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旧

来源 :故事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UC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年冬天,我出生在上海。自记事起父亲就不常在身边,母亲体弱又操劳,家中常年弥漫着浓浓的药香。1936年夏,台风又一次登陆,天终日阴沉得不见一丝光亮,疾风骤雨下的上海显得摇摇欲坠。母亲卧床半月后终是撒手人寰,父亲赶回来时只能跌坐在灵堂抚摸着乌漆的棺椁,忍着心中的悲,眼泪默无声息地流。
  母亲的身后事是姑苏的外公外婆赶来操办的,那是我第一次见他们。外公出身的姑苏宋氏,是极负盛名的书香世家,他亦是有名的国学大儒,门下桃李三千,父亲也曾是他的学生。外公颧骨有些高,少言但掷地有声,他的背总是挺得笔直,一袭雪青色长袍极显文人风骨。外婆有些發福,掺了几缕银丝的头发总是细致地盘好,一双眼里写满了爱与慈怜。她见到我时半蹲了下来,声音哽咽,带着试探性地问:“阿清……是阿清?”外公则显得平静多了,只是他在侧过脸的一瞬,我看见了他眼里隐约的泪光。
  母亲头七夜里,我意外看见父亲跪在外公面前,神色愧疚,双手递上一个卷轴,说:“老师,此后阿清和它就劳你照看了。”外公收好卷轴,深深看了父亲一眼,终是拂袖而去。
  第二天,外公外婆便带我回了姑苏城。姑苏天气比上海好太多,常是晴空万里,就算下雨也是绵细的,湿润的空气中往往夹杂着甜甜的花果香。外婆对我极为宠爱,每天都为我梳精致的羊角辫,再用粉蓝色丝带绑好,穿的衣服是她亲手缝制的江南流行的盘扣纱裙,只是花纹千篇一律,都是五瓣小花。
  我摸着袖口的粉蓝色棉线,问外婆:“外婆,为什么衣服上的花都一样呢,这是什么花?”
  外婆拍拍我的手:“这是梅花,是属于中国的花。”
  “属于中国的花?是因为它只能生长在中国吗?”我好奇地问。
  外婆的声音突然严肃:“因为它凌寒独放,顶天立地,是最能代表我们民族气节的花。阿清,时刻都要记得,自己是中国人。”我虽有些不懂外婆的话,却还是乖巧地点点头。
  外公整日都在书房做学问,慕名拜访的人很多,他却极少见他们。只是有位从上海来的年轻人景润深得外公赞赏,两人相见恨晚。有天夜里过了酉时景润才离开,我好奇之下推开外公书房的木门,看见外公正在写着什么字,写好后却满怀怒意地撕了。我有些发怵,外公却发现了我:“阿清,快进来,会写字吗?”
  我点点头,蹑手蹑脚地进了书房,外公一脸难得的慈祥。
  他递给我一支较轻的狼毫笔,又铺开一张宣纸。我提笔写下“缪清”我的名字。“你母亲教过你写字了吧,阿清,外公教你写其他字。”他握着我的手,一笔一画写下“华夏”两字。这二字我早会写了,只是不懂其意。
  外公拍拍我的脑袋,郑重地告诉我:“这是‘华夏’。我们生在华夏长在华夏,是华夏人,是中国人。”
  “中国人?所以阿清要记得自己是中国人,片刻也不能忘记,对吗?”我想起了外婆的话。
  外公显然没想到我会这么说,竟红了眼眶,声音也带了些颤抖:“对,对!阿清是中国人,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此日,是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
  天气渐渐转凉,姑苏的气氛似乎紧张了起来。我如往常一样去湖边捉虾摸鱼,对即将到来的变故浑然不知。同年9月的一天,我回到家看见满院儿狼藉,外婆跌坐在堂屋喃喃自语:“来了,终究是来了。”我被眼前的光景吓到了,外婆立马站起来,故作镇定地说:“阿清回来了,饿了吗?”
  我很害怕,问:“发生什么了?外公呢?”
  外婆用尽可能平和的语气回答:“外公有事出去了,我们先吃饭。”
  我知道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却不知所措。
  9月底,外公没有回来。偷听景润和外婆的谈话,我大约可以猜出是父亲的同僚叛变了。他听说外公手里有极为重要的军事资料,带了宪兵队搜查却一无所获,盛怒之下带走了外公,不敢轻易要外公的命,又不甘放人。知道一切后,我心里担忧极了,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这年10月天气陡然转凉,姑苏的梅花一夜之间竞相开放,宛如鲜血凝固在结了霜的枝头。在长廊偶遇景润,我跤了咬唇,抬起头怯生生地问:“先生,外公他会回来的,对吗?”景润微愣,随即点点头坚定地说:“对,阿清的外公会平安回来的。”
  之后景润一连20多天都没有再来过宋邸,直到11月初的一天,天才蒙蒙亮,他竟带着外公回来了。外公受了好多伤,大夫早晨进了外公卧房傍晚才出来,对外婆摇了摇头。外婆一个踉跄,强忍着泪水拉着我进屋:“阿清,去和外公说说话。”
  我小心翼翼地坐到床边,外公很虚弱,却仍是笑着:“阿清,外公外婆以后不能陪着你了……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随景先生去重庆吧,你母亲很喜欢那里。”
  我很害怕,眼泪流出来,心里一阵抽搐:“不要,外公,阿清不走,阿清要留在这里。”
  外公无力地拭去我的眼泪,耐心地说:“阿清乖,不哭。你要学会成长了,要坚强。还记得吗?你是华夏人,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我啜泣着,喃喃重复:“我是华夏人,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外公欣慰地笑了,却剧烈地咳嗽起来,好久才平息:“好了阿清,今夜就走吧,带上阁楼里的傲梅图,那是你母亲画的,一定要带上,千万记住。”
  “外公……”我固执地看着外公,外婆抹了抹眼角拉着我出了屋:“外公累了,需要好好休息,阿清去找找那幅傲梅图吧!”
  暮色很快黯沉下去,天边似火的云霞渐渐失了颜色。景润拉着我上了轿车,我抱着傲梅图看着车窗外泪眼婆娑的外婆的身影消失在长街尽头,心中大恸,不断涌上来的泪水打湿了画,却意外发现画的内容有些变了,依稀可见是一幅地图。我拿给景润,景润盯着看了好一会儿,突然激动地说:“是失踪了的地图!隐藏方法竟然这样巧妙。宋先生不愧为姑苏第一大儒……可敬可叹!”
  到达重庆的第三天,是1937年11月19日:姑苏沦陷。不久之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景润是党的年轻干部,傲梅图里藏着的是对抗战意义极为重大的军事地图。他把地图交给组织,保护了南方各省百万余人,姑苏宋家在沦陷时为保护地图而牺牲于日寇枪下的事迹,也传遍了全国各地。
  阳光弹指一挥,转眼间70年逝去。到达重庆后不久,我随景润去了南京,之后几经辗转在延安生活了10年后又回到上海,却一直没能回姑苏。是我不敢回,那个柔情似水的地方埋葬了我的至亲。我不敢想象沦陷时外公外婆面对凶残的日本人表现出来的铁骨铮铮,我只记得那夜外公撕毁的字是“东亚病夫”,我只记得9岁时袖口的梅花是属于中国的花,我只记得10岁时离开那夜外公的话:阿清——你是华夏人,你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其他文献
一夜之间“主要看气质”刷爆微博、朋友圈,爱豆们更是用生命在炫气质。其实这个梗源于一个连环游戏,发一张自己的照片,标题为“主要看气质”,如果有谁点赞或评论那就变成了下一个中招者,如果玩不起就发一个5.21元的红包。想必爱豆们也是那个中招者吧,只要能看到爱豆们的“美照”,什么梗都无所谓喽!  吴亦凡  Mr_凡先生:听说最近流行看气质了,哈哈哈哈哈,my time has come 。  真愛粉:陌上
期刊
去水建村之时,陈立闽乘车在高低起伏的盘山公路上穿梭着。刚经历一场地形雨,山下早已放晴,山上却还是雾气重重,就像是一顶乌黑的大帽子盖在上面。雾气一团一团的,朦朦胧胧从山腰和山谷飘来。车速慢下来,漂浮雾气的移动速度似乎也慢下来,牢牢地把车围住。车速加快,它便也随车速移动着,变幻着,等你慢下来的时候再次合拢围上。  “就到这里吧,上面路太窄,不通车,你顺着公路旁这条土路往西走1公里就到。”轿车司机转身向
期刊
一次性纸杯乃家庭必备之物吧,每次给客人喝完即扔掉,那么要怎么做到更環保利用呢?今天就教教大家如何变废为宝,用纸杯做可爱的纸灯笼。正是迎新年之际,在家里用灯笼做装饰也是极好哒!这个技能你get了吗?
期刊
林琅:别再抱怨你在十四亿人中找不到一个对的人了,考试时你选择题四个选项都找不到一个对的。  猛鹿:这个笑点我为什么没有get到?  猫吉:她說的是期末考试……  林琅:快扶宝宝去医院。  茶少:想到考完试之后,就有长长的假期,内心还有些小激动。(憧憬中……)  小笼包:有什么好激动的,你不是都工作好多年了咩?  猫吉:猛鹿,你说我今年能拿到多少压岁钱呢?(陷入沉思中)  林琅:这个问题嘛,主要靠演
期刊
赵大顺是沂河镇的镇长,这天他去贫困户刘大爷家走访时,得知刘大爷摔了一跤,卧床了。赵大顺心里怪不是滋味,当时就决定要在全镇所有的贫困户家里修一条庭院爱心小路。  这赵大顺想的“庭院爱心小路”,就是在贫困户的院子里,从大门口一直到屋门口,硬化一条宽1米的小路出来,以方便贫困户出行。一条宽1米长10米的水泥路,造价大约500元左右,全镇3600户贫困户,需要18万元。  消息传出来后,许多工程队都想把这
期刊
东山村村支书老潘,因为爱罚款,被人称为“罚款书记”。这天,他从乡里开会回来,立刻走进了村里的广播室,对着高音喇叭呼喊起来:“村民们请注意,村民们请注意,根据乡里的紧急通知,今年禁止在田里烧玉米秸秆,违者重罚!违者重罚……”  在村北的一块玉米田里,二林正在把玉米秸秆堆起来。听到支书老潘的呼喊声,鼻孔里不由得哼了一声:“哼,这些当官的,就知道罚款!这些玉米秸秆不叫烧,放到哪里去!”说着,他不管不顾地
期刊
袁枢,字机仲,福建建安(今建瓯市)人,宋绍兴元年(1131年)生。袁枢5岁入乡塾读书,8岁时曾在屏间题诗:“泰山一叶轻,沧浪一滴水。我观天地间,何啻犹一指(天地之大,只在一指指引之间)。”表现出其童稚时的天赋和非凡抱负。  绍兴十七年,袁枢到临安(今杭州)入太学(国立最高学府)。他勤奋学习,曾参加国子监(最高学府、常与太学互称)考试,所写《修身为弓赋》,深得太学录(太学的学官)周必太和刘珙的赏识。
期刊
赵大升当选为赵家垅村主任后,向乡政府保证,两年内把30多户贫困户全部脱贫。他给贫困户找路子给项目,仅一年半时间,只剩光棍赵祥狗一户没有脱贫了。可就是这个赵祥狗,成了村子全部脱贫的最后一块硬骨头,赵大升使足了吃奶的劲也啃不下来,只好去乡政府讨救兵。  乡领导把民政科郝科长喊过来,交代他:“老郝,去赵家垅村,帮一下赵大升,解决最后一个贫困户的脱贫问题。”  赵大升一见郝科长,心里就起了疙瘩。这个郝科长
期刊
老王是一家公司的保洁员,跟同事们相处得挺不错。老总特别爱干净,对于公司里的保洁员都挺满意,到年底了,为了鼓励他们来年更好地工作,特准备了冰箱、彩电、洗衣机这3个大奖,准备奖给最优秀的3位保洁员。  公司里一共有10多名保洁员,大奖该给谁呢?老总想了半天,灵机一动,有了主意。那就是让保洁员都准备一段关于工作方面的感悟演讲,谁的感悟深刻,谁演讲得好,就给他发大奖,其余人等送两桶洗衣液作为鼓励。  要放
期刊
在太行大峡谷中,有个很美的地方,叫七星岩。七星岩山脚下有个湖,叫七星湖。七星湖被群山环抱,周边是一片片湿地,这里鸟语花香,动植物丰富,景色非常美。  话说七星湖畔有个村子,叫七星寨。七星寨尽管风景优美,但风景不能当饭吃,村子依然很穷。  为了改变七星寨的贫穷现状,上面专门派来了一个年轻能干的村支书,来七星寨带领村民们发展经济,脱贫致富。  新来的书记叫秦鹏,年龄也就30来岁。俗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
期刊