的孩子就不适合。同理,学奥数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有好处,但未必适合所有孩子,有的孩子被逼迫学奥数,结果奥数没学好,反倒变得自卑了,因为他证明了自己是个笨蛋。所以,家长不要以为出于好心就一定能办成好事。爱孩子,不是以家长付出了多少而论的,而是以孩子接收到多少而论的。
  其次,一味要求孩子听话是对孩子的不尊重。要求孩子听话其实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希望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指导孩子的成长,殊不知,家长的人生经验也有局限性,而孩子的人生之路只能靠他自己走。两位妈妈的孩子都刚刚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正处于萌芽状态,所以喜欢跟父母作对,希望两位妈妈顺势而为,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着力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提醒各位家长朋友,强扭的瓜不甜,不尊重孩子肯定不会有好结果。有一位父亲有重理轻文思想,拼命阻挠儿子学文科,甚至以断绝父子关系相要挟。最后儿子屈服了,可是大学上到三年级就退学了,回家复习,要重新参加高考,学心仪的新闻学。父亲追悔莫及。
  综上所述,“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你好”只是在说家长的美好愿望,而愿望不等于结果,因而这个信条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
  别人成绩好,为啥你不行
  柯永信(14岁男孩的爸爸):我的家教信条是:“既然同学们的智力大致相当,那么成绩差就是不努力。”这个判断总不能说武断吧?一个班的同学,年龄相仿,家庭环境差不多,在同一个教室上课,任课老师相同,每天的作业也一样,为什么考试成绩有差别?还不是学生的课后用功程度不同?
  主持人:按照您的逻辑,一个班里最用功学习的应该是尖子生,是吗?
  柯永信:当然。“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肯吃苦的孩子注定无法取得优异成绩。当然,神童除外。
  主持人:可是有一位中学老师告诉我,班里最用功的孩子往往不是尖子生,而是中等生。
  柯永信:此话怎讲?
  主持人:老师解释说,尖子生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学习效率高,所以适当用功就能取得好成绩;成绩非常差的学生正好相反,所以学习起来非常痛苦,有的甚至已放弃努力;中等生的基础、接受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各项指标相对较好,加上有赶上尖子生的可能和动力,所以格外用功。请问洪教授,这位中学老师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洪斌:老师的经验之谈未必完全正确,但用来反驳“成绩与用功程度成正比”的信条足够了。我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家长头脑中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教育观念,危害很大。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因人而异,除了上面提到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因素以外,还可能与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有关,岂能一概而论。另外,责怪孩子学习不用功,家长有推卸责任之嫌,极容易引发亲子矛盾。
  宋玮(13岁男孩的妈妈):是啊,我儿子就经常顶撞我。我儿子学习成绩中等,总也进不了班级前10名。我就埋怨他:“看人家某某成绩每次都那么好,你怎么不学学人家呢?”儿子就挖苦我:“是啊,人家的父母那么优秀,你怎么不学学呢?”我没好气地说:“人家的父母优秀,你去给人家当儿子吧,看人家要不要你?”儿子反驳道:“那你把人家的儿子抢来吧,看人家愿不愿意当你的儿子!”现在的孩子可真不得了,才13岁就伶牙俐齿的,我都说不过他了!
  洪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切不可拿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因为比较是对孩子的否定,孩子有可能产生被抛弃的不安全感。如果家长一定要比较,那就要全面地比较,不能总拿孩子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比如,自家孩子成绩比不过别人,但是身体更健康、人缘更好,不也是优点吗?只有全面地比较才能让孩子认清自己的位置,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信心。   童年换未来,时间换成绩
  李欣(8岁女孩的妈妈):我的家教信条听起来有点残忍:“用童年换未来。”有孩子的家长都知道,这样的信条听起来残忍,其实是明智的,因为现实比它更残酷,如果我给女儿无忧无虑的童年,就等于给她黯淡无光的未来。为了不让女儿输在起跑线上,我想尽办法,终于让她提前一年上学,现在她只有8岁,已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学习成绩尚可,只是不快乐,经常装病不去上学。
  主持人:您给女儿报了几个补习班?
  李欣:4个,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和奥数。几乎每天下午放学后都要上补习班,周末也不休息。
  主持人:那我敢打赌,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
  李欣:每天睡8小时是奢望!如果不是周末,能睡足6个小时就不错了。我骑自行车送她去上补习班,有时她坐在后座上都能睡着。
  洪斌:建议您立即停掉女儿的补习班。不客气地说,您的家教信条与其说是“用童年换未来”,不如说是“用健康赌未来”,是非常愚蠢的,而且注定不会有好结果。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失去了就永远找不回来,您没有权利剥夺孩子的童年快乐。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大多数心理疾病源自痛苦的童年经历,如果您继续给女儿施加压力,有可能造成她出现心理障碍。她现在装病逃学,很可能是有了厌学心理,也可能是人际关系不佳,都与提前上学有关。
  马跃华(15岁女孩的妈妈):我女儿明年就要参加中考了,学习非常紧张。响应班主任的号召,我现在完全不让女儿做家务,连她的内衣都由我负责洗。时间就是分数,多学习一个小时,或许就能在考试中多得一分。所以我的家教信条就是:“用时间换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女儿对我的家教信条很反感,用英语骂我是疯子。请问洪教授,莫非我的家教信条也不符合逻辑?
  洪斌:要取得满意的学习成绩,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是不行的,但学习时间并非越多越好,用时间换成绩的说法十分幼稚,难怪女儿要反对您。
  马跃华:离中考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中间还要穿插体育考试和实验考试,根本谈不上“足够”,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唯恐落后。
  洪斌:看来您比女儿还要焦虑,请静下心来想想这个道理:决定考试成绩的是学习质量还是学习时间?
  马跃华:当然是学习质量。
  洪斌:再想想,决定学习质量的是学习时间还是学习效率?
  马跃华:是学习效率。
  洪斌:那么,压缩休息时间、延长学习时间对学习效率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马跃华:天啊!原来我在帮倒忙!正确的逻辑应该是“用效率换成绩”,对吧?
  洪斌:正确!
  主持人:家庭教育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建议家长朋友们深刻反思自己的家教观念,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做家长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它不仅会导致单眼视力低下,而且由于立体视觉缺失,每天面对的是模糊的影像,使得大脑接受的信息有别于正常儿童,容易造成学习困难。此外,将来报考大学时也不能选择需要精细目力的专业。因此,眼科专家提醒家长们,儿童视力处于发育阶段,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教育非常重要。  1.不同年龄儿童的正常视力是不一样的,儿童视力的发育是随着成长逐步完善的。我国儿童不同年龄的正常视力是:2岁为0.5~0.6
姥姥要到我家来住几天,妈妈让我把房间收拾一下。我很高兴,因为姥姥会隔三岔五地给我买些好吃的东西,还会给我零花钱。我走进那间空闲的房子,先拉开了洁白的窗帘,打开窗户,然后把被子搭在走廊旁边的铁丝上晾晒。十点半时,姥姥到了我家,给我带来了香蕉、火腿肠,还有刚煮好的粽子,都是我爱吃的东西。姥姥亲切地对我说,粽子可能还不凉,让我先吃点儿。我拿起筷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我觉得,即使超市里出售的粽子也比不上姥姥
[话题简介]  近日,在福建省福州市12345便民(惠企)服务平台上,出现了一篇名为《投诉关于市教育局发文要求市中小学每学年至少要有一次入户家访的通知》的帖文,发帖人署名陈先生。帖文以家长身份称,家访的目的是使家校更好地沟通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当今通信如此发达的时代,电话、QQ、微信都能比入户家访更迅速及时地把孩子的第一情况告之家长。小学生大部分都有家长接送,在送路队时就能碰到家长,就能立刻交流
问:因我丈夫张某有严重的家庭暴力行为,我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判决我与张某离婚,两岁的儿子随我生活,张某每月支付500元抚养费。可是,法院判决后,张某拒不交出孩子,还把孩子藏起来。请问,我如何要回孩子?  律师意见: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36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
恐学症是学校恐惧症的简称,是青少年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特指对学校产生强烈的恐惧感而拒绝上学的现象。恐学症多发于中学阶段尖子生人群,患者主要表现为焦虑症状,如心神不定、惶惶不安,甚至出现呕吐、腹痛、尿频、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生理症状。近年来恐学症的发病率似乎在缓慢增加,但缺乏国内的统计数字。国外资料显示,日本200万的学龄儿童中,每年就有5万儿童因患恐学症而退学。  不
妈妈之吻胜良药  生活中常见这种情况:当宝宝在玩耍中小手指被碰痛时,妈妈会一边哄孩子,一边在宝宝手指痛处轻轻地吻一吻,孩子随即破涕为笑。这是为什么呢?  为探明这一奥秘,美国科学家西蒙进行了长期的实验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某些细胞膜上有一种特别的吗啡受体。英国专家又发现,人的大脑能产生一种与其化学结构相似的物质,被称为“内生吗啡”。这种被人们俗称为“快感激素”“疼痛镇静剂”的内生吗啡,功能与止痛药物及
14岁女孩小青刚上初二,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小青的妈妈是一位钢琴老师,从小青8岁开始教她学钢琴。小青的爸爸是一名公务员,同事们经常一起攀比谁家孩子学习成绩更好、才艺更多。  小青读小学时,家里养过一只乌龟,后来因为喂食不当死掉了,小青却说乌龟变成了“忍者神龟”,仍张口闭口称“我的乌龟哥哥”,还说“乌龟哥哥”一直守护着她,每当她练琴的时候都会“指导”她。一旦练琴不顺利,她就会念念有词地向“乌龟哥
中国是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并不知不觉渗透到对宝宝的早期教育中。但有一些常见的中国式礼貌,对宝宝的成长却是有害的。不信?看完下面4个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便知此言不虚。  有争执,大让小  【场景1】 4岁的哥哥正在专心致志地搭积木,眼看一个“巍峨”的城门就要完工了,两岁的弟弟不知什么时候凑了过来,抓起地板上的积木块不撒手,意思是让哥哥走开,他来收尾。哥哥哪肯相让,动手抢弟弟手中的
怀赏识之心  问:丈夫请朋友来家吃饭,席间朋友都夸别人的孩子好,没一个夸奖自己孩子的。没想到,我丈夫却说:“我就觉得我家阳阳好。他聪明、听话,还特别关心人。前几天我累了,他还帮我捶背呢!”  不知道阳阳听到爸爸和朋友间的谈话没有,反正我是听到了。我又高兴又不安。请问:我丈夫这样做合适吗?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吗?  安春江  答:你丈夫的做法很好,他注意到了孩子的优点,并具体地提出了表扬,你应该感到
2016年4月,备受小朋友们喜爱的“诺米姐姐”许诺晨,凭借《西圆圆公主新传》首获冰心儿童图书奖。许诺晨的妈妈李秀英也是冰心儿童图书奖得主,而且曾连续六次获奖,有“儿歌大王”的美誉。许诺晨说,正是妈妈的儿歌助她走上了文学路——  妈妈的童谣伴女儿成长  李秀英早年毕业于合肥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因为性格开朗,又会讲故事,常常把课程内容编写成一首首儿歌来教孩子们记诵,所以深得小朋友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